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张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黄巾张狂- 第2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董卓摸了摸自己的大肚子,哈哈一笑:
    “好些日子没有打猎了。这个张狂,倒也知趣啊。哈哈!”
    当下,董卓与张狂派出的信使约好,五月初八,也就是后天,双方各带不超过百人的随从,在向山会面。
    但凡在军中呆久了,人的胆子都会变得大了不少。牛辅见董卓这么轻易的酒同意了张狂的邀约,心里虽然有些不安,却也不敢说上什么。要知道这几年,随着丈人的兵权越来越重,丈人的威风霸气,也越来越显露出来。
    牛辅唯一能做的,就是殷勤的派出一批又一批斥候,仔细探查向山周边二十里内,是否有什么埋伏。同时,他也挑选好一千精卒,出城驻扎在距离向山十里远的地方。一旦有事,可以立刻接应岳丈大人。
    约定的时间到了。
    五月初八上午辰时【七时至九时】,迎着太阳的照耀,董卓一行九十人,身披打磨得闪闪发亮的明光铠1,手持各色长短兵器,腰悬弓矢,骑在清一色的高头大马上,趾高气昂的出现在向山脚下。
    与之对应的张狂所部,人数也为九十出头,清一色的骑兵。不过,要比较起双方的装备来,张狂的部下可就逊色了不止一筹。除了几位头领一级的身穿鱼鳞甲,其余骑兵,多为两裆铠。一眼看上去,双方的差异,就像是“奥迪”和“奥拓”的差别。
    不过,董卓的亲兵们虽然因此而对张狂所部产生了一定的优越感,却也不敢小觑这些黄巾军残部。因为,在张狂所部的身上,隐隐透露出一股子血腥味。这种血腥味,只有经历过多次激烈战斗的老兵们,才会沾染上。
    两方骑兵相距百步停下。董卓一催马,身边只带了两个侍从,走上前来。而就在董卓行动的那一刻,张狂也催马上前,同样身边只有两名护卫。
    “董将军!”
    “张校尉!”
    相距五步远,双方自动的停下,不再接近。董卓与张狂在马上简单的见了礼,开始相互打探对方。
    ——年纪有三十吗?真是年轻啊!
    ——果然是个胖子。不过,好像很结实啊?
    “张校尉,身边这两位武士,相貌非凡,不知是何方人士啊?”
    董卓在不发威的时候,其实也可以很和蔼。他虽然因为连年的征战,面庞有些黝黑,却绝不是长成满脸横肉的那种。就比如张狂现在,很有些遇见了邻家大叔的那种感觉。
    “这是我太行军猛将关云长,曾经于千军之中,阵斩于夫罗。这位则是我太行军箭术第一的太史子义,死在他箭下的胡虏,没有三百也有两百。”
    张狂部下的猛将不少。不过,他现在的摊子大了,不少猛将也被派出去镇守四方。臧霸在太行山维持局面,赵云被派到北方的宴荔游部落里磨砺骑兵战法,乐进在美稷训练铁骑新兵,典韦又不擅长马战。这样一来,此次出行,张狂身边,只剩下了关羽和太史慈二人。
    不过,有这样两位猛将在,张狂对自己的生命安全问题,那是完全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未完待续。。)
    ps:  ps:1明光铠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高级铠甲。“明光铠”一词的来源,据说与胸前和背后的圆护有关。因为这种圆护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极其光亮,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
    虽然明光铠大放光彩的时候,要推后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可是在三国时代,魏国曹植在他的《先帝赐臣铠表》中记载有明光甲。说明那时候,已经有了这种盔甲。



第36节 张狂行暗计【下】
    “董将军身边这两位,一看就知道是百战精锐。不知尊姓大名?”
    既然董卓问了关羽和太史慈的姓名,张狂当然也要问一下董卓的亲随。所谓礼尚往来,张狂可是要与董卓保持一种平等的势态,说起话来,也就要显得更有底气些。
    “既然张校尉想知道,阿多、阿措,自己说!”
    张狂将视线投向董卓身后。但见那位披散着头发的武将,用不太流利的汉话说道:
    “额是郭汜。”
    另一位看起来更雄壮的武将,则用有八、九分标准的雒阳的官话说道:
    “某是樊稠。”
    听到这两个名字,张狂的眼睛一亮,大声说道:
    “久仰了!原来是‘龙虎豹熊’四司马中的两位啊!怪不得如此威风!”
    与默默无闻,不受朝野关注的太行军不同。常年守卫西部边陲,与西羌叛军交战的董卓部下,世人多有关注。
    所谓“龙虎豹熊”四司马,指的是统领董卓嫡系精锐亲军“飞熊军”的四个军司马一级部将。龙是李傕,虎是郭汜,豹是张济,熊便是樊稠。相较于在董卓军中,比他们地位更高、辈分更大的牛辅、华雄、胡轸、段煨等人,他们代表的的是新崛起的一批军中悍将。
    这四个人,都是三十左右的军中悍将,被世人目为下一辈的名将种子。故而军中有好事者,根据这四人的特点,编出了“龙虎豹熊四司马。未来栋梁守汉家。”的军谣,传唱于数万凉州军中。
    见礼已毕。董卓和气的问张狂:
    “张校尉,不知这次出猎。有什么想要得到的猎物呢?”
