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中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万历中兴- 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在宫中嬉乐的时候,听到巡城御史的声音之后立马偃旗息鼓,为什么?他自己说得好,“我畏御史!”

    放到现在的穿越者万历手里,万历同样怕,虽然由于权力的变化,使得他们即使再怎么喷,万历也可以妄是他们的意见,但是单单就那份找茬的心态,就足够让人感到头疼了。

    这样一个让人头疼的集体,要不是因为其中还真有一部分品格够可以的人,以及一直传承下来的制度,万历坚持想彻底罢废掉他们。

    但是什么时候这帮开始学的干起实事来了?

    答案自然是

    为什么要说他们没有干过实事?

    这还不是被东林党把持的朝廷,至少在明末之前,这个集体还没有达到彻底崩坏的时候,他们还是为大明做过一定的贡献的。

    而现在,大明的车轮滚滚地向前进,要么为土地,要么为工业化,一直以来靠喷人为生的言官们,自然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把皇帝过于宠信妃子使得后宫不平衡,亦或者把皇帝不宠信妃子使得后宫里的皇子生育率太低等事情当做他们的工作重点,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因为没有人理会他们。

    喷子找不到存在感怎么能行?

    这简直和小伙伴们骂人的时候其中一方装作听不见一样,明明是为了让别人听见的才张口骂人的,又不是为了背地里说人坏话,倘若自己的意见不能被传达,岂不是像说他们像驴子一样蠢,在自己骂自己?

    必须要找到点存在感才行!

    单单是一个监察地方贪污,维持维持地方秩序,这样的事情显然不能满足这帮人的需要,他们要的是在朝堂上有他们的声音才行,而且不仅仅是他们能够发声,别人也必须要听才行,只有别人听了才有意义。

    再说了,依靠新儒生这一鲜血填充了的他们,已经不是之前那批单单只能张口就指责别人,实际上自己也不不过仅仅是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废柴的旧集体了。

    想要让别人听到自己的声音,并好好认可,必须要拿出一点实实在在的本事才行,而现在,言官们已经有了这项本事了。

    提政策!

    你们内阁没有想到的事情我们先想到,你们内阁没有考虑周全的事情我们先辩驳出个所以然,然后你们内阁去执行吧!

    很大爷的态度!

    但是不得不说,这方式很有用。因为实际上,大明政策上的问题,一般都是交由御史们率先提的,毕竟,同样负责巡查地方的他们,一直以来最大的任务就是想办法找出政策上的毛病。

    抨击皇帝已经没有人理会他们,那么这自然就成了他们寻找自己的存在价值的方式,无论是女工涨薪论证,还是工业化优先地区,亦或者是海外移民的人员分配,所有的事情,现在他们都要参与意见,当然,要向功利看齐。

    这是个机会!

    万历心中猛地一亮。

    言官们寻找自己的价值,但是万历同样寻找着如何利用言官的方式,而现在,言官们的表现也恰恰向万历证明了他们有存在的必要。

    “左都御史现在是谁?”万历张口问道。

    “是李世达。”万历身后的张鲸不等王家屏开口,就率先抢答道。

    “让他来见朕吧!”万历心中一边构思,一边开口说道。

第358章 谏言会议

    一个古老的封建王朝已经凭借着历史的教训,已经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官僚制度了,单单从官职和制度本身上来看,王朝的制度似乎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大明的言官制度同样在这一制度的范畴之内,所以,倘若以言官存在的必要性来看,他们的存在似乎并无不妥之处。

    负责监察并有提出执政过失的言官们何时变得越来越糟糕了?显然,倘若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那么就是思想上的问题。

    而现实也确实如此,大明后期的问题出在混乱的思想上,虽然制度同样有不完善之处,但是倘若思想还有进步性,那么制度的缺陷是可以被修补的,而思想上的问题,单单靠制度,解决不了。

    没有学过社会学的万历自然不会懂得什么叫做早期官僚制度和发展后的官僚制度。前者自然是封建王朝中的典型,依靠超凡魅力权威充当社会的统治基础,从而形成一套官僚秩序,而后者,则是依靠法律和理性权威来构建体系,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法制逐渐完善的产物。但是虽然不明白,可是不明白也可以比着葫芦画瓢,大明无疑正在想着依靠超凡魅力权威充当统治基础转向法律和理性权威构建体系。

    既然思想上已经没有问题了,或者说大概朝着没有问题的方向上前进了,那么按照历史会逐渐偏离轨道的言官们是不是可以用了?

