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解放战争全记录第一卷-和战之间-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尽早解放东北,驱逐日本关东军,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中国东北,还在1945年7 月下旬,抗联教导旅就组织290 人编成小分队,乘苏军飞机空降到牡丹江。海林、磐石、海拉尔、满洲里、索伦、赤峰等18个地区,进行战前侦察,为苏军提供军事情报,付出了很大牺牲,但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远东战役发动前夕,抗联处于高度的待命状态。此时,他们收到斯大林的来电。斯大林指出:东北是你们中国人民的东北,苏联红军的任务是解放东北,建设东北的任务是你们的。待命。
  听到了斯大林的电文后,抗联官兵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8 月,抗日联军经过中苏边界营地召开誓师大会,立即随苏军行动,全力配合苏军消灭日本关东军。正在执行艰苦的敌后侦察任务的原抗联第11军第1 师师长李景荫,率领部队主动出击,配合苏军作战,抗联部队还从教导旅抽调一部分人员为苏军担任向导和参谋。
  苏联红军进入东北作战时,抗日联军从苏联境内打回祖国东北地区后,在苏军统一指挥下,迅速进驻哈尔滨、长春、沈阳、吉林、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延吉、北安、绥化、海伦等57座大小城市。
  因此,可以说整个大东北抗联武装进去得最早,接管得也最早。
  为了避免国民党政府和美国人的口舌,驻各大小城市的卫戍司令由苏方担任,而抗联的各级指挥人员只任副司令。周保中化名费绍元中校,担任了长春卫戍副司令,张寿镇化名李兆麟,担任哈尔滨卫戍副司令。此外,冯仲云、王效明、王明贵等领导人也分别担任了沈阳、吉林、齐齐哈尔等11个市的卫戍副司令。
  自1941年以来,由于东北斗争环境所需,抗联余部进入了中苏边境营地,并被编人苏军序列。抗联领导人与苏军指挥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苏军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与延安中共中央取得联系也是经过周保中等的安排才实现的。
  抗联部队进入东北后,一面协助苏军肃清日伪残余和反动武装,一面着手开展建党、建军、建政工作。先后成立了松江、黑龙江、佳木斯、牡丹江、吉林、延吉、长春、沈阳等地地委以及所属的各市市委和县委组织,并组建了7 个步兵团,5 个警备军团,7 个警备大队,两个骑兵连。
  1945年8 月后的大东北,混乱之极。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共中央派出的负责干部尚未达到,蒋介石的正式“接收”班底尚未最后搭起来。
  在国民党特务策划下,东北形势十分复杂。原伪满洲国警警、汉奸活动猖狂,有的公开挂出国民党党部的牌子,有的组织“解放同盟”、“敌产清理委员会”等组织,并组建反共武装,在长春先后成立“中国警备军”、“公安大队”等,进行反共反苏活动。在由先期进入东北的中共抗联组织和中共在东北的部分人员领导的中共东北党委员会指导下,各地抗联部队及广大干部,发动组织群众,摧毁了“解放同盟”等反动组织,成立了中共领导的“民主大同盟”,驱散了反动的“中国警备军”,逮捕了充当“地下军”的特务,严格控制了各地的“公安队”,有的予以重新组建。同时查封了长春、沈阳、哈尔滨。吉林、延边、牡丹江、齐齐哈尔等地的反动报纸。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和抗联部队,为了保卫东北抗战胜利成果做了大量工作。
  1945年9 月,随苏军最先进入东北的东北抗日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周保中任总司令,李兆麟冯仲云亦参与领导工作。到10月中旬,自卫军发展到4 万多人,积极开展肃清日、伪残余和反对国民党“地下军”的斗争。中共东北党委员会和人民自卫军在各地区采取各种形式,继续开展接管伪政权和建立新政权工作,扩建人民武装以及发动组织群众,并与八路军冀热辽部队密切配合,开展对敌斗争。
  总之,抗联是中国国内最早从日本侵略者手中夺回沦丧了14年的东北所有权的人民武装,并在整个大东北的接管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抗联首先随苏军进入东北,为中共抢先争取东北的经营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1.冀热辽李运昌部——出关第一军
  最先出关进入大东北扫荡日伪军残余及拒降之敌的中国武装力量当数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冀热辽军区李运昌所部。
  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军东北,1945年8 月11日,朱德在发布的第二号命令中令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向察哈尔、热河进发;令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冀热辽军区接到延安总部命令后,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即于8 月13日在丰润县大王庄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人关行动。
