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苍山恩仇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括苍山恩仇记- 第2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此又恼又恨,又气又急,肝火上升,暴跳如雷。但是投鼠忌器,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这么惨重的败绩,绝不能据实上报,因此梅守备的纱帽翅儿一时间也摘不下来。难的是死伤人数如此之多,这一笔恤金没有着落,不能不忍痛先从自己以及合衙上下的户粮进益项下提成支用。为此,又遭到了合衙上下的非议和反对。更使他坐立不安的,还是惧怕雷家寨的神兵天将会乘胜奔袭,打进县城里来。他一面加强城防,勒令军民练勇日夜巡逻;一面驰书马翰林,皮痛肉不痛地慰问几句之后,主要是责成马家父子密切注视雷家寨的动静,严防雷家寨人再次下山,然后再另行计议剿山的善策良谋。据此看来,除了从舒洪镇通往雷家寨的各主要道口都有舒洪团防局下剩的团勇日夜把守盘查行人之外,短期之内并不会有大军压境。于是,雷家寨村内出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局面。

所谓平静,只不过是两场风暴之间短暂的一瞬。久经战阵的刘保义,对此当然最明白不过。而且只有明白这层道理的人,才最善于利用这短暂一瞬的平静来整顿军务,休养生息,鼓舞斗志,以利再战,从而保证在下一次交锋中能够战而胜之,取得更加辉煌的战果。

几乎是在打败了梅得标得胜回山的当天晚上,刘保义就已经在脑子里思考这件事情,并作出恰当的估计和通盘的计划来了。他十分明白,要在这一群自由自在惯了的村夫山民中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的造反大军去反朝廷打天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过事在人为,如果瞅准了时机,因势利导,办理得当,也不像想象中那样困难。这里面,人心所向和是否深得民心,正是关键中的关键。有道是“军民之情如鱼水”,任何一支没有老百姓支持的不得人心的军队,最后都只能以败北覆灭而告终。李自成的失败是如此,洪秀全的失败,质言之,也是如此。因此,连日来刘保义除了跟大小头目们一起商谈或办理山寨里的事务之外,大部分时间,总是这家出,那家进,在乡亲们中间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帮他们解决大小纷争和困难。这也就是他成为山寨里最忙的忙人和最受人欢迎的红人的根本原因。

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他把全村的人头都摸熟了,也把全村人的心思都摸透了。他不仅知道了吴石宕村的来历和石匠师傅们的饥寒困苦,也明白了雷家寨如何建成以及猎户山民们祖祖辈辈的惨痛境遇。他心头的那张白纸,逐渐画上了清晰明白的图画;他脑子里的那个疑难问题,也逐渐有了妥善解决的办法和明确肯定的答案了。

与官军民团较量得胜归来以后,山寨里的大小头目们正式或非正式地聚会过几次,所商谈的急待办理的事情,不外乎如何竖旗建寨、如何发落俘虏、如何补给粮草甲杖等等。逮住的范通和马翰林的大管家,暂时还关着。谢三儿、老穷婆和受害的乡亲们,一日三次地来催问何时砍他们的脑袋。刘保义总是回答说:这两个人另有用处,要大家稍等几天,再作决定。许多事情之所以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首领们对“反到哪儿算一站”的想法还不一致,因此其余枝节问题也就无从解决。

立本的老主意是:不管用什么办法,文的也好,武的也好,只要把林炳斗倒,把金太爷撵走,仇人和赃官都没有了,即便天下还不太平,至少缙云地面自然太平了。那时候,造反也就算是到了头,手艺人并不想做官当皇帝,只要能回家去打石头,有青菜谈饭布衣裳,吃饱穿暖,就算是安居乐业,心满意足了。可是大部分雷家寨人和吴石宕人都说:义旗一举,就只能一条道儿走到黑;要想反官府杀官兵,又想在官家手下过太平日子,无异于与虎谋皮,根本就不可能办到。他们根据自身所受到的欺压,从平等的要求出发,感到这个世道不变,就绝不会有自己的好日子过;但又不敢相信单靠自己的力量,就能反上金銮殿,就能办成改朝换代这么大的事业。

刘保义摸准了大家的底儿,对症下药,采取的是“以点带面,各个击破”的战略,先从道理上把二虎、月娥、本厚这些敢于踹营闯关的年轻人一个个都点透了,说通了,然后通过他们再去感染别人,影响别人。他引证历史上多次官逼民反的起义军作为事例,说明造反的军队“师出有名”,必定能够得到穷苦百姓的衷心爱戴和拥护,因此才能由小及大越战越强的道理。他以自己的所见所闻现身说法,指出太平天国功败垂成的根本原因,要大家接受教训:一不要妄自菲薄,眼光只看到鼻子尖儿底下,看不见身后还有千千万万与官家皇上有深仇大恨的老百姓作后盾;二不要妄自尊大,眼睛长到了头顶心儿上去,像洪秀全那样,以为天下除了自己之外,就没有圣人了。私心作怪的结果,必然是尔虞我诈,互相倾轧,越想当皇帝,越是当不成,白白葬送了自己和千千万万起义弟兄的性命。他鼓励大家:为了改变这个世道,为了千千万万穷苦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不再遭受官家皇上的欺压,要把天下兴亡的重任担当起来,做一个披荆斩棘的开路先锋,不打到京师把皇上赶跑绝不罢休。

