《龙起明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起明末- 第3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士绅进行公审,并剥夺所有参与反抗的士绅们的所有家产。”

接到派驻三省的军政府官员的汇报,唐洪生当场发飙,下达了极其强硬的命令。

事实上,赎买和置换已经是军政府对萧明乾的处置策略上做出的一定的宽放。希望这样,各地的士绅的抵抗会少一些。

但是事实表明,对于那些将土地看得非常之重的大明士绅来说,动他们土地就是在要他们的命,他们不会有任何的妥协的。

各地爆发的反抗浪潮,也让唐洪生等人彻底的放下了温和对待大明士绅阶层的打算。开始以最为激烈的手段来处理这类事情。军政府上下发起狠来,不是那些自以为是的士绅们所能够受得住的。

命令一下,早已经一肚子火的联合护卫军分赴各地,以雷霆之势横扫所有的反抗。打死打伤参与反抗的民众多达七万多人,极大的震慑了各地。

随后法务部派遣五千多法务人员,在大明司的配合下对各地的反对土地国有的士绅进行公审,将他们的罪行全部公诸于世。让老百姓看看,他们跟随的到底是些什么人。

最新章节 四百九十九章艰难的三省政务变革

收费章节(8点)

四百九十九章艰难的三省政务变革(第三更)

东南三省各地不断兴起的反抗,让原本抱着尽量在占领大明各地的过程中少造杀虐的唐洪生等人意识到,萧明乾说的没错。

在覆灭一个政权的过程中,特别是台湾这种要彻底改变社会结构的大变革过程中,杀伐是避免不了的。区别只在于是否对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有利。

东南三省不同于南洋各地,对那里的土著,台湾上下可以以武力强行逼迫当地的土著顺服。

也不同于辽东大地,那里虽然有不少的汉人百姓,但是那里的统治阶层是女真贵族,台湾同样可以将其彻底覆灭而不会遭到汉人的反对。

这里的百姓全部都是华夏百姓,台湾根本就不可能单纯的凭借武力将所有的事情解决。

所以,在占领了三省绝大部分地区之后,台湾面临着非常繁重的消化任务。众多台湾培养出来的行政人员进入三省,接收当地的政务,推行台湾的那一套相对成熟的行政体系。

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反对新的行政体系而被捕被杀的士绅近三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中有巨量的田产的高门大户。

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眼睁睁的看重自己的家产被低价赎买,所以不停的纠结起成百上千人同新到的军政府官员作对。

而当地的百姓,也因为不明白台湾的政策而被那些士绅所蛊惑,加入反叛的行列。

一时间,东南大地是到处都在流血,死的人比台湾大军进入三省的时,所发生的战斗所死的人还多。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在实际的行动面前,那些士绅不可能迷惑那些普通百姓永远。

军政府官员每到一地,就会击破那些掌握着巨量土地的高门大户的抵抗,然后将其土地没收,并按照没人五亩的标准发放给那些没有参与到反抗当中的普通百姓。

而且通过公审,揭露那些高门大户以往的罪行,将民心是一点一点的收拢过来。仅仅半个月的时间,三省的反抗已经彻底的消失,虽然期间死了很多人,使得很多的家庭破裂。

打击一批,自然要拉拢一批。唐洪生等人紧急召集台湾的商人阶层,通过他们向东南三省的商人阶层传递一个信息,就是只要他们能够放弃手中的土地,接受台湾的赎买或是置换,那么他们就可以享受台湾商人的所有待遇,台湾军政府将保证他们的所有权益。

商人阶层,本来就是将资金大多投放到商业活动的一个社会阶层。虽然他们也占有一部分的土地,有些还不少,但总体来说,土地在他们的家产之中的比重并没那么大。

而且根据台湾的土地国有化的规定,他们可以将土地平均分配给他们的血亲,如此一来,他们当中大多数都不超过每人五亩的上限。

所以在接到台湾传递过来的善意之后,商人阶层大多数都接受了台湾的统治,转而加入到台湾的商业体系当中。这一点对他们是没有任何的困难。

当然,也有些商人因为同大明的官府牵扯太多,或是怀有一份大明心,拒绝了台湾的善意,抛弃了在三省的家财,逃往其他省份。

这些人大多是拥有大量财富的商人,他们在大明的其他地方同样拥有大量的产业,所以他们即使抛弃了这些东西,也能够在大明的其他地方混的很好。

对于他们,军政府上下并没有过多的挽留,既然做出了这样的选择,那么不好意思,这些人将被彻底的排除在台湾的商业体系之外,即使以后台湾兵临大明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当然,军政府上下也没有将台湾的所有政策都原封不动的搬到了新占的东南三省。

