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袁氏枭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袁氏枭雄- 第1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弘刚要反驳,许留却摆了摆手,冷然说:“且听老夫把话说完!”
  杨弘顿时哑然,许留又接着说道:“同理,公子为了合郡黎庶百姓,让出庐江,乃是至仁,公子不欲袁氏旧部跟着自己颠沛流离,此乃是至义!”
  说完,许留又向着袁否深深一揖,朗声道:“公子哪。情势如此。非人力可违。你若能顺应天意将庐江郡让于孙氏,诚可谓至忠至孝、至仁至义之举,如此,非但庐江合郡父老感念你的高义,便是全天下之士庶生民,亦会感佩你的仁义美名,公子三思,三思哪!”
  袁否久久无言。只是目光深深的看着许留,看到许留讪讪垂下目光。
  袁否的目光又从在场的庐江郡士族豪强脸上逐一扫过,沉痛的问道:“是不是诸公皆以为,孙氏入主庐江乃是大势所趋?我袁否死保庐江,却是逆势而为?”
  在场的士族豪强没人承认,但也没人否认,不否认,其实就是默认。
  袁否的目光又转向大堂上的袁氏旧臣,沉痛的问道:“是不是诸位皆以为,我袁氏再无能为。只能带给你们颠沛流离的生活?反不如孙氏,更能给予你们希望?所以。你们都想改换门庭,投奔孙氏,是也不是?”
  每一个被袁否看到的袁氏旧臣都低下了头,没一个敢正视袁否的目光。
  当然,纪灵和徐盛并不在内,纪灵在南关,徐盛却按着刀站在袁否身后呢。
  至于杨弘,却是个人精,袁否虽然没有事先跟他通过气,但他早已经从袁否的眼神里看出了太多,又岂会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搅局?
  看到袁氏旧部竟没有一人否认,袁否不由得长叹了一声,黯然说:“想必居巢城中的十几万百姓,也是做此想法罢?罢了,罢了罢了,是战是和,但凭诸公一念而决!”
  说完袁否一挥手,邬思良就带着两个甲士抬进来一大捆木简,然后分发到每人手中。
  迎着众人困惑的眼神,袁否说道:“诸公可将战和之选刻于木简之上,再投于瓮中。”
  说话之间,邬思良又带着两个甲士抬进来一口大瓮,袁否这次玩的却是不记名投票,在场的袁氏旧部和士族豪强没了顾忌,自然更容易说出心中的实话,结果根本就毫无悬念,当然话又说回来,袁否要的也是这个。
  片刻之间,在场的袁氏旧部还有庐江的士族豪强便在木简上刻好了字,然后排着队,逐一将捂在袖中的木简投入大瓮之中。
  袁否又命刘晔来唱名,刘偕负责记录。
  结果毫无悬念,参与投票的袁氏旧部、庐江郡官员以及士族豪强的家主共计百余人,最后只有三个人主战,其余全部主和。
  三个主战之人,除了许干、张多,也就剩下杨弘一人了。
  结果出来,整个大堂顷刻间鸦雀无声,许留、乔玳这些士族豪强又是高兴又是担心,高兴的是主张议和的终究是多数,这就叫大势所趋。
  担心的是,袁否会不认帐,说到底,军队却还是掌握在袁否一个人的手里,袁否若是铁了心继续战争,他们却也是无计可施。
  开战之前的大堂议政,不就这样?
  明明主张议和的占多数,可是最终却还是开战了。
  袁否“神情木然”的看着统计结果,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袁否脸上的木然神情当然是装出来的,但装得的确很像,不要说韩胤、袁涣这样的袁氏臣,就是许留、乔玳这样的庐江士族看着都有些不忍心了,心想这样逼迫一个走投无路的公子,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不管怎么说,袁氏曾经是他们的故主啊。
  “罢了,罢了,罢了。”袁否长叹一声,神情落寞的说道,“既然诸公都是这意思,那便议和,那便与孙氏议和罢。”
  闻听袁否愿意议和,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许留头一个长揖到地,朗声说道:“公子高义,老朽感佩五内。”
  韩胤、袁涣等袁氏旧臣以及乔玳、范阳等庐江士族也纷纷跟着长揖到地,齐声唱道:“公子高义,我等感佩五内。”
  袁否摆摆手,又问众人说:“谁愿为使?”
  “公子若不弃,老朽愿往。”许留说道。
  袁否深深的看了许留一眼,落寞的说道:“如此,有劳许太公了。”
  看到袁否这副样子,许留又有些不忍了,劝慰说:“公子其实不必太过挂怀,周瑜不也说了么,既便是庐江郡归于孙氏。公子也依然可以担任庐江太守。老朽见了孙策。也定然会替公子据理力争,争取让公子继续担任庐江太守一职。”
  “呵呵,这却是大可不必。”袁否惨然笑笑,又摆着手说道,“诸公虽好意,但是孙策又岂能容我?需知,我在龙亢、居巢连斩他三员上将,更将传国玉玺上交于朝廷。孙策早已经恨我入骨,又岂肯善罢干休?”
  乔玳心中也生出不忍之念,慨然说道:“孙策若是不肯妥协,若是不愿意委任公子为庐江郡太守,议和之事就此作罢,我等必追随公子,誓死抗争到底!”
