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风流- 第4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时间,武三思变成了这天底下最为睿智、最为仁厚、最具才干、最有威仪的男人了,武则天若是不把皇位传给他,而传给武显那个胆小鬼,简直就是瞎了眼了。
一般人听见如此恶心的阿谀奉承,都很难承受。不过,这场中的都是一些久历官场的人,对于这些倒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武三思本人甚至是一脸陶醉,显然把这些阿词都照单全收了,一点也不谦虚。
“多谢诸公了,诸位如此厚爱,孤王感激不尽。不过,当今太子殿下,也是一个贤良之人啊,性格温婉,你们这样推崇孤王,不是要把孤王推向他的对立面吗,这如何使得?”
武三思笑着“谦逊”两句,语气却极为洪亮,充满了志得意满的味道。这种“谦逊”,无疑是一种晦涩的鼓励。
“太子文弱惧内,实在不是元良正选。若是他日后践祚,恐怕后宫当政难以避免!”
“李唐王朝已经灭亡好几年了,而我武周方兴未艾,太子若是即位,岂不是意味着武周又要灭亡,而李唐要重新开国?如此频繁地朝代更替,如何使得?”
“太子失道寡助,如今身边可用之人屈指可数,不如退下来安安稳稳地当一个太平闲人,余生还有倚靠!”
“……”
一批官员纷纷表示对武三思表现出来的谦虚的不满,轮番上阵,对武三思进行“规劝”,妄图把这位淡泊名利的亲王拉回阶级斗争的第一线。
宗楚客面含微笑地听着众人的奉承之言,不住地轻轻点头。他已经是当仁不让地把自己当作了武三思的第一心腹的。直到众人都表完忠心,他才向武三思道:“大王,您看,大家对您一直寄予厚望,您可是不能推拒的,若是再一味推拒的话,不免要冷了诸位同僚的心了。”
“额——”武三思脸上露出迟疑之色,然后轻轻挥手,道:“既然是诸位同僚如此厚意,为了我大周朝廷的万年承续,为了天下黎民的安居乐业,孤王也就不再顾惜什么名声了,就和太子斗一斗,看看谁最终能登上那个位子!”
“好!”一群大臣大受鼓舞。
事实上,很早以前,甚至武承嗣还在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武三思已经开始为太子之位而奋斗了。不过,那时候争是争,大家心知肚明,谁也不会宣之于口。今天的武三思此言一出,等于向在场的这些大臣们许下一个灿烂的前程。大家都是他的心腹,一旦他得位,定然不会让大家吃亏。
“不过——”武三思脸色忽然变得凝重:“太子为人谨小慎微,恐怕不会轻易犯错。而太子若是不犯错的话,陛下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废掉他。诸位可有什么良策没有?”
他前面还在说太子是个贤良之人,现在刚刚发表了向皇位发起冲锋的宣言之后,立即让大家出谋划策,想办法让皇帝废掉太子。此人的口风变化之快,倒也是极为罕见。
那些大臣们也是丝毫不引以为意,纷纷发表看法。
“太子主要是依靠‘李党’的那一群大臣在背后撑腰,才能维持到今天,依我看,不如从外围着手,先斩其羽翼,将‘李党’的几个冥顽不灵的骨干扳倒,然后各个击破,就容易多了!”
“不错,依我看,咱们首先要斩除的,就是徐有功、宋璟这两个绝对的‘李党’骨干。还有魏元忠,此人虽然是陛下的直属亲信,一直被陛下信重,但此人暗地里却偏向太子,也不能姑息!”
“我倒是觉得不然,咱们还是应该以提高自身的声势入手,从声势上压倒太子。”
“不错,对于那些‘李党’的骨干,咱们还是应该以笼络为主。而魏元忠这样的摇摆不定的,更是要坚决争取。”
“……”
一群人都是文臣,充分发挥出了他们口舌便给的优势,纷纷出谋划策,相互之间往往是矛盾的,而且没有一个人提出了具体的可行之策。
武三思却并没有不耐的模样,只是静静地听着,兴趣盎然仿佛大家说的,都是奇谋妙策一般。而他的这般神态也进一步激励了群臣,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得不亦乐乎。
待得大家说得有些累了,终于渐渐停下来,宗楚客终于再一次出场。他显然是事先早有准备,从容道:“大王,依我看,诸位同僚的建议都很好,不过如今咱们却有一样最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去做!”
