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卫公子- 第3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刘晔虽然是出身汉室,但实际上却也看出了天下大势所趋,他从没将自己的身份看得太高贵,大汉的腐朽也早亡了他拯救的意愿。他所求者,只是希望能够寻得一处足够他施展一身所学才华的舞台,希望用自己的双手开拓出一个新的安定局面。
    但他却知道,偏偏是那一身血脉,才是制衡束缚住他才华释放的根由,没有任何一个诸侯不会忌惮他汉室宗亲的名分,即便他根本就没有挽救现在这个腐朽朝廷的意思。
    本在卫宁礼贤下士,知遇相待,让刘晔喜出望外,但在此刻,被卫宁点了出来,却让他心如死灰。
    那一丝忧伤,自然没有逃出卫宁的眼睛,看着眼前这个三国时代被埋没了大半才华的贤才,卫宁也是唏嘘不已。即便刘晔鞠躬尽瘁,也并没有换来曹魏的信任,事实上,就算刘晔并非投身到曹氏一族,其余诸侯恐怕,除了刘备外,再没人能容纳于他。
    历史证明了,眼前这个文人的忠心,卫宁又岂会让他继续蒙尘。以他如今的威望在此。天下,敢反者已经是屈指可数,而用刘晔,并非不可能地事情。
    卫宁轻轻的放下茶盏,不由笑道,“先生以为如今大汉声威如何?”
    刘晔侧过头,看着卫宁炯炯有神的眼睛。却是不知道如何回答。卫宁这一问,却是让他左右为难,既不可能明目张胆的诋毁朝廷,也不知道卫宁是否是真的野心勃勃。(3zcn首发)
    半晌刘晔只能苦笑一声,却似是顾左右而言他,回道,“如今大汉自然是比不了汉武,光武二帝之时我虽为宗室。但也是于心无力,心灰意冷”
    这话,也当算是暗中对卫宁表明了态度。
    “先生高才。宁有早闻。昔日南阳许邵公曾赞先生乃是佐世之才,在河东,政绩斐然,有先生之助,方使我河东安定许多。先生大功,还请受我一拜!”卫宁一正脸色,却是铿锵赞道,当即俯首低下半个脑袋。诚恳出声。
    刘晔大慌,却是真不知道卫宁到底是打得什么算盘了。连忙起身虚避一个席位,连连道,“卫侯知遇提拔之恩,晔深感于心,此乃分内之事,卫侯何须如此!”
    刘晔避开身子,不敢受礼,卫宁也便不再强求,顿了顿。这才道。“实不相瞒,宁请先生来。不为别事,正有一政令,需求先生协助!”
    刘晔微微一愣,道,“卫侯既有政令,下官自然愿效犬马之劳”
    刚说完,刘晔不禁想起了,河东前几日调度的兵马大将,显然是有重要之事,而卫宁将他请来,神色严肃,定然便是与前日异常有所关联。刘晔不禁疑惑的看了卫宁一眼,道,“却是不知卫侯有何吩咐?”
    卫宁淡淡一笑,这才摆手向后,卫五当即取出一卷书帛恭敬递交到卫宁手中。
    将书帛微微展开,卫宁从头到尾再看了一遍,终究微微犹豫了一下,还是让卫五递了过去,“先生请看!”
    刘晔不敢怠慢,老老实实地接过书帛,见卫宁和卫五就神色肃然,便知道这书帛中所写,必然分量不轻,打起精神,凝神细读,却随着字里行间,眉头皱起不禁越发凝重,神色也是慌乱无比。x〓3〓Z〓中〓文〓网〓x首x发x
    刘晔抬起头来,惊愕的看着卫宁,语气急促结结巴巴道,“这卫侯这”
    “却如先生所观,我意削士族权柄,擢拔寒门,使天下不为权贵所把持。”卫宁语气平淡,却是铿锵有力道,“自大汉开国以来,朝廷皆为名门贵胄所持,地方政令也皆为当地士族,州郡太守举荐茂才,孝廉大多名不副实,尸位素餐之辈,而寒门真有才学者,无名无望,无父辈庇荫,难跻身上位成就功名一展所学。且看,世家大族把持良田土地,豢养私兵,私营盐铁,目无王法者何其之多,正是士族权柄太大,以至于尾大不掉,成祸国毒瘤,若不除之,必为后患无穷!先生以为然否?”
    刘晔瞳孔不禁微微一缩,他却是从没想到过卫宁竟然能够有这番见解,事实上,卫宁所说,天下深明其理者多,但大多也就是卫宁所说毒瘤中的一员,大汉如今州郡不听朝廷号令,兀自割据为政,不正是因为世家大族的权利太过膨胀的缘故?
    可最让刘晔吃惊的便是,卫宁本身便是这士族坐大的最大受益者,代表的本身就是士族地利益,而他书中所写,便是站在了对立面上,这怎会不让刘晔吃惊?
