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网游之超级掌门人- 第2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的大清,西南有吴三桂之乱,西北有葛尔丹之乱,东北有华山派袭扰关外,只有西南比较安宁,台湾岛虽然与大清不和,但是罕见的没有动手。

浮云为路等人也被如此突如其来的形势震惊了!

说起来,华山派的行动不可谓不快,但是比起NPC来,还是远远不如,真正的行军打仗,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十分遥远的事情。

华山派倾尽全派之力,集中了玩家中的众多高手,计策用尽,也不过取得了朝鲜半岛这样的蛮荒之地,而且对于朝鲜半岛,清军之事象征性的派驻了军队,与没有抵抗根本没什么区别。

但是吴三桂一出手,就是云南、贵州两个省,其后更是袭取湖南,兵锋之盛,打得大清几乎喘不过气来,随后吴三桂更是兵分多路,整合大清境内的义军,俨然有与大清王朝划江而治的形势。

区区几天的功夫,就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战绩,这让关注大清战局的众人,都傻了眼。

原来众人都认为,只要自己一行人用好计策,练好兵,攻占大清,根本不是问题,现在看来,差距确实有些大了。

华山派还是根基太浅,吴三桂出手,光是进攻云贵两省,就调动了民夫二十万,NPC大军十多万,各种军械器材,行军物资,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更为关键的是,吴三桂出手,正是在大清王朝本土,而此时是康熙执政,汉人的起义还是此起彼伏,游戏中的大小义军势力纷纷起义,而吴三桂所到之处,民众对于大清的忠诚度大跌,更是造成了一连串的效应。

日月公子和封鹿所占据的两岛,反倒成了一片孤立的基地。

就连陈近南,都犹豫着是不是要率领天地会,帮助吴三桂一臂之力。

吴三桂虽然是汉奸,但毕竟是汉人,陈近南的观点十分清晰,汉人一致对外,等驱逐了满清,在讨论正朔也不迟。

这样的观点说不上好不好,但是封鹿却不好发言,而台湾本土郑家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于封鹿还是客客气气,却已经没那么热情了。

这也难怪,封鹿虽然经过台湾一战,有些意气消沉,但是心里却想的极为通透,台湾郑家的兵力并不弱于吴三桂,如果也举兵起事,突然袭击东南沿海,其战绩绝不在吴三桂之下。

但是他们完全忘记了另外一点,吴三桂经营云贵多年,拥有的不仅仅是巨额的财富,他还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和文武全才的四个女婿。

而转头看看台湾这一面,根本没有独当一面的人才!

陈近南是天地会总舵主,但并不是统帅大军的上好人选,他内政尚可,要他征战,却是有些为难。

郑克塽更是凡人一个,且不论贪生怕死,就是他的见识也远远不及普通的大将,统帅大军更是不可。

郑克塽的师傅冯锡范,更是心狠手辣,如果为武林人士,自然算得上一时之雄,但是如果征伐天下,他是不行的。

唯一可以用的施琅,已经被华山派收入了门墙,更别说郑克塽之前极为看不起施琅,就算是施琅现在重新回归郑克塽麾下,他也不会重用。

想要反攻,但是连一个合适的统帅都选不出来,还想统一天下,谈何容易?

封鹿等人都存着观望的态度,众人都知道历史,心里自然不相信,历史会这么容易改变,但是就在众人观望的时候,大清王朝再次发生了巨大的地震!

王辅臣叛乱了!

王辅臣可是了不得的人,早年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农民军,为人嗜赌,常常一掷千金,后来投靠了一个王姓将领做了干儿子,这才改姓王。

王辅臣追随明末山西大同守将姜瓖造反,纵横驰骋,无人能敌,清军见了王辅臣,就马上直叫:“马鹞子至矣。”摄政王多尔衮两次亲征未能奏效,王辅臣因而一战成名。不久投降于阿济格,免于被诛,没入辛者库为奴。

多尔衮死后,辅臣获得顺治重用,监临洪承畴部,后洪承畴保举王辅臣做总兵官;平西王吴三桂极力笼络,以后王跟随吴三桂入缅甸,擒获南明永历。康熙即位后,调王辅臣为陕西提督,镇守平凉。

三藩之乱兵起,吴三桂给王辅臣信,请他出任总管大将军,当时康熙嘱咐王辅臣和张勇一起负责陕西的军务,遇事联衔会奏,张勇是老资格的名将,以前隶属清初名臣孟乔芳,以后做到云南提督,号称是“久镇甘肃,威名素著,属番臣服”,王辅臣居然没有和张勇打招呼就让儿子王继贞把吴三桂的招降书送给了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当时正焦头烂额,四处应付,得到了这样的消息,自然心中大喜,王辅臣对他表忠心,自然要有奖励,立刻就封王继贞为太仆卿,赏给王辅臣三等子爵。

