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5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那样,以五姓七家的人才资源,以后考中进士的至少一大半是他们家族的人。

    就是文化水平相当,考官一看到是五姓七家的弟子,这个印象分就会加上去。不可能每一个大臣皆象李义府那样,求亲不成,然后忌恨。

    难道非要上糊名制度?

    看出母亲的疑虑,李威没有说,糊名制度今天也要说的。登基快两个月,一直在争斗,什么事情做不了。也不敢做,王安石变法,正因为硬来,后果是什么?难道王安石本心不想宋朝好?那时候宋神宗说话应当有份量,又没有mén阀存在,王安石复出,举天下重望。都是那个后果,再看自己,朝廷有父母亲掣肘,朝堂上下不齐心,野外有这些大mén阀权贵。李威心中戚戚,还需要母亲配合,才能做好事。

    暂且丢下糊名制,说出了另一件事。道:“父皇,母后,儿臣刚才说出,太宗说民能覆舟,是天下民,非是权贵,名mén,外戚。因此,儿臣有一个想法,在各县乡里,开办乡学,让良家子也能受到教育机会。”

    “这……有些不妥,”李治道。争是争,作为本心,他比武则天更想唐朝好,毕竟这是他家的基业。

    李威以前就说过,李治一直不置与否。

    不是不想普及,不好说开的,一旦普及教育,等于开化百姓。但作为统治者本身,除了拉拢少数jīng英人士外,对百姓一直采用的愚民政策。老百姓最好什么都不懂,才能乖乖地做牛做马。

    李威说道:“父皇,不是啊,民终是民,是人,不是牲畜,他们也有自己智慧,不满了,就是不识字,同样也能做出大事。自从秦正式一统天下以来,各位君主使了多少手段?然而各朝有多少年?父皇不想我们唐朝有一个千年,那怕是五百年的基业?愚民……终不是办法,要想办法使他们心态平和,这个心态,是指减少贫富差距,至少让他们有粮可食,有衣可穿,有房可住。另外,也给他们适当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王化。而且普及教育,可以借机教导他们礼节,与忠君爱国。只有那样,百姓才不会揭竿而起。况且,仅是给他们教育机会,有了竹纸与活字印刷,费用又少。教什么书,朝廷可以选择,就连授官科举,朝廷也可以调度控制。不仅是这样,只有天下间许多百姓受到教育,才不会让权贵与望mén一枝独大。父皇,南北朝更替,多是权贵与重臣造成的,与百姓并没有关系。权贵权利过重,同样也是坏事。”

    李治有些迟疑。

    李威这时候亮出了底牌,说道:“这段时间发生了许多事情,儿臣不想再扩大下去。”

    没有再说,意思就是李治也会明白。

    这几天三件大事,牵挂人心,朱敬则说得不清楚,武则天隐隐觉得香黛对儿子很重要,可重要到什么地步,也不大清楚。但无论是武承嗣管事一案,或者有人想谋害一案,翻将出来,再用一些手段,能将事态无限扩大化,甚至有可能能让李威彻底翻盘。

    不要多,只要打着清除朝中jiān邪的旗号,李威手中又有了这个权利,用谋害案载赃,诛杀诸武,甚至连武则天都将她罢废了,李威就能彻底翻盘,武则天一倒,李治就成了瞎子,那么什么权利也控制不起来。

    但李威不想这样去做,有许多变数,再说母亲也不会束手就擒的。

    这就比如下棋,下出了这个有利的局势,不继续下了,咱们就这个有利的机会,做一下让步,大约的兑子吧。

    并且到现在,李威只是谈论国事,也没有提拨任何重臣。

    李威又说道:“不但是此举,而且母后所议武举之事,因为糊名制度,久久不决。这些虽有一些牵连,但皆是利国利民的长久之策。父皇,母后,不如我们三人联手发下诏书,将此两事办妥。”

    说得很通情达理,看到没有,没有多少利益纠纷的好处,让你们两位老人家得去。有了利益纠纷的事,我们三人共同承担。

    武则天狐疑地看着他,说道:“弘儿,本宫不大明白。”

    这是不见兔子不撒鹰。

    李威只好说道:“母后,你。”

    将韦弘机奏折拿了出来。

    这个案子很好查,一抓一审,什么都出来了。

    包括给武承嗣多少钱帛,武全子自己贪污多少,皆招供了出来。而且也证明了武承嗣多少知道一些属下的所作所为,可对此却保持了缄默。凭借这些呈供,足以让武承嗣喝上一壶的。

    不过李威说道:“这是下面的人胡luàn作为,事关母后外戚,也要一个脸面,而且武全子杀人,这要偿命的。既然犯下死罪,儿臣那道制书本来如同儿戏一般,也作不得数。至于壁崖上石头案,也不一定是针对儿臣的。还有武承嗣纳香黛公主,可他不敢纳,母后只是好心,也不好强行劝纳……”

    君无戏言,太后也不能戏言。

    但让李威这一改,什么都没有了。

    然后看着母亲,不但看母亲,也要看父亲。父亲肯定希望朝堂上掣肘的,但事态越来越扩大,这又定不是父亲所期盼的。一个大好的局面,换来三样利国利民的大事,只好放弃了提拨魏元忠等人回京的机会。

    但李威也不大确定,母亲这一次jiāo手,多少落了下风,会不会甘心?

