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卫公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卫公子- 第1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主公欲取天下否?”李儒眼睛一转,失了当先焦急神色,反倒淡然一笑对董卓问道。
    “我不欲取天下,何苦远到而来?”董卓忽而觉得李儒笑得也很阴险,眼巴巴的答道。
    “主公为一人妻,而欲舍天下否?”李儒又道。
    “哼,抢那小匹夫妻子与天下何干?”董卓眼睛一鼓,不爽道。
    “此事大有干系,主公若行此事,其一,纣王淫人妻,而失人德,贤士弃殷而投周,主公可行否?其二,杨奉羽翼以满,全赖卫宁一人所谋,河东卫家财雄势大,若主公轻辱,则必得卫宁死仇,而必使杨奉与主公不死不休。其三,蔡既失其女,主公万般恩威,也难得其心,况,其人若与卫家无关,难有人质之用,不能震慑北方,主公以为如何?”李儒顿了顿,缓缓道。
    “吱,吱~~唉!!”薰卓咬牙切齿,眉头高高耸起,很显然对李儒的话很是在意,踌躇半晌,猛然一拍大腿,苦叹道,“可恶啊!那卫家小匹夫,小匹夫!”
    “嘿!我依你便是!”董卓发泄了半晌,无奈一挥手,对李儒道。
    “主公英明!”李儒松了口气笑道。
    “你且退下吧!去准备请柬,明日温明园宴请百官,提废立之事!”董卓不爽的挥了挥手,便对李儒道。
    “那卑职告退了”李儒看董卓遗憾地模样,告罪一声这才退下,心里却依稀有些担忧,食色本是性也,然好色过常,便会致命。
    李儒回头看了看董卓的卧榻,眉头浮起一丝忧虑。
    
    在失去了丁原这个强有力的反对者之后,温明园一议,进行得异常顺利。有吕布这个盖世杀神,有上千精壮甲士,以杨彪,王允为首的百官,没有任何一人不敢不来。
    在那一列列肃杀狰狞地兵甲不怀好意的瞪视之下,人人战战兢兢,便在薰卓提议废立之时,群臣只有一惊,唯有两人敢反对,一为袁绍,一为卢植。
    但先有李儒进言,董卓不敢轻杀,而群臣大惊相劝,最后袁绍拍案而去,卢植罢官而走。出于薰卓的威逼,废立少帝之事,便无人可挡。
   
(本章结束)…
第一百八十二章 蔡邕决议嫁女,穆顺举众来投


    江城内,一所小巧的宅院,巧石环林,修饰优雅,屏显书香之气。
    皓月如水,淡薄明稀,冷如冰,落地如霜雨。
    “唉”蔡茫然站庭中,仰望冰冷的月光,不由得一声长叹。十二年的流亡生涯,早使他没了往日那般风华正茂,两鬓霜霜,已成雪色。眉宇淡白,而额头多有皱纹,昔日那个饱学而血气方刚的经学大师,在此刻,正如同一个普通的病弱文人。
    “时已入夜,父亲不早些休息,何故在此长叹?”一声莺歌燕语,温柔如水,带着几许关怀,又有几许忧虑,“父亲近日来为何总是愁眉不展,倘若有心事,女儿或可为父亲解忧”
    回过头来,蔡眉头终究舒展开去,一盏红灯,在霜雪般的冷月下,却多了几许暖意。
    白皙而纤细的手指,端庄的挑着红灯,一身雪白的仕女装束,将她柔弱的身段尽展无疑。乌黑亮丽的长发高高盘起,朴素而淡雅的一根翠玉金钗便是她唯一的首饰,没有珠光宝气的俗染,却似清莲超脱世间。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温润,典雅的窈窕淑女却也正是蔡视若珍宝的女儿。
    “你却不睡,何来问我?”蔡微微一笑,随意缓缓坐在脚边的石台之上,“今日月明,为父却是忽起赏月之心”
    蔡>;=。着蔡肩膀缓缓坐下,有些呢喃轻笑道,“呵呵自母亲过世以后,父亲却是许久没有如此雅兴了孩儿也许久没听父亲对月抚琴了呢”
    蔡宠溺的拍了拍蔡>;|,天上,感叹道,“是呀十二个春秋,你母亲也随我吃苦十二载。若非当年为父义气用事,又岂会连累你母亲沿路染病,而撒手人寰倘若我还在京城为官,你母亲又如何又如何”
    “父亲可是为昨日朝廷来使而烦忧?”蔡>;|睛。看了蔡一眼,低声道。
    蔡身体微微一僵,许久不语,反而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有些苍老的手心微微拂过蔡>;:。曾想。你也年方十六了”
    “恩?”蔡>;|。
    “寻常人家,十三。四岁便已初为人妇。你如今已到十六。已到婚配之时了”蔡颇为留恋的盯着女儿,语气有些苦涩。“你幼时我便曾与你订过一桩婚事,这你是知道地为父在想,如今还是你与宁儿早日完婚为好”
    “啊!?”蔡>;已。
    此刻提到出嫁之事,蔡其实也是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罢了。至少,在河东,以卫家的权势,以卫宁身为杨奉亲信的关系,蔡>;:该可以让他放下心来。
    身旁蔡>;=:比平日里厉害许多。这时却没发现身旁父亲满脸地忧虑,眼睛微微有些朦胧,十六岁的年纪,正是幻想迭起的时候,卫宁的名声,已经多在士子中传唱,自然,蔡>;
   