    答案是当然的。

    万历现在已经想到要改良他们了,趁着他们逐渐把自己的定位目标放在万历想要的位置上的时候,让他们彻底走上万历为他们归化好的道路上去。

    “扩大谏官人数?”这是李世达刚刚来到万历面前的时候,听到万历意思后的惊愕重复。

    “没错,言官现在人数在二百左右,完全可以将人数扩大一倍,甚至更多。”万历点了点头说道。

    皇帝陛下疯了吗?这是站在一旁的王家屏心中的哭嚎,虽然仅仅是心里的感触,但是他现在对于这项决定一旦通过后所面临的悲剧场面感到恐惧。

    虽然最近一年多已经好了不少,但是言官们抨击内阁首辅的场面依旧让王家屏记忆犹新,从嘉靖朝他成为进士到现在,就没有见到哪位首辅幸免过,甚至是他,同样没少过被这个二百人的集体骂过,两百人的谩骂已经够吓人了,还要更多?翻一倍干脆让他死了算了,心脏不好的人肯定是受不了别人这样的攻击的。

    皇帝为什么要让这么一个可怕的集团人数增多?闲着给自己找不自在?要知道,言官不仅仅骂过内阁,抨击皇帝的次数肯定不比抨击内阁的要说才是。

    这其中必定是有什么阴谋!

    想到万历功利性极强的处事方式,王家屏自然不会认为皇帝仅仅是为了恶心自己才让言官们的人数增加,既然要把言官人数扩编,这其中肯定有原因。

    不仅王家屏怀疑,担任左都御史的李世达同样怀疑,皇帝一直以来都对他们言官并不待见的,现在既然要扩大,绝对不可能没有理由。

    “将言官的人数扩大,担任言官的人物也不再一定是进士,从进士到童生,都有资格入席,并且确定人数,以后专职监察大明地方官吏制度,并提出朝廷议案,多数人同意则可交由内阁执行。”看着不解的两人,万历解释说道。

    啥意思?

    李世达一瞬间愣住了,让言官们不仅仅是由进士担任,而是连童生都可以了,要知道,大明现在可是普及教育的,不是童生的人估计再过多年之后,就彻底没有了,这样言官反倒成了全民性质的集体了,可让不是进士的人担任这一职务,这个集体还可靠吗?

    李世达不明白,但是王家屏却瞬间明白了。

    因为曾经对于西方的不了解使得他在处理问题上的不全面让这位首辅感到异常的尴尬,所以,为了防止自己不要再像一个文盲一样犯错误,他已经瞬间想到这个对于欧罗巴制度有所偏好的皇帝打算干什么了,这是皇上打算让言官们彻底成为大明的议会议员的了!

    没错,这正是万历的打算。依照这帮言官们最近还算可以的表现,从无缘无故地喷人到已经会对政事做出一些有用的指正来讲,大明的言官似乎已经有资格组建成议会的形式去讨论问题了,如果能够保大明统治集团的目标不再是挖大明自己的墙角,而是想到如何去获利,那么依靠言官为基础来组建一个议会,还是蛮合适的。

    能够提议案,能够监督官吏,并且能够指出执政得失,以权力范畴来讲,言官们的行为,已经有议会的几分模样了,说他们是大明议会的雏形并没有错误。

    虽然貌似和欧罗巴的议会有些相似之处,甚至说是抄袭也不为过,但是王家屏才不管这些,因为对他而言,这样是有好处的。

    终于不用再挨言官们的骂啦!

    一旦言官们的职权范围向议会变更,那么以往的许多职责自然不会再拥有,其中就包括现在这样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将别人说成是私德有亏的大坏蛋的行为,虽然倘若把言官们统筹起来,变成一个大机构对于现在担任大明政治执行中枢的内阁有监督和制衡的作用,但是对于王家屏来说,政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无缘无故就遭痛骂才是无奈。

    “言官们可以的职责现在改革决定政策的施行,倘若言官们多数否决,那么就可以直接驳回内阁的决定,但是朕同样有权驳回你们的议论结果!”

    万历的话让李世达眼睛一亮,这是份大蛋糕,哪怕李世达并非贪图权力的人物,但是对于万历的说法却一样来了兴趣,这是非常明确地将言官御史定义成了和内阁同样级别的结构,只不过任务不是处理政事,而是监察以及表决意见,至于最后一项,完全没有意义,皇帝已经多久没有干涉过由内阁制定的正常决定的?

    完全没有让自己的大臣反驳的意思,当然,他们也没有打算反驳,万历将自己的打算说完之后就陷入沉思。由于思想上的改变,哪怕言官背后却是还带有利益集团的成分,但是那种混蛋式的不收商税之类的政策估计应该不可能了,至少有了扩张欲之后,大明阶级的进步性还是有的。

    等等!

    万历猛地想到。

    西方的议会在这个时代貌似都是国王主持的,后来的几百年同样也是,这岂不是说,以后能够偷懒的时候更少了?

第359章 谏官权

    让言官御史们的监察机构统筹起来,彻底成为和内阁及六部并列的职权机构,倘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