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华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之华夏- 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廷那边,恐怕又得有一番热闹了。

“孝乌以为,此事朝廷那里必不能成,大人这里,倒不妨试上一试,如果能成,对咱们以后的行动会有很大的帮助。”江穆齐看着孙纲说道,

孙纲奇怪地看着他,一时间没明白这小子说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二百四十四)全都不一样了

“前番大人已与英国人有过成议,”江穆齐说道,“如果朝廷和英国之间无法达成此协议,不如大人以地方的名义试试。”

孙纲眼睛顿时一亮,他立刻就明白了江穆齐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江穆齐的意思很清楚,那是就撇开朝廷,由他代表北洋方面和英国人达成海军合作的秘密协议,以便在未来可能和俄国发生的战争中,取得英国人的军事支持!

这是一着险棋,但带来的好处也是很多的!

首先,如果合作协议达成,英国对中国的武器限制就能取消,北洋方面就可以从英国得到更多的新技术,而且有了英国海军的军事支持,面对以后北极熊可能的入侵,就多了一层胜算!

北洋方面实力的增强也会令其它列强有所顾忌,从而不敢轻易启衅,从而可以为中国争取更多的和平发展时间!

这里面最麻烦的,其实是英国提出战争时利用旅顺和威海军港的要求。

谈的时候,应该把军港只限于旅顺!

而且,只要不轻起衅端,不给俄国人动手的机会,英国人就来不了!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利用一下在青岛的德国人!

“此类事情以前也不是没有先例,中堂大人就曾经做过。”江穆齐看他陷入了深思,以为他担心没有先例,又补充说道。

孙纲知道他指的是什么,李鸿章在中法战争期间曾经和法国海军私下接触过,并达成过一个叫作“李(鸿章)福(禄诺)协定”地协议,类似的事情日本人当年也没少干过,现在轮到他这只小小蝴蝶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俄人来攻,英人可就近助我。大人还可以从英人那里获得技术帮助,”江穆齐说道,“坏处是,他日不免有受制于英人之患,但只要处置得宜,当无大碍。”

“英国人会同意吗?”孙纲想了想,问道,

“朝廷那里不准,他们退而求其次。可能性是很大的。”江穆齐说道,“他们现在最担心的是俄国人势力的进一步扩张。而他们又不愿意和俄国人直接发生冲突,我们在这个时候和他们合作,正好是个机会。”

“可朝廷那里如果知道了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孙纲有些担心地说道,

“只要严格保密,问题不大,”江穆齐说道,“朝廷目前自顾不暇,恐怕没有功夫来注意我们了。”

“这话怎么说?你不是又干什么别地了吧?”孙纲有些紧张地看着他。生怕他又弄出来什么可怕的事情,上次那个军舰爆炸事件“德国版”可是让他记忆犹新的说。

江穆齐一愣,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得微微一笑。说道,“大人说到哪里去了,孝乌可什么都没做,孝乌指的是康南海最近又上书皇上,请求合并衙门裁减冗员,大人还不知道吧?”

“是不知道。”孙纲一听又吓了一跳,“维新派”的这个“新政”的涉及面,已经变得越来越广了。

江穆齐告诉他。康有为这次上书的内容主要是精简国家行政机构和办事人员。目的是为了给国家节省经费,他在奏折中要求“裁并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等衙门。外省裁撤湖广、广东、云南三省巡抚(这三个地方好象又有总督又有巡抚,所以他们觉得是多余地)。在京及外省所有事无专责之衙门,均可并可撤,免为贪墨之油水地。”

听了江穆齐的详情,孙纲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康有为地作法的最终目的没有错,可这个采取的方式,实在是没法讲。

官冗之患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留下来的一个赘瘤,由此造成的贪污腐化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问题(后世有学者说过,“一部中国二十四史,简直就是贪污史”),其危害性历朝历代都有深刻认识,但问题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被解决过,直到后世,关于如何避免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的重复设置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比如那个人人痛恨地腐败问题)仍然不时困扰着领导者们,想要有效处理这个问题,不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谨慎的决策就贸然采取行动,其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可康有为们仍然秉承他们行事地一贯“风格”,又开始了

别的先不说,一省之长的巡抚你说撤就撤,还一下子撤三个!这也太狠了吧?

幸亏罗丰禄去了法国、伍廷芳去了俄国当公使去了(东京会谈结束后,李鸿章得知已经自杀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居然是他们俩的同学,深感他们俩太屈才了,正好龚照瑗和许景澄都一人兼任两国公使,忙不过来,好多事情不能兼顾,于是就上奏朝廷,改龚照瑗专驻英国,罗丰禄专驻法国,许景澄专驻德国,伍廷芳专驻俄国,光绪皇帝同意了)不然,太仆寺一撤,他们俩也都得失业!

