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道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侠道行- 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泡茶的方法不同而有不同色味;即便同年同一种植地的同一种茶叶用同一泡茶方法,也会因为茶具不同而有不同色味。

    如果一名品茶者仅仅通过闻香观色就能准确说出茶名,那他就不仅仅是茶道大师,而是茶道大宗师。

    妙音师姑将整杯茶饮完,笑着对白庸道:“这杯茶虽然过得去,但还不足以令我满意,你的豪言壮语不会只有如此程度吧。”

    “诶,师姑别心急,这仅仅是第一杯茶,可不能急于下定论。”

    白庸说着又倒上第二杯茶。

    妙音师姑满怀兴趣的品尝第二杯茶:“唔,这次有点像茉莉花茶,带有一股茉莉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没想到一壶茶里面居然有两种不同的味道,倒也难得。”

    难得,也仅仅是难得,还没有到达满意。妙音话中暗示着白庸泡的茶还不足以令她认可,谁叫白庸之前把话说得太满,令人不由得想要刁难。

    然而白庸并不气馁,而是提醒道:“师姑,我刚刚才说不能急于下定论,您怎么转瞬即忘呢?”

    妙音眼睛一眨:“哦,难不成这壶茶里还有第三种味道,这样倒是堪堪能令我满意。”

    “您接着往下喝就明白了。”

    白庸再倒茶,妙音再品。

    “……这次是大红袍。”

    “这壶茶还能倒最后一杯,也是最后一味。”

    白庸又倒茶,妙音又品。

    “这是陈年普洱茶。普通茶是越新越香,唯有普洱茶是越陈味越浓,怪不得要放到最后一杯。”

    一壶茶刚好泡完四杯,每一杯味道皆不同,这种泡法也称得上是绝顶茶技。不过就算白庸会一壶百味,此刻也只会泡四味,因为这四味远比百味更有意义,就看品茶者能不能明白其中意味。

    “龙井、茉莉花、大红袍、普洱……原来如此。”

    果然,以妙音师姑的茶商很快就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她笑吟吟地看向白庸:“你倒是懂得用心,精通拍马溜须之道,让人想不满意都难。本来还想刁难你一回,让你受点教训,没想到又让你得逞了。”

    “师姑的教诲,我会谨记于心。”

    妙音挥挥手:“得了,省下场面话,天蠁琴自己拿去吧。”

    一挥袖,修复好的天蠁琴落入白庸怀中,虽然没有拨动琴弦,可琴灵却自动响起,发出欢快的弦音。

    妙音说白庸拍马溜须并不是空穴来风,不过只有懂得茶道知识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玄机。

    白庸泡出来的四种茶,又称四大美人茶,对应历史上的四大美人。其中龙井对应西施,大红袍对应王昭君,普洱茶对应杨玉环,茉莉花茶对应貂蝉。

    不泡其他茶,偏偏泡四大美人茶,自然有奉承的意思。女为悦己者容,马屁拍到心坎上,妙音自然欢喜。

    奉承就是说好话,赞赏别人的优点,又有谁不喜(…提供下载)欢别人称赞自己呢?修仙者也不例外。甚至进一步说,修仙者直面本心,更容易感到高兴,不过他们心性比常人要坚定,不轻易流露在外。

    每个人都喜(…提供下载)欢奉承,只是对奉承的方式要求不同。俗人喜(…提供下载)欢直来直去的称赞,如“你长得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让我看呆了”,文人则喜(…提供下载)欢咬文嚼字,以诗歌喻人,如“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对妙音师姑这等不沾人间烟火的人物,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夸她反而会惹她厌烦,认为是油嘴滑舌,登徒浪子。马屁拍在马腿上,那就要遭到马腿的狠狠蹬击。

    唯有白庸这种藏意于物的奉承,才能真正令她感到高兴,明知你在拍马屁也会欣然接受,因为这种马屁,也是灵光一闪,妙手偶得之,不是多读几本书就能想到的。

    同样,白庸的这种奉承手法也只能用在识货的人身上,用在不精通茶道的人身上,那就等于抛媚眼给瞎子看。

    奉承方式也分上中下三等,对应不同的人。下等奉承直来直去,开口即为溢美之词;中等奉承寄情于诗歌比喻,蜿蜒曲回,间接而赞;上等奉承不用言语辞令,寓意于物,知者而明,是为心有灵犀一点通。对仙道中人,就该用上等的奉承。

    就在白庸用手拨动琴弦,调试琴音的时候,东方易回来了。

第三十二章九章天韶

    东方易的到来令妙音有些措手不及,她以旁人不容易察觉的细小动作(:。。)整 理了一下衣角,看上去似乎坦然自若的样子,不过熟悉她为人的白庸还是能感觉到一丝慌张。

    “师姐,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你。”东方易略显惊讶,显然也非(…提供下载…)常清楚对方厌恶斗争的性格,但不妨碍他规规矩矩的施礼。

    妙音以寻常的语气道:“我本是外出寻找传人,路经此地,知道你在主持灭魔大业,顺便过来看一下你的状态,怎么,不欢迎吗?”

