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临时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抗战之临时工-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社会上纷纷流传的“嫁人当嫁火麒麟,生子莫若张学良。”这句话也不断被张学良听到,重压之下,张学良只有通电全国,引咎辞职,赴国外考察。
  卧槽!能力不行,性格懦弱,五毒俱全,还老是想当老大。这下好了,地盘没了,没了根基,民心尽失。
  “ 看来黑龙江你也不想要了吧,我也暂时没这个能力,但再恶心一下关东军对我来说还是很轻松的。”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抗战第一枪'

  在国联的调解下,日军和张学良达成和解,张学良退出东北,关东军出动3个师团全面占领辽宁,吉林两省,黑龙江大部。但很快,日本人欺软怕硬的嘴脸露出来真面目,日本退出了国联,全面进攻黑龙江。
  “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更可气的是,原东北军没撤离东北的部队纷纷投降,成了整个抗战以来第一批伪军,他们也跟着进攻黑龙江。将近三十万东北军中除了李杜、丁超、冯占海等少数部队稍作抵抗之外,大部分要么投降日寇充当伪军,要么溃散成土匪,由东北军溃兵、地方武装、土匪等组成的抗日义勇军也仅仅坚持了一年多,在日军的打击分化下,到1932年底已经基本销声匿迹了。
  13万东北军成建制投降日军,耻辱啊。很大一部分军队的首脑,如于芷山、张海鹏、熙洽、吉升这些人有些是张学良的反对派,有些根本就是满清的复辟狂,甚至还是满清皇族,早就和鬼子勾勾搭搭,在鬼子的招降下,很快辽宁万余省防军全部投降。吉林更是有熙洽亲自命令部队不抵抗、逃走,几天后就公开投靠日寇,在他的带领下吉林有一半军队投敌,黑龙江也有一部分军队投降,如洮辽镇守使署张海鹏部骑兵4个团,约4000人。
  其实东北军从张作霖拉起队伍开始到西安事变后被收编,在它长达三十余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打过一场过真正意义上的胜仗,在那些实力旗鼓相当或者敢于以弱搏强的对手面前,东北军几乎没有一次不是以惨败收场。仅仅凭着民国时期很少见的空军,大炮等才赢了一些很弱的对手。
  外强中干、欺软怕硬、面对强敌不敢战斗已经牢牢地刻进了东北军的骨头、渗入了他们的灵魂。1929年的“中东路事件”又在世人面前好好展示了一把东北军欺软怕硬的本质。在海拉尔,苏联飞机只是丢下几颗炸弹,驻海拉尔的东北当局机关和部队就仓皇撤退一空,把该城兵不血刃的丢给苏军占领;在富锦,东北军也是不战自溃,导致苏军轻易占领富锦县城。小张不敢反抗关东军估计也是被苏联打怕了,也是本来就胆小懦弱吗。
  九一八后留在东北继续抗战的少数东北军,他们是东北军的骄傲。日军进攻黑龙江省时,黑龙江省代理省主席马占山公开通电率部抵抗,蒋介石致电嘉奖鼓励马占山称“我方采取自卫手段,其属正当。幸赖执事(指马占山)指挥若定,各将士奋勇效命,得以催败顽敌,保全疆土,虞电驰闻,何胜愤慨”。蒋介石电告马,正式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主席。
  马占山随即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冯占海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设总司令部于哈尔滨,自任总司令。马占山又传令各县组织义勇军,集中于黑龙江东部各县配合作战。
  东北军黑龙江洮南镇守使张海鹏投敌后,奉日军命令派出3个团进攻齐齐哈尔,10月16日在嫩江桥,被黑龙江省防军击退。守军炸毁嫩江铁路桥的第1、第2、第5号桥,以阻止日伪军的进攻。10月26日,关东军占领四洮铁路沿线主要城镇。11月4日,关东军嫩江支队攻击嫩江桥北守军。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负隅顽抗,战至11月18日,终因实力不济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
  1月31日,依兰镇守使兼第24旅旅长李杜率吉林自卫军进行哈尔滨保卫战。激战五天,自卫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撤往宾县。2月5日,日军占领哈尔滨。
  经过五个多月的转战,终因孤军无援,伤亡惨重,于12月7日被迫退入苏联境内,此后,他经欧洲回到中国。 由于张学良一再坚持“不抵抗政策”,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整个东北三省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日军占领。
  驰名中外的江桥抗战,是中**队不顾张学良不抵抗政策而对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大规模抵抗。马占山奋起抗战,深受全国人民称赞,国内各地报纸都以大字标题报导江桥抗战。全国各地群众自动组织慰问团、后援会,捐钱捐物,支援黑龙江省抗战。上海、哈尔滨等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组织“援马抗日团”,参加抗日队伍。卷烟厂还生产了”马占山牌“香烟。
  虽然冯全率部重创日本关东军,但是是以“胡子火麒麟”的名义打的,属于民间抗日。嫩江桥抗战(即江桥抗战),打响了政府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得到全中国人民的高度赞扬与支持,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有诗赞曰:东北有名士,名叫马占山。忠勇赴国难,情义比金坚。抗日十余载,歼敌几万千。愿借凌云力,誓保国平安。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抗战第一枪”。在日军官兵中也获得了“东洋的拿破仑”的别名。
  此时的冯全由于没有重武器,人马也不多,收缴的重炮也没人会用,大部分送给蒋介石,剩下的都送给了马占山。在关东军又被冯全摧毁一列军车后,关东军也不像刚开始那样狂妄自大,每次行军都派飞机来回侦察,虽然抽冷子打下几架低空飞行的飞机,但再也没了机会。
  冯全只好化整为零,都在一起目标太大,20个百人队分赴各地展开游击作战。收获也不小,又造成关东军2000多伤亡。日军的辎重后勤部队招到冯全的小伙伴的攻击后也变得很谨慎,每次行动都是紧跟前线大部队,再也不远远的落在他们后面。
  日军现在像个刺猬一样,冯全也感到无从下手,只好集合部下,转入深山老林,待机再战。
  “卧槽!要是老子有了强大的炮兵部队,你们怎么会如此猖狂,看来要发展炮兵了。”
  建立炮兵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但是也不能让关东军这么得意,很快一个邪恶的想法在冯全脑海里面产生了。“呵呵,等老子这个天衣无缝的计划完成,绝对能让关东军被打碎了牙齿还的自己往自己嘴里咽!”


