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兴唐- 第5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请各位谨记我今天说过的话,以后宫中的宫娥、内侍,以及兴建土木,其他用度,我若有奢侈之举,请上书直谏,用我的话来讥讽我,可行否?”

    “喏!”

    到了这时候,大部分的臣子之心,几乎全部诚服。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没有想清楚,请各位明示。太宗说过赏罚,母后说过杜谗口。进谏可以,但不可进谗言。秦以暴法除国,东汉以法驰废国。于是诸葛亮不赦,王猛击杀强德(符坚的母弟)。无赏则于进取之心,无罚则于警戒之心。因此,我想重修唐律,以唐律为刑狱依据,而不是以人治法。又怕失去道德,沉迷于法典,失去了儒家弘爱之心,各位意下如何?”

    实际上他很想的,怕有争议,于是推给群臣头痛去。

    又是一阵窍窍私语,说得很好的,可还有顾虑。

    李威没有管,又说了第七件事,道:“汉武穷兵黜武,晚年后悔不止。太宗也为两征高丽,下诏自责。青海两战,将士牺牲无数,胡汉至少二十万户人家妻离子散,父母痛失爱子,国家用费无度。可是青海若不战又会如何?吐蕃必然无休无止,他日侵吞河淫,再吞佻叠秦谓,离西京只有咫只之遥,国家也会危在旦夕。因此太宗说过阅武,又说过戒猛,这个戒猛不但是吏治,也可以用在军事。不战不练,不出悍卒,不出勇将。但一味地开疆拓土,对国家对百姓也会有很多的伤害。因此这中间需要一个平衡。我看到青海的形势,又看到牺牲的将士家属,心中一直在想如何平衡。

    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诸卿可以再商议一下是否得当。国家不可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但是用来开疆拓土的,也防止有变发生。一旦羁廉之地有叛,或者外族入侵,有将可用,有兵可征。这要练兵,也要实战练兵养将。但不可以无度地开疆拓土,对产生纠纷的羁靡地区,主动分清纠纷与叛变的区别,以调停为主,减少战争次数,但对明确谋叛之族,也要雷霆压之。兵可千日不用,不可一日不备,或者我说一句,国家养军练军阅武,但需减少不必要的战争。母后也说过,息兵,以道德化之。母后,儿臣这一条,是不是母后的意思?”

    扭头询问帘后的武则天。

    实际上武则天对军事不懂,那个息兵,道德化之,根本是在夸夸其谈。两国之间的和平是打出来的,谈什么道德?就象后来的老美一样,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在后面拍马屁?正因为他的拳头狠,以和为贵,贵个屁!那是无能者替自己遮丑的说法。

    李威说的这一条,是李世民阅武的升华版,比武则天那个息兵,不知高明了多少倍。

    武则天尴尬地笑了一笑,道:“正是。”

    又说道:“弘儿,你等一等。”

    与李治窍窍私语了一番,然后李治说道:“弘儿,今天你所讲的几条甚美,联很欢喜。”

    “儿臣不敢当哪。”

    “你勿用谦虚,对,联当嘉奖之,错,联也要评批于你。”

    “是。”

    “既然你说出来,联今天嘉你之美,各处皇宫行宫中的所有宫婢者,以及内外教坊年四十以上、无职在身,全部释放回家团聚。”

    武则天说了一句,你儿子在做好事,陛下,你不能让儿子风头抢过去。因此李治立即同意下来。

    这又是一项善政,一放,那可不是少人,最少几千名宫娥得以回家,不用在皇宫老死。

    诸臣一起称喜。

    只有刘仁轨裴行俭几人眼睛很是明亮,其实论傀儡,现在的太上皇才是真正的傀儡。幸好啊幸好,陛下登基来得及时,不然再往后几年内,朝堂真的成为皇后的天下。

    等到诸臣颂歌说完后,李威又说道:“前几天偻国使者拜见于我,新罗不恭,杀害偻国使者,朝廷也不可不理,我想出了一个主意。略略有争议之处,但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不过今天时间有限,我已经与刘相公交谈过。明天诸卿可以与刘相公一议,看看有什么地区需要补充,或者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上书于太上皇,或者于我。”

    大家很狐疑,一个个看着刘仁机

    可是李威不给他们思考时间,又说第九件事:“我有一个想法,不是很清楚,若是一个百姓,饿得连饭都吃不上,穷得连基本御寒的粗劣之衣都没有的穿,会不会遵守礼制仁义?”

