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吃三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司马懿吃三国- 第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俊听着他这般说来,不由得连连颔首,心底暗想:这司马懿心思圆融,奉承别人的手段也煞是了得,他若要做陈群那般左右逢源的琉璃球儿,自然也是做得到的,这一点,他倒并没有乱说。

但见司马懿面色一凛:“只是,在下素来认为,一郡不安,何以安天下?有奸不锄,何以济乱世?肃贪除奸,实乃济世安民、拨乱反正之要务!当今天下鼎沸,固然与先前朝廷辅相无能、宦官乱政、权臣兴兵有关,但各地蜂起的黄巾之乱才是祸乱之本!试问黄巾之乱因何酿成?实乃各地贪官猾吏与豪强大户们狼狈为奸、强占民田、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才将那些无辜庶民逼成了反贼的!倘若天下律正纲立、政清吏廉,四方战乱之祸又从何而生?所以,小生就是要学曹司空当年任济南相时的壮举——刚以锄奸、仁以抚民、清以倡廉,为抟聚(集聚)天地之正气而略尽绵薄之力!”

杨俊听到此处,微一颔首,转身回到案几之旁,拿起那叠摁满了老百姓指印、写满了老百姓诉词的黄草纸,在手掌里掂了数掂,觉得它们沉甸甸的甚是压手,心中不禁暗暗思忖:此子年纪虽轻,竟有这等恢宏的志气和卓异的才识,又有这等刚毅的手段,而且又体恤民情、如此以民为本,实在是太难得!河内司马家有此麟儿,实可深羡也!他深深一笑,沉吟了片刻,又向司马懿问道:“司马君——如今杜传等与袁氏兄弟贪秽纳贿、窃占官物、欺压百姓、通敌卖国的种种罪行已被查实,接下来我等又当如何处置呢?”

“杨先生,《管子》曾云:克敌之道在于‘径乎其所不知,发乎其所不意。径乎其所不知,故莫之能御;发乎其所不意,故莫之能应’。眼下杜传与袁氏兄弟以为暗施毒计已将小生纠困于移花接木一事之中,又一时摸不清杨先生您的虚实底细,故而尚在观望游移状态之中——这正是我等雷霆出击将他们一网打尽的绝妙时机!”司马懿对此显然已是深思熟虑过,随口便款款道来,“您可速速调来郡尉梁广麾下的精兵锐卒乘夜狙击——梁广与杜传素来不和,他手下的郡兵亦有大部分还未被杜传和袁氏兄弟拉拢过去……只要此兵一发,杜传与袁氏兄弟必会束手就擒!”

“唔……杜传等一干郡府污吏自然是要抓的。”杨俊点了点头,忽又眉头一皱,有些迟疑地沉吟起来,“袁雄、袁浑两兄弟也要抓吗?”

司马懿见杨俊如此情形,心中暗一转念,便明白了他心底的顾虑:袁氏兄弟二人其实就是袁绍布在河内的暗探啊!倘若动了他俩,袁绍会不会借此口实而兴兵来犯?司马懿沉吟了一会儿,还是依着自己先前想好的思路,向杨俊缓缓进言道:

“这个问题,小生也忖度许久了。袁雄、袁浑二人是必须要擒住查办的!倘若我等只抓杜传等一干内奸,不除袁雄、袁浑等一干外敌,终是为自己将来留下了隐患——袁氏兄弟事后借机蛰伏起来,反倒更是不易铲除!

“当然,对袁氏兄弟的惩处,与处置杜传等人应有不同。您如今只能将他俩先行活捉,然后关在狱中,再把他俩的罪行上报给朝廷。小生相信,以曹司空与荀令君之英明睿智,必能给予他俩一个恰到好处的处置,也必能给予袁绍近来咄咄逼人的扩张一个不软不硬的回击——让他日后有所收敛……”

“嗯……但本座最为担忧的是袁绍会不会借着袁雄、袁浑被扣的口实而猝然兴兵来犯?倘若因此事而激成冀州袁绍与朝廷公开对决,那就太麻烦了——朝廷也并未做好与袁绍全面决战的准备啊!这样的责任,岂是你我担当得起的?”杨俊此刻已然将司马懿当成了最可信任、最可倚重的心腹智囊,不由得把自己心底的疑虑与担忧向他全盘托出。

“杨先生勿忧。依小生看来,其实袁雄、袁浑两兄弟已经多次催促过袁绍起兵夺取河内郡了,然而袁绍却一直迟迟不肯动手——这是为何?并不是他没有夺取河内郡的野心,而是他存在着这样的幻想:他一直想等到一个足有十成把握的机会再猝然发难!”司马懿仿佛对这一切时势、人心的变化了然于胸,侃侃谈道,“可惜,这世上哪有十成把握赢利的机会给你去抓住?能有六七成的把握赢利,这个机会就已是莫大的‘天赐之幸’了!前些年张绣作乱、曹司空失利之际,本是袁绍一生中的难得机会,结果他傻乎乎地上了一封奏书,要求陛下以军事失利之故罢免曹司空而邀请他前来许都执政。呵呵呵,这天下大势,岂是他一书简便可蟾宫折桂的?后来,他也没乘势骤然拥军南下兵谏,反倒因了此事给自己惹来了一身的骂名。

“那么好的一个机会都被袁绍自己白白浪费了——又何况眼下曹司空已扫平袁术、吕布并且收服了张绣?天下时势,已然今非昔比了。袁绍此刻揣来测去,也自知只有五六成的把握敢与朝廷抗衡。所以,以他过于持重的性格,是绝不会冒着这样的风险借着袁雄兄弟被扣的口实而兴兵来犯的。”

杨俊没料到司马懿身居下僚,却是胸怀天下、放眼四海,一口气就把各方诸侯争战的形势剖析得如此明晰深刻,不禁盯着他看了许久许久,方才深深叹道:“想不到司马君年纪轻轻,已然胸藏大韬略、大权谋、大智慧,实在令杨某自愧不如啊!杨某此番到河内郡巡检屯田,没料到却为朝廷觅得了一位多谋善断、才识卓异的匡世济时之奇才!杨某真是欢喜无限啊!”

