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秦帝国风云录- 第2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秦王政微微点头,示意冯劫继续说下去。
    “臣以为。南阳郡位于秦楚韩魏四国交界之处,宛城又是商贸大城。承办这件事最为恰当冯劫说道,“由南阳郡府出面组建联合商社,再由联合商社在宛城一带寻找关东六国商贾秘密买粮,不但隐秘稳妥,而且因为水6运输方便,路程短,买粮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商贾有利可图,肯定积极参与,这样买到的粮食会更多。”
    章邯暗自惊骇。这里面有名堂,绝不像冯劫说得那样简单。    秦王政稍稍考虑了一下,目光转到章邯的脸上,“你的意见呢?”
    章邯不能不说话了,这件事太复杂,当初武烈侯既然建议由少府出面,可见其中牵扯的利益太大,绝不是南阳郡可以一力承担。章邯稍加犹豫后,断然说道,“大军春耕后就要攻打河北,距离现在不过两个。多月,即便南阳郡府全力购粮,时间上肯定也来不及
    “内夹可以给大军提供一个月的粮草,少府也还可以想想办法。”冯劫马上说道”“我们只要储足三个月的粮秣武器,大军就可以动攻击。上将军杀进河北,击败赵军,包围邯郸,我大耸随即可以在河北就地募粮,所以当务之急是先行储足三个月的粮食。郡守对此没有的心?”
    章邯感觉窒息难当,鼓足勇气说道:“粮食买卖在各国都受到严格控制,买粮的难尖非常大,而且肯定通过非正常渠道运输,所以无论是时间还是数量都无法保证
    “此策是储备粮草的办法之一,必须试一试。”冯劫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大军动攻击的时间预定在春耕之后,可以是五月,也可以是六月,但绝对不会拖延到七月。
    如果六月动攻击,你足有四个月的时间购买粮食,这么长的时间应该绰绰有余了。”
    章邯背心处冷汗涔涔。冯劫的意思很明白,给你四个月时间。如果没有筹足粮草,你就滚出南阳。此策不仅是针对自己,更是针对武烈侯。
    “爱卿以为如何?”秦王政不紧不慢地问道。
    章邯不知如何回答,目光下意识地望向王剪。王剪面带笑容,眼神中露出鼓励之色。
    “臣遵命章邯一咬牙,大声应答。
    章邯出宫之后,急忙赶赴幕园。
    宝鼎、甘罗、唐仰等人正在商量相府官员的人选。这个封君和相国有挑选权,报上去之后由咸阳宫审批即可。因为宝鼎最大程度地精简了相府,所以官员、属吏的数量非常少,大部分来自蔡园,剩下一些名额本来应该给甘罗,但甘罗以自己朋友少为理由,全部给宝鼎了,你爱用谁就用谁吧,反正我就跟在你后面混吃等死了。
    章邯把咸阳宫生的事一说,甘罗等人的脸色当即就变了。这个任务根本完成不了。几十万大军,一个多月的粮草,那是什么数字?就算买得到,谁来付钱?南阳郡府里有这么多钱吗?
    甘罗苦笑,他知道秦王政要对南阳“动手”但没想到秦王政的手段如此直接,这说白了就是告诉公子宝鼎。我要把章邯赶出南阳,要把南极的控制权拿回来。
    “公子,是不是把乌氏、琴氏和墨家请来,一起商量对策?。唐仰急切问道。
    这么多人里,就公子宝鼎神色如常,他不假思索地摇摇手,“些许小事,何须挂齿?我们继续商量,这中府一职你们看谁来担任为好?中府相当于朝廷的少府,管的可是钱袋子,至关重要。”
    “公子,这还是小事?司马昌愤怒地说道,“这可是冲着你来的
    宝鼎摇摇头,“我说过,今年大军不会攻打河北。河北既然没有仗打,咸阳宫要粮草干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就这么简单?