  “对,孙策答应便罢,若是不肯答应,我们便与他血战到底!”
  “公子为了庐江合郡生民。肯做出如此之大的牺牲,高风亮节。诚不输古之高士,孙策若是连容纳公子的度量都没有,那他就不配为庐江之主,议和之说,不提也罢,却不知诸位以为然否?”
  “对,许公所言极是。”
  “我对许公所言深表赞同。”
  乔玳话音方落,一众庐江官员以及士族豪强也纷纷出列,大声附和。
  这些庐江官员还有士族豪强倒也出于真心,迫于大形势,他们虽然赞成投降孙氏,但也确实希望袁否能够继续担任庐江郡太守,因为庐江有袁否在,居巢屯田就能继续推行,他们的既得利益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但是,若是袁否离开庐江,孙策再换个人过来主持屯田,他们的利益就很难保证,因为换个太守,肯定会有他的亲信。
  但袁否又岂会如他们所愿?
  “诸公的好意,我心领了。”袁否惨然一笑,摆手说道,“常言道,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想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身份是何等的显贵?先翁更曾是孙氏故主,领扬州牧,所以我袁否断然不会奉孙氏为主,断然不会!不会!”
  说完话,袁否便再不理会大堂上的诸人,径直起身离开。
  大堂上的一众袁氏旧臣,庐江文武还有士族豪强哑然无语,众人再定睛看去,只觉此时的袁否,背影竟是如此萧瑟。
  刘晔知道,此时就该由他出场了。
  当下刘晔出列说道:“公子若是不愿留在庐江事奉孙氏,却欲何往?”
  “我欲何往?”袁否顿住脚,回头冲刘晔惨然一笑,说道,“天下之大,何处不可以安身?子扬却不必替我的前途忧心。”顿了一下,袁否又笑着说,“子扬,你乃是大才,归我袁氏却是委屈了,在孙氏麾下将更有机会施展你的才华。”
  刘晔微笑说:“好女不嫁二夫,忠臣岂事二主?公子去哪,在下便跟着去哪。”
  这个也是设计好的,现在不愿意跟袁否离开的,已经纷纷表态,而且已经承了袁否天大恩情,那么现在,就该弄清楚,有哪些人愿意跟着袁否离开。
  刘晔话音方落,杨弘便立刻出列说道:“刘参军说的好,忠臣岂事二主?公子,别人怎么样,我且管不着,但我杨弘,却跟你走!”
  老实说,杨弘原本是极瞧不起袁否的,但是自从龙亢城袁否上位,杨弘却发现,公子否绝对是一个厉害至极的人物,跟着公子否就是豪赌,赌输了万事皆休,可要是赌赢了,那就赢个盆满钵满,杨弘骨子里也是一个赌徒,所以决定赌一把。
  徐盛先是冷冷的瞪了右侧文官班中站着的袁氏旧臣一眼,然后也出班说:“公子,便是全天下的人都背弃了袁氏,我徐盛也绝不背弃袁氏!”
  许干、张多也跟着出列,厉声道:“公子,我们也跟你走!”
  许留深深的看了自己的侄子一眼,却没有阻止,作为家主,他必须替许氏的未来做好长远的打算,若只将家族的未来单单押注在孙氏一家或者袁氏一家,都是极其不明智的,最明智的做法,当然还是两面押注。
  所以让许干跟着袁否,他不反对。
  毕竟,袁氏四世三公,望归海内。
  而今的公子否虽落魄,焉知他日就不会翻身呢?(未完待续。。)


第134章 蹊跷

  自周瑜与袁否晤面之后,一转眼就又过去了三天。
  这三天,孙策真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孙策他担心,担心袁否不愿意议和,更担心庐江的士族豪强会跟袁否沆瀣一气,顽抗到底!
  这样的话,孙氏就要摊上大麻烦了。
  贾华神情凝重的走进来,小声禀报:“主公,富春县长虞翻谴飞骑急报,县中山越又有聚众啸乱之兆,请主公速调兵前往镇压。”
  孙策闻言顿时心头一沉,他最担心的就是这!
  山越,是眼下孙氏集团威胁最大的心腹之患。
  尤其是江东各郡有不少地方宗族跟山越勾结,互为奥援,这就更加增添了孙氏集团剿灭山越的难度,直到现在为止,孙氏集团除了分兵被动防御外,都还没有找到更好的能够一劳永逸解决山越之患的好办法。
  孙策率领江东主力出征在外,一转眼就已经半年多了,而今江东空虚,山越人一旦发现有机可趁就必定会聚众啸乱。
  这可真是你越担心什么,就越来什么。
  孙策立刻将目光投向周瑜,问周瑜说:“公谨,你说怎么办?”
  周瑜沉吟了片刻之后说道:“伯符不用太担心,眼下是七月,正是一年之中最繁重的农忙时节,山越之民并非单纯依靠劫掠为生,也是需要干农活的,所以在这种农忙季节,既便偶有山越作乱,规模也必定不会太大,可暂缓征讨。”
  吕蒙也说道:“都督所言极是。历年山越作乱。多发生在秋收之后、春耕之前。”
  孙策点点头。吩咐贾华说:“贾华,即刻谴飞骑回报虞翻,让他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