像一粒火种爆进了干柴禾里,转眼之间,就引起了一场熊熊大火。雷家寨的男女老幼,都被这阵烈火烧着了。人们沸腾起来,奔走着,议论着。在争辩中,大家的眼光逐渐远大起来,胆识也猛增了许多。“反朝廷,打天下,改世道,为大家”,一时间成了人们共同的心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变成了一股不可遏止的浪潮,推波助澜,冲刷着少许人头脑中的疑虑和杂念。

在头目中,经过几次正式的聚会和争议,想法也逐渐一致起来,最后终于走向统一。他们下定了决心:不干则已,要干就大干一场。根据刘保义的提议,决定把摆宴庆功和祭旗誓师放在同一天去办,要办得比过新年、娶媳妇儿更热闹三分,让全寨的男女老幼好好儿乐上一乐。

经过再三斟酌,这不寻常的一天,就选定在三月初三。这不寻常的一天。把全村上下男女老幼全都卷了进去。整个雷家寨沸腾起来了。

这天,一大清早就去采花儿的姑娘们,来不及回家吃早饭,就嬉笑着,欢唱着,喧嚷着,簇拥着,涌到由打谷场改成的校场上来。她们一齐动手,用大捧大捧火红的杜鹃花儿,加上绿色的柳枝、松枝、柏枝,把一座临时搭起来的野台子打扮得花团锦簇,红红火火,把整个校场全部映红了。

在所有的姑娘们中间,打扮得最最漂亮的,莫过于穷花儿。这朵在穷人家里成长起来的花儿,十几年来,含苞待放,今天一旦在温暖的仲春时节跟杜鹃花儿一起开放,显得格外妩媚动人。尽管她来自山下,是个汉人,但自从老穷婆找到了孙子并把她从火坑中救出来以后,她跟奶奶两个就在雷家寨落户了。老奶奶还像从前一样,穿的仍是汉人的服色,穷花儿到了山寨以后,却特别喜欢畲家姑娘的服装,也穿上了大宽花边儿的畲家服色,变成地地道道的畲家姑娘了。欣逢今天山寨里祭旗盛典,小姐妹们争相替她赶制了一身绣着大红杜鹃花儿的节日盛装。这头花蝴蝶,一早起来,欢快地飞上了山坡,采了比谁都多的一大捧穷人花儿,又欢快地飞回寨子里来。一路上步履轻盈,翩翩起舞,放声欢唱。她那婉转美妙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中,跟山外婆的接应声①相应和。从她那欢声笑语中,人们可以听出来,这确实是她有生以来最欢乐、最愉快、最充满着幸福和希望的一天!

……………………

①  山外婆接应──当时当地人认为“回声”是山中有一个“山外婆”在接应。

姑娘们把刚从山上采回来的杜鹃花儿都用来装饰“将台”。台子的立柱和横梁全插满了鲜花,穷花儿的手里还剩下一小把儿,就跳下台子去,想把花儿插到竖在台前的一高二矮三根杉木杆子上去。小伴儿们笑着告诉她:那高的是旗杆,将要插雷家寨起义造反的大纛;那两根矮的,样子像系马桩,照她们的猜想,多半儿是用来拴祭旗的牛的。她们不由分说,把剩下的杜鹃花儿全都插在穷花儿的头上,这才嬉笑着,跳跃着,各自蹦回家去。

典礼定于巳正举行。但是瞧热闹的人们,刚吃过早饭,就都蜂拥到校场里来了。远远看去,只见红的绿的一大片;走到跟前儿,才看清那都是些老年妇女和孩子。为了让“义军”数儿内的人都能够参加这次盛典,中年妇女和老猎户们都主动到山前山后替换义军把关守隘去了;青壮年的男女和半大的娃娃们,即便不是“数儿”内的,也大都各有差使:能歌善舞的畲家,每逢佳节庙会,都要敲敲打打,吹拉弹唱,表演小戏、高跷、叠罗汉、游龙戏珠,狮子滚球之类的精彩技艺。今天的盛会,一方面是为首次大捷庆功,一方面还要誓师造反,可以算得上是雷家寨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多才多艺的畲家,怎么能让这样的好日子冷冷清清的过去呢!

巳初一刻。三声炮响,以锣鼓喇叭为前导的大旗,由小虎捧着进入校场。众头目簇拥着吴立本、刘保义和雷家寨的族长老爷爷跟在后面。雷家寨的造反大旗,以蓝天作底,由日月三星组成:左上角一个太阳,右下角一个月亮,三颗硕大的星星,从右上到左下斜向排列,取的是“日月同辉、三星高照”的意思。这是刘保义根据大伙儿议定的意思画出草图,由月娥带领众姑娘日夜赶绣而成的。接着,两面三角战旗引着男女两队兵丁进入校场。男兵的头目是雷一飞和张二虎,鉴于“三军司命”的大纛尚且不绣“帅”字,他们的红色战旗上也就不绣“雷”字或“张”字,却用金线绣了一头展开双翅作跳跃状的飞虎;女兵的头目是雷大搜蓝兰花和吴月娥,她们听说男并队打的是飞虎战旗,就也给自己设计了一面战旗:绿色的绸子上绣了一只大花蝴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