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土豪》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土豪-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要请辞是吧,你是给自己请辞。还是给自己的弟弟请辞呢。
    白名鹤愣在当场。许多朝臣都是偷偷在笑,只有白名鹭头低头,紧紧的咬着牙关,他不能有任何的反应,也不能让人看出有什么不合适之处。
    白名鹭虽然没进过官场,但在商辂身旁时间已经久了。他非常明白,自己连国子监的名额都没有,却有能在内阁作书吏。这不是因为看在他兄长的面子上,而是因为他兄长的权势。所以让他出仕是为了制约白名鹤。
    他没有请辞的资格,连他的老师商辂都没办法拒绝这个要求,他更不可能。
    唯一能够拒绝的就只有白名鹤。
    可眼下,很显然连白名鹤自己都为难。
    “臣还年轻”白名鹤竟然找不到一个借口,开口之后发现年轻这个借口太可笑,又改口说道:“臣还是去南京吧,那里有许多事情臣还有用武之地。”
    “无论在那,都是为国进责!”高谷给了白名鹤一个台阶下。
    白名鹤赶紧转移话题:“臣启万岁。武英殿也闲着呢。臣请万岁准许,成立战时军谋院。大明对内平乱。对内作战总是需要一些已经年长上不得战场,但却有丰富经验的老臣子作镇,这才安稳些。”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统帅之智谋,将军之英勇才是胜战的关键!”有人提出了反应意见。而且还是一位武官!
    不是冲着白名鹤,而是为战场所需要。
    “万岁。再给臣半年时间。臣已经投入黄金百石,再投一百石进去,臣的千里传音就可以完成。万岁的命令可以在一个呼吸的时间传到南京,亦可以传到战场之上。所以臣启万岁,设立战时军谋院。同时臣斗胆上奏。请万岁给予军谋院足够的权利,特别是战时,一个错误的指挥就是数万军士的性命。”
    朱祁钰没说话,只是冷眼看着白名鹤。
    白名鹤这一次的要求有些过火了,就等同于在说,作为皇帝你可不要乱指挥,会害死人的。这话大臣们爱听,但皇帝未必爱听。
    “朕。”朱祁钰拉了一个长音,几乎所有的都紧张了起来。这时,朱祁钰脸上多了一些笑意:“准了。”
    刚刚赴京的兵部尚书衔,协助于谦管理兵部的王大人和于谦眼神飞快的交流了一下之后,站了出来:“臣启万岁,当各参谋议未决之时,请万岁决断!”
    “不需要,议示决就投票表决。朕只管打那里,往那里打。具体怎么打,是久经杀战名帅之责。白名鹤刚才的上奏虽然有些不恭敬,但也没有错。大明军是不可能交给不懂兵的人指挥,大明不能因为某个人的无能而多了许多孤儿寡母!”
    “万岁英明!”众臣山呼。
    白名鹤叹了一口气又退了回去,知道请辞是不可能了。
    白名鹭依然深深的低着头,一直授册之时才抬头,行跪礼接过类似于任职书的金册。
    “白名鹤,出来对账吧!”金濂丝毫也不客气,直接点到了白名鹤,然后对众臣一抱拳:“各位同僚,这对账也不是小事。关系到万岁宫内明年的供奉,大明国库的存银,各部花销的预算,以及明年养廉银子,还有各吏员补贴的份额!”
    没错,对账是大事。
    至少知道有多少银子可以分出来,工部眼下是花银子的顶尖大户。吏部关心的是官员的收入。刑部也需要足够的银子来刺激捕快们,把许多因为经费不足的案子给结了。礼部现在已经是欠债大户了,贵妃与太子的葬礼花销巨大。
    兵部呢?要打仗,怎么可能不需要银子。
    “今年有点穷!”白名鹤慢吞吞的开口了:“投资过多,收益至少也在半年之后。大账在这里,细账在我府上堆了一屋子。比起去年来,账上多了七成,但实际能分的只有去年数量的一点三倍左右。”
    足够了!不止是金濂,六部重臣,内阁重臣都松了一口气。
    今年投资巨大是他们知道的,白名鹤往海外投的银子有一亿多两了。虽然许多是股市上的,但海司也投资的非常巨大的银子出去,按金濂的想法,白名鹤给出去年的八成,就勉强可以支撑除兵部对瓦刺作战之外的所有的支出了。
    如果不够,就把修河、修路的减少一部分就好。
    “今年海司的大功是谁的?”朱祁钰开口问道。
    “回万岁,还没有细算出来。眼下小吕宋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岘港,但高丽那边的收益也非常巨大,账房正在核算之中。谁为首功都不意外,岘港经营的也不错,收益比臣预计的高出了一倍,但这已经是岘港的极限,接下来可能会增涨缓慢了。”
    朱祁钰也只是想听一听谁更努力罢了。
    谁是首功,重赏就是了。至于是谁,并不重要。
    朝会上在讨论的可以说都是关系到一国发展的大事,大明有多少银子,可以办多少事,能存多国镇库银,能修多少里的河道等等,没有一件是小事。
