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4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寇准还是不解。

    宋九说道:“平仲,我也送你一首诗。”

    “卑职不敢。”寇准很紧张地说。

    从宋九手中传出几首仙,但仙完了,宋九便不再作诗填词,包括赵匡义让群臣写诗,宋九都不写。

    赵匡义无奈,包括他在内,以为宋九这样做是想替物格学正名的。

    宋九道:“无妨。”

    于是写了一首诗: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搔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寇准很纳闷,地名不冲突,此时粤与越通用,多指南海,富春江叫富春渚,也不难理解。

    然而连在一起,寇准表示看不懂了,为何是三十一年,他仔细想,三十一年前岂不是柴荣做皇帝的那一年?那么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是什么意思啊?

    包括其他几句,都让他看不明白。

    宋九又说道:“平仲,本官听闻有人说我是房杜,这个不敢自夸的,不过也能称为勉强合格吧。””

    “宋公乃国家栋梁,是谓名想。”

    “平仲,我不喜欢人家谄媚,说不定你找出本官一些缺点,本官还喜欢呢。栋梁的名相的,就不要再提啦。不过本官只想说一句,你才思敏捷,为政也有政绩,然而记好本官一句话,心态要好。”

    寇准懂了,这是指他诗中有许多牢搔的句子。

    “先帝时,本官很长时间仅是闲赋在家,广南又被罢官,可是本官从没有怨言。抱怨没用的,将手头的本份事务做好了,机会自然会随时来到。”

    “谨遵教诲。”

    “祝君一路顺风,去吧。”

    寇准激动地拿着这首让他看不懂的七律退出西府。

    宋九却在后面笑了,吕蒙正与张齐贤,还有大胖子吕端,以及这个未来的小寇,自己示好了,那么未来自己道路也就光明了

    

    李继迁在大沙漠里兜了无数个圈子,终于在黄羊平再次站稳了脚根。

    这时他又迎来一个机会。

    拓跋遇想率部内迁,宋朝未同意。宋九未参与此事,就是参与了,同样未必会同意,不管拓跋遇是什么想法,一旦举族内迁,会让定难各部族想入非非,一定会产生不必要的搔乱。

    但这让拓跋遇不满了,开始在银州闹事,结果被梁迥打得四散逃窜,跑到深山里不敢出来。这时候他听到李继迁消息,便派人与李继迁联系,想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银州。

    李继迁有些主意不定,拿下银州当然想了,可他数战数败,心中也害怕了。因此与张浦等人商议,张浦便献了一个计策。

    曹光实此时正在银州城。

    将相和,天下兴。

    将相不和,国政必乱。

    赵匡义也许想的是平衡之术,也许是对赵普的承诺。但实际东西两府不和,对国家没什么好处的。

    包括西北军政事务。

    按照宋九的想法,必须对李继迁斩草除根。

    但宋琪虽是主战派,对李继迁支却是严格地执行着赵普的政策,以招安为主。

    种种原因,宋九没有很好的说服力,南河套地形的复杂广大,还有宋朝民族政策的偏软,宋琪的想法得到大多数大臣认可。

    这影响到前线的决策,不过招安想法在前线也占据着上风。

    就在这时,李继迁忽然派使者向曹光实请降谢罪。

    曹光实一听大喜,确实他此时是贪了功,若是他抢在尹宪之前受降成功,这个功劳就是他的了。还有他从未想到世上居然有这么一个“顽强”的勇士。李继迁打一次败一次,大约是被官兵打败了吧。

    因此让他侄子曹克明殿后,他带着一百多人奔向黄羊平的葭芦川受降。

    到了葭芦川,平川上有许多军队,前面是李继迁,李继冲,李大信,破丑重遇贵,张浦等人,正一起等着他呢。曹光实哈哈一笑,正准备拍马扬鞭,来到军前,好言安抚李继迁,忽然两边低矮的山丘上万箭齐发。

    一代名将,宋朝罕见的文武双全的大臣曹光实就窝囊地死在了这个山谷里。还好,他的侄子曹克明来得及时,将他的尸体抢了回去。

    曹光实死了,李继迁剥下宋兵的衣甲,从从容容地进入银州城。

    这对夏银北部支持李继迁各部族是一件大振人心的消息,各部纷纷跑来投奔。短短几天内,李继迁实力就迅速的膨胀起来。

    李大信建议李继迁自封(*)。

    张浦说了一句:“自夏州入觐,无复尺疆,今甫得一州,遽尔自尊,恐乖众志。宜先设官授职,以定尊卑,预署酋豪,各领州郡,使人自为战,则中国疲于备御,我得尽力于西土矣。”

    事后宋九听到这句话大惊失色,因为他想到了后来九字真经,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是我心也,”李继迁听从,仍称原来官职都知蕃落使,权代定难留后,张浦、刘仁谦分别为左、右都押牙,李大信、破丑重遇贵为蕃部指挥使,李光祜、李光允等人为团练使,弟李延信为行军司马。并分别预先许封了党项豪酋折八军、折罗遇、嵬悉咩,折御乜等人,分别封并州,代州、麟州、丰州等州刺史。