    白庸心道,之前还明明说是顺路将天蠁琴捎给我,现在就变成顺路看一下师尊,师尊啊,你可要听出话中意啊。

    很可惜,白庸的心声并不能传达给东方易,他露出为难的表情道:“多谢师姐关心,可是魔人实力非凡,此地危险甚大,魔人若得知消息,说不定会暗中设伏,抓住师姐以为人质,我想,为了师姐的安全,还是趁早离开吧。”

    白庸捂住了脸,不忍再看下去了。

    妙音脸上表情一僵,似要发怒,却最终没有生气,只是摇头叹气,道:“早知你的性格,我是自讨没趣。罢了,也不能令你为难,我今日便离开吧。”

    东方易点了点头,认真道:“为了不引起他人注意,一切以低调为要,我便不送师姐离开了,还请见谅。”

    白庸抬头仰看屋顶,惨象,已使他目不忍视了,钝言,尤使他耳不忍闻。他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忽然懂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修仙者单身一人。迟钝啊,迟钝啊不在迟钝中爆发,就在迟钝中单身。

    “还是由我来送师姑一程吧。”

    “不必,你的好意心领了,一切还是低调从事吧。”妙音师姑拒绝了白庸的提议,然后拿出一章皮卷,“这是我从天韶台中复印下来的《九章天韶》,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说完就要离开,转头刹那,面上流露一丝不舍,随即又隐没消失,不着痕迹地走出水月居。

    东方易察觉白庸的复杂表情,道:“怎么了,看你欲言又止?”

    “师尊啊,其实妙音师姑她……”话到嘴边白庸又打住了,他觉得这种事不是自己能够插嘴的。

    “她怎么了?”

    “师姑她也很累啊,前途坎坷。”

    东方易点头同意:“是啊,她鲜少出门,江湖不像门派那么安逸,难免会觉得疲劳,寻找到一个合格的传人也是相当艰辛的一件事,着实不是简单的一件事。”

    白庸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法叫师娘了,只能在心中默哀。不过倒也并非没有转机,修仙者寿元悠长,青春难逝,倒也不像凡人那般急于成家,只要还未绝望,就仍有一线可能。

    不顾弟子心中的感叹,东方易很快转移心思,指着皮卷道:“《九章天韶》的内容对于领悟混元破虚劲有着很大的帮助,你要细心体会。混元破虚劲有九大劲,内含三千道法,乾坤拂袖功也出自其中,可实际上它真正的招式只有两招,一招化虚,一招破虚。化虚,化尽天下武学,掌握此招便能立于不败之地。破虚,破尽天下武学,掌握此招就能无视任何防御。”

    白庸细细琢磨,不懂之处也记在心中,方便日后回忆,他倒也不会问出破虚对上化虚,哪方会赢这种傻问题。

    东方易很快就进入为人师表地的状态,谆谆教导,诲人不倦,比起同师姐的寒暄,现在的他更有一股独特的魄力,全神贯注,神采奕奕。

    “化虚与破虚其奥义在于厚积薄发四字,洞悉天下武学之根本,厚积方能成化虚。天下武学,万变不离其宗,早已掌握其本质,薄发即可为破虚。掌握这两者,破尽天下武学;不过弹指之间。”

    “师尊可有练成这两招?”

    东方易摇摇头:“吾刚刚把握入门之径,窥伺到前进方向,但离真正登堂入室还有千里之遥。破虚上迈进半条腿,化虚上却是连门都没有摸着。混元破虚劲作为玄宗四法之一,武道至宝,自然有无限的可能,没那么容易摸透。上面的武学招式你大可看过就忘,唯有其本质要记在心中。劲,其本质就是振动的传递,这跟声音是一样的,所以我才说《九章天韶》会对你有极大帮助。”

    东方易在乐道上也有不俗的成就,因此才能给出会这样的建议,只是他平日鲜少用箫,也没有搭配的武学招式,才不免令人遗忘这一点。

    白庸在尚未离开玄宗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归一劲、曲折劲、梭空劲和震音劲四大劲,可惜出门后一直忙于事务,没能再行领悟,结果依旧停留在原地,没有丝毫进步。

    这也难怪,毕竟进入天人境后跟人对敌,大都仍是用绝招来判定胜负,而不是普通的招式,这导致九大劲的作用远不如一些绝招来得有效。现在看来,这反而是舍本逐末了。绝招细细分析起来,其实就是劲力的运用与真元的配合,学那么多绝招,还不如掌握其本质的来源,才能衍化出更强的招式。

    正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白庸用妙音师姑给的神识印记打开《九章天韶》的封印,只见一道巨大符阵散开后,乐声骤起,有如天籁之音,动人心扉。强大的音节甚至凝结成了音符,而一个个音符组合在一起,又组合成了新的文字。

    这一个个音符,就是乐圣所创造的音乐文字,不曾被任何字典记载的文字。乐圣也没有留下任何注释的手札,只说懂音律的人就能看懂。事实上也是如此,懂音律的人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