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氏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袁氏枭雄- 第2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州吕布,空有虎视天下之武勇,却无逐鹿天下之野望,只知晓守着妇人美酒,空耗时日,早晚必被曹操所并。”
  “并州张杨,此无能之辈,早晚必被袁绍所剿灭。”
  “幽州公孙瓒,空有雄兵数十万却只知困守易京,更是去日无多。”
  “西凉马腾,乃名将之后,在边陲羌人中也颇有威名,却终究兵微将寡。且西凉地瘠人贫。终究难成大事。”
  郑玄笑着说道:“元直似乎说漏了三人。”
  徐庶反问郑玄:“夫子可是说袁绍、曹操以及孙策?”
  “然也。”郑玄笑道。“孙策父子骄雄,虎视江东;曹操雄据中原,口含天宪;袁绍四世三公,望归海内,此三者,皆人主也。”
  徐庶点头说道:“夫子所言极是,孙策、曹操及袁绍皆人主,若是不出意外。他日代汉而有天下者,必为此三人中的一人,然而,学生却不会去投他们。”
  郑玄微笑不语,并没有问徐庶为何不愿投奔孙策、曹操或者袁绍。
  因为郑玄根本就知道其中原因,这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袁绍帐下已经有田丰、沮授、审配、逢纪、辛评、郭图、许攸等人;曹操麾下已经有荀彧、郭嘉、荀攸、程昱以及贾诩;便是孙策麾下也已经有了周瑜、鲁肃、张纮、步骘、虞翻等,徐庶此时往投,根本就进不了核心谋士圈。
  这跟历史上诸葛亮不投孙权、曹操。却宁可投奔刘备是一样的。
  因为像诸葛亮、徐庶这样的真正的大才,其抱负也是远超常人。若不能向他们提供足够的权力保障,他们的才能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正因此,徐庶断然不会去投孙策、曹操或者袁绍。
  徐庶再叹一声,又对郑玄说:“夫子,去辽东之前,学生曾说过,倘若公孙度亦非成大事者,则足以说明学生生不逢时,学生当放弃入世之念,拜在夫子门下专心治学,他日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只言片语,夫子便应了学生如何?”
  郑玄笑着摆了摆手,说:“元直,你若拜入老夫门下,专心治学,则一身抱负、一身所学岂不是就要付之东流?”
  徐庶叹道:“世无英雄,奈何?”
  郑玄正了正脸色,说:“老夫却知道有二人,虽落魄潦到,亦无方寸立锥立地,却有大志向、大毅力以及大气魄,或可成为元直之主公。”
  “哦?”徐庶讶然说,“天下还有这等人物?愿闻其详。”
  “其中之一乃是刘备。”郑玄说道,“元直可曾听说此人?”
  (分割线)
  隔墙之后。
  听郑玄说出刘备,袁否顿时气得在心里骂娘。
  你个老东西,枉我送了你一百套尚书,不替我说好话也就罢了,据然还在徐庶面前推荐刘备,难道你不知道徐庶在历史上就是刘备军师?
  哦对,郑玄不是穿越者,当然不会知道这点。
  反正,听到郑玄推荐刘备,袁否的心立刻就悬了起来。
  徐庶啊徐庶,你不能答应,你可不能答应郑玄的推荐。
  (分割线)
  草堂上,徐庶很快就回答了郑玄。
  “学生在徐州游历时,曾经听说过。”徐庶说,“据说此人颇有仁名,颇爱护百姓,但此人能力平平,陶谦将徐州让于他而不能守,麾下有关羽、张飞此等猛将,却屡遭败绩,足见此人能力平平,恐非成就大事者。”
  (分割线)
  隔墙后。
  听徐庶这么说,袁否忍不住就要击节叫好。
  对对对,对头,就是这么说,刘备有什么好的?陶歉给了他那么富庶的一个州,他手底下还有关羽、张飞这样在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猛将,最后居然还守不住区区一徐州,还枉称英雄呢,英雄个屁,根本就是狗熊一个!
  徐庶,你就乖乖等着本公子招揽罢。
  本公子才是你真正的主公。
  (分割线)
  隔墙外,草堂。
  郑玄却摆手说:“刘备之所以守不住徐州,并非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手下缺乏一个能力出众的军师,他若能得元直相助,局面将会立刻不同,所以,老夫才以为刘备是元直你的主公之选,元直若投刘备,必能一展毕生所学。”
  徐庶不置可否,问道:“敢问夫子,另一人却是何人?”
  听徐庶问到另外一人,袁否的心便立刻悬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263章 军师

  徐庶问郑玄说:“敢问夫子,另一位却又是何人?”
  郑玄微微一笑,说:“此人却是新近才刚刚冒出来的,元直多半还没听说过。”
  “夫子是说袁否?”徐庶却出人意料的一下就说出了郑玄心目中的第二人选。
  “怎么?”郑玄讶然说,“元直也听说过袁否的大名?莫非袁否的名声已经传到了辽东这僻壤了吗?”
  “何止是听说过。”徐庶嘿嘿一笑,说,“学生在辽东,简直是如雷贯耳。”
  顿了顿,徐庶又说:“夫子可能不知道,在学生返回中原之前的半个多月,整个辽东所有的士子都在谈论这个袁否。”
  “是么?”郑玄笑着回头掠了一眼隔壁的客舍,又问,“都在谈论些什么?”
