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空间:名门弃妃有点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随身空间:名门弃妃有点田-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想着,她就勾起唇角,自嘲地笑了笑。
一盏茶后,刘婆子来背容淑蓝,李婆子和刘嬷嬷拿着行李,四人登上了一艘乌篷船。
船家是一对中年夫妇。丈夫划船,婆娘煮饭。
容淑蓝吃了一顿全鱼宴。
船夫娘子的手艺很不错,红烧鲤鱼、香煎小黄鱼、清蒸鲈鱼、再配上一个田螺汤,容淑蓝一顿饭添了两碗饭才罢手。
刘婆子虽然没有与容淑蓝主仆交谈,但是目光时不时扫过容淑蓝的额头,看见她已经泛红的脸色,心中暗暗称奇。
这位娇滴滴的国公小姐,似乎比她想象中还要坚强。受了那么重的伤,又几天几夜滴水未沾,换做强壮的男子,就算配上名医良药,都不一定比她康复得更快。
乌篷船速度很快,傍晚时分,船就停靠了在一处热闹的码头上。
容淑蓝主仆随着两位婆子下了船。
从码头往来的行人口中,容淑蓝得知这是夷郡下辖的一个县城,名乌山。
刘婆子在码头边雇了一台小轿,抬着容淑蓝到了驿站。
乌山比夷郡还要暖和几分。四人简单用过晚饭,就各自回房歇息了。
初冬的乌山,夜里只盖一张毛毯就足够了,一点儿都感觉不到寒冷。
梦中,容淑蓝再度进入那个奇怪的白茫茫空间,在白雾之中飘来飘去。
连续做了相同的梦,容淑蓝不由得产生了怀疑。
不过刘嬷嬷寸步不离地跟着她,外头还有两个赶车婆子虎视眈眈,容淑蓝只能将疑虑藏在心底。
今天时间似乎比较充裕,婆子们并没有催促她们上路,还点了早饭,一同吃完后,又买来干粮,才牵来两匹高大的骡子。
刘婆子与容淑蓝同乘一匹骡子,李婆子与刘嬷嬷骑了另外一头骡子。
四人再次上路。
一路上,都是崎岖的山间小道。
山林中有许多四季不落的乔木,沿路的风景很不错。时不时地,还有野猪和梅花鹿冲出小道,被刘婆子用小石子一一打跑。
骡子驮着四人晃晃悠悠地走在山间小道上,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太阳偏西时,终于走出大山,停在了一座小村庄前。
容淑蓝一抬头,正巧看到村口被杂草掩映了大部分的地界碑——乌山县老王庄。
容淑蓝一路都在翻阅原身遗留下来的记忆。这会看见地界碑上的“老王庄”三个大字,立即想起来了。
老王庄的田庄,原本是沈老夫人的陪嫁。
沈老夫人临终前,并没有把陪嫁留给唯一的儿子沈均善,而是把遗产全部给了最小的孙子沈瀚。
这庄子的来历,还有一番故事。
沈老夫人做姑娘的时候,有一年生了重病,王家走访了许多名医都治不好她的病。
偶然间遇到一个游方郎中,那游方郎中给当年重病中的沈老夫人即王家大姑娘看过后,就说这姑娘活不长了,除非找到一处水温滚烫的泉眼,日日在泉水中浸泡数个时辰,要泡七七四十九天,再配合他开出的药方子内服,才能根治。
王家当时也是病急乱投医,也不知道从哪里知道大山深处的老王庄有一口温泉,立刻把温泉附近的百亩良田和数百亩山地全部买下来,修建了一座别院,就把大姑娘送来这里养病。
神奇的是,半年后,王家大姑娘竟真的痊愈了。
后来,王家大姑娘嫁入京城沈侯府,王家把这座小田庄划做她的陪嫁,也是纪念意义更重过这座田庄的实际价值。
多年前,原身还未嫁入侯府、沈老夫人还在世时,她到沈家做客,在老夫人院中偶然间听一些老仆闲聊时说起过这段过往。
这些事情,容淑蓝断断续续地想了起来。

☆、5。第5章 软禁

小山村地处大山深处,与世隔绝。平日里难得来一个陌生人。当两匹高大健壮的骡子带着尘土停在村子前时,村民们纷纷围观上来。
李婆子问了沈家别院的所在,在村民们好奇的目光下,驱着骡子跑了起来。
“骑大马咯!骑大马咯!”一群半大的孩童追在大骡子的后面,一路笑闹追逐。
容淑蓝气定神闲地坐在马背上,并没有介意村民们好奇而揣摩的目光,暗暗打量并记住了村中的地形。
大约过了半柱香,骡子停在了村西一座古朴大气的农家大院前。
院门外,一个头发花白的六十左右的婆子正领着两个年轻的小媳妇,在草垛子上晒菜干。听到动静,三人皆转头看向容淑蓝一行人。
看见骡子停了下来,婆子忙放下手中事物,迎上来问道:“几位来我家有何事?”
刘嬷嬷一听这婆子的话,就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刘婆子抱着容淑蓝飞身跳下骡子,那动作干脆利索,一看就知道身手不凡。
婆子的眼皮狠狠抖动了一下,待看到旁边李婆子同样抱着刘嬷嬷跳下马背时,脸上的笑容不由得热情了几分。
她上前两步,笑道:“几位大姐是京城沈侯府来的吧?”
刘婆子扶着容淑蓝站好,看了婆子一眼,面无表情地问道:“王老实呢?叫他出来。”
婆子忙笑道:“他去了藕塘那边,要天黑才回来。”,说完看见刘婆子的脸色一黑,忙补充道:“我马上让人喊他回来!”
