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曹操的本部精兵甚至都没有出手,只是动用了从十多万青徐黄巾降兵中,挑选精锐组成的两万“青州兵”,曹豹就抵挡不住,被一战击破,损兵四、五千,狼狈的逃回徐州地界。
    这一战。持续时间不长。不过,事情却没有到此为止。
    曹操可是那么容易吃亏的人?
    徐州出兵来犯,给了曹操足够的反击理由,来说服那些无意参与到天下乱战的兖州大吏。跟着曹豹的败兵,曹操动员本部万人,以青州兵两万为前驱。对徐州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
    青州兵是黄巾降兵,本身军纪极差。而曹操为了鼓励青州兵奋勇杀敌,公开许诺青州兵可以随意掳掠敌方郡县。如此一来,得到正规组织的青州兵,立刻化身为一群可怕的蝗虫,烧杀掳掠无所不为。他们所经过的地区,立刻变成了一片残破。
    有时人记载,此战过后,历经战火地区变成了“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青州兵祸害之惨烈,由此可见一斑。而曹操这家伙,也就成为徐州人最痛恨,也最为忌惮的一介“屠夫”。
    好在彭城是徐州曹氏的根基所在,实力雄厚。面对强敌,全力发动起来的曹氏一族,还是撑过了青州兵的攻击。而青州兵一攻彭城不克,也没有兴趣继续去啃这块硬骨头。于是四散到乡里间,收罗粮草物资。运回正面临着饥荒威胁的兖州。
    结果,曹豹对兖州发起的主动攻击,反而被曹操倒打一耙。青州兵此役中的掳掠甚多,居然让曹操得以拥有度过当年饥荒的粮草。
    有了这个成功的例子,在曹操心中,不自觉的将徐州这块肥肉。看成了自己的口中食。就在回军兖州以后,曹操已经开始计划在得便的时候,再一次入侵徐州,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相比其他几个战场,纷纷在数月之间先后明确的分出了胜负。青州战场的战事,就显得格外的漫长而难分难解。黄巾军,袁谭势力,田楷势力,还有本地官吏势力,相互纠缠,各自忌惮,让青州战事延绵,仿佛看不到尽头。
    青州战事的发展,大致是这样子的:
    先是袁谭向田楷发动进攻,双方相持不下。然后田楷击败想要乘火打劫的一支黄巾军,保住了在青州的据点。接下来黄巾军又攻略了袁谭和本地官吏势力的治下,本地势力则向黄巾军发动反攻,又惹得黄巾军大举出动
    四方势力中,单以兵力而论,以黄巾军最强。虽然此战之前,青州黄巾军已经分出了数十万人进入冀州、兖州等地,陆续被人歼灭。可是有着天下黄巾军中,硕果仅存的大帅管亥在,青州依然是天下诸州当中,黄巾军势力最强盛的地方。
    当然,那个占据了并州的叛徒张狂不算。
    不过,青州黄巾军虽然兵力强大,却是其余三方的共同讨伐目标,在四方势力当中,日子过得反而是最差的。
    至于袁谭和田楷两方,背后一个是袁绍,一个是公孙瓒,都是腰杆子硬得很的。只是,由于袁绍和公孙瓒之间的大战,双方可谓是水火不相容,接连发生了好几次五千人以上的战斗。相形之下,日子过得最安逸的,却是青州原有的郡县大吏。
    由于已故青州刺史焦和的不作为,青州的多个郡县都被黄巾军陆续击破。要不然,青州的官吏们也不会容忍袁谭和田楷这些外来者,在自己的地盘上立足。
    当然,为了保护自家的利益不被随意侵夺,青州的郡县大吏也需要一个临时首领,来领导己方阵营。
    本来这种大家推举领袖的行为,是很容易发生分歧和内杠的。但是,由于一个人的存在,青州残留下来的原有官吏,避免了那些惯常的纷争,几乎是毫无争议的推举出同一个人来作为领袖。
    这个被人公推出来的名士,就是孔融。(未完待续。。)
    ps:ps:1一门争义,指党锢时,张俭投奔孔融的兄长孔褒,结果孔褒不在家,但孔融却主动的帮助张俭逃脱。后来这件事情被告发,两兄弟被抓到牢中拷问。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而闻名。



第30节 久战乱未靖
    孔融是儒家先圣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就有“孔融让梨”,“一门争义”1等高风亮节之事流传,堪称青州近年以来,除了大儒郑玄之外的头号名士。
    由于家世显赫,名声响亮,孔融很早就被前司徒杨赐、大将军何进等朝中高官所征辟。就连董卓那厮,在入京执掌朝政之后,也对孔融颇为忌惮。
    为了避免孔融老是在朝廷里发表一些对自己不太好听的话,董卓干脆的将孔融这个麻烦的家伙,任命到黄巾军势力强盛的北海国当国相。