    面对这个历史上名声极差的董胖子,张狂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谁会想到,当今的大汉栋梁,世之名将,再过几个月,就要摇身一变,变成可以宰割天下的权臣。而几年以后,这位权倾半国的枭雄,却会因为一个女人。死在天下第一武将的战戟之下,只留下千古骂名,流传在这世上?
    “呵呵,张某的箭法低劣,不善于打猎。但是,要将猎物从老巢驱赶出来,张某倒是有几分手段。”
    “哦?”
    董卓饶有兴味的看着张狂,问道:
    “却不知,猎物为何?”
    张狂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答道:
    “钱粮。还有权柄。”
    这个回答,让董卓兴趣大增。他将马靠近了几步,笑眯眯的问道:
    “有趣。可以详细些吗?”
    “当然!我这次请董将军出猎,便是要双方合作。共谋大事!”
    于是,两个割据一方的准军阀,就在身边护卫的虎视眈眈下。小声的谈笑起来。这一谈,就是小半个时辰。
    等双方的谈话完毕。董卓与张狂各自告别。为了表明这次见面意味平常,董卓还顺路射杀了两只山鸡、一只兔子。只不过这返回的一路上。董卓的脸色都显得极为严肃。直到返回绛邑县城之后,他还在想着刚才的会面。最后,董卓长叹一声:
    “张狂此僚,心机居然深远若此!日后,必为大患!”
    不过,说归说,日后归日后。在当前这个时机,董卓并不准备与张狂纠缠不休。为了自己心中的抱负,董卓并不介意与某些反贼暂时联合。等到日后在朝堂上,若有机会,董卓也绝不会介意将张狂一举剿灭。
    所以,第二天,通盘考虑清楚的董卓,派出信使,送给张狂一封信。这封信的竹简上,只有一个字:
    “可!”
    看到董卓的回信,张狂并没有显示出多么激动。他只是自己一个人呆在房间里,心烦了好久。
    ——政治,果然是
    五月初十,从南方匆匆赶来的董卓和从北边赶来逗留已久的张狂,同时决定动身返回。耀武扬威的马队与满载粮秣的辎重队,一南一北,分头离去。原本局势紧张的白波谷一带,气氛又恢复了平静。
    但是,没有人会认为,白波谷的局势,还能与原来一样。至少,郭太与杨奉之间,已经没有和平共处的可能。
    杨奉这些天,一直都呆在白波谷内的自家坞堡内,一步也不敢出门。
    话说整个白波谷内,大型的坞堡,可不止一座。当初在建设坞堡时,出于相互支援的考虑,整个白波谷里,依据地形,一共修建了五座大型坞堡。
    按照方位,这五座坞堡,分别被称为“东南西北中”五方堡。郭太占据的,是五方堡里最大的中堡。而杨奉的位置,却是在距离中堡西南方三十五里的南堡。
    至于胡才和李乐,两人分别据有东、西二堡。剩下一个北堡,原本是韩暹管辖。在韩暹出走西凉以后,郭太让侄儿郭威暂时代理北堡堡主之位。
    当张狂带兵南下的时候,杨奉的心中,那真是极度的不安,生怕太平道乘机围攻自己的南堡。还好,张狂这次南下,一来是探访郭太的伤势,二来则是完成与河东某些大族的粮草交易,并没有做好开战的准备。否则,杨奉的麻烦就大了。
    虽然,杨奉自觉盘踞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南堡中,就算有万人围攻,也可岿然不动。不过,对张狂的忌惮,让他还是在太行军大队满载粮秣的辎重车辆北上以后,不自觉的松了一口大气。
    其实,杨奉的心里,只觉得冤枉得很。
    在牛辅与郭太发生冲突的时候,突然跳出来,明目张胆的刺杀郭太的人,的确是杨奉安插在郭太身边的钉子。可是,杨奉心里明白,自己可从来没有下达过刺杀郭太的命令。
    杨奉又不是傻子,怎么会不知道,刺杀郭太所带来的后果?
    一旦这种丑闻爆发出来,别的不说,杨奉手下的军心,将立刻出现动摇。毕竟郭太名义上是整个白波谷势力的首领。以下犯上这种无耻之事,什么时候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就更不要说在民风慷慨激烈的汉朝了。
    也只有东方的某个岛国,才会将“下克上”当做一种时代风潮,在后世的某个时间段里,风行一时。
    由于郭太遇刺的消息,大家都没有宣扬的意思。所以,当前的白波谷,对郭太受伤这件事情,都以为是牛辅手下的汉军干的。即便如此,杨奉能够感觉到,身边几个知道郭太遇刺内情的亲信,这几天看自己的目光,都透露出一种犹豫和不安。
    ——你奶。奶。个。球!真的与俺没关系啊!
    看着部下心腹眼中的闪烁,杨奉恨不得扯着嗓门,对全天下叫上这么一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