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3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人看来,宗室风光无限,哪里知道没有出头之日的苦啊
    “迟早有一天我要改变这个局面。”宝鼎冷笑道。“宗室有宗室的尊严,不容无耻之徒肆意侮辱
    “公子豹老了,我也日暮西山公子腾叹道,“你又被赶出咸阳。形单影孤。即便有心改变宗室困境,也是独木难支啊。就说这次吧,如果不是咸阳有人要置你于死地,你能在外放就国的时侯还能出任护军一职?如果不是有人要看我们叔侄的笑话,我能到中原来统率大军?现在这一仗好不容易打赢了,你却又要打魏国,恐怕咸阳等着看笑话的人更多了
    宝鼎隐约猜到了公子腾的心思,于是问了一句,“叔父有合适人选?如果有,马上叫他们来中原。这一仗必胜无疑,宗室也可乘机分享功劳
    公子腾等的就是这句话。“我带了五个年轻人。都是来自雍城,但我怕出事,留在宛城了。”
    宗室中的近支显贵住在咸阳,昭襄王、孝文王的子孙大都住在标阳,而血缘关系较远的都住在雍城旧都,这部分宗室子孙与咸阳之间就不仅仅是亲情生疏,路程较远了,而是什么都远。公子豹和公子腾都来自雍城旧都,这五个宗室估计是他们的子侄后人。
    宝鼎也不问五个宗室出自何家,当即拍板,“放在你身边有诸多不便,还是放在我护军府吧。”
    公子腾其实就是这个意思。这一仗打完了,他要回咸阳,此事传开,秦王和咸阳中枢当然知道他的意图,必定对他有看法,所以他即使有心提拔宗室的人,也要小心翼翼,不能给咸阳抓到把柄。这也是他把五个宗室放在宛城的原因。宝鼎肯定会提携宗室,留在他身边最好。但这一仗打到现在。公子腾有了更多的想法,他不但要把五个宗室马上交给安鼎,还要他们一直跟着宝鼎拿战绩,将来这批人回到咸阳,就能成为宝鼎的左膀右臂。
    “既然大梁肯定可以拿下,你把婴也叫来吧公子腾建议道,“这孩子和你一样,从小吃苦,比同龄的孩子要懂事,培养好了。也能给你分忧解难。”
    “小他太小了宝鼎犹豫道。
    “十一岁了,不小了。”公子腾说道,“眼前这个机会千载难逢,能拉一把就拉一把,毕竟他父亲和你父亲一样,都是因为咸阳宫而蒙受不白之冤。你父亲最后死在了长城,也算为国捐躯,但成蛟肯定回不来了。大军杀到邯郸后。成蛟生机断绝,也只有自杀。让人痛苦的是,他即使死了,也是大秦的叛逆。宗室子孙受此冤屈,死不瞑目啊
    宝鼎心里很痛,很难受,脸色愈发难看。
    “你要担心一点公子腾说道,“攻灭韩魏,拿下中原,你也算功高震主了,再加上你身份特殊,背后又有老秦人的鼎立支持,大王肯定非常忌惮,咸阳那些无耻之徒如果要设计陷害你,你恐怕难逃覆灭之祸。”
    宝鼎听出了话里的意思。目露感激之色,“我师傅韩非子曾对我说过,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范蠢驾舟而去,临行前劝告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文种不听。果遭杀身之祸。叔父的意思我明白,在我没有准备好之前,我即使有机会也不会横扫天下,养寇方能自重。”
    公子腾大感欣慰,连连夸奖。“好,好。你今年才十七岁,我很想看看,十年后,你将有怎样的一番做为。”
    “我和大王有约定宝鼎说道,“十年后,我帮他一统中土。然后我要回咸阳,做我想做的和必须要做的事。
    ,
    'w w w 。bxwx b o o k 。c o m'
    
第239章 各怀鬼胎
    蒙武、蒙毅父子在营中设宴款待冯毋择。
    去年秦军再败河北,蒙武主动承担了罪责,自请降爵降职,军中将率因此侥幸逃过一劫,冯毋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调任汉中郡守,从军队转到地方。
    这不过是冯氏暂避风头的权宜之计,就像蒙武以将军一职兼领三川郡郡守一样,都是秦王和关东一系以退为进的策略。既然本系力量无法掌控主力大军,那就发挥本系力量的特长,掌控地方郡县,伺机卷土重来。相比较而言,秦王和关东人宁愿在军中退让一步,也不愿意丢掉地方郡县。地方郡县是否忠诚和遵从咸阳中枢才是维持和发展“法治”这个核心国策的关键所在。假如地方郡县对咸阳中枢阳奉阴违,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南阳和南郡一直是楚系根基之地,楚系力量非常庞大,虽然不至于和中枢分庭抗礼,但冲突时有发生,秦王和中枢为此绞尽脑汁想撕开这个口子。秦王把南阳做为武烈侯的封邑,实际上就是想利用武烈侯来打碎楚系这个“堡垒”,不管最后武烈侯和楚系是互相厮杀还是武烈侯败于合纵军之手,最终的赢家都是中枢。
    秦王政这个计策可谓高明,如果成功了,可谓一石多鸟。老太后和楚系外戚马上反击。老太后说服了武烈侯,两家结盟抗衡,虽然楚系为此付出了南阳的控制权,但赢得了武烈
    共
    'w w w 。bxwx b o o k 。c o m'
    
第240章 换帅
    “咸阳可有什么消息?”杨端和转移了话题。
    魏起如此肯定公子腾要回京,蒙武将出任中原大军统率,在杨端和看来咸阳中枢势必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博弈,而魏起显然是知情者。
    中原大军一旦由蒙武统率,等同于咸阳用绳子捆住了武烈侯的手脚,武烈侯即便有破魏之策恐怕也难以施展了。一个捆住手脚的人还能有多大的做为?