“杨先生过誉了。”司马懿听得杨俊此言,面颊上不禁飞出了一片红云,低了身子向杨俊作揖谢道,“小生才疏学浅,今日在您面前班门弄斧了!实在是惭愧惭愧!”

杨俊呵呵一笑,从衣袖中缓缓取出一块青铜虎符,向司马懿递了过来,面色凝重地说道:“这样罢!事不宜迟,你立刻带上我这块由司空府、尚书台秘铸的调兵虎符去见梁广,让他发兵助你一举擒下杜传、袁氏兄弟等一干贪秽逆贼!”

“这……这个……”司马懿伸手接过那块青铜虎符,握在掌中细细看了一番,禁不住有些犹豫地问道,“您……您不和小生一道前去召见梁广?小生有些担心自己年轻位卑,只怕有些不好调遣他的兵马……”

“无妨!无妨!梁广其实是朝廷在河内郡里最可靠的人了。你自己不也发现他和杜传叔侄一直是貌合神离吗?那正是因为他是曹司空、荀令君放在河内郡里的最后一道守护屏障!”杨俊摆了摆左手,目光炯炯地直视着司马懿,“本座去不去亲自召见他也没什么关系。他只要见了你手上拿的这块青铜虎符,自然会懂得你是什么身份,也一定会全力协助你去肃贪除奸的。本座年岁已高,这些征战杀伐的重任就该由你这样有志有为的后进青年去担起了。”

司马懿听了他这一席肺腑之言,不禁感动得双眸泪光莹然:“小生多谢杨先生的信任和亲重了!杨先生既发此语,小生便恭敬不如从命!”说罢,他小心翼翼地将青铜虎符收进袖中放好,便欲转身而去。

这时,杨俊却将目光深深地投注在那张《千里屯田嘉禾图》上,缓缓地说道:“司马君啊!不管这幅《千里屯田嘉禾图》还有什么瑕疵,本座今夜还是要把它再渲染一番,完成了这最后一道工序后,本座便要把它呈给陛下、曹司空、荀令君和列位大臣们共同欣赏。”

“杨先生,您这是……”司马懿若有所思。

“这画上的农夫们,不管他们先前是袁家的佃户还是杜家的佃户,本座只知道,从今夜起,在陛下的眼里、在曹司空的眼里、在荀令君的眼里、在本座的眼里,还有在列位大臣的眼里,他们可都是咱们朝廷民屯里的客户了。”

司马懿听罢,向他深深一躬道:“杨先生且在此放心安坐。小生现在就去梁广处,助您完成这幅《千里屯田嘉禾图》的最后一道工序。”

第1卷 第05章 隐姓埋名,初入仕途 第033节 最坏的敌人往往也是最好的老师

从驿馆里出来,司马懿仍似一个普通皂役般垂头疾步向街道那边走去——从这条街道的尽头转入旁边一个小巷,穿过那个小巷便是郡尉梁广的府第了。

刚刚踏上小巷里的青石地板,司马懿便感到一股寒意从背后宛若刀锋一般贴肉直袭而来!

他脚下一定,深深倒抽了一口长气,然后缓缓转过身去——果然,杜和带着四个家丁正从巷口处杀气腾腾而来!

“杜……杜和君,你……你们……”司马懿的眼神里分明透出一丝胆怯。

杜和像一只终于把老鼠逼进了死角的猫一样,脸上露出得意扬扬的笑容:“还是我叔父棋高一着啊!——他料定你这几天晚上一定会暗暗来找巡检使大人告咱们的黑状!司马懿!现在被杜某逮了个正着——你还有何话说?”

司马懿显得有些惊慌失措:“杜君只怕是有些误会了……是巡检使大人特地召见在下商议下一步屯田安民事务的……”

“哦?你司马懿的面子好大!巡检使大人要特地召见你去商议公事?”杜和冷冷地说道,“刚才我叔父也曾来求见杨大人的——他可是这么回答的:‘暮夜闭户不接来客。’……这样吧,有劳司马君你到我叔父府中去把巡检使大人今夜所谈之事辩说个清楚!”

随着他的话声,那四个杜府家丁“锃”地抽出了腰间利刃,目露凶光,一步一步踏上前来!

“且慢!”司马懿一声劲喝,面色一正,凛然而道,“杜和!你胆敢肆意行凶,今夜对本掾下此‘黑手’,不怕明日一早巡检使大人追查起来饶不了你们吗?”

“巡检使大人?嘿嘿,现在我杜某人还尊称他一句‘大人’,”杜和的笑容变得愈发阴冷,“明天他若是要多管闲事,我们包管他什么‘大人’都不是了,只会和你一样,变成一个谁也不会知道的旮旯里的死尸!”

说着,他又向那四个家丁挥手示了示意,四个家丁已经扑近了司马懿身前六尺之处,齐齐嗷的一声怪叫,挥着利刃便直劈而至!

就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