  李运昌在会上传达了延安的命令,参加会议的各级指挥员群情振奋。
  李运昌是河北乐亭人,早年投身中国大革命,1925年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同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和早期革命家李大创的侄子。他既参加过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同时还在刘少奇领导下的中共满洲省委做过地下工作,对东北十分熟悉。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后,经热烈讨论,决定在冀热辽军区党委和军区司令部的基础上,以李运昌为首成立“东进委员会”和“前方指挥所”,并将准备开进东北的部队,分别编组为西、中、东三支独立进军的先遣部队。兵分三路,出长城各口以最快的速度,大踏步地向东北进军。其中,西路由第14军分区司令员舒行、政治委员李子光率领第13团、第16团一部和北进支队共约2000人,于8 月中旬从冀东平谷出发,经兴隆向承德、围场进军。中路由第15军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治委员宋诚率领第11团及青(龙)平(泉)支队(后改编为第51团)共约2000人,于8 月17日经喜峰口、平泉向赤峰前进。东路由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治委员唐凯率领第12、第18团和朝鲜支队共约2500人,由抚宁台头营叶区出发,经石门寨、绥中,向锦州、沈阳进军。“前方指挥所”随东路部队之后跟进。在挺进中,大雨连绵,河流洪水暴涨,道路泥泞,冀热辽军区出关部队情绪高昂,克服许多困难,不断加快进军速度。
  此时,正值盛夏,苏军的猛烈进攻使不少地区日军已停止抵抗。但大批日伪军一时尚未全部解除武装,尤其在冀热地区与长城内外,许多日伪军仍保持其完整的建制与指挥,固守据点,拒绝向共产党军队缴械投降。其间,在长城内外各地有伪军19个旅、27个“讨伐队”、两个骑兵团及伪华北“治安军”3 个团,共约10万人。日伪地方武装也未解体。冀热辽军区部队在进军途中不断与其发生战斗。
  西路进抵兴隆地区时,当地伪军第24、第25旅及“讨伐队”拒绝缴械投降,该部即向敌军发起进攻,后经冀东主力增援将其歼灭,俘其官兵3000余人。中路解决了平泉一带伪军第17旅,并在平原与苏军会师。此后向凌源、赤峰、朝阳前进,接收8 座县城,俘伪军5000余人。东路所部于8 月20日出发,沿途冒滂沦大雨解决了石门寨、九门口等地伪军。自8 月25日以来,冀热辽军区挺进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所遇日伪军全部被缴械,先后缴枪122 多支。27日,迂回山海关,到达绥中县属之前卫、中前所一线。8 月29日,东路挺进部队在山海关以北的前所车站俘伪军400 余名和一批枪支及物资。
  在前卫以北之凉水河地区,东路部队与由林西、赤峰经叶枯寿、凌源驰往山海关的苏军一个战斗分队会师。第16军分区临时抽调了一些司号员组成“军乐队”,吹起了欢迎号,欢迎苏联红军的到来。两军会师后,官兵们互相握手,亲切拥抱,共庆会师,气氛异常热烈。“斯大林万岁!”“毛泽东万岁!”“乌拉!”“乌拉!”的口号声和欢呼声响彻天空。
  两军会师后,双方指挥员取得一致意见,决定向驻守山海关的日伪军发动攻势。待东路部队包围山海关后,由苏军向山海关守军送交无条件投降通牒。
  山海关是一座古老的名城,位于燕山山脉东端。地处河北秦皇岛东北,南临渤海,北依角山,西亘长城,山高势险,北宁路穿此而过,是华北通往东北的门户。明朝洪武十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将军徐达在秦皇岛东北设置山海卫,次年12月筑起山海关城。从此,山海关便成为长城东部的一座军事重镇。山海关城墙高达10米,宽容五马并行。“天下第一关”的横匾雄踞于东门之上。全城占地8 平方公里,山势陡峭,又加上护城河环绕,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守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迫使守关日伪军投降,第16分区部队和苏联红军向日伪军发出最后通碟。该通碟全文如下:由于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强大苏联红军攻入东北,我八路军已全面举行对日大反攻。8 月15日,日本天皇已向日本国下诏,接受无条件投降。现中国八路军和苏联两国强大军队,已兵临山海关城下,着派中苏两国代表,向驻山海关日军司令官送出通牒,命令驻山海关的日军、伪“满洲国”军接到本通牒后,限于本日下午2 时率部于山海关火车站“无条件向中苏军队投降。
  此致——驻山海关日本军司令官中国八路军司令官苏联红军司令官1945年8 月30日当时山海关有日伪军约2000人据守。这些已经接到上级拒降命令的日伪军拒绝向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部队投降。面对山海关如此高大的城墙,冀热辽部队苦于无炮,打不开城门,冀热辽所部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只得决定先围再打,首先扫清据点外围。当8 月30日这天,曾克林部绕道出关,占领前所车站断其山海关守敌退路时,发现苏军的一个小型车队拖着3 门平射炮向前所地区驶来,这真如雪中送炭一样来得及时。曾克林遂带领大家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