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帝分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末皇帝分身-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意识到这些山东来的流民的苦难,而肖图白还没有做好准备,现在就去和这些地主势力翻脸算账。所以,暂时而言,是以拯救更多无辜的流民为主!

只要不是犯下了**妇女,残杀百姓之类的罪行,普通的流民完全是可以拯救其xìng命,并逐渐通过在葛沽的劳动改造他们习惯。

肖图白毅然让皇家新军倾巢而出,仅仅留下300名亲兵连和文工团女兵留守营地。

皇家新军的宣传旗号也换成了——

“要活命,投新军!”

“葛沽欢迎您!”

“来葛沽,人人需劳动,人人有吃穿!”

皇家新军与其说是剿匪,不如说是收容难民。每天收容的难民数量超过3000人,各自签署2年期的“奴隶契约”,合约期内属于仅提供食宿,不提供工钱的“契约奴”,两年期满之后,契约奴将会成为民户。

很快“契约奴”的数量增长,人数一路上升至5万人以上。

而安置这5万人,葛沽镇已经有了充分的经验,总顾问衙门的雄厚经济实力,采购了大量衣物、食物、建材。

当然了,安置这5万人口,第一年之内需要投入150万的安置预算。之后,这些人都稳定下来,并且逐步都能通过劳动创造效益时,葛沽镇的财政方面的压力会逐渐降低,甚至还能够将原本的财政压力变成创造经济效益!

现在的葛沽各行各业发展的特别快,地方zhèngfǔ拥有蜂窝煤、煤炉、医院等等赚钱利器,以及从葛沽镇商人征收到了店铺租金、税收等等收益。

而再过两个月,葛沽播种的50万亩农作物即将能够收获,到那时葛沽镇zhèngfǔ的财政压力,也将大为缓解。

再加上,安置起来的大多数流民,皆是很快的被安排就业。很快的就业项目,比如炉厂、煤厂之类的,劳动力投入进去后,立马就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减轻了葛沽镇地方zhèngfǔ的财政负担。

葛沽镇按照这些“契约奴”的工作技能和特长,将之编入不同的工农业生产的岗位。而将岸的“八大厂”计划,因为这些劳动力的加入,已经开始提前的进入了筹备阶段。

八大厂计划中,一共吸纳了2万多名劳动力,每次厂子规模都迅速的膨胀。

其中,作为葛沽工业龙头企业——天津煤炭公司更是一口气吸纳了5000多名工人。这些工人可不仅仅是挖煤和用铁模子手工制作蜂窝煤那么简单了。

在肖图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下,煤炭厂子更是会利用蜂窝煤的生产销售创造的效益,进行生产工艺的改进。

虽然,此时的蜂窝煤的生产工具的简陋,使得一名熟练的工匠,一天才能够制作出五六百块的蜂窝煤。

但是,天津煤业已经开始在研究机器制煤,一旦研发有了突破xìng进展,那么很快的蜂窝煤的生产效率会骤增几十倍、几百倍!

在农业方面,葛沽有50万亩田地,按照计划,葛沽农业人口的上限是5000人足矣,再多的话,就是严重浪费劳动力资源了!

按照大明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每个农民种植5亩地,50万亩农田就要捆绑了10万名劳动力,对劳动力本身,浪费是非常严重的。

而葛沽的农场经济模式是1个农民照顾100亩以上的土地,这种模式下也许亩均产值低,不过人均的产值却是非常高,非常节省劳动力资源。

当然了,还有一些“契约奴”中的读书人,如果数学成绩相当好,那么往往会被安置到葛沽zhèngfǔ的行政部门,或者是各大企业的管理部门。等到这些担任政企行政管理工作的“契约奴”将来转成民户之后,也可以继续担任行政管理工作。

不过,流民中的读书人本身就很少,基本上20人中才有一名读书人。而数学成绩好的读书人更是罕见。十个读书人,有一个数学成绩好就不错了。

因此,5万契约奴中,也只有200多名读书人幸运的加入了葛沽行政系统。葛沽隶属总顾问衙门,基本上这些人将来表现出优异的能力,也只能在总顾问衙门系统中升迁,倒是不惧大明传统的体制来挖墙角!

“大人,除了老弱妇孺之外,还有大约3000名劳动力,很难找到安置的岗位了!”将岸头疼说道。

人口太多,也使得劳动力的就业安排,产生了困难。

“这样啊?”肖图白思索片刻后道,“让这些3000名剩余的劳动力,去给葛沽镇修建防御体系吧,城墙还是有必要的!”