    对董卓来说,如果黄巾军能够将这个多嘴的家伙干掉,那是最好的。就算黄巾军一时间消灭不了孔融,至少也能让孔融好好的吃一番苦头。
    孔融到北海国上任后不久,青州刺史焦和就病死了。没了主心骨的青州郡县大吏,仰慕孔融的名声,纷纷表示唯孔融马首是瞻。孔融此人也想要在天下动荡不安之时有所作为,好让先祖的威望在自己身上不坠。于是,孔融在北海积极的起兵讲武,想要亲自讨伐黄巾军。
    可惜,孔融的嘴皮子和笔杆子虽然犀利,连董卓都有些吃不消,偏偏却对兵事一窍不通。青州黄巾大帅管亥都没有亲自出马,只是派出几名小帅,便将孔融的部曲击破,让孔融只得退守城池,不敢外出。
    尽管孔融在黄巾军的手下吃了败仗,可是他毕竟为天下知名之士,手中又有为数不少的兵力和粮秣。所以,对于想要夺取青州的袁谭和田楷二人来说。他们都在努力争取孔融的协助。
    按理来说,袁绍号称“天下楷模”,名望远远超过公孙瓒这个武夫。天下士人在选择投靠对象的时候,袁绍显然远比公孙瓒适合。不过。孔融也算是个明眼人,对袁绍这些年祸乱大汉的种种行径很不满意,却对袁术勤于王事,敢于主动进攻董卓和凉州叛军的行为颇为赞赏。
    爱屋及乌之下,孔融的态度,就有点儿倾向于与袁术结成同盟的公孙瓒。只是。田楷这厮不过一介武夫,入不了孔融的眼。而孔融也没有和名满天下的袁绍翻脸的打算,于是暂时保持着在袁谭和田楷之间中立的姿态。
    不过,中立不是可以一直保持的。进入安定元年193年的六月,当青州黄巾军为了抢掠足够的粮草,在大帅管亥的率领下,再一次对北海的城池发动大规模进攻时,抵挡不住的孔融,只能向外求援。
    孔融可以求援的对象有三个:袁谭、田楷,还有陶谦。这三位都在北海不远处屯兵。可以在短期内支援孔融。
    但是,孔融考虑良久,最终所发出的救援请求,却是向着一个谁都没有预料到的人。
    袁谭出身名门贵公子,风度不下于他父亲年轻时期,单论人才。是孔融最欣赏的。不过袁绍不久前被并州黄巾余孽张狂偷袭,不但丢了半个冀州,还损失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和重要谋臣沮授。在这等困难时机,袁谭都被迫带着部下精兵五千人,押送一批粮草,从兖州取道,返回冀州支援父亲袁绍。孔融想要向他求援,明显不太可能有结果。
    至于徐州牧陶谦,刚刚才被兖州刺史曹操狠狠的攻打了一阵。青州兵的身影,都还没有在徐州境内消失。经历过这等惨重损失之后。本来就显得兵力不强的陶谦,还会为平定青州北海黄巾军,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吗?
    倒是田楷这厮,虽然兵力不算充足,可是因为公孙瓒的大军被幽州牧刘虞召回。目前正好空闲,没有什么军事压力。
    只是,田楷区区一介武夫,孔融对此人的武夫习性很不感冒。而且,田楷此人自称青州刺史,若是孔融向他求援,就必须承认这个武夫是自己的上司。这对于一直坚持大汉旗帜不倒的孔融来说,可是一件违反了他做人原则的大事。
    对于自己的原则,孔融向来认为,应当被置于个人的性命生死之上。
    而众所周知的是,孔融绝非贪生怕死之辈。
    就在三个人选都在孔融的考量下,被一一否决以后,苦恼的孔融便问计于身边的主薄王修。王修不愧是北海知名的才智之士,听完孔融的分析,只是略微想了想,便为孔融提出了一个最适合的求援人选。
    王修提出来的求援对象,也是公孙瓒的手下。但是,这位人选是汉室宗亲,与孔融坚持竖立大汉旗帜之间,不存在任何矛盾。他就是不久前被任命为平原相的涿郡人刘备。
    要知道刘备此时声名不显,还只是公孙瓒部下的一名普通悍将。这么一个籍籍无名之辈,为何偏偏会被王修推荐给孔融呢?
    自公孙瓒今年二月在饶阳大战中惨败而归之后,幽州牧刘虞就以公孙瓒“妄动兵戈,败绩丧师”的罪名,夺去公孙瓒的奋武将军头衔,贬为校尉。同时,刘虞还以州郡府库空虚为理由,断绝了对公孙瓒大军的粮草供应,要求公孙瓒解散部队,让大军各自返回原地就食。
    如此一来,曾经纵横河北,压迫得袁绍喘不过气来的一代名将公孙瓒,不得不乖乖的解散了依然高达两万余人的大军,将士卒分别遣回到幽州各地郡国,身边只留下白马义从千余人,以缓解他当前的经济危机。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备不得不带着部曲亲兵两千余人,南下青州就食。作为公孙瓒的亲信,公孙瓒对刘备不薄,特地安了一个平原相的位置给刘备,以酬谢刘备之前的战功。
    这个消息,孔融当然早就听说过。只不过孔融向来眼孔大,当年就算是对上一代士人楷模李膺,当年只有十岁的孔融,也敢大喇喇的说是故人来访。区区一个武人刘备,还放不到孔融的眼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