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富甲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越之富甲天下- 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120章:朝堂
    川蕃古道上,形势一触即发。与此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都洛阳的一处后花园中,却是风和日丽。
    “你是说,失踪了?”
    院子中,一个身材欣长的老者,微转半身,向后面轻声问道。这老者五十多岁年纪,须发斑白,一身锦缎轻袍,头戴一顶软帽。乍一看去,便只是一个寻常的富家老者而已。只是偶一顾盼之际,目中散露的威凌,却让人有着面对巍峨高山之感。
    在他身后不远,此时还有个满面皱褶的老者,面白无须,头戴巧士冠,正毕恭毕敬的垂手立在那儿。
    “是,咱们追查的人在江边寻到了打斗的痕迹,但人却不见了。”戴着巧士冠的老者恭敬的回道。
    问话的老人没再说话,两眼望向远方天际。半响又道:“其他的呢?”
    戴冠老者再次躬身道:“那个叫岳陵的也不见了,据报后来那个昔日粮船帮的头目,还有一个江陵县的捕头,都发动了不少人,沿江在找些什么,可是并无所获。”
    说到这儿,顿了顿,这老者微微抬头,偷偷瞄了那老人一眼,随即又低眉搭眼的道:“东宫侍读郎士通前日出去了,说是返家省亲。随行的是左备亲军统领郑顺,还有十几个护卫。”
    老人双眉扬了扬,目光微微闪烁了一下,却并未发一言。戴冠老者犹豫了一下,又低声道:“北地密报有消息传回来,关外孛罕汗,近来调动愈加频繁了,卢侯仍在继续收聚粮秣。燕王府也有几路探子外出。其他几位殿下,都谨守封地,并无异动。”
    老人眼中闪过一道厉芒,一闪而过,随即却有几分疲乏升起,默默的站了半响,才举手轻轻挥了挥。
    戴冠老者躬身行礼,倒退着出去了。老人面上疲色更深,轻轻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
    “便如此急不可耐吗?父子、君臣、天下”
    院外脚步声又起,老人眉头微蹙,面上露出一丝怒意。转头看去,却见刚才那老者又走了进来,恭声禀道:“陛下,顾相与徐、云二位尚书请允赐见,现正在院外候旨。”
    这老人原来竟是大周当今皇帝,崇圣帝。那个戴冠老者,却是他随身太监蔡和。
    此刻听闻三个朝中重臣联袂而来,脸上微微动容,随即沉声道:“宣。”说罢,转身往一旁亭子中落座。
    蔡和躬身应了,转身下去,不多时,三个一身赭袍的官员随着走了进来。望见亭中崇圣帝端坐,便就亭外撩衣跪倒,口称万岁。
    崇圣帝面上显出几分笑容,温和的道:“三位爱卿起来吧,此非朝堂之上,无须多礼。”说着,又转头道:“赐座。”
    后边宫女敛衽应了,指挥着两个小监手脚麻利的将座位摆好。
    亭外下跪三人谢过,在中间那个面色沉肃老者的带领下,起身进了亭中,再次谢过恩赐,这才侧着身子,在锦墩上坐了。
    崇圣帝待三人坐定,这才目光微微一扫,淡然道:“三位爱卿这般急着见朕,究竟所为何事?”


第120章:朝堂(2)
    闻听皇帝问起,两个坐在下首的,齐齐看向为首的老者,这人正是当朝尚书左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顾彦之。随他而来的两个人,一个乃是兵部尚书徐德,另一个却是礼部尚书云朗。
    顾彦之起身施礼道:“臣回陛下,今日鸿胪寺接报,西部各族前些日子忽然内乱,牵扯甚广。臣觉事关重大,不敢擅专,故而才请面圣,还请陛下圣裁。”
    崇圣帝目中瞬间闪过两道森寒,将目光望向一旁的礼部尚书云朗。云朗心中一颤,慌忙起身禀道:“臣得鸿胪寺禀报,道是前些日子,西域哈依族族长讫讫喀尔,忽然聚众三万余,出散关,突袭了湟中羌人一部,双方死伤无数。至接报时,湟中羌人所部已然退出领地,往西南而去。讫讫喀尔随后连克青海羌、陇右吐蕃两处,兵锋甚厉。据闻据闻”
    云朗说到此处,忽然额头见汗,说话吞吞吐吐起来。
    崇圣帝面色阴沉,怒哼了声,沉声道:“云卿,据闻什么?”
    云朗身子微微颤抖,头上汗水愈发急了起来,目光不由偷偷瞄向顾彦之。
    顾彦之向前一步,面上沉肃的躬身禀道:“启奏陛下,臣等接获此报,随之不久,兵部亦接到威西候那边急报,道是此番兵乱,非是哈依部一部所为,乃是有党项八部怂恿所致。”
    崇圣帝面色一变,霍然睁目,两眼极凌厉的看向他,目中已是露出震惊之色。
    如同后世诸般朝代所记一样,党项一族在这个时空,亦是侵扰中原之地的大患之一。自大周立国之初,便以羁縻手段将其笼络住,大周历代君王,无不对党项所部怀着极大的提防。
    所谓威西都护府的设立,面上说的是辖制整个西域诸部,但究其根本,最大的防御方向,却正是这党项一族。
    党项一族共分八部,大部分占据在黄河上套地区,并延伸至并州一部分。还有部分,便是散落在甘、凉并陇右一些地区。
    偏偏正是这些散落的,却是党项八部中最野蛮善战的拔野部,这些人时聚时散,从无定所,常有劫掠之事发生,数百年来,令大周甚为头疼。
    今日忽闻西域边乱,其中竟有党项人的参与,登时让崇圣帝大为震动。
    “钟无伤怎么说?兵部可有详细文程?”面上神色已然如乌云盖顶,崇圣帝目光转向自始至终未发言的兵部尚书徐德。
    徐德乃是三朝老臣,自兴帝时入仕,一向兢兢业业,向受周室重用。此际闻听皇帝闻讯,这才起身沉声道:“威西候已然调派兵马严防,并遣使往夏州问话。只是夏王李继岑回说,此番兵动,并非党项八部共议,乃是拔野部自主行为,攻击的又非我大周子民,故而,他们也不好多说。”
    崇圣帝大怒,怒声道:“蛮夷安敢欺朕!都打进了陇右,还敢说非攻我大周?我西军十万大军,钟无伤难道便只是严防?”
    徐德轻叹一声,躬身道:“陛下息怒,威西候也是持重之举,臣以为并无差错。”
    崇圣帝怒极而笑,哈哈道:“持重?嘿,你倒说说,怎么就是持重了?”
    徐德身子又躬了躬,道:“今北地不靖,孛罕所部自秋初便频频调动,相比西部党项,北地才是心腹大患。我大周如今物力齐聚幽燕,若是西疆再开战衅,只怕”
    说到这儿,老头儿将话头顿住,不再继续。崇圣帝如同被猛然抽了一鞭子,面上一阵抽搐,颓然坐下。
    是啊,大周虽承平已久,国力尚厚,但若是真个两线开战,却是大为危险之事。况且如今党项不过只一部作乱,又是针对的其他外族,威西候钟无伤向来稳重老辣,之所以暂且忍了,想必正是想透了其中的关键所致。


