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8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德旺闻言也有些不好意思,嘿嘿一笑道:“当时不是正好有事嘛。”
“哼!”赵学义闷哼了一声:“谁知道你到底有没有事,不行,你怎么也得给我点补偿吧,一会东西拿来了,咱们得公平竞争才行!”
陈德旺恍然道:“好哇,我刚才还在想你打在什么鬼主意呢!我告诉你,这事没门!”
赵学义笑嘻嘻的说道:“别介啊,好东西见者有份嘛!”
陈德旺拒绝道:“这事没得商量,这东西我可真眼馋好长时间,不过小傅一直没卖,我也没办法。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机会,你可别给我捣乱啊!大不了我把我收藏的一块乾隆年间的玉佩让给你,这总得了吧?”
“行,这事你可不能反悔啊!”赵学义见好见收,马上就答应了下来,随即他好奇的问道:“老陈,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啊,让你这么惦记?”
“等小傅过来,你看过就知道了。”
陈德旺的话音刚落,傅立磊就小心的捧着三只盒子走了回来。
把盒子小心的放到桌上,傅立磊就打开了其中一只盒子,说道:“陈老,这就是那只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折沿盘。”
陈德旺闻言就迫不及待的把东西拿到手中鉴赏起来,只见此盘,型制古朴,施梅子青釉,釉面光滑圆润,釉水滋润,胎体结实,盘心以红釉简绘双鱼纹,纹饰精美,不可多得。
梅子青是龙泉窑于南宋时期创烧的品种。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其釉层厚而透明,釉质莹润,苍翠欲滴,色调可与翡翠媲美。梅子青品种存世极少,又多为仿古铜器和玉器造型的古雅之品,弥足珍贵。
在座除了傅立磊之外,都对瓷器相当喜爱,看到这么一件龙泉窑名品,目光都吸引了过去,特别是接触古玩时间还不长的元弘建,看到这么珍贵的瓷器种类,眼珠子都差点突出来了。
大家都想上手鉴赏,但陈德旺居然拿出放大镜一点点观察,这让他们颇有些心焦,见此情形,傅立磊心中多少有些得意,连忙说道:“我还拿来两件竹根雕,不知诸位有没有兴趣?”
说着,他把另外两只盒子打了开来,里面分别入着一件竹根雕卧牛,以及一只竹根雕螃蟹,两件东西都雕刻的栩栩如生,马上就吸引了楚琛等人的目光,当然也都起了兴趣,打过招呼后,就分别拿起东西看了起来。
竹根雕是竹刻家族中的一个支脉,它是以生长在泥底下的竹根为原料雕刻加工而成的手工艺术品,具有独特自然的制作工艺,质朴高雅的审美特征,更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常作为高级礼品馈赠,供人赏玩。
据史料分析,竹根雕艺术最先出现于南齐,《南齐书。明僧绍传》中,曾有齐高祖赠竹如意给明僧绍的记载。然而,竹根雕真正兴盛时期是在明末清初,清中期达到高峰。
傅立磊拿出来的两件竹根雕都是清中期的作品,作品表现出来的雕刻技艺都非常的精湛。
其中那只螃蟹为写生之作,蟹似乎是从竹根直接化生而出,只见其双螯欲动,蟹眼圆浑,熠熠闪烁,八爪足尖,一一外露,雕刻极为生动写实,活脱一只雌性大闸蟹形象。
清代竹根圆雕写生之器,时有所见,以蟹为题材的竹根雕作品亦偶有传世,然而大都表现蟹的静态之姿,或以稻禾等它物衬垫蟹身,少有如此蟹般足爪伸张、双螯舞动。
而且,这只螃蟹工艺极端复杂,其眼部以硬木镶嵌,是以特别高凸有神,八足横行,天然竹根必然难以肖其形状,所以均分段拼接成形,由此可见作者的巧思和奇技,能够传世至今,极为珍贵。
看到楚琛拿着螃蟹,脸上露出的赞叹之色,傅立磊就笑着说道:“楚老师,这只螃蟹其实是只盖盒。”
“盖盒?”楚琛闻言微微有些惊讶,稍稍一打量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这只螃蟹的蟹身是以子母口相紧密扣合,蟹壳翻开即可见其内挖盒里,盖合之后丝毫不见缝边,可见工艺之精。
楚琛笑道:“傅老板,这件竹根雕螃蟹确实不错,可惜就是小了一些。”
就像楚琛说的那样,这只螃蟹长度不过十二厘米左右,虽然古玩不能以大小论价值,但东西太小无疑也会影响其价值。
傅立磊笑着说道:“小是小的点,不过再大上几公分,也许这东西就落不到我手里了。”
楚琛笑着点了点头,别看只是大上几厘米,但价值可至少要高上三分之一,或许还不止。
另外一座竹根雕卧牛,引颈前伸,瞳睛上翻。风格写实,刻划精妙。虽为动物写像,却意境悠远。可惜的是,此物有损伤,价值和螃蟹相比可就差远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书友投的月票!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青花料的问题

对于这两件竹根雕作品,楚琛都挺感兴趣的,不过此时他也不好意思独吞,就问了问其他人的意见。
吴叔不用说,赵学义和元弘建都表示自己不需要,其中赵学义是因为今天他已经有了收获,而元弘建则是对竹根雕作品并不太感兴趣。
于是,楚琛就和傅立磊谈了价钱,对方到也没狮子大开口,最后算是皆大欢喜。
等楚琛这边完成了交易,陈德旺在大家望眼欲穿之中,总算放下了手中的放大镜。大家对此也没说什么,毕竟这件东西价值不菲,仔细鉴定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不过,陈德旺看过之后,却眉头微皱,眼神之中闪过一丝不解,这让大家觉得有些奇怪,难道这件龙泉窑梅子青釉盘有问题?