    “武烈侯凭什么认定今年大军不会攻打河北?”甘罗吃惊地问道。
    “因为我到南阳的使命之一小就是阻止河北大战的爆。”宝鼎笑道,“今年打河北,必输无疑,所以这一仗无论如何不能打
    “大王只给了我四个月时间章邸担心地说道”“假如咸阳宫一再催伽”
    “粮食肯定要买,四个月时间也肯定不够宝鼎笑道,“但事情的关键是,河北没有仗打,南阳却有仗打,咸阳宫还催你什么?到时候不是咸阳宫向你要粮,而是你向咸阳宫要粮。咸阳宫假如不给,我们就拿南阳来威胁咸阳,不给粮就给钱,反正少府有的是钱,不抢白不抢。”
    众人暗自骇然。
    “今天把开府诸事全部办妥宝鼎挥手说道”“明天上奏,后天我们就离开咸阳
    ,
第199章 这就是所有秘密的根源
    按照墨家的说法,鬼医插奴虽然有神鬼莫测的本事,但最多也只能延长病危者三个。月的生命。如果橘奴这次未能创造奇迹,或者命运不再眷顾于宝鼎,那么华阳太后在这个世界上的日子也只剩下一个多月了,这无论对熊氏来说还是对宝鼎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华阳太后的情绪倒是不错,身体也一天比一天好,看到宝鼎来辞行,她非常高兴,与宝鼎兴致勃勃地聊着家常。
    宝鼎笑容满面,心里却有些黯然,他知道这是自己与华阳太后的最后一面,此别就是永别,再无相见之期。
    这位老太后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远远不如她的曾姑祖母宣太后,但她和宣太后却实实在在的主宰了大秦最后一百年的历史。从昭襄王到秦王政,四代大王的背后就站着这两位非同寻常的女性,四代大王的人生深受这两位女性的影响,继而影响了大秦的历史和未来帝国的命运。
    宣太后的功绩有目共睹,但她最大的功绩不是帮助自弓的儿子昭襄王成就了一番伟业,而是选择华阳太后做了她的接班人,这使得楚系外戚始终控制着大秦的国政。华阳太后没有辜负宣太后的期望,她选择了庄襄王子楚,又选择了秦王政,而秦王政则完成了中土的统一,创建了中土第一个帝国。
    选择秦王政就是华阳太后最大的功绩。但她临死前肯定有个遗憾,而这个遗憾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大秦的迅覆灭。
    宣太后死前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她的一生可以说完美无缺,但华阳太后却没有像她的曾姑祖母一样完成这个重要的历史使命。秦王政加冠成*人九年了,他的长子扶苏八岁了,但遗憾的是,九年来,秦王政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拒绝立后。拒绝立储,偏偏这九年里风暴不断,华阳太后一次次错失良机,如今她已经风烛残年,权势不再,楚系外戚更是失去了对朝政的绝对控制,而咸阳各方势力间的斗争尤其错综复杂,此刻她已经没有能力逼迫秦王政立后立储了。
    这就是华阳太后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她现在还活着,当然不想带着遗憾离去,但她的生命随时会消逝,她在这个世上的时间已经不足以支撑她完成这个使命了。
    宝鼎望着正在笑谈当年趣事的老太后,望着老太后灰白的头,无声叹息。或许,老太后正是因为心愿未了。才顽强支撑了下来,或许,她因此能够支撑更长时间,直到自己重返咸阳。
    历史正在自己的努力下一点点地改变。自己拯救了桓腑,拯救了韩非,也杀了公子襄,杀了阳泉君,但能不能拯救华阳太后?人命天定,自己的所作所为虽然是逆天之举,但逆天是否包括延长人的寿命?宝鼎无从确认。他希望老太后活得更久,至少活到赵国灭亡之后,活到自己重返咸阳之后,那局势的展对自己就非常有利了。
    老太后与宝鼎慢慢聊着,聊完过去聊现有
    “再过两年你就加冠成*人了。”老太后笑道,“你终于长大,要娶妻生子,要成家立业了,可惜我等不到那一天。”
    “你一定会长命百岁。”宝鼎笑道,“如果大王格外开恩的话,两年后我回咸阳加冠礼,在咸阳大婚,这样你就可以看到我成家了。”
    老太后听到这话,眼里掠过一丝忧色。封君就国后,如果没有君王的允许,不能离开封邑。宝鼎这话其实是在暗示老太后,他想在两年后重返咸阳。
    “我活不到那一天。”老太后摇摇头。目露无奈之色。
    宝鼎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会返回咸阳。那就是他的功勋和威望已经凌驾于君王之上,他的实力已经足以威胁到王国的安危,为此君王不得不与他妥协。君王和封君相抗衡的事情在中土屡见不鲜,中土四大公子都是这样的强悍封君。
    老太后的谋划 就是把宝鼎打造成这样的强悍封君,等到那一天,秦王政就不得不向楚系妥协,以换取楚系的支持,而楚系支持他的条件不仅仅是重新复出,还包括立后立储。于是一场兄弟阅墙的厮杀就开始了。结果如何,老太后无所谓,不管是秦王政败了还是公子宝鼎败了,只要秦国大王的身体里流淌着楚人的鲜血,只要咸阳宫里还有一位熊氏楚人太后,那老太后的目的就达到了,历史使命就完成了。
    公子宝鼎的深厚背景决定了他的双重身份,他是宗室贵族,同时也代表着老秦人的利益,代表了军功贵族的利益,这使得他在立后立储上必然要以老秦人的利益为重,所以当初他曾与楚系外戚针锋相对,极力劝谏秦王政立老秦人之女为王后。这个立场公子宝鼎绝不会改变,所以他和楚系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矛盾。
    老太后是否相信公子宝鼎的誓言?当然不会。老太后代表的是整个。楚系的利益,正如宝鼎代表的是宗室贵族和军功贵族的利益,当形势展到一定时侯,老太后和公子宝鼎都将失去自我,完全屈从于整个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
    公子宝鼎的誓言起到的唯一作用就是让双方暂时搁置了冲突,楚系和老秦人都赢得了重新布局的时间。这就足够了,老太后非常满意,老秦人也没有因此责怪宝鼎,未来的事未来再说,权力场上向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双方这次合作最大的不确定甩素就是老太后。老太后一旦薨亡,局势必将再变,而老太后给楚系的建议就是坚持既定策略,先把宝鼎扶起来,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