'正文 第五十四章 挑拨日苏'

  其实说起来日苏两国的矛盾已经是由来已久,1904年的日俄战争,就是为争夺满州而爆发的,俄国失败,举国都引以为耻。
  日本占领东北,犯了众怒,英美反应强烈,以他们为首的国联也是积极调解。而苏联是除中国外,受威胁最大的国家,不仅中东铁路等现实的利益受损害,而且苏联的远东地区直接暴露在日军威胁之下,远东最重要军港海参葳,陷入日军近距离才几十公里的三面陆上包围中。这可是日本人自己送上门的报仇好机会啊!即使苏联作出虚假的强硬态度;日本少壮军人也会吓一跳,毕竟这个国家比中国强大多了,况且日本政府是反对事变的,但苏联没动静,傻逼!
  第一:1931年,离希特勒上台还有两年,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危机而自顾不暇,苏联在西线全无威胁。
  第二:当时苏联的经济和军事正蓬勃发展,苏军的坦克数量世界第一,其陆军实力,大大优于尚处于一战水平的日本陆军,8年后的诺门坎较量就能显示这种优势。
  第三:如果苏联在事变后发出强硬抗议,并在远东大规模增兵,它甚至能得到英美的声援,至少是默许。
  “卧槽!是不是沙俄时代结下的仇,苏联时代或许就没有心思去管了!看来老毛子也不是傻瓜,不会为国民党火中取栗。但至少国民党占着东北比日本人占着东北对苏联的威胁要小得多吧,弱邻总比强邻要好吧?如果老子是苏联,宁愿让张公子占东北,也不愿让日本占着。如果苏联干涉日本,可能会迫使日本与英美结盟,虽然英美反对日本,但他们更反苏联。难道他们怕这个?”
  看来老毛子是想把日本的主攻方向推向中国,让中国来为他解除后顾之忧,故它一方面对日本的对华入侵轻描谈写,另一方面又支持东北抗联作战,以此来激化中日两国的矛盾。苏联实际采取的是一条诱敌深入之计,让敌人深入别人的国土,何乐而不为呢?可以想见,只要日本持续不断地侵华,那么中日两国联手起来对付苏联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此它的一大威胁就不解自解了。
  中日两国不得不全面的兵戎相见,而这对苏联是最大的利好。故苏联对这种局面只有促进,怎么可能去阻止呢?历史的事实也恰恰是这样,日本侵华,苏联欢迎,后来甚至于把中东铁路贱卖给了日本;中国抗日,苏联也欢迎,抗战初期日本给中国以较大援助就是明证。
  既然老毛子你不上道,老子推你一把吧,反正老子手里的关东军军装多得是。
  其实自1936年秋季起侵华日军便不断向苏联挑衅,并连续举行对苏军事演习,苏联远东军区也急切地想了解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战略设施和军事情报。这项重大任务,仅靠派遣的苏联谍报人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相貌、语言与亚洲人迥然不同,这更妨碍着他们独立开展工作。不熟悉更好,让你们狗咬狗吧。
  为防止走漏风声,冯全让19个百人队趁乱撤往中条山,最好能收拢一些掉队的东北军,到了那里多囤积一些粮草,继续训练。只留下最精锐的一支百人队,寻机挑拨日苏两国关系。
  由于骄横的第二师团被冯全全部歼灭,第23师团本来是在1938年4月4日于熊本市才组建的,是个三旅团制师师团级单位。由于中国抗日战争的战争扩大,急需维持治安的部队,在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