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5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恒带着群臣,以及石保吉与高琼等大将殿后。

    战事再度打响。

    才开始一直不是很顺利,无论在滦州或者在景州,都遭到了辽军顽强反击。

    不过幸运的是这两城城墙皆不是很高大。

    陆续在十几天后,全部被攻陷下来。

    接着两军会合,渡过滦河,兵临平州。

    不久平州拿下,然而宋九做了一件有争议的事,杀土豪。三州城都有一些豪强仍没有撤走,带着百姓配合辽军反抗。

    这将宋九激怒了,下令将这些豪强全部斩杀。然后将他们田宅瓜分给平民百姓,用来收买人心,平均财富。

    后来李自成干的一套。

    然而它很管用,得到了宅子与田地,迅速几州平民百姓被收买过来。

    营州就是后来的昌黎,整个北方因为游牧民族的入侵,地名都乱了。昌黎在古代就是指唐朝营州,乃是朝阳。但不知道变成了这个营州。

    这是辽国建立起来的一个小州城,原来在唐朝时仅是一个小县,规模不大。

    因此闻听前面三州陆续失守,营州辽军迅速逃出了渝关。

    然而到了营州,赵恒忽然放声大哭起来。

    也难怪,他老子为了得到这个门户,亲自上阵,结果挨了辽人一箭,晚年因箭伤发作而死。如今这个门户可以说真正属于宋朝的了。

    但还不能称为结束,至少闾山还早着呢。

    不但闾山,即便形成门户还早着呢,真正的门户便是燕山山脉,这要沿伸到辽国迁州城北,还要拿下辽国的润州(秦皇岛)与迁州(山海关城)。

    这样北方的门户才能形成。

    辽军让出润州城,将兵力集中到迁州负隅顽抗。

    攻打了三天未拿下来之后,秦翰献策,带着潘惟正以及数千兵士爬上燕山迁州西侧的几个山峰,将火炮架上齐射。再由高琼率领兵士乘小船,绕道迁州后方,三路夹击,血战了一天后,才将迁州拿下。

    打扫战场后,赵恒带着大军徐徐出了迁州,他长舒了一口气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才是关外。”

第五百二十二章 第三十七计(上)

    第三十七计,疏水计。。

    适度地利用国家或者军队的情况,制造一些七分真三分假的几乎可以乱真的假像,使敌人产生误判,从而进入我军设计当中,最终打败敌人。

    其道理就象疏通河水一样,将河道依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竣深竣阔,将河水引入新河道里,河水迅速进入大海,便不会泛滥成灾了。

    

    宋军有些麻痹大意了。

    随着迁州拿下,数万铁骑率先扑向锦州城下。

    但后方的主力部队却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攻打辽国的来州、隰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若是将这支宋朝主力骑兵吃下去,宋朝将严重缺少骑兵,没有了骑兵的宋军,到了关外能做什么?

    而且宋军兴师动众而来,如今两国换了一个形式了,不是辽军亡,就是宋军败。耶律隆庆迅速集中了所有兵马,兵分三路,扑向了锦州。

    兵力很多,也未指望过会能隐蔽消息,因此只有快。

    十几万骑兵,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各部族的丁壮,几乎达到了二十多万人,从四面八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锦州。

    主将是马知节,副将是李继宣,都监是秦翰,先锋是田敏与张凝。

    五人都是冠绝一代的勇将。

    然而敌人数量太多,而且到了国破家亡时刻,三军士气一起激励起来,弥补了战斗经验、建制混乱的不足。

    要命的是一股大部队杀向安昌城,将要从南方将宋军一起包围。

    马知节力敌良久,看到不妙,下令立即撤退。

    好在这些都是骑兵,逃得比较快,正当辽军从南部拉开包围圈时,宋军杀到了,撕开了一个个缺口,逃向南方。不过在两军夹击下,宋军损失惨重。

    耶律隆庆骑在马上大喝道:“追!”

    这道命令没有错误,这支宋骑杀惨了,只顾逃命。好的前景便是在辽军一路追赶下,可能导致这支骑兵能将宋军大营冲散,从而大捷,不好的前景便是让这支宋骑及时逃出生天,而宋军大营做好了准备。但那也无妨,停下来再准备第二场决战。

    一路追下去,几万宋骑被杀得惨不忍睹。

    就在辽军眼看要上演一场奇迹之时,无数宋朝步兵从五指山杀了出来,倚据六州河将辽军一切两半。

    这便是疏水计。

    不要以为宋军就可以轻松拿下辽国了,战场上翻盘的战局不要太多,例如淝水之战,东晋是什么样的羸弱兵马?赤壁之战,凭借刘备那支败兵,以及东吴那些江南兵,又如何与曹的军队相比?

