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氏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袁氏枭雄- 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且,袁绍还令袁谭率五千轻骑南下接应,现在袁谭的兵马已到驺县。
  果然,看清楚前方那杆袁字大纛之后,辛评便笑着说:“公子,长公子迎你来了。”
  “快,诸位快快下马,随我拜见兄长。”袁否赶紧命刘晔、杨弘、甘宁、太史慈等文武下马步行,他自己更是加快脚步。一溜小跑迎向袁谭,不管史书记载中的袁谭如何。但是此刻,袁谭却是袁绍的长子,也是袁否长兄。
  离得近了,袁否终于看清楚袁谭长相。
  不得不说,袁家的基因真的挺不错的,袁否自己长的就颇为不赖,挺有小白脸气质,袁谭更身材高大、健壮,一身甲胄穿在身上,更显英武,端的一表人才,袁谭已然是这样,真不知道深受袁绍喜爱的袁尚又会帅成啥样?
  “小弟袁否,拜见兄长!”隔着十几步,袁否便长揖到地,大礼参拜。
  袁谭也赶紧翻身下马,急步上前搀起袁否,又执着袁否手,动容的说:“显责,这一路上真是苦了你了。”
  袁谭轻轻一句苦了你了,立刻勾起了这一路上的苦难记忆。
  霎那之间,袁否的眼泪便已经滂沱而下,袁否一边抹眼泪,一边哽咽不能成声:“兄长,小弟,嗷小弟,嗷嗷嗷……”
  袁否还真的没有装,他是真被袁谭勾起了伤心事了。
  看到袁否哽咽不能成声,刘晔、杨弘、甘宁等人无不恻然。
  众人这才忽然间意识到,公子否其实不过才刚刚成年而已。
  “好了,显责,别哭了,别哭了,到了河北,就是到家了,没事了,没事儿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都会好起来的。”袁谭一边轻拍着袁否的肩膀,一边温声劝慰,劝着劝着,自己的一双虎目却也有些泛红。
  袁否哭了半天,袁谭安慰了半天。
  好半天后,袁否才终于止住悲声。
  袁谭又将身边随行的文士介绍给袁否:“显责,这位是郭图,郭公则。”
  “袁否拜见公则先生。”袁否不假思索的又是长长一揖,起身之后才仔细观察郭图,发现郭图身材挺拔,容貌丰美,与演义中记载的小人形象绝然不符,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郭图如果人物不出众,又如何能获得袁绍的青睐?
  “公子不必多礼。”郭图虚虚伸手,却实受了袁否大礼。
  袁否又将身后的刘晔、杨弘、纪灵、梁纲、李丰、甘宁、太史慈、徐盛、周仓、马忠等文武介绍给袁谭,诸文武一一上前见礼,袁谭也再三回礼,还温州感谢几句,感谢这一众文武对袁否的照顾,这也是袁谭身为袁否长兄应该有的礼数。
  见过礼之后,袁否、袁谭兄弟俩合兵一处,逶迤往驺县进发。
  到日暮时分,大军返回到驺县城外的大营,袁谭也没有让袁否别寨驻扎,而是直接将自己大营腾空一半,交给袁否的残兵暂驻。
  安顿好之后,袁谭又在自己大帐摆下筵席,宴请袁否还有几个主要文武。
  驺县的县令也送来了酒肉,席间宾主尽兴,各自散归,袁否想要告辞时,却被袁谭给留下了,说是要跟袁否促膝长谈、嗣后抵足而眠。
  袁否多机灵的人物,闻弦歌而知雅意,立刻就知道了袁谭的用意。
  没有丝毫犹豫,袁否立刻命丁奉返回自己的营帐,将传国玉玺取了过来。
  袁否将装着传国玉玺的黄绫包袱郑重的递给袁谭,说:“兄长,这便是传国玉玺了,包括家父与孙坚在内,多少人因它惨遭不幸,包括曹操、孙策在内。多少人因为它而疯狂。互相攻伐不止。而今,此物也该物归其主了。”
  袁否这话看似模棱两可,可以理解为袁绍是传国玉玺的真主,也同样可以理解为袁谭是传国玉玺的真主人,但其实,袁否这话说的十分讨巧,言下之意,袁谭不仅是袁绍长子。俨然就是袁绍的世子,是河北基业的继承人。
  果不其实,袁谭听了之后便十分高兴。
  袁谭伸手接过黄绫包袱,强忍着才没有立刻解开,对袁否说:“显责你知道吗,你替我们袁氏立了大功了,父亲得信之后,可是逢人便夸说,显责你是我们袁氏的千里驹,你可能不知道。父亲他老人家可是极少夸奖人的。”
  袁否连忙说道:“小弟何德何能,岂敢当伯父如此夸奖。”
  “显责你当得。”袁谭说。“且不说传画玉玺之事,单说你能在庐江大败孙策,又能在汝南令曹操束手无策,便已经当得我袁氏千里驹之美誉,既便为兄,若对上显责你,只怕也未必能够稳操胜券呢。”
  “兄长哪里话。”袁否连忙摇手说,“若对上兄长,小弟定然是束手就擒。”
  “显责谦虚了,哈哈。”袁谭当然知道袁否是在恭维他,可还是非常高兴。
  兄弟俩说话间,一个极为美貌的侍女忽然袅袅婷婷的走进来,手里还端着一瓷碗,细声细气的对袁谭说道:“长公子,该用药了。”
  侍女极为美貌,袁否便不免多看了两眼。
