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鉴宝人生- 第6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当楚琛准备走过去鉴赏时,却看到沃伦拿着十来本线装书籍走了过来。
把书籍都放到了房间内的办公桌上,沃伦就面带笑容的说道:“楚,麻烦你先我帮我看一下,我那边还有两样东西。”
见楚琛微笑着表示没关系,他又走回了保险箱那边。
沃伦拿来的书籍一共十二本,第一本名叫《耕织图》,此书是南宋绍兴年间画家楼俦所作,作品得到了历代帝王的推崇和嘉许。天子三推,皇后亲蚕,男耕女织,这是华夏古代很美丽的小农经济图景。
南宋时的楼俦在任于潜令时,绘制《耕织图诗》45幅,包括耕图21幅、织图24幅。清朝康熙南巡,见到《耕织图诗》后,感慨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传命内廷供奉焦秉贞在楼绘基础上,重新绘制,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并每幅制诗一章。
楚琛手上这本《耕织图》,就是康熙时期的版本,古籍保存的相当完好,一点都没有破损,就凭这本书的品相和珍贵程度,他估计在市场上的价格应该在二十万rmb左右。
除了这本《耕织图》之外,另外的十一本书籍则都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套类书中的一部分。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系清康熙帝敕令编纂。最初由陈梦雷纂集,初名《古今图书汇编》,于康熙四十年十月至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到雍正帝即位,又命蒋延锡等重新编校。
此套丛书分为历象,方与,明伦,博物,理学,经济等六个汇编,三十二典,典下分部,共六千一百零九部,每部据不同情况分列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项。为华夏历史上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
此书于雍正四年用铜活字排印,雍正六年完成,连同一部试印样本,共印成六十五部,每部正文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分装五千零二十册。印本用两种纸张,一为开化纸印本,一为太史连纸印本。两种纸质量均属上乘,印刷精细,装帧富丽,美观大方。
沃伦的这十一本典籍,属于《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中理学和经济两类,其中理学占八本,经济类占三本,全部都为开化纸印本,书籍的品相虽然不及刚才那本《耕织图》,但完整程度还是挺不错的。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在市场上和拍卖会上都有零星出现,但大部分都是太史连纸印本,开化纸印本则罕睹。而一次出现如此大量的开化纸印本且保存的又较完整的情况,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拍卖会上,楚琛还是头一次看到。
以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沃伦的这一套书籍的珍贵程度。
不过,《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在市场上比上一本《耕织图》常见多了,而且这套丛书基数实在太大,沃伦这几本虽然也比较珍贵,但市场上的价格,就比《耕织图》要低一些了。以品相而言,楚琛估计这十一本书籍加起来的价值应该在十八万左右。(未完待续。。)


第七百七十三章 又有发现

正在楚琛翻看这些线装书籍的时候,沃伦就拿着两只锦盒走了回来,并放到了那些书籍的旁边上。
等楚琛把十二本书籍都翻看过之后,沃伦就客气的问道:“楚,我这几本书是真的吗?”
“确实都是真品。”楚琛点了点头。
沃伦听了楚琛的答复,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他又问道:“那这几本书现在能值多少钱啊?”
楚琛并没有直接回答,说道:“沃伦先生,有件事情我想先说明一下。”
沃伦闻言连忙说道:“请讲。”
楚琛说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次您之所以邀请我过来,是因为您想出售这些东西吧?”
这种事情是明摆着的,沃伦也是很坦诚的承认了:“是的,这次我的企业出了大问题,如果再不补充到流动资金的话,两个月之内肯定倒闭,不然,我也舍不得出售这些古董。”
楚琛点头道:“沃伦先生,您的困难我也知道,但在商言商,您应该也明白,古董这类东西的报价,只不过是一个参考价值,具体的成交价,肯定不可能件件都安这个报价来的。”
沃伦听楚琛这么说,不禁皱了皱眉头,随后就问道:“楚,那你是什么意思?”
楚琛回复道:“我的意思是,具体交易的价格,咱们协商而定,比如说那只明代仿官窑葫芦瓶,我可以用之前的报价购买,但像您的那块鎏金挂表之类的东西价格就需要协商了。”
“毕竟这样的东西价值不高。市面上比较常见,虽然我能够给出市场参考价。但等我出售的时候,客人可能并不认同。我总不见得亏本卖,或者一直积压在手里吧?”
沃伦也明白楚琛说的是实情,如果说像那只葫芦瓶那样的古董是有市无价,那么那只挂表就是有价无市,价格虽然高,但无人愿意用那样的价格购买,楚琛不会以市场参考价购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他和楚琛又没有特别亲密的关系。
于是,沃伦就同意道:“楚。你说的对,价格方面咱们就协商解决吧!”