    这一句问得突兀,各个大臣不能言。

    又道:“前些天,胡应出使西方,带回来许多使者,父皇授其爵,我听到有议论之声。但我内心之处很是赞同的。不仅是传播我大唐文明于远夷,而且胡应带回来许多有用的东西。比如这个。”

    拿出了一把黑麦的种子,让太监传给群臣观看。

    一个个不认识。

    李威解释道:“它叫黑麦,产量很低。但却有许多好处,大河与江淮种植不适合,对百姓来说也不划算。可适宜种植在高寒地区,对土壤要求同样不高。比如青海的大积石山,辽东的望建河(黑龙江)。产量是低,但还有一门好处,它的麦祜是一等一的牧草,能收鲜草近五十石,是普通牧场产草量的十到二十倍。”

    这一解释,诸臣都明白了,再次窍窍私语。

    但李威还是不满意,他最看重的是玉米与红薯、土豆。明朝引进过来的,普及速度慢,到了清朝才真正普及,这才使清朝养活了近四亿人口。也就是说明朝在载树,清朝在乘凉。

    还有辽东的水稻,曾经悄悄派人试验过,结果稻子没有长起来,长了一地种子,失败了,捏着鼻子不能言。但他分明记得,后来东北大米却是很有名气的。因此,得到这个结果,觉得十分茫然。

    那可是黑土地,大洋洲与美州,占领太过遥远,眼皮底下的地方都没有管好,如何管那么遥远的地方?又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只好慢慢一步步走着瞧了。或者有一丝希望,看看胡应从欧洲带回来的耐寒种子,会不会适合种植。

    又道:“我还说一件事,奇巧淫技的认识。不能所有工匠之物,皆是奇技淫技,比如水车的改进,一些效率高的骡车,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对国家与百姓很有帮助的。再比如两渠,如果不走出现了一些新的事物,两渠就无法施工。诸卿是不是可以定论一下,对国家百姓的新事物,不能再冠以奇技淫技?”

    又是一阵议论。“胡应从夷人带回来一些书籍,里面有许多书籍就是讲叙制作这些器械原理,我前几天去了四方馆,让那些夷人将它们翻译过柬燃啦能不能推广,诸卿,再商议一下如何?”

    这是为了变相地在以后推行科学理论。但不能明说,各个大儒会竭力反对。

    说过了,不再说,又道:“国家田地始终是那么些,百姓数量却在增涨,所以我认为,应当广开思路,提高产量与效率。这也是太宗皇帝说过务农之本,母后说的劝农桑的真义。”

    再次将武则天套了进去。这一套,即使是武则天一派的大臣,也不大好反对。

    武则天哭笑不得,说道:“下朝后,见本宫。”

    这个小王八羔子,太可恨了,等会儿,得好好教训一下。

    老实很无辜地答应一声。

    然后说第十件事,道:“开国之初,我朝实施了均田制。为什么有这个制度,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对国家稳定也是不利。当然,指有所长有所短,能者与不能者享受同样的待遇,能者也不情愿。可过之,多数百姓无粮可食,无衣可暖,会不会揭竿而起?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一是推广一些耐寒耐旱的粮食,二是在边疆大量耕田。两亩地作为牧场,养活不了一头牛羊,但两亩地作为耕田,却能养活一个壮汉。推行这一政策,也改善了胡蕃的生活,省得他们为了贫穷,而到处征战掳掠,同时也可以迁移中原百姓过去,更好的实施王化。同时朝廷每年拿出一部分经费,主动赎出大量的部曲,虽是部曲佃农,他们也是我们大唐的百姓,上古时就知道这些部曲奴婢同样要善待,况且今天。让他们迁移到青海等地,对国家同样是善政。”

    听到此句后,裴炎站了出来说道:“鞋下仁爱,可是今年国库却已紧缩,无法拨出大笔款项。”

    “裴卿之谏,我早就考虑过。偻国使者受辱,使我看到一个机会,这个想法会有一些争议,各位可以明天询问刘相公。但倒能解决一部分国岸紧张的局面。”

    又一个个看着刘仁轨,不知道这个国痒与偻国有什么联系。替他们讨还公道,只会更花钱的,怎么可能会赚钱?

    但赎部曲,同样还有一些不易的,部曲好用,一开始能实行,后来部曲紧张,大户人家会不会放?不过这一点,各个大臣心里面清楚,可都说不出来。争议更大。

    “这就是我说的十条,各位看能不能完善,过几天用诏书颁发天下。另外我朝到今天,还有许多问题。

    比如说府兵制的败坏,此次青海之战,府兵已经抽不出足够的府兵,只好募兵。早在很久之前,刘相公就上书进言过此事。而且万一有变,各府征兵速度又很缓慢。若是设常驻兵,国家用费又很大。若只是设边兵,倒是能减轻国家经费困难。可设了边兵,诸将权重,枝粗于干,必然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诸卿,可以商议此事,虽不急在一时,但最终需要解决。”

    实际上李威也认为设边兵,成为必然,就象青海一样,有了常驻兵,随时可以发动战争,又是就地调兵,国费又省。但藩镇割据,作为一个穿越者,有几人不知道唐朝藩镇割据带来的危害?

    因此,也没有想出好办法。

    “还有土地。朝廷为了奖励功勋道德,对世家、功臣、节女孝子、有功名的臣子、宗室子弟以及僧道,皆免其课设。于是规模越大,有的做得也不好,利用课役,吞并土地,隋朝用同样的土地养活了六千多万百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