    在关内还好一点,不管怎么说,那些汉人虽亲近辽国,但没有韩德让那样的人物带领,很难让他们愿意为辽国拼死奋战。然而出了关外,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利于宋军。若弄不好,就会再次发生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那样糟糕的结果。

    所以宋九很小心,正好辽国派了使者。

    宋朝大臣发出两种声音。

    有一个前提,相比于汉唐,宋朝确实在变得内敛。与赵恒无关,而是赵匡胤开国之初便制下的国策。

    不愿意伤及中原百姓利益,而去做无意义的开边,因此大渡河以西,金沙江以南,一挥手不要了。

    这个政策给宋朝成为一个富裕王朝打下了基础。

    就包括赵匡胤收复数国,也是打一国休息几年再打。这样百姓便不会因为战争而产生多大压力。

    对宋朝这种政策辽国同样知道,那怕是宋九都不能改变,如北河套,实际宋朝能派官兵进驻了,然而至今继续羁縻,没有官员前去,没有士兵驻扎。

    但对于平滦景营四州,辽国也能理解,若是宋朝不得到这里,那么门户就关闭不上。

    因此使者回去禀报,大家相信了王钦若的话乃是宋朝的底限所在。至于宋九所说的唐朝营州,没有人当真。得到平州后,将渝关修一修,便能形成防御线,得到兴中府,试问从哪里修,孤城悬之于海外,那是送点心给辽国的。这个道理就象以前的涿州城,宋朝将士很勇敢,守了一年多时间,最后还是丢了。就象东易州,因为地势平坦,悬于易水之北,最后宋朝主动放弃了。

    于是两种声音让辽国产生了迷惑。

    也有人提醒耶律隆庆莫要大意,包括萧孝友,可是很快淹没在其他乱七八糟的声音里。

    最主要的几种意见,一是与宋朝决一死战,收回燕云。

    其次自渝关开始构建第一道防线,迁州构建第二道防线,不让宋军北上。

    然而最大的一种意见便是请和。

    同意将四州割让给宋朝,但不能称臣,一旦称臣了便不能统辖各族,辽国倾刻瓦解,避过宋军的锋锐,然后勤政爱民,备战练军,学习句践卧薪尝胆,以后等辽国恢复过来元气,一举收回燕云。

    那有那么多句践?

    这是为自己割让燕云借台阶下的。

    因此意见始终不能统一。

    就在这时,石普带着兵马从海上登陆,宋军也向四州发起进攻。

    有的人醒悟过来,知道不能善了,但还有更多的人执迷不悟,继续议论要派使议和。这便无形中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

    其实还有一次机会。

    一般数达到几万以上的军队行兵,多会出现分兵互相侧应的情况。道理简单,若不分兵,就会呆板,一旦受挫,往往产生大败,如史上的淝水之战符坚的前秦军队,赤壁之战的曹军队,还有宋朝高梁河之战的宋朝军队,萧燕燕南下澶州时的辽队。就拿史上对比,若非种种原因,赵恒议和,萧燕燕未必有好果子吃,高梁河时若非潘美等将稳住败军,辽队还不够强,同样宋军可能会全军覆灭。

    但分兵也有分兵的弊病,一般来说,若是范围太狭小了,失去分兵意义,其实是等于没有分兵,若是范围大了,相互不能配合,往往被敌人各个击破。

    成功的例子就唐击吐谷浑之战,前期几支唐朝军队就在大小积石山之间行军,到了决战时,已翻过了曰月山,就在青海湖两边拉开大会战了。

    最成功的还是后来的淮海战役,解放军始终在砀山到固县以及徐州这一带穿插,运动,包抄,保持着优势兵力,或是围点打援,或是逼降策反,或是以优势兵力合击。这乃是大兵力会战最典型成功的战例。

    失败的例子就如宋朝的雍熙北伐。

    当然,它也未必能适应所有战役,如大非川之战时薛仁贵与郭待封也分了兵,而且离得不远。然而两将不和,最终必是失败。

    不过常遇春与徐达北上,两军离得又很远,然而他们各自负责战区,相互配合要求也不那么紧张,所以虽分得远,最终大胜。所以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不过总的来说,这个距离无比的关健。

    所以宋九发起数次战役都注意了这个距离。南来风战役中虽离得远,不过那是分时间段分别发起的战事,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的,对相互配合要求并不严密。

    然而这次有一支军队分兵却是很危险。

    那就是石普的两万宋军。

    看到宋军大规模行动,辽国七嘴八舌,有的人便建议不如出动重兵,两个方向夹击石普的孤军。

    战后宋九感到十分庆幸。

    若是辽军那样做,也未必能将石普的军队全歼,可是石普的军队必然会损失惨重。相反的辽军就会打出士气与信似。若是损失到一定地步,将后产生无法想像的后果。

    首先现在六月份了,这在这季节里与辽军会战,对宋军更有利一点,然而离深秋的时间也变得很短了。

    其次不能将辽军与辽东隔绝,两路联成一线,辽军能得到更多的援兵,活动的范围更大,未必胜,但必然拖长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