王辅臣凭借着一封书信,获得了如此高官厚爵,自然就引起了张勇的不满,张勇的军功本来在王辅臣之上,也才是三等男爵,现在看到王后来者居上,而且这么邀功心切表现的这么明显,张勇就非常恼火的说:“好啊,看我们谁最后是忠臣。”就此和王辅臣生了嫌隙。而王辅臣也不知道。王辅臣的儿子王继贞被皇帝留在北京算作一个软人质。就在这时候,四川提督郑蛟麟因为响应吴三桂的叛乱以致于四川属地沦为人手,康熙非常焦急,立刻派遣重臣莫洛出京担任大学士管理经略事宜,莫洛是原来的鳌拜一党,鳌拜被调出山海关抵抗大明军队之后,莫洛立刻摇身一变,成为了康熙一派的重要支持者,撤藩时莫洛和明珠、米思翰三人支持康熙,所以,康熙把他看作是不同一般的重臣,赋予他全权调动山西陕西的兵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莫洛与张勇这些人是关系很好的,为了方便指挥,就让他去了。

然而康熙没有考虑到王辅臣这一面的事情,或者说考虑的不多。王辅臣以前和莫洛有过节,而莫洛和张勇关系又非常好,张勇新近和王辅臣又结了仇恨,这还在其次,主要是莫洛这个人是满洲世家,因为本身的满汉的偏见,对战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吴三桂造反时,清朝入关不过三十年,满汉之间的隔膜还是很深的,特别是像莫洛这样的世家满洲对汉人挑起的这场叛乱心里是很愤恨的,尤其王辅臣曾经又是吴三桂的部下,关系一度非常之好,再加上原来在陕西的一些不愉快的往事,使得莫洛一开始对王辅臣就很不友好,经常故意找茬,王辅臣当然不会忍受这些。

如果仅仅是这些,也就罢了,王辅臣虽然不满,也就能忍下来,但是台湾动了!

台湾真正主事的不是郑克塽,而是郑经,郑家的家主,郑经收到吴三桂的来信之后,考虑再三,决定出兵东南,响应起事。

很可惜的是,大清的形势还恶劣了,吴三桂大军已经深入湖南,郑经又突袭福建,连克三城,东北满清腹地受到攻击,清军节节败退,各地反清势力风起云涌,这在王辅臣而言,立刻取得了极大的震惊。

王辅臣并不是什么容易被民族大义所能感召的义士,但是,他作为一个风云一时的人物,也不可能不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一下。

莫洛来到之后,举措失当,终于成为了促使王辅臣叛乱的最后一根稻草,王辅臣立刻决定反叛,率部连夜袭劫莫洛,趁乱一举成功,并且在无意中一举杀掉了莫洛,这也断绝了王辅臣的念想。

如果是康熙一人主事,他还有被谅解的机会,但是现在的康熙,不过是短暂的执掌朝政,真正主事的是鳌拜,鳌拜杀伐果断,根本不会给他回头的机会。

天下形势简直一日几变,大清王朝公告叮当响个不停,不是这边的义军起义,就是那边的城池被攻克,又或者某某叛变,一时间大清风雨飘摇,似乎摇摇欲坠。

而在这时候,封鹿再不犹豫,决心出兵,他与日月公子已经达成联盟,两家合成一股,数十艘大舰飞奔渤海湾,从旅顺口登陆,直接抄着鳌拜的后路而去。

封鹿出兵五千,而日月公子出兵两万,两人合并一处,合计十三艘战舰,计有铁甲战舰三艘,普通战舰十艘,浩浩荡荡来到旅顺口,出其不意,攻占了旅顺。

而此时,康熙考虑再三之后,让王继贞回去给他父亲说朝廷既往不咎,希望王辅臣还是立刻迷途知返为好。可是,王继贞回去后,王辅臣显然不准备那么快的放下武器,反而进一步对清朝动手。王辅臣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别的,就是对自己曾经的战友,张勇招降。

此时的大清,剩下的土地,也就剩下了山陕,山东,河北,已经长江以北的中东部地区,王辅臣一叛乱,立刻就将山陕地区陷入了混乱。

康熙也不是那么好蒙骗的,王辅臣招降张勇,张勇原本就与王辅臣不和,当然不会同意,立刻就将招降之人斩了首,康熙毫不吝啬,嘉奖张勇,封为靖逆侯,而且授给靖逆将军印信,准许便宜行事。

封鹿等人此时也来到了鳌拜大军的背后,远远的吊着。



第三卷 远征大清
第九十九章 初遇鳌拜' TOP '
'更新时间' 20111130 22:10:28 '字数' 5086

东北的局势已经十分恶化,而鳌拜的到来,只不过让这个已经恶化的局势,逐渐遏制住了。

东北方面,现在的形势已经乱成了一锅粥,义军的起义此起彼伏,既有支持大清王朝的义军势力,也有支持浮云为路的大明王朝的义军势力。

整个东北,各个义军势力犬牙交错,互相攻击,局势十分混乱。

封鹿等人尽管隐蔽行踪,但是还是避不开这些义军势力,封鹿一怒之下,索性不躲不避,大张旗鼓的张开队伍,直接面对着鳌拜的军队前进。

这一路上,遇到了无数的袭击,但是也收拢了庞大的义军军队,浩浩荡荡的军队声势极为骇人,足足有二十万大军。

如此庞大的军队,立刻就引起了鳌拜的注意。

鳌拜想不注意都难,他自从率军出了山海关之后,就一直没有大明王朝军队的消息,只知道大明王朝的带头人,是一个名叫浮云为路的。

但是浮云为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手下,有多少军队,他的能力如何,擅长什么,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