    于是一手拉着李治的手,一手拉着武则天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父皇,母后,国家才是我家立足根本……”

正文 第三十六章 东园岑寂

    新年终于过完了,各位懂的,月票以及其他的票票支持一下。马速度加快,而且章节过渡完毕,要到高潮,这几天让大家看一看真实的突厥,不是司马光那本史。但这样写,YY气氛越来越低,算是反潮流,心中戚戚。“

    是人总归要讲道理的,这一句,让李治与武则天终于有些动容。

    可是李治头脑很清醒地问了一句:“弘儿,若是那样,你不怕五姓七家改变态度?”

    这是对又是不对的说法。

    蒙阳郑家迫于形式需要,向皇室表达了一些善之意,但不代表着整个五姓七家。一旦实施下去,全国百姓普及教育,对五姓七家是一个很严重的冲击。

    为什么五姓七家人才多?第一是人多,人不多,哪里谈得什么人才多。第二是家风严谨,严谨的家风,是这些大家族长期屹立不倒的原因,也是人才辈出的原因。第三就是多,看一看郑家二房的那间大得不能再大的房就知道了,有的籍,皇家都没有。一旦放开教育,五姓七家的优势会渐渐丧失。列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可对五姓七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不但是五姓七家,引起的纠纷会更多,远远超过了糊名制度。几乎所有享受唐朝政策的门荫权贵,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冲击。

    所以大好的形势,李威主动放弃掉了,正是想用此来换取父母亲的支持。

    武则天听到丈夫说了这一句话后,忽然醒悟过来。

    其实儿子这样做,自己可以有许多机会,让儿子困窘。可李威最后的一句话让武则天还是心动,怎么说,唐王朝强大,不仅是儿子立足之本,也是自己立足之本。虽然儿子在东那山使了小心思眼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他自己。

    高智商的大脑稍稍运转了一下可最后主动停了下来。

    李威也在看,看到武则天眼睛先前在思索,心里面冷冰冰的。武则天对李威十分忌,潭,李威对武则天更忌惮。就到了现在,刘仁轨他们还没有估量出武则天真正的本领。但李威知道,这可是历史唯一正统皇朔的女皇,自己想做一点实事都那么困难,但母亲居然能在这个朝代做了女皇帝,吕雏与慈禧都不敢做或者做不了事,让母亲做到了。

    当真是运气?

    一个尼姑,再度回到了后宫。

    一个小小的父亲的才人,后宫的昭仪,居然在太原王家女儿与兰陵萧家女儿双重压力下,那么多传统与反对的声音,做了皇后。官仪、长剁无忌、楮遂良等人是何等的牛叉,可对撞的结果又是如何?

    自己苦思冥想了许多策略到了母亲眼中,有没有真正为难过母亲?

    一次是运气,两次是运气,三次四次难道真是运气?

    他心中的担心,就是做丫皇帝,还胜过了武则天对他的担心。

    看到武则天眼光终于柔和下来一颗悬着的心才重新落到实地。李治一直被他无视了,但问了,也得回答,母亲大约没有其他的用意,回答起来也就变得从容,道:”父皇为什么儿臣说突厥会有事,首先一个原因,将与兵不如从前纵然是儿臣在青海侥幸不落下风,也是仗持着国力雄厚,比拼消耗,还有各种犀利的武器以及几份运气。真正的将与兵是不是早先的将与兵?新罗时叛时复,国家无能为力西域失去了控制青海大非……”败绩。突厥人一直想恢复过去的荣光。看一看隋焰帝的遭遇……”

    李治皱了一下眉头。

    对突厥,后世人很难理解的。

    尽管唐朝流传下来的史,大多数是后世朝代编写的,不大可能去美化唐朝,然而也避之不谈。但事实呢?为了换取突厥人的支持,高家的齐国与宇文家的周国,皆向突厥人称臣。然后用中原人的财富供养突厥贵族享福。到了杨坚手中,这也是一个被低估的皇帝,数次击败突厥,并且让突厥一分为二,成为东西突雁。杨坚这一政策,到现在,唐朝还沾了光。

    然后到了杨广手中,两败于高丽,始毕可汗立即入侵隋朝。这个始毕可汗是什么人,启民可汗的长子。为了扶持启民可汗位,一统大漠,隋朝出动了多少军队,发动了多少场战役,才让启民可汗最终坐稳了可汗的位置。可一旦隋朝末落,作为启民可汗的长子,可以说他能成东突厥的可汗,正是因为隋朝的帮助与赐予,他是怎么回报隋朝的?

    杨广出巡塞外,结果很惨,围在了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