  “还能谈论什么,无非就是袁否在寿春行死间,又在龙亢义释战俘,再在庐江大败江东小霸王孙策。”徐庶言语间却似乎对袁否不怎么感冒,又接着说道,“不过学生以为,这些传闻未必是真,多半是以讹传讹。”
  郑玄说:“元直何以如此肯定?”
  徐庶说:“人不可能生来便是大贤,却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便大彻大悟,这个袁否,若真如传闻所说,是个有大智慧、大毅力以及大气魄之人,此前岂会默默无闻?纵然他只是袁术的庶子,只怕也早已经堑露头角。”
  郑玄说:“元直岂不闻,耳闻为虚,言见为实?”
  徐庶说:“夫子所言极是。所以学生断在不会听信这等以讹传讹之说。”
  “元直未免有些言之过早了。”郑玄笑着说道。“等见过袁否再做结论也是不晚。”
  徐庶却摇了摇头。说:“夫子见谅,我却不会跋山涉水,不远千里跑去庐江见他。”
  郑玄笑着说道:“元直又何必去庐江见他?”
  “夫子此话何意?莫非这个袁否已经离开庐江?”徐庶讶然道。
  郑玄笑着摆手说:“何止于此?”
  徐庶越发讶然了,又说:“莫非这个袁否竟还携玺北上冀州了?他竟然知道北上冀州投奔袁绍才有活路?”
  郑玄又说道:“何止于此?”
  徐庶悚然说:“莫非,这个袁否还真冲破了曹操、吕布的围追堵截,真到了冀州?若真如此,那学生倒真想要会一会他了。”
  郑玄便哈哈大笑起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徐庶被郑玄笑得满头雾水。当下问:“夫子此话何意?”
  郑玄止住笑,说道:“实不相瞒,公子否眼下便在寒舍,元直若欲相见,明日一大早便可如愿。”
  郑玄话音方落,冷不丁一个声音便从隔墙后响起。
  “又何必等明日,在下却是等不及了。”声落人现,袁否已经迫不及待的从客舍推门走进了草堂,先向着郑玄长长一揖,又对着徐庶长揖到地。说,“在下袁否。拜见先生。”
  徐庶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愣了片刻,等他回过神来时发现袁否已经长揖拜倒。
  当下徐庶便赶紧上前搀起袁否,不管怎么说,他徐庶现在都还只是一介寒儒,而袁否却怎么说都是名门之后,人不可无傲骨,却断然不可有傲气,必要的礼仪还是要的,否则,世人岂不是要笑他徐庶无雅量?
  “公子快快请起,折煞在下了。”徐庶伸手来搀。
  袁否顺势起身,然后正视徐庶,这也是袁否第一次正面打量徐庶。
  给袁否的感觉,徐庶不像是个军师,倒像是个猛将,这在三国也算是异数了。
  这时候刘晔也从客舍走出来,跟郑玄、徐庶见礼,袁否又将刘晔介绍给徐庶,徐庶又与刘晔见礼,郑玄又命家仆添坐席,请袁否、刘晔入席。
  四人重宾主、次序重新落座,郑玄又命家仆重新烹茶。
  等家仆奉上香茗,郑玄说道:“元直,公子否已然在你面前,你有什么疑问,尽可以当面向他提问,且看看他是否明主?”
  袁否闻言忍不住向郑玄投去感激的一瞥。
  郑玄的这一番话看似没什么倾向性,其实却已经等同于在替他袁否当说客了,袁否又岂能看不出来?看起来,自己送出的上百套尚书以及未来儒学校长的宏伟构想,还是打动了郑玄这老夫子,要不然,他岂会替自己当说客?
  徐庶轻嗯了一声,问袁否说:“敢问公子,你已经在庐江大败孙策,若能及时交好荆州刘表,便足可以自保,却为何要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北上冀州,岂不知,北上冀州乃是寄人篱下?哪有留在庐江,自己当主公更自在?”
  袁否的表情便变得严肃起来,徐庶的这个问题非常的直接。
  徐庶几乎就是明摆着问袁否:实说吧,你是不是想取代袁绍以自立?
  当初刘晔投奔时,就没有问这个问题,以刘晔的性格,也问不出这样刁钻的问题。
  但是袁否很清楚,如果不能就这个问题给徐庶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就必然要与这位三国时期最顶尖的一流军师说再见了。
  袁否很快速的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刘备以仁义立身,也处处以仁义为本,陶歉三让徐州,他一再推辞,在刘表死后,刘备原本也有机会取荆州,刘备也是一再退让,可见他的仁义之道并非虚妄,但是在隆中,当诸葛亮询问他的抱负时,他却并没有避讳称帝的野心。
  由此可见,面对诸葛亮、徐庶这样的名士大贤,你最好别故弄玄虚。
  思虑既定,袁否便说道:“庐江虽好,却是四战之地,且地小民少,难有大发展,冀州虽远隔数千里,却民丰物稠,更兼有猛将名士无数,足可以为王霸之基!”
  袁否今天也是豁出去了,因为他刚才说的这番话简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