    “先生为帝室之后,非世家大族出身,我与此书与先生,便是求先生能够为我参详”卫宁眯了眯眼睛,低声道。
    刘晔的手已经有些颤抖了。
    卫宁能够将这书帛放在他手中,便已经是代表正式将他引入心腹行列,刘晔身体不禁有些一热,能得到卫宁的认可,或许别人会觉得兴奋雀跃,但刘晔因为那层身份,更感到来之不易和激动。
    他地心愿不过是凭借自己的才学能够全力施为,本是对刘姓血脉而束手束脚,而如今却是没料到,卫宁竟然早已经站在了另外一个位子上,从这方面看待,他那层刘姓身份便没有了多少关系,反而还让卫宁少了许多忌讳。
    刘晔也不是甘于寂寞的人,自然能从书帛中看出分量,卫宁这样一表态,实际上,不论如何,他也没了抽身而退的机会。
    深深的吸了口气,刘晔似乎也已经想明了其中的要害关节之处,不由得心中苦笑连连。
    没想到,他这层刘氏血脉,反而还成了卫宁的助力。
    刘晔顿了顿,这才道,“卫侯若能有此决心,天下社稷自然将是一番全新气象,但这其中阻力不少,正如同卫侯所言,天下世家大族把持权柄已积弱已久,若骤然推行此令,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河东初掌三州,固然是收拢权柄的大好时机,但却也是河东不稳之时,若稍有不慎,必然酿成大祸,还请卫三三思而行!”
    卫宁点了点头,刘晔看待问题地眼光自然是不差的,一席话却正是戳到了卫宁最为担忧地地方上来。正是蛇吞三州,还为消纳稳固,若骤然推行必然带动人心不稳,这个时代毕竟还是士族说话的时候,权利的稳固也正是有这错综复杂的关系一同构成,引起了人心不满,一个处理不好,轻则阶层动荡,重则势力瓦解。历史上曹操行为过激,至使陈宫,张邈引吕布入濮阳,正是士族力量反抗的最为直接证据。
    卫宁自然是不会不注意这方面,而看刘晔渐渐平淡的脸色,卫宁却也知道他已经约莫知道了自己请他的来意,不由再拜道,“敢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刘晔连忙回礼,事已至此,也不得不走下去了。大汉消亡不过是大势所趋,刘晔也没有多汉室多少忠诚,而眼前这个柔弱少侯却正是天下最有机会问鼎江山的人,既然要建新朝,痛痛快快的来个大革新也未必不好。
    身为刘姓,一个注定没落地姓氏,刘晔也是孑然一身,他又何尝不能放手一搏?
    “卫侯竟如此信赖下官,下官自然不敢有所怠慢!但我人微言轻,恐与卫侯大计未有多少助益”刘晔俯首,低声道。
    “子扬先生既为光武皇帝子,阜陵王之后,却不知道论及宗谱,该与当今圣上辈分何当?”卫宁眯了眯眼睛,这才笑道。
    “圣上尊崇,下官不过没落宗亲,不敢擅自相认若要查证,还需宗正校典,方能可知”刘晔只能回道。
    “朝中新定,前宗正幽州牧刘虞大人为公孙瓒所害,如今早空缺多时,我正意明日请朝,为先生以正身份!”卫宁摆了摆袖口,当即道。
    “谢过卫侯!”宗正一职历来为汉室血脉所担当,权利可大可小,管理地自然便是皇室事务,算得上是当朝刘姓一族的首领了。自然,在现在这个职位可没什么用处,但却足够将刘晔地声望拔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刘晔这个代表皇室宗正的身份为卫宁摇旗呐喊助威,自然便使得卫宁站住了大义上的脚跟,再凭借自己手上的军权,必然便能与士族大军有了叫劲的优势。
    呃,今天还是一章,还没找到感觉。欠的债一定会在近期内还完,抱歉
   
(本章结束)…
第三百九十九章 召回


    次日,卫宁入朝,查族谱,刘晔辈分为献帝皇叔,请为宗
    朝廷新定,宗正掌管皇族事务,宗庙祭祀不可缺少,事实上,如今皇室在朝之中能拿得出手的人却也实在没有,宗正之位空缺许久,如今验明校对了刘晔的身份,以他的名望,担当这个位子也并非不可。
    算起来,刘晔没落旁支皇室,如今一跃枝头,成了刘姓一族炙手可热的人物,也少不得引起朝堂不大不小的震动了。以卫宁如今的身份敏感程度,竟然会去提携一个汉室之后,这到让许多人觉得匪夷所思,其中事出蹊跷,纷纷暗自揣摩起来。
    但自从这一次上朝过后,卫宁又再一次蛰伏称病不出,又让所有人摸不清其中的一些关节处。倒是一些朝廷所谓的忠臣,有意向着刘晔试探了起来。而各方面势力,惶恐谨慎的结交刘晔,妄图从他口中探出些微口风,后者却是口舌密不透风,让大多数人无不遗憾归去。
    这样一来,卫宁请封刘晔为宗正的消息,却更加让人不明所以了。
    就在卫宁称病不出的时候,反而正是刘晔活跃表现,仿佛一个新的帝室代言人一般,在朝堂上积极争取皇室的利益,而卫宁集团赫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步步退让了起来。伏完,董承皆为国舅,自然算是皇室一系,刘晔的表现,便是让他们喜出望外,虽然还有顾忌和猜疑不敢表露心迹,但也不妨碍他们对刘晔的试探和交好。
    而在各方面的默许下,隐隐然,刘晔的一举一动,仿佛都代表了汉室的一定威信,不论如何,在伏完。董承看来,毕竟是一件好事,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卫宁独掌大局会做出这样的退让。
    在这几位老臣眼中,卫宁一直是他们不能看清楚的一个矛盾综合体。要说他是佞臣,所做的事情,一切皆是为社稷为重,对皇帝也颇为尊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