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荣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的荣耀-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你的意思是斩草除根?”
    “回禀陛下,臣万万不敢出此建言。杀戮太重,不仅越陈难以安抚,其余各地恐怕会以此为惧,将来我大明开土扩疆恐怕会有大阻碍。而且越陈已平,我大明即将在那里设省治理,那里的百姓也是我大明子民,不宜以杀戮治理。臣的意思是,不如将这些人迁移他地。只要离开故土,又与原来族人分开,就是想闹事也不成,只有安心下来。”
    “只是这南海之地有民千万,要是尽数如此处理,迁往何处?”刘浩然摇摇头说。现在大明自己人口就少,不过数千万,要是南海地区全打下来,恐怕也要接收一两千万人口,要是全部迁到中原来,本土的大明百姓占不到绝对优势,搞不定还会将祸乱带到这边来。
    胡惟庸一听。就知道刘浩然的目光不仅仅在越陈一地,还放在了南海数十国上,只是这问题太大了,他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好默言不语。
    “唉,让我再想想吧。”刘浩然想了一会,也想不出好办法来,只好叹了一口气道。*
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大陆
    第二百二十二章新大陆
    明惟庸的确是干练点起事情来动作很快。经”刚策戈,大明第一家正式意义上的剧团一南京庆余社于明历七年三月初十成妾,而其第一出戏剧《青衣镇》经过一个。多月的排练,于四月二十日正式在南京锦绣楼剧院演出。
    由胡惟庸出面,刘浩然带着皇后薛如云观看了首场演出,李善长、冯国用、汪广洋、陈遇、周祯五位大学士,十位直学士均带着家眷出席,整个锦绣楼被大内亲军围了个水泄不通,而庆余社被人人过关,内外内搜查了五遍。由于这是一出武戏,需要用到“戏剧兵器”结果全部被下令用木头加油漆取代了,严禁任何有“杀伤可能性武器”的武器出现在皇帝陛下和众学士面前。
    《青衣镇》以五代十国末年为时代背景,讲得是徊州的一个地方小、镇发生的故事。主角是该镇一个叫王顺保的猎户,他勇武过人。名震江淮。北周镇淮军慕名请他入伍,却被其以不愿卷入兵戈之乱为由拒
    了。
    时值南唐元宗李螺自恃实力强大,出师灭闽、楚之后,又联合契丹、北汉攻后周,进图中原。而北周世宗柴荣为了避免天下遭受契丹势力入侵和继续陷入分裂。也为了早日一统天下,结束战乱。便纳比部郎中王朴所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进军方略,决定先攻南唐,于是展开了北周南唐江淮战役。
    由于大明所奉的正朔是前宋,而前宋继承的是后周(北周)的“家业”所以北周军队和北周世宗皇帝就被描写为正面势力和人物,进行的战争也是一统天下的“正义战争”军纪也相对较好,造成兵祸的多是南唐的无德之师。
    但是战争一打起来。老百姓便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王顺保的伯父王四才带着儿子王三狗上山砍柴,结果路上遇上两军交战,王三狗为了掩护父亲,被乱箭射死。老年丧子的王四才抱着儿子的遗体痛哭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
    战争打了几个月,昔日繁华的青衣镇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每日都要举办丧事,每户都有未亡人。最后,当北周取得胜利,占据江淮之时,王顺保也幡然醒悟。“裂土分国是那骨肉相割二为儿孙不再受那乱世兵灾苦,王顺保愿轻这七尺之躯。”最后毅然投入北周的镇淮军。
    《青衣镇》吸取了北曲、戈阳腔、江淮小调等曲目和唱腔。以中都合肥“官话”为基准,多用民间俗语俚话,让百姓们觉得非常亲切,而唱腔又多高亢悲凉,充分演绎出乱世中那种生离死别,朝不保夕的痛苦,最后的结尾更是有画龙点睛之妙,充分点出中原王朝只有统一,百姓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才有能力对抗外敌的入侵。
    《青衣镇》获得很大成功,在场的所有观众都为之叫好,而刘浩然、李善长等人也看出这其中的深意。一个时辰的演出,刘浩然、李善长等人还亲切“接见”所有参加演出的庆余社演员,让其中三位激动地晕过去了。
    《青衣镇》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正在筹建的剧团,不几天,大明陆军部成立的火云社成立,并推出了以常遇春为原型的《战太平》和《兀鲁回河》,大明海军部也不甘示弱,两日宣布成立了长平社,推出了以海军将领陈氏兄弟为原型的《海津镇》。
    接着礼部以昆山腔艺人为主组织了南华社,推出了以昆山腔为主的《卧薪尝胆》,讲述春秋越王勾践光复失土的故事,并穿插了范蠢和西施的爱情故事,不仅凸现了勾践的复国的恒心毅力,更突显了范蠢和西施为了复国大业甘心牺牲个人爱情的“高尚品德”