    这条政策,更使许多部族来归,以至于尹宪畏其锋芒,不敢发兵银州,只好将事情经过上报朝廷。

    赵匡义大惊失色。

    与史上相比,如今银州更为重要。

    首先是阻卜羊毛商路,一部就是自灵州到夏州,再到银州,从府麟二州进入河东。二是青盐路,也必须从银州进入丰州,再到达夹山各部族。

    银州一失,两道皆断。

    宋九在朝会上说道:“宋相公,好一个招安之策啊,因为招安,前线将士不敢全功,于是李继迁一败于夏州,数千兵马迅速扩大为近万兵马,二败于葭芦川,近万兵马变成一万多兵马,三败于宥州,一万多兵马变成两万多兵马,四败于地斤泽,两万多兵马变成不知兵马凡几,还让李继迁得银州。”

    不能全怪宋琪。

    可这个结果,无疑狠狠打了宋琪的脸。

    宋九又喝道:“曹光实乃我朝罕见之文武全才,然因庸臣误之,命丧于塞外之地。陛下,若用臣来选择,宁死两庸相,也不想死一曹光实也!”

第三百九十五章 枭雄末落(上)

    宋九隐忍了一年多时间,正是为的这一刻!

    其实不能全怪宋琪,当然宋琪也有部分责任。

    如果宋九只是普通地说说,也不管用,但说了另一个真相,那就是李继迁越败越强,让大家不得不重视。

    然而此刻所有人不是想着李继迁,而是看着宋琪与李昉的脸色,这是大朝会,虽然两府九名宰相,可那个不知道宋九所说的两庸相是谁?这个耳光打得太狠了。

    “卿”

    “陛下,烽火渐成燎原之势,陛下难道不着急吗?”

    赵匡义犹豫着。

    “陛下不见渤海国乎?”

    赵匡义终于醒悟。

    宋九初去乌舍国,乌玄明属下将士真的很可怜,连一万人也不足,现在虽然重新打回到辽东深处,可今非昔比,连辽国名将耶律斜轸都感到忌惮。在宋九指导下,乌玄明让他属下发起游击战,耶律斜轸也没闲着,派出密使诱惑乌玄明的属下各部族,但不敢强行用兵辽东。

    这还是乌玄明不听宋九的话,否则当时耶律休哥伪退时,他不追击,固守咸州城,再加上高丽人策应,可能都真的动摇辽国的辽东。

    赵匡义便道:“宋李二卿家不知兵事,卿勿要指责,以失朝仪。”

    但有许多大臣心里想,这是宋琪与李昉自找的。

    不比岁数,只比资历政绩能力,宋九远胜于李宋二人,但这段时间中书,特别是宋琪不断地给西府下绊子,就是泥菩萨,也有三分火气。

    况且宋九与曹光实关系一向不错。

    宋九暴怒虽失了朝仪,也情在合理之中。

    赵匡义又道:“以卿何计?”

    “陛下,国家将来必用兵于北方,若西方有变,后方受到严重牵制,臣以为十分不妥,然南河套地域广大,兵力少,李继迁东窜西逃,不易擒拿。固臣以为当派六七万精兵,再诏府丰二州出兵相助,那么就能一举扫荡西北各部叛乱,让西北永安,国家可以专心用兵于北方了,此乃百年之计也。”

    “不妥,夏收在即”李昉说着说着,声音弱了下去。

    如今宋朝禁兵并没有扩张,依然是三十三四万人左右,前些年陆续地有些战斗,死了一些兵士,还有一些兵士自开国以来就加入禁兵,渐渐年老,陆续退役。

    朝廷按照宋九制订的制度,于厢兵里挑选身强力壮者,或者从河北河东陕西的一些壮丁弓箭手中挑选一些兵源,继续补充。

    总体兵力上下波动不大。

    有人会可能拿北宋最高峰时八十万禁兵与之比较,但还是不同的,那时北宋人口达到一千多万户,几乎是现在的三倍有余,因此这时若再添加禁兵,朝廷负担必然变得很沉重。

    所以宋九增加乡兵,还有一些大臣反对,他们不算是胡搅乱缠,国家承受能力比较有限的。

    这三十多万禁兵,河东河北驻扎了十来万禁兵,另外还有西北从渭州到灵州到延州一线,也驻扎了近四万兵马,若无宋九提议,仅是勉强三万兵马。以及南方少量禁兵,主要是在荆湖地区,还有余下的近半兵马散于京畿附近各地区。

    对此,宋九那次兵制改革也做了调整,陆续从南方补充了一些新兵,南兵轮戍南方,北兵轮戍于北方,以防水土不服,无辜死了许多士兵。这也是一次具体积极意义的改革。

    史上称禁兵去荆湖轮戍,死者过半,虽夸大其词,确实因水土不服,天气炎热,导致了一些兵士死于轮戍。

    后方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