此时的傅立磊,心里害怕的犹如十五个水桶打水那般七上八下,他急忙问道:“陈老,这东西难道有问题吗?”
陈德旺见他这副紧张的模样,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说道:“小傅,你先别急,东西肯定是真品,我就是觉得包浆看起来有些问题。”
“什么?难道这东西又是用包浆液做的旧?”听陈德旺这么说,傅立磊脸色当即就变了,这如果又是用包浆液做的旧,价值要是再减少三分之一,他别说赚钱了,能不亏钱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吴叔有些迟疑道:“老陈,我觉得这包浆挺自然的,应该不是人工做的旧吧?”
陈德旺点头道:“我也认为这是自然形成的。只是先前看过包浆液之后,觉得这东西的包浆有点怪。”
大家听说是这么回事。就全都提起了兴趣,一一上手观察起来。
吴叔和赵学义观察过后。就轮到了楚琛,他把东西拿到手中仔细观察,只见这只龙泉窑梅子青釉折沿盘造型轻盈秀美,胎质细腻致密。
这是由于南宋中期龙泉窑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使氧化铝和氧化铁的含量增加,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南宋早期“笨重粗厚”的缺点。
再说釉,南宋中期的龙泉窑还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石灰碱釉的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动,这样可使釉层施得更厚,使器物外观更为饱满。为了获得最佳效果,匠师们采取了多次素烧、多次施釉的复杂工艺,使釉层变得更加丰厚,色泽更加沉稳。
此器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同样也符合南宋中期龙泉窑梅子青釉的工艺特点。
另外,南宋中期龙泉窑器物修胎讲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刮去细细一线的釉,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使青瓷显得特有韵味。
而此器足底露胎处呈紫色。正是朱砂底的典型特征。
除了上面三点之外,楚琛仔细观察了东西的纹饰和烧造工艺等方面,最后可以肯定这件龙泉窑梅子青釉折沿盘,确实是件南宋时期的真品,而且还是一件相当少见的珍品。
不过,就像陈德旺说的那样,这件器物的包浆看起来好像有些问题,楚琛仔细观察了一番,就心里有了数。
这段时间因为包浆液的关系,他基本就把精力放在包浆的研究上了,因此,眼前这只器物上的包浆问题,他虽然不能百分之百肯定,但基本的判断还是有的。
接着,等元弘建观察之后,陈德旺就开口问道:“你们觉得怎么样?”
大家对视了一眼,吴叔就看着楚琛,说道:“小琛,你先来吧。”
楚琛笑了笑,也推辞,就直接说道:“我觉得这东西应该是一件出土文物,至于出土的时间,应该有好几十年了,但因为存放的原因,这才显得有些奇怪。”
“小琛,你这么判断是什么依据?”陈德旺好奇的问道,其他人也都看向了楚琛,等着他给出答案。
“我这么认为是因为几个方面的原因。”
楚琛笑着解释道:“首先,我觉得这件东西原先埋的位置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比如说水土流失等原因,变成了浅埋,因此,它的表面也出现了氧化现象,但可能氧化的时间并不长,就造成了它达不到一般传世器的表现。”
“另外,瓷器出土后,包浆的形成也会受到各种方面的影响,比如说洗涤、搬运、藏放等方面。”
“比如说洗涤,有的东西出土之后靠近水源出来后没有几分钟就洗涤,有的刚搬回家就用高锰酸钾或84洗涤液等各种各样的化学药水泡过后洗涤。有些东西一泡就是几天到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很多东西的包浆就这样被全泡洗掉的。”
“还有,因为放置时间长短以及放置的位置不一样,器物的表象也不一样,有的放在通风的、透光的房屋,有放进透气或者不透气的地窖,干草堆里等等,都会影响包浆的形成,因此包浆的呈现都会不一样……”
听到这里,元弘建就说道:“楚老师,照您这么说,包浆的表面如此众多,那咱们平时应该怎么区分和辨别真伪呢?”
楚琛回道:“我刚才说的是包浆的呈现不一样,但它们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那就是包浆都是自然形成,辨伪存真可以从这一点上切入,至于其它方面,我先前应该有跟你介绍过。”
元弘建点头表示确实如此。
这时,陈德旺说道:“小琛,那你觉得这件东西的包浆到底有没有人为动过的痕迹?”
楚琛笑道:“这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