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19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洋1917- 第8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营长黎尚放手里的望远镜下令到。

由于装甲第1连和第2连之前在哈尔科夫东门争夺哈尔科夫大桥的战斗中、以及森林东面和乌克兰民族军三个师的对撼中出现了伤亡和损失,因此黎尚把之前给武藤旅团部当护卫的装甲第3连、给辎重后勤当护卫的装甲第4连调了上来打头阵……

黎尚的指挥位置在一处地势略高的丘陵边,这里距离西边洛潘河大桥的德军阵地不过2000米的样子,而北面的哈尔科夫河以及对岸的乌克兰志愿者步兵第2师第3旅第6团的阵地则还不到2000米。

在黎尚的指挥位置右侧100米处有一处地势略矮的山包,此刻是装甲第3营临时布置的迫击炮阵地。

在乌法战役结束后,协约国东线联军中的中国部队,一个步兵连(145人)的编制基本如下:连部(7人)上尉连长1人、中尉连附1人、一个勤务通信班5人。

每排(46)辖排部(4人)中尉少尉排长1人、少尉排附1人,勤务通信兵2人,此外辖3个步兵班;第1班14人,正副班长各1人,勃朗宁班用机枪手正副射手各1人、狙击手2人、M1918A3勃朗宁7·62重机枪正副射手各1人,步兵6名。

第2班14人,排属60MM口径迫击炮正副射手各1人取代了排属重机枪正副射手,其余和第1班相同第3班14人,正副班长各1人,勃朗宁班用机枪手正副射手各1人、狙击手2人、步兵8名而按着中国装甲团的常规编制,装甲连辖连部1辆装甲战车和连部班,剩下三个排,每排3辆轮式装甲战车,各搭载一个10人的步兵班,此外FD—17II轮式装甲战车车组是4名成员,正副驾驶员各一名,车载M2勃朗宁大口径重机枪正副射手各一名。而下车作战的时候,则是搭载的10人步兵班作为步兵使用。

中国装甲部队的车载步兵班比联军中国步兵混成旅的通用步兵班14个人的编制要小,只是10人编制的步兵班,因为车组的4人绝大部分情况是伴随装甲战车行动。

这样一个车载步兵班,正副班长各1名,狙击手2名,战士6名,全班装备短枪管M1伽兰德半自动骑步枪7枝,M1伽兰德半自动狙击步枪2支,勃朗宁M1911自动手枪10支,M1917BRA班用机枪一挺,每排的第2个班,则另额外装备中国产60MM排属迫击炮2门,每门迫击炮正副射手各一名,这4名迫击炮的正副射手,同样装备了M1伽兰德半自动骑步枪,至于M1911勃朗宁自动手枪,作为自卫武器早已经装备到中国参战军所有野战部队的每一个战士身上。

除此之外,每个战士还装备4枚中国产仿制英国的甜瓜手雷作为近距离火力补充,王庚作为穿越者的优势,这厮早在1917年就亲自参照二战德军M42钢盔设计并让中国陆军部下属兵工厂投产了中国M17式钢盔,作为参考二战最优秀钢盔设计的这款钢盔,为战士头部后侧枕骨和头部两侧提供了很好的防护,可以有很明显的头盔的护耳部分。

中国装甲部队的车载步兵班,由于下车独立作战并不是车载步兵的主要作战方式,更多情况下车载步兵下车后是伴随着装甲战车作战,所以装甲连的车载步兵并没有在排一级装备M1918A3勃朗宁7·62口径重机枪,人数也比普通步兵班少了4人。

黎尚的装甲第3营除营部外,还直辖一个8门制的车载M81营属迫击炮排,此外还有一个辎重维修队,配备2辆道奇一吨半军用卡车,当然,全营的中华FJ—18悍马侦察指挥通讯越野车多达6辆。

显然,在联军的105mm榴弹炮停止轰击洛潘河大桥阵地前,防守一方的德军相当沉得住气,阵地上杳无声息无论是MG08重机枪还是7·6cm轻步兵迫击炮都没有开火反击的迹象……反倒是北面哈尔科夫河对岸守卫南城区东南方向河岸阵地的乌克兰志愿者第3旅第6团阵地上的MG08重机枪时不时的喷射出火焰,嗖嗖的流弹掠过空中试图从侧翼给进攻中的中国装甲部队制造麻烦……

这也是黎尚下令第3连和第4连向南贴着乌达河北岸进攻的原因之一,由于森林里的后勤辎重运输线运能有限……身后5公里外联军吴克仁炮兵阵地上囤积的105mm口径炮弹的数量有限,联军并不打算把炮弹浪费到哈尔科夫北岸的乌克兰人阵地上……

第八百零七章群星荟萃装甲兵

集中有限的兵力和火力攻其一点是武藤信义和黎尚的共同选择……当然,黎尚也捏着一把汗,根据米泽联队的遭遇,在哈尔科夫洛潘河大桥以南的铁路线上至少有两列德军的铁甲列车在右翼,对方的炮火加起来可要比吴克仁手里那缴获来用的105mm轻型榴弹炮多了一倍不止,而且还有几门150mm的重炮……

指望已经有点成为惊弓之鸟的米泽骑兵联队掉头在乌达河南岸去进攻铁路线上武装到牙齿的德军铁甲列车那根本是玩火自焚,事实上,无论是武藤信义还是黎尚,包括武藤旅团的高木和几个大队长,心里都明白,如果不能压制德军铁甲列车的火力的话,针对洛潘河大桥的进攻必然无功而返……