第121章:和亲(1)
    第121章:和亲
    日光暖暖的洒下,虽已秋深,但在关中之地,却正是宜人之时。而对于崇圣帝来说,心中却是不由泛起一阵阵的寒意。
    他并不是个昏君,相反,相比历代皇帝来说,他可算一个励精图治的君王了。
    对于眼下局势,方才乍一听虽然暴怒不已,但不过片刻,便已想明白了许多。
    北地孛罕部从未臣服过,除了当日惠帝时老实过一阵,打从崇圣帝登位以来,这些年断断续续的,两边就不曾真正的消停过。
    好在如今的靖北候卢英虽不如前任远甚,但总是能守的四平八稳,没让孛罕占去什么便宜。
    又有二儿子燕王武功赫赫,更让孛罕多出几分忌惮。前阵子得知这老对手又想动一动,他当即传旨,令集结物资,准备应战。
    只是这次举动,其中竟尔一波三折,出现了一些诡异之处,在他心中,却是明镜儿一般。如此俱在掌控之中,便也假作不知,只让人暗暗盯着,倒要看个究竟。
    可如今西域这边忽然也同时有了动作,却让他不由的大吃一惊。身为帝王,又掌握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他所想所思,便全面许多。许多事儿,虽然表面上看毫无关联,但以他的政治智慧,如何不让他多想?
    西北两地同时变乱,真的只是巧合?只怕多半是几个孽障的博弈吧。只是竟尔利用边患来达成目的,难道便不怕动摇了祖宗基业?
    这些个孽畜!
    他两眼微微闭上,心中只觉一团火在烧,憋闷的厉害。与此同时,却遏制不住的阵阵寒意升上心头,许多年封埋的往事,一瞬间都再次涌上心头。
    报应,报应啊。今日局面,与当年何其相似?只不过,当年的局势,又岂是这几个孽畜所能比的?好在如今自己尚在,但愿能将此次危机化去,届时九泉之下,也算能见得列祖列宗了。
    “眼前之局,顾卿等可有什么对策?”
    轻轻吐出一口气来,崇圣帝努力平复着心中的怒火,缓缓睁开眼来,望向顾彦之。
    顾彦之暗叹口气,面上却不怠慢,躬身道:“陛下,此次西乱,内中还有些关碍处,一旦解决不好,只怕乱子将越来越大。”
    崇圣帝又是一惊,急看向他。
    顾彦之面上凝重,道:“此次被逐出去的那支异族,据臣所知,乃是昔日戎狄共主后裔。而今,戎狄分散各处,吐蕃各部亦是出于其下。虽至今时各自为政,但那湟中王羌在其民间的威望,却仍是极为可观。臣只怕此族一旦入了吐蕃,一个不好引起吐蕃对我大周敌视,那。那便真是**烦了。要知,那湟中王羌,本是受我大周赐封,这才肯安分呆在湟中。如今。唉。”
    崇圣帝面色铁青,他自登基以来垂三十载,历经无数风浪,如今日之局面险恶,其实也并非没经历过。但随着年龄渐大,昔日雄心豪勇,也在不知不觉中消退。如今乍一听局势竟到了如此地步,一时间不由心乱如麻。


第121章:和亲(2)
    顾彦之眼见说完后,皇帝面色难看,心中又是叹息。陛下老了,真的老了啊。昔年那个狠戾冷酷、处事果决的圣明帝君再不复见了。大周这艘超级巨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