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北宋当土豪 作者:苏晨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回到北宋当土豪 作者:苏晨沫- 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他站在赵佶的身边,虽然身材有些佝偻,但是却依旧神采奕奕。
随着他宣布朝会开始,赵佶向他微微点头,然后童贯展开了手中的文书,里面记载的是今日朝会的各个流程。
每年一次的朝会,童贯已经在这里站了超过十年,这些东西,他就算是闭着眼睛也不会做错。
但是。他还是神情肃穆,一丝不苟,和第一次站在这里的时候一样。或许这样的谨慎,也是得官家喜欢的一个原因。
首先是开封府尹奏报一年以来京城周围地区发生的大小事务,就在官家眼皮子地下的地方,自然是第一个受到关注。
除了足球热起来了之外,京城周围地区与往年并没有其他大的区别,于是只是听过了就算,赵佶面无表情,等他奏报完毕之后童贯就示意他回到原位。
京城官员奏报完毕之后。便是地方官员。而地方官员。则又以边境战报为多。诸多事物,由兵部尚书代为上报。
首先就是辽,西夏等国战时,算是“外国见闻。”
辽金之间不断发生的军事冲突与辽的节节失利。进一步加剧了辽国内的阶级矛盾。辽乾、显、锦、兴中府一带大饥,民削树皮以食,甚至出现人相食的现象。五月,汉人张高儿、安生儿聚众二十余万人举行反辽起义,大批饥民加入到起义队伍中。辽廷派耶律马哥领兵前去镇压,将安生儿杀害于龙化州,而张高儿则率众继续转战于懿州一带,并与当地霉六哥领导的另一支起义队伍汇合一起,坚持斗争数月之久。最后终于失败。
这次起义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却标志着除了大宋王朝摇摇欲坠之外,周围国家其实也不怎么太平。
其次,阿骨打称帝建立金国后,连败辽军。国势大振。
渤海大族杨朴进而向阿骨打建议派人向辽要求册封,意在让辽公开承认金国及阿骨打称帝。阿骨打再次听从了杨朴的意见,于天辅二年、宋政和八年、辽天庆八年八月派使臣至辽,提出要求册封等十项要求。
其主要内容是:册封阿骨打为大圣大明皇帝,国号大金,享用玉辂、衮冕玉刻御前之宝;金为辽兄国,每逢金主生辰、正旦,辽须遣使慰问;辽将宋每岁所输银绢之一半,也就是二十五万匹分送给金,并割让辽东、长春两路与金。
天祚帝将金的这些要求交由大臣讨论,北枢密使萧奉先听后大喜,认为只要同意金的要求,就能消除祸害,永保太平。
天祚帝不得已于这年十月派出以萧习、泥烈等一批职位很高的大臣担任封册使、通问使、读册使,携带天子衮冕、玉册、金印、车辂、法驾等赴金,册立阿骨打为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
十二月,辽使臣抵金后,杨朴认为辽所用仪物制度并非都是天子之制,又只封金为东怀国小国,册文中既无辽称金为兄国,又有不恭之辞,要求辽使臣回去修改册文。
辽使极力争辩,阿骨打大怒,命用鞭杖打辽使每人一百余杖,辽金之间和议目前一直未能达成。
这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因为这也就意味着,在他们目前的情况下,联合攻打大宋是完全不可能的。
高俅一直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没有说话,倒不是他没有资格说,事实上就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属于军事最高长官,职务并不比兵部尚书低,之所以不说,只是让其他人的事情都解决了,他开一慢慢儿地说。
这一等也就等了好几个时辰,从天色大亮到日头西斜,一年发生的大事就算是陈述完了,总结起来就是我朝人民生活超幸福,外国民众水深火热,基本上也就是这么个情况。
童贯见没人说话,便站出来说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这个时候,高俅才站出自己的队列,到中间来微微鞠躬,道:“臣有本奏。”
在唐朝之前,大臣上朝都是有座位的,大宋开国以来才取消这个福利,让大臣站着上朝。跪拜着,唯满清鞑子一朝而已。
赵佶眼睛一亮,说道:“快快奏来。”
大家都朝高俅看了过去,见他这么大半天了都没吱声,现在都准备回家了,才给来这么一出,都不知道他这是要做什么。
高俅慢条斯理地说道:“今年的新科状元周毅前几天去臣府上,央求臣给他在军中某个职位,臣觉得可以给他个经略安抚使,既是在军中,又是文职。”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特别是那些个文官,心中震惊不已。
十六岁的状元,日后前途无量,况且大家又听说了这周毅诸多事迹,他确实是个人才。只需历练几年,青云直上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多久就可以成为文官体系的中流砥柱。大家都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今天高俅却突然说他要参军,等于是直接将这样一个人才给拉进了武官阵营,这让他们如何不震惊?