    大殿之上,年轻的内阁知事们负责记录谈话的内容,每个人都难以压制内心的激动之情。原来我们大明是这样的强大。最震惊的莫过于白名鹭,他比白名鹤小两岁半,白名鹤入仕是十八岁,而他今年也十八岁了。
    从来没有想过过,自己那有些许小滑头的哥哥,竟然是这样厉害的人物。
    特别是每当这些在自己眼中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停下讨论,在等自己兄长发表意见的时候。白名鹭心中一半是自豪,另一半是巨大的压力。他害怕将来自己真正入仕之后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影响到白家,甚至是自己兄长的名声。
    关中白氏,已经不是普通的士绅,而是豪族了。
    别说是西安府的知府,就是陕西布政使也要客气的称呼自己的奶奶为一句白老夫人。
    大殿之外的年轻臣子们,大半都听不懂从殿内传出的议题来,可当从殿内传出,今年的新年赏赐以去年的标准再加一倍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听懂了,每个人能多少有些激动,特别是寒门出身的官员,更是把笑容写在脸上。
    大明要过年了,整个亚洲都要过年了。
    受华夏思想的影响,别说是高丽、倭、哈罗、南掌等国,就是草原上都对新年有着期待。在整个亚洲,受影响最少的两个地方,一个是德里王国,一个是受鄂图曼帝国教义影响到了马六甲以南的各大小王国。
    此时,就在李氏高丽北边茂山码头。
    码头正经历一场不算大的乱子,一批佩带着茂山护卫铁质徽章,拿着木棍的精壮高丽人正用手中的木棍把码头上的苦力打散,一个码头装卸工被倒吊在了一旁的旗杆上。手持长鞭的护卫队长拿起鞭子丝毫不留情的打了四十鞭子。
    “看看这规矩。”打完鞭子,那队正用鞭柄敲着码头上巨大的木板。
    这木板上清楚的写着码头工人的规矩。
    “偷货物是重罪,从轻处置也是四十鞭并且赶出码头。想一想你们家里等着你们发了工钱买食物回家的孩子,谁给你们胆量偷船上的货物了?”护卫队正大声的喝问着,李高丽的码头工人都不由的低下了头。而摆在那里的证物,只是一只新鲜的白萝卜!(未完待续)

第391节 一只萝卜
    码头上的船还在等着卸货,依然还是有其他队的工人正在依照规矩在排队上下大船,将船上的货物背下来。
    然后再清理船仓,开始装入铁矿石。
    有几个船工咬着雪茄,提着酒瓶靠在船舷上,身上的制服代表着他们大明船员的身份,也代表着他们与众不同的高贵。
    “虽然是一根萝卜,但坏了规矩总是不好的。”有个船工感慨的说了一句。
    “不要议论这些事情,码头上自然有码头的规矩,自然也有人去管。我们的活就是管好自己的船,每个月五船矿石的定量。多拉一船就有赏赐,然后也是为了挣一份生计!”一位年长者在教训着几个年轻人。
    为首的年轻人高高举起了手:“我们去干活,今个那帆上的洞要补出来!”
    “好!”其余的几个年轻人高声回应着。
    只是一根萝卜呀!年长的船工微微的摇了摇头,想到了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人为了一捧米而被吊起来打,一切都是因为太穷。
    终于,码头上来了真正管事的人。
    穿着干净麻布棉衣,套着羊皮棉袄的李氏高丽人。而穿着标准制服,短衣长裤围上围巾,穿着精毛呢大衣,胸口有铜制徽章的则是大明的管事,属于吏员的级别。
    在大明,这样的级别连官都算不上,只是衙门里的办事员。
    但在这里,他的级别就相当于大明六品官的俸禄待遇,手下管着还有四个大明的吏员,以及几十个高丽的吏员,还有这码头上好几千名码头工人。
    “唉”轻轻的叹了一口气。这位管事开口说道:“规矩就是规矩,他已经受罚了。马上要过年了。这次也就特别开恩依旧留下他在这里作事。还有些事情,本官接到的文书是,腊月二十二才公布,眼下就破个例公布了就是。”
    高丽的护卫既然已经作了恶人,那么自然是出来作好人的。
    “你们作的很好,规矩就是规矩。会给你们记下功劳的。”先是表扬了护卫队正。然后这管事站在一只木箱上:“本官接到了文书,马上要过年了。这茂山上下有十几万辛苦了一年的人,所以上边准备发年赏,原本这是茂山总领大人亲自宣布的事情,只是这码头与茂山还有些距离,所以本官就提前宣布了吧!”
    当下,码头上各劳工队正被召集了过来。
    “你们也看到了,今天有许多的粮食、肉、新鲜的菜运到。这还要继续运,每天都会运过来。这些东西的数量有多少。你们眼中是可以看到的。让本官去吃,估计孙子的孙子到老也吃不完,所以这是年赏,给你们的年赏。”
    码头上瞬间就安静下来了。
    发年赏,这种事情听都没有听过。
    在李氏高丽,工坊基本上归官府的,少许的私开工坊也是大权贵开的。能进去作工就不错了,加班与劳保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