(本章结束)…
第一百八十三章 卫宁计定降张燕


    张燕此人在三国志中就有注明,董卓入京之前,便已万,而且在威势正隆的时候向东汉朝廷乞降,随后结交公孙瓒共御袁绍,官渡之战又投降曹操,以一个贼寇首脑的身份在三国时代居然还得善终可见其人眼光独到而颇有才能,志向不小却并无争霸之心,这样的人,应该是守土之人,而非进取之主,危险算是比较小的一类了,唔既然如此,要解决张燕其实也并不困难,难在如何取信于他,而又不至使得他见有机可趁而复起野心恩?”卫宁微微捻了一下胡须,蓦而想起一些关节,眉头皱了皱,却又很快舒展开来。
    “将军!黑山张燕虽号称数十万大军,然有上党,定襄二郡六万兵马布防,却难以西进,可见人数虽多,但多为目无军纪而少战力之众,昔日丁刺史在时,张燕便屡受征讨而龟缩太行,闻并州军威而势必丧胆!倘若我军以大军相征姿态,张燕势必恐慌,假以一人相劝,言将军作保为其谋官而得正名,想必张燕必然受纳!”卫宁踌躇了一会,这才微微颔首,对杨奉道。
    “张燕如今声势浩大,麾下数十万贼寇,如何肯降我军?不妥,不妥何况,张燕若降,我军兵马不过数万,岂非成主弱臣强之势?更何况南有董卓虎视眈眈,安有人马可用防备张燕之众?”不等杨奉答话,反倒是卫凯这个家伙跳将出来。大声反对。
    “靠”卫宁狠狠瞪了卫凯一眼,他却不知道,卫凯这一次却是真心反对了。出身于世家之中,卫凯自然对这些反贼有鄙夷之心,而张燕数目众多,却依旧迷惑了卫凯的视线。
    “咳咳”卫宁见杨奉眉头一耸,显然对卫凯地话颇为赞同,这才慌忙咳嗽一声,道。“将军不许多虑,黄巾之乱起始,州郡骚乱,土地荒废。而天灾人祸不绝人间。六年时日,除去受黄巾祸乱最少的荆扬,西蜀这些天赐沃土,便只有我河东与冀州两处恢复了不少元气。董卓入京。天下威仪大减,诸侯多暗不奉召,自主行事而不受约束,如此将军可暗投书信与太尉杨彪。让其在京中流言,只道西凉韩遂又起谋逆之心,举兵反叛而后。将军又可举兵行于凉并之边。恩。屯兵西河,诈做要与韩遂合兵相攻凉州。而董卓必不敢轻动!”
    “如此,张燕养贼数十万,并州本就年年征伐而少粮,又有重兵相防,必然只能聚众肆虐幽冀,然冀州牧韩馥,为人虽懦弱而少主见,然其帐下文有沮授乃多智之人,武有张郃有名将之姿,麾下拥兵数万,张燕也难有所为!更别论,幽州更有嫉恶如仇的宗室州牧刘虞大人虎视眈眈,张燕必不敢轻出太行,此如同困守囚牢之势也。”卫宁信誓旦旦的分析起来,接着脸上浮起一丝得意,看了卫凯与众人一眼道,“冀州牧韩馥也多受张燕若扰,若将军邀韩大人共起大军东西相攻,韩馥必允!如此,张燕欲降反看我等受之不受,将军可以一大将,领并州八千,与张燕几战,以寒其贼心,而后,有我大军相逼,只需一熟悉之人,张燕必降!而将军可趁势相胁,让其多散贼众,填补并州人户,其手下多为贫民农夫,可补填并州而滋润元气,又以一郡之地以置张燕,可抚其心。”
    “张燕既降,而上党,定襄两军人马当可动用,有此六万百战之师,又有我河东三万壮士,更可抽调张燕麾下数万精锐,谅董卓兵强,也不敢犯我河东之地!”卫宁蓦然撑起身体,眼睛闪过一丝精光,声音陡然大了几分。
    “唔仲道所言有理,此计可行!”随着卫宁分析献策,堂内众人都是颇为动容,更有好战者满脸涨红,听有仗打恨不得跳出来大表赞同,同样的,或出于对卫宁的信任,或有感其中分析有理有据,或对于自己麾下将勇的自信,杨奉只思索片刻,在众人希冀的目光下,却还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只是不知道河东可有余粮安置大量闲散流民否?”杨奉虽显意动,却还是看了看卫凯,问道。
    “河东经六年休养,又推行铁质农具,屯田,灌溉等措,来往商客不断,钱粮确是颇丰,而我军兵马三万,所用不多,足可支持四十万户百姓渡过春耕!然倘若将军欲防董卓,有征战之时,恐只能安置二十万户百姓了”卫凯瞥了一眼卫宁,见后者胸有成竹,自知善政而不善军,便不再阻止,虽不满招安一介草寇,但卫凯还是老实向杨奉解答道。
    “如此甚好!二十万户足矣!足矣!有劳伯儒操劳了!唔那此计若行,仲道以为何人可以行说,何人可以领军?”杨奉拍掌大笑,对卫凯好言宽慰一番,接着眉头微微一挑,环顾左右,这才又对卫宁出声询道。
    此话一出,只见满堂十数大将人人翘首以盼,满脸涨红,人人都将老脸前伸,恨不得脖子要比别人要长许多。各个都是一副希冀地目光,看向卫宁,只让他觉得自己犹如身在狼群,很是一阵冷寒。
    “恩?有杀气?!”卫宁汗毛一立,微微侧头,却正见某个中年男人不似别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