“哦,宗公说来听听!”武三思道。
“依臣看,咱们与该先想办法把张易之给除掉!”宗楚客道。
“宗公,大家都知道张易之是太子最为倚重的大臣,倚重的程度甚至远远在徐有功等人之上。此人要是能轻易除去倒是好事。不过,这恐怕是很难吧!且不说咱们未必能抓得住他的把柄,就算能抓得住,他兄弟张六郎前些日子刚刚为了救圣皇而丧生,圣皇处理其他的问题来,下手总会留着几分情面的吧!再者,他今天正在举行婚礼,和安乐郡主以及王家的小娘子同时成亲,不管是东宫,还是王家,以后必然是要合力保护此人的,要动他,恐怕难以过东宫和王家这一关呢!”刚刚提升为秋官侍郎的崔日用道。他也是武三思的第一批亲信,资格比宗楚客也不差多少,所以敢向宗楚客直言出自己的疑虑。
武三思也是点头,看向宗楚客,期待他的答案。
“崔公的话十分的有道理。不过,崔公误会了,我所说的‘除去’张五郎,并非是要杀掉他,或者让他获刑。要知道,此人最近为我大周立下了不少的大功,虽然都是运气所致,但不可否认现在民望极高,若是咱们贸然对他下手,对我们的名声是很不利的。我所说的‘除去’,不过是要把他从太子身边调走而已。诸位请想想,太子为人谨小慎微,和‘李党’的骨干平时都是没有什么来往的,唯独这张易之既是他的女婿,又是左卫率,几乎是天天都要和太子见面,必然要成为太子的耳目,以及和群臣联络的纽带。我们若是能把此人赶出神都,太子就等于失去了耳目,从此耳瞽目盲,再对付起来,就容易多了!”
“嗯!”武三思点头,道:“不错!对付张易之,的确我们的当务之急,比对付姚元崇、徐有功、宋璟这些文人,的确是有意义了不少。不过,此人前段时间刚刚立下大功,今天又恰好抱得美人归,圣眷正隆,这时候,咱们想要把他弄出神都去,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吧。只怕圣皇不会轻易答应此事。”
“大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咱们现在把张易之弄走,圣皇不但不会阻挠,反而会竭力促成。因为,此人看起来圣眷极隆,实际上圣皇已经对他生出了猜忌之心,只要咱们下一番苦功夫,此人断然难以在神都立足!”
“哦!”武三思来了兴趣:“愿闻其详!”那一群大臣也都是觉得宗楚客的说法极为新奇,纷纷侧耳倾听。
“天机,是从圣皇给张易之的封赏制书里泄露出来的!”宗楚客从容说道:“大家请想,那张六郎,据圣皇说,是为了救圣皇的性命才死的,以圣皇对他的宠爱,为何他死了,却没有任何的追封?还有,我们原以为,张五郎这次回京,定然可以在羽林卫中混到一个重要职位的,而且还将保留太子卫率府的职位,而今却只是留住了左卫率的职位,另外那个什么大将军,不就是个摆设吗?从这两件事,我们就可以看出圣皇对此人的真实心理了!”
第587章 洞房花烛夜
人生至乐,莫过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张易之这辈子是不可能走进考场,去参加科举考试了,所以他对于成婚这件事情,特别的重视。
这次的婚礼根本不需要张易之来操心,东宫和王家那边,都比他上心。这其中也有一个缘由,就是两家的女儿都是嫁给张易之为正妻的,平起平坐,如果他们这两个娘家,哪个被对方比下去了,面子受损,女儿在张家恐怕就只有正妻之名,而没有正妻之实了。两家在婚礼上的比拼,隐隐决定着自家女儿在张家的未来,为了自家女儿的幸福,两家都不能轻忽。
王家天下豪门,子弟众多,在朝中和地方上都占据着很多的要职,可谓根深蒂固。以前,他们曾经把王雪茹许给武三思的儿子,以此作为这向“武党”靠拢的契机。如今皇帝又改而把王雪茹赐婚给太子武显的亲信张易之,他们不能违抗,自然是把武三思得罪得狠了。
不过,这也促成了他们彻底和武三思划清界限,转而开始女婿所代表的太子这一方势力。王家的加入对于太子这一党自然是极为有利的,但这不代表双方在婚礼之上就会和和气气,不搞攀比。
事实上,关中豪门最是讲究面子。现在女儿嫁给的张易之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小小年纪,位列大将军,爵封郡公在,前途无量,他们自然是要竭力拉拢。于是,当天王家送来的嫁妆一车又一车地送过来,也不知具体送了多少车,只知道那点数的人都已经彻底昏头,才停了下来。
王家这边出手,东宫也不能示弱。武显现在身边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自然不可能给张家送来王家那样丰厚的妆奁。东宫采取的策略,是人情攻势,由太子亲自前来参加婚礼。亲自给小两口送上礼物,体现出了东宫“礼轻情意重”的态度。
应该说,武显能够出面,大家还是极为意外的。一则是前不久刚刚发生了宫变,太子出宫,未免会遭遇安全上的威胁;二则,这个太子是自来罕有的弱势太子,别看明面上是自由的,实际上却是处于半幽禁状态,一举一动,都是要受到严密监控的。一般人参加女儿的婚礼,天经地义,他却要受到很大的猜忌。女皇不仅会猜疑他收买张易之的心,还担心他趁机和外臣私相交通,图谋不轨。
婚礼的酒宴上,武显在韦氏的从旁协助之下,表现出了罕有的豪气,和大家尽情欢饮,直到最后醉倒,才被送回了东宫。
作为婚礼的主人公,张易之自然更是受到了来自东宫和王家两方面的夹攻,很快就被灌了个烂醉如泥,被侍女架着抬进了新房。
新房的张易之自己的卧房,两位身着凤冠霞帔的女子早已等得不耐,武裹儿干脆是自己掀开了盖头。看见张易之像一探软泥一般被扶进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