    以永嘉戏曲艺人为主组织了嘉华社,推出了以永嘉戏曲为基础的《琵琶记》,该剧改编于温州瑞安文人高明的《琵琶记》,将原本遵守封建衣板,恪守妇道的赵五娘改为忠于爱情、敢于追求幸福的“新女性”将原本忠孝难两全的蔡伯嘴也做出较大改动,即妄画出蔡伯唔身上代表了当时文人的软弱和复杂心理,又描绘出他在当时的**、黑暗的官场中奋力挣扎,最后因为个人坚守的信念和对爱情的忠贞,摆脱了一次又一次的诱惑,最后与一路行乞进京寻找丈夫的赵五娘团圆。辞官离开了官场。
    以戈阳腔艺人为主组织了戈阳社,推出了以戈阳腔为基础的《正气歌》,描述了宋末忠臣文夫祥誓死抗元的故事。
    以秦腔艺人为主组织了长安社,推出了以《金沙滩》,《朱仙镇》等曲目。其余的剧社还有七八家。
    这些戏曲很快风行了大江南北,但是其中表现最出色的是庆余社、南华社和长安社。
    庆余社由于是第一家“官办剧社”加上它吸取了安徽徽州、池州、太平的徽池雅调,戈阳腔,淮西腔甚至秦腔的特点,即有粗扩激越,又有柔和清丽,所以在达官贵人和南京、安徽一带百姓中最受欢迎。真正做到了雅俗共
    南华社吸取了永嘉曲等南曲风格,伴毒上多用丝竹管弦乐器为主,声腔华美婉转悠长,表演手法上多有唯美含蓄,儒雅而又风流,故而受江南文人喜爱。
    长安社的秦腔表演朴实、粗矿、细腻、深玄,以情动人,富有夸张性,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使人血气为之动荡,最为大明军人喜爱,所以火云社和长平社最后干脆并入长安社,成为军政司下属的头号
    团。
    经过一番洗牌之后,夫明主要形成了徽剧、昆曲、秦腔三大主流戏曲,而各省在礼部的指导下也成立了各地方戏曲团,推出有地方特色的剧目,有了这些基础,胡惟庸开始准备着手各地戏曲的全国大会赛。
    四月,正当《青衣镇》红遍大江南北时,武昌卫戍区大都督朱亮祖在《胜利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现在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而巴蜀、云南依然被地方势力割据。这是对两地百姓的最大贻害。朱亮祖在文中指出,武昌卫戍区十几万将士已经严正以待,只要皇帝陛下一声令下,定当前仆后继,赴汤蹈火,完成大明统一大业。
    接着长江第一三舰队也发表类似言论,一时间,收复巴蜀云南,统一天下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大家都在猜测,估计今年内大明应该会对巴蜀的伪夏动兵。
    四月中,刘浩然突然接到通报,前往东方探险的船队回来了。
    这支探险船队自明历四只八月底出发,在外漂泊了近三年,终于回
    了。
    这支船队很顺利地穿过白令海峡,在冬季到来之前赶到了金牛湾(今阿拉斯加湾)的东部港口一远东港,在这座由大明捕鲸船队建立的简易停泊港过冬。明历五年春天,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找到了一座发现人迹的岛屿,由于在这里发现了一条蓝色的怪鱼,所以这座岛被命名为蓝鱼岛(今温哥华岛),并在岛上建立了一座前哨站,与岛上的土著人(主要是印第安人的撒利希人但蛇汕)、努特卡人)和夸扣特尔人)交换了非常珍贵的皮毛。
    接着船队继续南下,于五月找到了一条大河的入海口,由于当时月小好陆上有火山(圣海伦斯火山)爆发,于是这条河被命名为火山河(即哥伦比亚河),并在入海口建立前哨站一火山城(今阿斯托里亚)。
    船队继续一路南下,发现沿岸多山,南北气候差异很大,北部多雨雪。南部干燥炎热,经过初步勘探,发现这里拥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壮丽的峡谷、高山和干燥的沙漠,而沿岸地区稍微凉爽,也拥有较多的海滩和港口。
    船队在这里先后设立了三个前哨站,分别为土城(今戈尔德比奇),中安城(今旧金山附近)和南安城(今洛衫矾附近的圣迭戈。
    最后船队发现了一个狭长的半岛!开始他们还以为找到了这块新大陆的尽头,结果绕过一个角之后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半岛,东边还有继续延伸向南的海岸线。由于这个半岛够长,于是被命名为长岛(今加利福利亚半岛),最南端被命名为南继角。
    这时,船队经过牵星板的测量,发现这里的纬度已经接近于北黄道(即北回归线),于是船队在长乌和大陆建立起四个前哨站,跟土著人换取了部分特产之后便准备回国。这时已经到了明历六年的下半。
    领队的马崇福少将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不沿着原路回来,而是以牵星板为导向,沿着纬度向西行驶。因为根据大明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从赤道到北纬四十五度都是大明的地盘,只要不要偏得太厉害,跑出这个范围,向西总会找到大明的领土,大不了先跑到日本去。
    决心一定,马崇福便开始着手准备,他先将一路上绘制的海图精心保存好,这是他们探险的最重要的收获,只要还有一人一板在,这海图必须完好无损地送回国内。
    接着是准备食物和谈水。还有当地的水果。最后于明历六年十月份开始起航,向西航行。
    马崇福的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