    如今回头再看,秦王和中枢授予武烈侯护军中尉一职,实在是太高明了。护军中尉其实就是个枷锁,而枷锁上面还有铁链,铁链就抓在咸阳手里。咸阳需要武烈侯大展神威的时侯,就把铁链放长一点,任由武烈侯充分发挥,当咸阳需要遏制武烈侯的时侯,只要把铁链拉紧就可以了。
    主动权完全被咸阳所操控,武烈侯就如笼中困兽,一飞冲天自由翱翔不过是个美梦而已。
    如此高明之策是谁拿出来的?杨端和认为是中枢合谋的结果。
    事实上杨端和估猜错误,这个枷锁是武烈侯自己套到脖子上的,目的就是想在咸阳放松铁链的时侯建功立业,建立庞大实力,继而挣脱铁链,完成对咸阳的反制。
    如果武烈侯没有给自己套上枷锁,他现在就被禁锢在南阳这个牢笼里任人宰割;如果咸阳手里没有这根铁链,也就不会让武烈侯肩负起打开中原僵局的重任。
    现在武烈侯打破了中原战场上的僵局,正是扩大胜果的时侯,但这个胜果如果给武烈侯拿去了,他的实力势必进一步膨胀,从而获得挣脱这根铁链的机会。咸阳毫不犹豫,果断收紧铁链,遏制武烈侯实力的膨胀。但武烈侯的实力已经开始膨胀了,仅靠秦王和他身边的近侍大臣,也就是所谓的内廷力量已经难以拉住这根铁链,必然动用外廷的力量,也就是楚系的力量。
    杨端和不用脑子想都知道,现在秦王肯定要拉拢楚系外戚,而这正是老太后整个谋划中的核心部分。只有扶植武烈侯,让武烈侯的实力急骤膨胀,威胁到秦王和咸阳的时侯,秦王必将改变策略,向楚系求援,联合楚系的力量压制武烈侯。
    楚系的援助是有条件的,而条件就是王统。
    秦王会屈服吗?当然不会,所以楚系还是要继续帮助武烈侯膨胀实力。攻魏一战不能打赢,打赢了不仅秦王政感受到威胁,楚系同样感受到威胁,这样楚系反而被动了,无法掌控咸阳局势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但战场瞬息万变,即便拥有绝对实力也不敢断定有绝对胜算。秦王不愿意现在灭魏,但也不愿意打输,这个难度比较大,所以秦王肯定会把军队交给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这个人当然是蒙武。
    蒙武做主帅,武烈侯的延伸权力受到了严重限制,他当然不会让老秦人拼命了,但武烈侯由此可以推测到楚系在背后捅刀子,那么,他会不会一怒之下出手报复?假如武烈侯和老秦人有意报复楚系,这一仗对杨端和来说就非常危险了,毕竟他要渡过大河,从中原的东南方向包围大梁,同时还要阻御齐军,处在敌军的夹击之下,处境非常不妙。
    魏起自然听出了杨端和的意思。他微微皱眉,沉吟稍许说道,“即便拿下了魏国,武烈侯还是不足以威胁到咸阳。”
    杨端和脸色微凝,没有说话。
    他不同意这种说法。武烈侯拥有南阳封邑,颍川郡现在也控制在他的手上,假如再打下魏国,再置两个郡,武烈侯基本上控制了整个中原,他的实力非常强大,完全可以对咸阳形成威胁,甚至可以与咸阳分庭抗礼。魏起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而原因显然就是秦王并没有迫于这种可预见的威胁向楚系做出更大的妥协,楚系不得不继续帮助武烈侯膨胀实力。
    “风险太大。”杨端和犹豫良久,还是正色告诫道,“武烈侯野蛮而残暴,激怒了他,他可能架空蒙武,在中原战场上为所欲为。一旦再给他打赢了,拿下魏国,不要说秦王一筹莫展,我们也是极其被动。”
    魏起心里掠过一丝颤栗。杨端和说的比较婉转,被动的意思其实说白了就是楚系被彻底赶出军队。
    武烈侯如果拿下魏国,关东人和楚人在军中的实力将进一步削弱。武烈侯绝不会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对手,更不会把对手放在身边。长安君成蛟就是前车之鉴,以他的才智岂会重蹈覆辙?
    “做什么事没有风险?”魏起笑道,“你应该看到武烈侯有个致命的要害。”
    杨端和目露疑惑之色。
    “武烈侯在朝堂上没有人。”魏起望着杨端和问道,“武烈侯和大王有十年之约,在这十年内,武烈侯假如没有我们的支持,他拿什么统一中土?”
    杨端和蓦然醒悟,怪不得武烈侯与楚系达成了妥协。武烈侯用一个三年之约和一个十年之约换来自由之身,免遭禁锢之祸,而秦王政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