“皇上诏书尚未下达,然风声已经传遍京城,闻者无不莫名骇异,颇有民不聊生之感,”江穆齐说道,“各处衙门现在一片混乱,诸事皆废,我们和英国人谈什么,朝廷应该是不会也不想知道了。”

“中堂大人知道了是什么反应?”孙纲问道,各个衙门现在因此都不能正常工作了,可见造成的震动之大。

“中堂大人没有就此表态,皇太后曾单独召见中堂大人,孙大人和翁师傅,听宫里的人说,皇太后问的就是关于这件事他们地看法,中堂大人表示冗衙该撤,孙大人没有表态,而翁师傅表示反对。”

“什么什么?”听了江穆齐地回答,孙纲又吃了一惊,

李鸿章怎么成了康有为的帮手了?孙毓汶地模棱两可倒也好说,可在史书上被康有为誉为“维新第一导师”的翁师傅怎么反对起变法来了?

被后世历史教科书“熏陶”出来的孙纲听了江穆齐的话,此时有了一种彻底找不着北了的感觉。

“你没听错吧?翁师傅表示反对?”孙纲有些不放心地问道,“不是翁师傅把康有为举荐给皇上的吗?”

“绝对没有错。”江穆齐好象很奇怪孙纲会这么问,“但现在翁师傅开始反对康南海了,”他接着说道,“有一次皇上向翁师傅索要康南海最近写的一些书,翁师傅居然回答说:臣已不与康有为相往来。皇上怪而问之,翁师傅回答:此人居心叵测。皇上问翁师傅:前此为何不说?翁师傅说:臣近见《孔子改制考》知之。这是皇上和翁师傅的原话。”

孙纲登时明白了过来,不由得点了点头。

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因为牵强附会的地方太多,而且和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正统儒学思想是极为冲突的,他的书自来就写的不严密,中心思想又太过激进,翁师傅好歹也是儒学正统出身,看了他写的这种主题太过“离经叛道”的书不“难受”都怪了,由此转变态度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而翁师傅那句说康有为“居心叵测”的话也让孙纲心里暗自一“激灵”。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后世的好多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都应该重写了。

照现在的发展来看:

袁世凯是“真维新派”!?

李鸿章是“变法”的同情者和支持者!?

翁师傅对“变法”的态度是由支持变反对!?

事情变得全都不一样了。

这和历史教科书上写的,反差也太大了吧?

他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了,这些是因为他弄的这些个“蝴蝶效应”才发生的变化,还是事情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大人就不必为此操心了,我们不用在这些事情上耗费时间,我已经安排下去了,密切注意朝中近期的动向,”江穆齐看他愣神的样子,说道,“只要我们这里不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别把话说得太死,孝乌,”孙纲摇摇头说道,“山东水灾,一片汪洋,百姓苦不堪言,我每每想起,心就堵的慌,而朝廷现在内外皆一片乱象,没有及时顾及,时间一长恐有巨变,这个问题,恐怕就不是你我能够解决的了。”

(二百四十五)一举数得

“大人悲天悯人,心忧国事,纵使与我们利害关系不大的事,只要涉及国计民生,大人都会予以关注,这是大人最令孝乌佩服的地方,”江穆齐看着孙纲,平静地说道,“孝乌不才,敢不为大人分忧。”

“哦?”孙纲听了他的话,感动之余不由得一愣,立刻问道,“我听你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有解决办法了,是吗?”

“咸丰十年(1860年),朝廷以下令东北三省驰禁放荒,即为山东流民因水旱频仍,衣食无着而偷入东北龙兴之地谋生,虽屡禁而不能止之故,”江穆齐说道,“因俄人在侧,虎视东北,去年朝廷已经正式开禁,山东流民因此迁入关辽者甚众,后因倭寇两犯于我而止。今辽东及朝鲜历经兵火,人口大减,而山东受灾之民无地可耕,若迁入东北,不但可解山东民变之虞,且可增东北三省及朝鲜人口,此为两全之策,大人以为如何?”

孙纲恍然大悟,他猛地想起来了,历史上著名的“闯关东”,不是就在这个时候开始的吧?

想到自己的祖上也是山东人,没准儿就是这会儿“闯关东”来到了东北安身的,孙纲不由得面露苦笑。

“自北洋陆军裁撤后,因辽民人口骤减,刘大帅,不,是抚台刘大人将好多被裁士卒就地安置,为他们及山东流民谋衣食住所。奔波终日,已经病倒了,”江穆齐说道。“大人不如借探望之机,和刘大人商量一下此事,再同山东杨抚台计议一下。”

刘铭传不愧为一位爱民好官,在台湾六年,政绩斐然,给中国留下了一个近代化地台湾,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自从他调任奉天巡抚。又一心专于辽东军事民政,驱逐日军后又助朝鲜重新建国。“朝民视为再生父母”,此次虽然因为自己一手创建出来的北洋陆军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