几个月后,八旗兵十万大军南下,主力自然是兵临běijīng城下。不过,八旗兵主力在běijīng城下进行围城仅仅是幌子。实际上八旗兵主要是在直隶、山东各地抢劫人口、物资。

而天津是漕运、海运、盐业生产的重镇,光是堆积在天津各大码头仓库中的粮食、货物、盐,总价值估计有千万两以上。

而葛沽的财富,虽然不如天津城那么诱人,但是天津城有城墙、有大炮、有大军把守。葛沽镇聚集了5万多人口,却没有城墙的保护,一旦满清军队纵兵进入葛沽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十八章银荒求推荐票)

大明崇祯九年以来,大明内忧外患非常明显。饥荒、战乱、兵变,一系列的问题,都在恶化大明王朝的财政。

作为肖图白的分身,崇祯也算是半个穿越者,自然是对于财政问题异常敏感。肖国白在外开府建衙,投资实业用以开源的话,崇祯分身受到体制的束缚更大,所以在节流方面下功夫。

从崇祯八年尾开始,皇帝开始裁撤宫廷宦官内侍的人数,平均每个月裁撤3000人。连续三个多月,宫中实行裁撤了将近1。3万名宦官、宫女,每月可以节省2万两的开支。

除此之外,崇祯九年初的“山西大饥,人相食”、“宁夏饥,兵变”两场的祸患,皇帝的处置相当的漂亮。

除了免灾区90多个县三年税收之外,更是直接敞开内库,拿出200万两款项,用于赈灾和支付宁夏镇官兵的欠饷。

而历史上,朝廷仅能拿出1000多两的赈灾款项,根本是杯水车薪,徒然造成灾区至少有数十万人饿死惨象。

由于此次朝廷赈灾的力度空前给力,先是令灾区当地府库及时开仓放粮,接着又在天津港购买了50万石的粗粮、咸鱼等等救灾物资输往灾区,使得山西的饥荒还未发展到“人相食”那个地步。

历史上的宁夏镇的兵变,士兵先是扣押宁夏巡抚王楫,以此要挟朝廷补发欠饷,但是最终要挟未能达成目的,士兵无奈逼迫杀巡抚造反。之后,虽然兵变风波虽然平息,但是却也杀戮了数千人以上,使得宁夏镇士兵进一步与朝廷离心背德。

这一次对于宁夏兵变的处理方案是派出了钦差,同意补发宁夏镇每名士兵30两饷银,将历年欠的军饷一笔勾销。事实上,宁夏镇到底欠下多少军饷没有人知道,但是这个镇向来是闹饷兵变最积极的一个。正是因为到底欠下多少军饷向来是糊涂账,所以一次发30两,将以往欠下的军饷一笔勾销,以后就没有旧帐可翻。

当然了,宁夏闹饷的士兵也不过是讨要个三两五两银子,解决家庭燃眉之急便可。因此,皇帝给宁夏镇上万名官兵每人一次xìng发30两银子,不由使得士兵高呼皇恩浩荡。

两场危机的化解,都是从皇帝私人内库中拨款。而内库的银两充裕,主要是来自于总顾问衙门皇庄拍卖所筹集的现款。

此时的皇庄已经卖掉了350多万亩,大约获得了5780万两的银子。不过,由于北方地主们家中地窖藏银耗费过剧,不少地主对于购买土地,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皇庄拍卖价,也开始屡创新低。

大明朝其实有个比较尴尬的问题,一年的生产总值规模达到了30亿两白银之巨,但是由于市场上的货币不足,整个大明商品经济市场流通的白银大约只有2亿两,远远不足以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此时,大明朝大多数的商品交换,还在用铜钱作为货币,甚至部分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

当然了,如果有信誉被市场接受的纸币,倒是能够解决货币不足的燃眉之急。然而,大明朝的宝钞早在明朝中期,已经成为废纸。由于市场不接受持续贬值的宝钞,到了明末宝钞已经彻底废止。而张居正的改革之后,大明开始进入了银本位为主的金融体制。

因为大明市场上流通白银数量的严重不足,总顾问衙门的庄田拍卖生意虽然还在持续进行,但是拍卖的价格却是屡创新低。剩下的土地,平均每亩的价格降低至10两。估计这剩下的70万亩皇庄田地卖掉,再获得五六百万两银子,就是极限了。

至于皇庄拍卖的所得的银两,肖图白将1000万两银子,上缴给了内库,让崇祯去解决一些大明王朝的燃眉之急,基本上起到的是“维稳基金”的效果!

而其余的银两则留在总顾问衙门,由于总顾问衙门投资能够创造效益的实业经营之中,因此总顾问衙门的4700多万两的现银,是被看做是“发展基金”!

无论如何,两个目标都是需要有大量的货币!

尤其是总顾问衙门,各项投资都需要与白银打交道,白银在市场上流通的速度,更是限制了总顾问衙门的各项产业的发展。

大明朝虽然是银本位国家,却本身却并非产银大国,这怎么办?肖图白不由想到了rì本和墨西哥的海外白银。

rì本在此时,乃是亚洲地区最主要的产金、产银国,所以尽管在大航海时代,rì本的工农业生产并不是很发达,却给人予财大气粗的印象,这主要是rì本本土充满了金山、银山。

尤其是rì本在16世纪年产银一度达到了200万两以上,占据世界白银年产量半壁江山。而随着不断的开采,rì本境内的很多银山逐渐枯竭,产量变低。不过每年rì本依然能够产银150万两以上。

而rì本的最大的石见银山在万历年间时,一度达到年产银100万两,几乎占据了世界产银量的30%,不过,到了崇祯年间rì本的石见银山的产量降低到年产50万两。

而到了17世纪,西班牙人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