吏部尚书兼侍读何执中站出来说道:“臣以为不妥,周恒之以文举致仕,熟读经略,不宜将兵,或许只是因为暂时没有授予官职而做出冲动之举。况且军政不可儿戏,他还太过年轻,不如即刻将他举荐如翰林院。”
何执中的儿子何志现在就身为翰林院编修,和王黼一起负责编修《九域图志》,若是能够将周毅拉进翰林院,再让何志与他多多亲近,日后他成长起来,也能够成为自己手下的一员干将。
如果周毅知道如今朝堂上的争论,可能会后悔自己给何执中送礼的举动,当时只是送礼拜名帖,顺便提了提官职的事情,却没想到这何执中这个时候居然硬要将自己往文官体系里面拉,若是知道是这个结果,估计他得后悔死了。
对于何执中的话,赵佶显得更为赞同,大宋重文轻武,如此人才,定当在文官体系内发光发热。尽管不久之前高俅已经单独进宫向他陈述和展示了周毅在军队体系里面的重要作用,但是他还是倾向于文官的。
御史中丞王黼自然站在何执中一边,他说道:“何大人所言极是,若是能入翰林院,必将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况且之前已经向全天下人公布了他候补翰林,若是今日让他去从军,恐怕惹天下诟病。”
右司员外郎陈过庭道:“臣以为,就凭借足球一物,他任军中职务,绰绰有余。况且正因为他是年轻人,才要在军队里面多多锻炼,能够了解军情,以后再回来,又能了解民情,如此一来他也算是个文武全才了,因此臣完全同意高大人的说法。任他为经略安抚使。”
太宰郑居中认为周毅应该当文官,然而京西转运使张汝霖却是站在高俅这边,随后加入的又还有蔡京等人,如此重量级人物一加入,赵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尽管王黼、何执中等人据理力争,但是赵佶还是被说服了。他心中震惊,这些大臣怎么今天都好像对这个周毅很感兴趣的样子?
“好了,大家都不要吵了,这周毅有本事,朕知道,他还向朕献过一套练兵之法。今天既然已经说到了这个事情,那就好好说说吧。高爱卿的说法朕觉得是不错的,给他个经略,看看他是不是只会纸上谈兵,若是不成,再将他调回来,你们认为如何?”
这个方案可以说兼顾了文武两方的体面,武官希望周毅能够有所作为不让他们丢脸,而那些文官则希望他顶不住军队的压力趁早回到翰林院,让自己好好栽培。
众人一致开口:“陛下英明。”


、【124】一鸣惊人

天上的雪下得并不算大,还比不上去年的规模,周毅坐在屋子里面,因为没有取暖系统,冷得直跺脚。
到了中午的时候,雪居然停了,金灿灿的阳光挂在天上,虽然不暖和,但是看起来也舒心。
周毅出了门,准备到院子里的凉亭去坐坐,吹吹冷风也比呆在屋子里面要舒服。
亭子附近有一棵腊梅树正鲜艳地绽放。
坐了一会儿,外面传来敲门的声音,周毅示意王二去开门。
开了门,却见了三个身穿官服手里把着拂尘的宦官站在门口,周毅一愣,随后想起昨天是上大朝,于是将大家都请了进来。
“恭喜状元爷,贺喜状元爷。”那领头的宦官年纪并不是很大,脸上堆满了程序化的笑容,虽然看不出多少真诚,但是至少不会让人讨厌。
周毅过去抱拳鞠躬,随后将这三人请到书房里去。本来进去的只是领头的这个,其他的跟班应该在外面招待,无奈这院子里根本就没下人,周毅也只好将他们一起请进去,还好王二会泡茶,否则可就真要丢大面子了。
这宦官道:“没想到状元爷生活还真是朴素。”
周毅略尴尬,这意思是我连请个下人的本事都没有吗?
“中贵人见笑了,在下只不过是在京城中暂住,所以没有招些人来做事,能节约几分,何乐不为?”周毅不卑不亢地说道,不请下人,他并不觉得是丢人的事情,尽管来人来客了确实不好招待就是了。
这宦官赞叹道:“状元爷果真是个人才,不仅仅熟读圣贤,胸中经纬,且能明白百姓疾苦,体察民情,所谓一粥一饭当思之不易,若大家都身体力行。大宋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贵人谬赞,不知中贵人莅临寒舍有何贵干?”
这宦官手中拿着个盒子,此时打开,露出个黄绸的轴子来,绣着团龙,只一眼,便知这是圣旨无疑。
这是周毅第二次接旨了。
“戊戌年新科状元周毅恒之接旨,着补主管河北西路真定府安抚司公事;年后赴任,钦此。”
圣旨还是一如既往地简单直接,但是周毅完全不知道这个安抚司公事是个什么东西。只听明白了河北。划算一下。也就是石家庄那一块。位于宋辽边境了。
之前高俅奏请的是经略安抚使,这在清朝时候可是从一品的地方武官,可以说到这一步武官的位置已经差不多到头了,周毅当然不可能一上看来就担任这么高的职位。高俅也没奢望赵佶能够批准,他只不过是使了个策略,起点定高点,也就有了讨价还价的余地。你要是直接给他个小官,让那些文官一来二去地讨价还价,估计到最后也就只能当个百夫长之类的玩意儿了。
“臣谢皇恩。”周毅微微鞠躬,低头,双手高举前伸,这宦官把圣旨交到他手中。这也就意味着他现在是有官职在身了,也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