“那好,既然这样的话,东西的价钱,等最后一起算,您觉得如何?”楚琛问道。
沃伦觉得楚琛的提议并不会损害他的利益,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沃伦拿过来的两样东西,都是青花瓷,其中一件为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笔筒。其形制端巧秀气,制作规整。圆筒形,玉璧底。外壁青花描绘通景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景色。
画面中有楼阁、湖面、古松、草亭。溪亭上有高士携琴访友而来。湖上画舫中,高士举杯赏月。笔触细腻,人物形象和山水布置均高逸怡人。留白处题七言绝句一首。并有署款和钤印。算是一件关于西湖山水风景的青花笔筒佳作。
可惜笔筒虽然不错,但却是民窑作品。不管是制作工艺和市场价值方面,都是不能和官窑相比的。市场价值更是不高,估计2。5万rmb都到不了。
另外一件,则是一只青花小罐。此罐直口,圆肩,丰底,圈足,底部书青花款识“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以圆润中锋运笔,藏锋写出,大字楷体,笔画遒劲挺拔,看起来很像是成化青花款识真迹。
成化青花器以玲珑、轻盈的小品居多,立件极少,以斗彩天字罐和青花九秋罐为成化官窑瓷器之经典名品。
此件拍品同宝岛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青花九秋罐相同,罐身丰肩敛腹,线条张弛有度,外壁青花饰九秋纹,近足处为起伏不平的坡地为衬托,两只蝴蝶在空中飞舞,为画面平添许多生机,呈现出“九秋花蝶”一派秋意盎然的景观。
其中枝叶柔美,造型俊逸,别有一番恬淡恣趣隐逸其间。青花发色纯美淡雅,蓝中闪灰,呈色非常稳定、平静,颇有水黑画风格,与洁白温润的胎釉和纤细的纹饰相衬,分外脱俗。看起来,应该正是著名的平等青。
要说,这保罐子无论从胎、釉、青花发色、画工和款识等方面来看,都应该是件真品,但楚琛却怎么看,都觉得这件青花罐有什么地方不对。而对他来说,这种感觉显然不是什么好现象。
本来,楚琛都准备使用异能了,不过他想到老是依靠异能对自己的水平不会有什么提高,于是又把这只青花罐仔细观察了一番,但还是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难道真是我感觉错了?”
楚琛暗自嘀咕了一句,正当他准备使用异能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判断是不是真品的办法,于是连忙把罐子对着灯光看了看,这一看,他果然发现了其中的猫腻。
一般来说,成化青花瓷施釉洁白肥腴,釉质独特,润如凝脂,呈半透明状,若迎光透视,隐约可见胎体泛出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但眼前这只罐子却并没有这种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件成化青花罐应该是件赝品。
证实了心中的判断,楚琛却更显惊异,因为这件青花罐的制作者,实在是太厉害了,除了那才那个地方之外,居然能够仿制的这么逼真。仿制古瓷手艺如此高超的人,说实在的,除了张火泥之外,他还真没遇到过。
“等等!这不会就是张火泥仿制的吧?”
楚琛暗自讶异的时候,猛然间就想到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还和罐子上的“九秋”有关。
古人因秋季共九十天,因此称为“九秋”,遂采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其九种花卉分别为:含苞待放的海棠、优雅的紫茉莉、幽静的百里香、艳丽的长春花、怒放的菊花、雅致的紫雪花、幽香的桂花、黄色的蜀葵和龙胆。
这九种花卉在同一器物上竞相开放,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令人美不胜收。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故名“九秋图”或“九秋同庆”。
古代诗词之中,就有许多提及九秋,而现在楚琛就想到了宋代史铸所作的《种菊》:春初种菊助盘蔬,益气轻身载旧图。终藉九秋扶正色,芳时偷得醉工夫。
楚琛之所以会想到这首诗,说来也是巧,他前段时间从箱子里得到了张火泥留下纸张,因为担心其中隐藏着什么细节,他就把那几张纸放在身边,只要有空就拿出来像猜谜一样找一找其中的线索。
不过,从那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中,要找出什么有用的线索实在太困难了,这么多天下来,一个有用的信息他都没有找到。直到昨天吴可答辩的时候,他又换了一种方法,于是就组合出了《种菊》中的一句“终藉九秋扶正色”。
楚琛以前并没有看过这首古诗,一开始他也只是觉得这句话有些韵味,根本没向诗词的方向上想,直到和文森特商谈之后,他坐在咖啡馆里穷极无聊,胡思乱想之际,才意识到,那句话会不会蝇一首古诗中的某句。
于是,回到兰迪家之后,楚琛就用电脑上网查找了一番,果真发现是《种菊》中的一句。这让他有些兴奋的同时,却又有些想不明白张火泥想要借这句话或者这首诗表达什么意思,因为引申出来的含义实在太多了。
直到现在见到这件仿的如此逼真的成化青花罐,楚琛才觉得,也许那句诗句指的就是这件青共罐。
想到这里,楚琛连忙就把这件青花罐的里里外外仔细查找了一番,因为如果是张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