比如说宗族制度及族法这一类,在台湾刚刚入主三省,还没有建立稳固的统治之前,这种可能会更大规模的激发大明百姓反感甚至是反抗的制度并没有立即执行。

台湾之前各地的农村都是新近组建起来的,宗族制度几乎没有。而且即使有人想要建立宗族制度和族法,面对着整个村子有十几二十个姓的情况,也不大可能建立起来。

但是东南三省不同,如果真的立即实行起来,那么可以想见,起来反抗台湾统治的人绝对不会是这么一点点,恐怕上百万都有。

所以,为了建立初期的稳固统治,唐洪生在同军政府其他高层一起商讨之后,决定暂时将一些台湾的制度向三省推行的进度缓行,待以后抓住了机会,再将其推行开来。

比如说废除影响巨大的宗族制度和一些同国法相悖逆的族法,大可以在以后的数年间,不间断的抓住其丑陋黑暗的一面进行审判。通过各种途径,将其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瓦解。

等到所有人都对其厌恶了,那个时候再将其废除,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在三省快速的建立军政府的统治,还能够避免大规模的流血冲突,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隐患。

台湾在初步解决了各地的反抗之后,便开始抽调兵力,四处出击,将那些陈兵边界,对三省虎视眈眈的各地大明军队来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摧毁各地的反扑的信心。

在这个过程当中,当地的少数民族给了台湾大军不少的麻烦,台湾的战损有近六成是由他们造成的。特别是在同三省交界的云南,贵州,江西的交界地带。这些少数民族给台湾大军造成了两千多人的死伤,陈元贇为此头疼的不行。

为此,陈元贇紧急调集数十万万吨的水泥和钢铁,在各地修建了数十座军事堡垒,将大明军队对三省的袭扰彻底的挡在了三省之外。

在这个过程当中,又一个牛人初露峥嵘。他就是孙传庭,这位只有三十七岁的大拿,提前数年在军事方面展现出了他的才能。

台湾的崛起改变了大明不少人的人生之路,孙传庭也一样。他在一年前便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未完待续。 

最新章节 五百章孙传庭的应对,釜山的灾难

收费章节(8点)

五百章孙传庭的应对,釜山的灾难(第一更)

崇祯二年,孙传庭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到任之后,他不仅在政务上卓有成效,稳定了浙江境内因为海禁而引起的长达一年多的骚乱。而且他还整肃整个浙江的卫所军,雷霆雨露,多管齐下,将整个浙江的卫所军整顿的像模像样。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因此而得罪了不少当地的既得利益集团。不过,他立足当地的高门大户,在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广造舆论,将那些出头的百户千户什么的一网打尽。

一年下来,整个浙江的政治环境为之清明的同时,浙江的军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至少已经能够拉出去同任何一支冷兵器部队作战了。

这次台湾突袭东南三省,福建水师一部在俞咨臬率领下逃到了浙江,并将台湾对福建大规模用兵的消息传到了孙传庭的耳中。

孙传庭在第一时间下令浙江各地驻军进入警戒状态,同时抽调出十万大军入驻福建北部的福安,将台湾北上的六千部队给挡在了福安以南地区。

不过,通过同福建的台湾军队的小规模交战,孙传庭也意识到了台湾的强大。他积极收集所有的关于台湾的这次入侵的消息,做好各方面的防备。

其后十几天时间内,台湾并没有北上攻击福安的明军,而是暂时的停顿了下来,对三省的政务方面的整顿。

也因为这样,台湾在福建的所作所为一点不漏的传到了孙传庭的耳中。收土地为国有,以雷霆手段镇压各地士绅的反抗,抓住各地士绅的各种罪行,进行公审,向升斗小民分配土地,拉拢商人等等手段,让孙传庭对台湾产生了极度的反感。

不少人认为,像孙传庭这种有才能的人,能够接受新思想,能够从普通百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错了,错得非常的离谱。他们这些人对大明非常的忠诚,同时又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份子。或许他们当中有很多人能够以正直之心为官,对待百姓也非常的不错,可以看做是勤政爱民的典范。

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勤政爱民,说明他们对现有的政治体制并没有什么不满,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消除社会的不平,在成就盛世天下的时候,让自己青史留名,这是他们最大的理想。

现在台湾的所作所为,是要彻底的推翻他们早已经适应,并且深深认同的政治体制。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抛弃心中的理想,去适应一个新的政治体制的。虽然这有些可惜,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正是因为心中对台湾所产生的恶感,孙传庭发挥出了他十二分的精力,积极调派浙江各地的军队,参与到袭击福建的台湾军队当中。

同时在浙江对台湾的一系列政治改革进行有选择的宣传,在省略了台湾针对商人和普通百姓的优待的内容之后,他的宣传几乎使得浙江上下是同心协力的为对抗台湾而努力。

浙江的地主大户,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