  袁谭却挥手说:“知道了,把药放下吧。”
  “诺。”侍女放下瓷碗,再向着袁谭裣衽一礼,然后退了出去。
  袁否掠了正冒着热气的瓷碗一眼,问袁谭说:“怎么,长兄可是身体有恙?小弟麾下却有一神医,名华佗,可令他替兄长诊治一番。”
  “为兄哪有什么疾恙。”袁否却摆了摆手。
  “那这,是怎么回事?”袁否指了指药碗。
  袁谭便长叹了一声,说:“显责,将来你自然会知道。”
  说完了,袁谭便端起药碗,皱着眉头将碗中汤药一饮而尽。
  见袁谭不肯多说,袁否便也没有多问,但他隐约能够猜到,这个美貌侍女的身份只怕不那么简单,而这碗药,只怕也是大有文章,袁否更由此推断出,袁绍的继承人之争,只怕是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都快要表面化了。
  显然,在犹豫片刻之后,袁谭便说道:“显责,按说你才刚到河北,有些事为兄不该急着与你讲,但是为兄委实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你被人利用而不自知,所以,为兄觉着有必要提醒于你。”
  袁否赶紧说道:“还请兄长示下。”
  袁谭肃容说道:“显责,你永远都不要忘记,你乃是汝南袁氏嫡系子孙。”
  袁否本是庶子,但自从袁耀被袁否栽赃之后,袁否就成了袁术唯一血脉,袁谭说他是袁氏嫡系也说得过去,说到底,袁绍本来也是庶子,只不过是因为过继给伯父,所以才摇身一变成了袁氏的嫡系,身份尊贵尤在嫡子袁术之上。
  但袁否是何等人,很容易就听出了袁谭的弦外之音。
  由于袁绍的纵容,其手下的文武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一派是河北系,以审配、逢纪为代表,拥立公子尚。
  一派是汝南系,以郭图、辛评为代表,拥立公子谭。
  一派是中立系,以田丰、沮授为代表,只忠于袁绍。
  袁谭意思是说:袁否你也是汝南出身,自然也应该站队到汝南一系当中,而不应该站队到袁尚的河北一系。
  袁谭这不仅仅是交浅言深,而近乎于逼袁否站队了。
  由此也足见袁谭与袁尚之间的倾辄到了何等的地步?
  袁谭虽然是战功卓著,文有郭图、辛评相助,武有颜良、文丑为其羽翼,但是对上有着河北世家豪族支持的袁尚,仍然难有必胜的把握,正因为此,袁谭才会如此失态的逼着袁否表态,就连最起码的含蓄都扔一边了。(未完待续。。)


第259章 名声

  ps:  惊闻三痴兄驾鹤仙去,不胜唏嘘,不过我宁愿相信三痴兄是穿越了,穿越成了陈操之或者张原,在另一个时空快意人生。
  当然了,袁谭之所以会如此急切的亮出招揽袁否的底牌,并不仅仅是因为来自袁尚派系的强大压力,更是因为袁否的影响力。
  袁否甚至还没有进入冀州,河北袁绍集团的绝大多数文臣武将甚至都没见过袁否,所以说袁否在河北有多大的影响力,这听起来似乎有些搞笑。
  但其实,这一点都不搞笑,袁否在河北的确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
  在率军南下接应袁否之前,袁谭特意回了一趟邺城,去向袁绍请示。
  这之前,袁谭也已经有半年多没有回过邺城,结果这一回去,就非常吃惊的发现,整个邺城上至公侯,下至贩夫走卒,甚至连深闺里的小娘都在谈论同一个人,这人不是别人,就是他的正往河北而来但仍未到达河北的从弟袁否。
  袁否虽然还没有抵达河北,但他的事迹却已经风一样传到了邺城。
  寿春行死间瓦解四家联盟,下蔡力挽狂澜于即倒,龙亢临危受命,一战重创孙策,再到居巢大战周瑜,以不到三千兵却令三万江东大军裹足,再到大别山中,破掉周瑜之谋,再到汝南郡以彭越挠楚之法,令得曹操疲于奔命……
  凡此种种,连邺城的乞丐都对袁否的事迹耳熟能详。
  其实,袁否之所以能够人未至便在邺城有如此名声,还真得拜他在淮南、庐江两郡的一系列举措。尤其是居巢之屯田。更极大助涨了他的名声。
  秦汉时代。由于交通不便,朝廷想要提拔某个人时,派人了解这个人的品性优劣就变得十分困难,所以就取了一个巧,拿这个人在士林中的名声来作为评判的标准,结果就在士林营造出了一种互相品评的风潮。
  不仅如此,甚至还出现了品评专业户。
  譬如许邵,譬如水镜先生。都是品评专业户,谁要是经过许邵、水镜先生的品评并且得到了好评,那基本就仕途可期。
  袁否的名声就在淮南士林的口口传颂中推涨起来的。
  淮南士林又将袁否的名声传入徐州士林,徐州士林再传入青州,然后传入冀州,在到了冀州之后,由于袁否身份使然,再加上袁绍的性格癖好,袁否的名声得以彻底发酵,由是袁否迅速成为了整个邺城乃至整个河北都家喻户晓的人物。
  所以当袁谭回到邺城之后。才会吃惊的发现袁否竟已名满邺城。
  不仅如此,更令袁谭瞠目结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