德军两列铁甲列车的火力那等同于4个日军炮兵大队,而且火炮的口径又至少是105mm,武藤旅团南下主力此刻仅有的远程火炮也只有吴克仁炮兵营8门缴获的8门德制105mm榴弹炮而已,充其量能抵消对方一列铁甲列车的火力,要对阵两列铁甲列车上的20门大炮几乎没有获胜的可能。

对面可不是乌克兰人的炮兵,而是训练有素的德军铁甲列车炮兵……

所以武藤旅团的诸将心里都明白的紧,用中国装甲部队发起的进攻不过是一次德军防御强渡的试探,甚至是引蛇出洞吸引德军铁甲列车视线和注意力的诱敌举动,目的是对守城一方施加压力,显示武藤旅团掌握战场主动权的决心和意志,同时掩护米泽骑兵联队迂回到克拉斯诺拉得河畔去破坏铁路桥截断铁路线的行动。

可以这么说,对德军而言,洛潘河大桥这道门户既是必守的阵地也是诱敌进攻的香饵,德军期待用反击吃掉武藤旅团主力的作战,就看是否在反击部队增援上来之前,把武藤旅团南下主力牢牢吸引在洛潘河、乌达河和哈尔科夫河三河交汇的这个洛潘河大桥附近……

如果3个德军105mm榴弹炮营增援上来顺利展开的话,在南城区将拥有绝对炮火优势的德军将可以用密集的炮火把射程内的武藤旅团主力打个落花流水,甚至能用火力封锁对方的退路,让步兵团上去一鼓作气全歼武藤旅团和中国装甲部队。

“营长……三连的尖兵排已经冲进了距离敌人阵地1000米之内,德国人还没有还击……这看上去有点匪夷所思不好琢磨,要不要叫他们稳扎稳打悠着点?”营附傅作奇上尉也不过就是个25岁的青年军人,保定4期炮兵科毕业迄今也就一年不到,如果在步兵团,这厮别说营附,没准已经混到了中校团附这个职务上去了,可在装甲部队,连第3期炮兵科毕业的团长吕焕炎也不过就是个上校团长而已……

当然,第四期不是没有出牛人,同为第四期毕业的程汝怀这时候已经是装甲第2旅第4团的团长,而第四期的胡宗铎已经当了装甲第二旅的旅长,不过当初程汝怀投奔参战军晚了两个月,所以胡宗铎已经是装甲第二旅的少将旅长了,这厮还只是个上校装甲团长!而傅作奇因为进入参战军比程汝怀还要晚三个月,因此这厮到现在还只是个上尉营附。

程汝怀字仲苏、号师辙,湖北黄安人,生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家在湖北省黄安县永河椿树邹家湾。这厮的家族务农为本,兼做生意,族人经常往返麻城、孝感等地。

少年时程汝怀考入湖北陆军小学堂,等辛亥革命爆发,他随革命军参加了武昌起义,后来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就读,算是一员装甲旅的虎将。

在王庚一手打造的中国参战军序列中,由于人才稀缺,论资排辈的现象既严重也不严重,从好处说,不管你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士官生还是陆大毕业的将校生,只要进了参战军教导团表现出色,破格晋级提拔的机会一大把,说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呢,那就是根据加入参战军的时间先后次序这方面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同为保定军校第4期毕业生,胡宗铎这厮1917年8月没毕业就提前进入中国参战军教导团实习,因此最早提了旅团长,而等到10月份毕业后才加入参战军的程汝怀的进步速度就要慢了一步,乌法战役前还只是装甲团的团长,至于捍卫18战役发起后才加入参战军教导团的傅作奇显然就更落后了一步,到这会儿才是个上尉营附,当然,乌法战役后这厮的晋级报告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估计顺利的话,乌克兰战役第一阶段结束后傅上尉营附起码能晋升到少校……

这会儿,装甲第3连的10辆轮式装甲战车,一字排开以车与车间隔50米一字排开,在500米宽的战线上向着1000米外的洛潘河大桥桥头堡阵地发起了冲击,由于此时防守一方的德军没有反击,机枪和迫击炮都没有开火,因此装甲第3连的车载步兵都没有下车,而是乘车挺进中,中华FD—17II型轮式装甲战车上360度旋转炮塔上的M2大口径重机枪这会儿则断断续续的向着1000米外德军阵地上的可疑目标进行着长短点射……

西边的晚霞映照下形成一副绚烂的装甲兵挺进的豪迈风采,当然,这会儿武藤旅团古庄干郎步兵第56大队所属的一个步兵中队以分队为单位伴随在装甲第3连的战车后向前挪动,虽然是丘陵地带但对轮式车辆来说,即使轮胎上装上了野战防滑铁链,时不时还是会出现车辆论坛打滑的情况,这种时候伴随进攻的日军步兵们则赶紧上前用携带的垫木和沙包等工具帮着战车闯过难关。

至于德军在1000米外反坦克壕沟前拉的铁丝网,则直接在中华FD—17II轮式装甲战车的冲击下被碾翻扯倒在地,1000米处的反坦克壕前装甲第3连只停留了不多久,就在日本步兵的帮助下填平了可供车辆通过的路段,越过了壕沟继续向前冲击……

第八百零八章连级进攻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