刘婆子略略点头,指着容淑蓝道:“这位是府里的十三少奶奶,来别院养病。你快快收拾一个院子,让十三少奶奶歇下。”
婆子的目光刷的就投向容淑蓝,上下打量起来。
刘嬷嬷眼里闪过怒色,上前一大步站到容淑蓝身边,冷声道:“放肆!”
婆子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这才想起自己一家还是沈侯府的奴才,只不过这种山高皇帝远的日子过得太久了,婆子几乎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有点得意忘形了。
婆子忙弯下腰,行了一礼,道:“见过十三少奶奶。”
容淑蓝轻轻“嗯”了一声。
刘嬷嬷缓了缓脸色,道:“这位嬷嬷怎么称呼?”
婆子抬起头扬起笑脸道:“我夫家姓王,娘家姓古,村中人都称我古嬷嬷。庄头王老实是我丈夫。”
刘嬷嬷点点头,道:“那就劳烦古嬷嬷先给我们寻个落脚的地儿,少奶奶身子虚,不宜久站。”
古嬷嬷立刻点头弯腰道:“十三少奶奶,各位大姐,快随我来。”
古嬷嬷把四人迎进前院大厅,高声喊道:“大富媳妇,快快沏了好茶招待贵客!大贵媳妇,速去寻你爷回来,就说京城来贵客了!”
刘嬷嬷听古嬷嬷口中两度蹦出的“贵客”,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婆子是不是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
她家小姐是客人吗?她家小姐是主子!
刘嬷嬷扶着容淑蓝在首位坐下,自己站在她身后服侍,不愿意落座。
刘婆子、李婆子却没这么客气,在下首寻了个位置悠然坐下。
容淑蓝扫了一眼大厅,家具虽古旧,却是上等的花梨木家具,且干净整洁,纤尘不染。瞧这大厅的布置,就不难看出是经常在使用。
一个二十左右、五官秀丽的年轻媳妇子,端着托盘走了进来,低垂着头给容淑蓝倒了茶,又给刘婆子、李婆子一一上茶。
最后,她端着一杯倒好的茶递给刘嬷嬷,低声道:“嬷嬷喝杯茶暖暖身子。”
刘嬷嬷接过茶水,看了这媳妇子一眼。
古嬷嬷在一旁介绍道:“这是我大孙媳妇。大富媳妇,快快给十三少奶奶行礼问安!”
大富媳妇端着托盘恭恭敬敬给容淑蓝行了个福礼。
刘嬷嬷张了张嘴,还没开口,容淑蓝已淡淡道:“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古嬷嬷咧嘴笑了起来,直夸容淑蓝模样儿好,通身的贵气,像那九天仙女下凡尘。
这一通话说得连李婆子都听不下去了,她轻轻咳嗽了一声,打断古嬷嬷的话,道:“古嬷嬷,你还是快快把院子收拾出来,好让十三少奶奶安置下来。”
“是,是!瞧我,人老了脑子就不灵光了,看见贵人,一下子都蒙住了!”古嬷嬷一边说一边轻轻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起身往外走。
来到门外,看见几个挂着鼻涕的半大小子趴在门槛上朝里面探头探脑,她往小子们的脑门上一人给了一巴掌,低声呵斥道:“去,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别在这儿冲撞了贵人!”
娃子们哄然大笑,缠着古嬷嬷讨糖果吃。
古嬷嬷一边笑骂一边从袖子里摸出几个糖球,一人分了一个。娃子们这才相互追逐打闹着跑开了。
容淑蓝的心微微一沉。
瞧这一家人的样子,分明已经在村子里扎根。
如果王家人联合村民将她们主仆牢牢看住,她想走不难,但是想带刘嬷嬷一起走,就不大容易了。
不过,离开的事情也不急在一时半刻。
眼前最重要的不是设法离开,而是把自己的伤养好,再把《武神诀》修炼回第一境界。
这里虽然偏僻,但是胜在环境清雅,又远离乱世,在这里暂居静养,也不错。
容淑蓝思索着日后的安排,古嬷嬷去了许久仍不回来。
刘嬷嬷脸上开始流露出不耐烦的神色。
足足过了大半个时辰,太阳都快落山了,古嬷嬷才姗姗来迟。
她歉意地笑道:“让十三少奶奶久等了。院子已经收拾好,我这就带您过去吧?”
刘嬷嬷扶着容淑蓝站起来,刘婆子和李婆子跟在容淑蓝身后,一行人浩浩荡荡朝后院走去。
过了垂花门,古嬷嬷却引着容淑蓝朝左侧的角门走去。
刘嬷嬷顿住脚步,容淑蓝不希望在这种小事上节外生枝,轻轻捏了捏她的手心。
刘嬷嬷忍了下来,沉着脸扶着容淑蓝走进角门,走过一段两丈有余的甬道,来到一个小院里。
容淑蓝抬头打量起这院子来。
院子不大,正对大门是三间青砖灰瓦的屋舍,居中是堂屋,东西两间厢房都可住人。
左边有两间略显矮小的屋子,看样子应该是厨房和柴房,也是青砖灰瓦盖成。
右边搭的棚子估计是牛棚或者猪舍,现在空置着。小院右侧挨着院墙有一株高大的白玉兰,玉兰树下挖有一口井。
院子的布局很简单,一目了然,典型的农家小院,四周砌有半人高的围墙。
古嬷嬷在一旁搓着手笑道:“十三少奶奶,大院子几十年没有修葺了,屋舍陈旧黑暗,这是给我二孙子新盖的院子,还没住过人呢,全都是新的。您瞧这儿可行?”
容淑蓝赶在刘嬷嬷开口前,淡淡道:“我瞧着还不错,就这儿吧。”
住哪里她还真不挑剔,以前闭关时,找个荒无人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