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重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如果一切重来-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一切重来(实体书精校)

作者:'法'马克·李维

译者: 张怡 


《纽约时报》的记者安德鲁·斯迪曼在晨跑中遭人刺杀,当他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回到了两个月前。故事采用倒序的手法记录了主人公寻找凶手的过程,从找到皮勒格警官开始,拐卖儿童实践的曝光,再到得到好友西蒙的相信,一步步的接近真相。
故事中除了惊险的情节以外还穿插着主人公对未婚妻瓦莱丽·兰塞的愧疚,对友谊的珍惜。也间接地表达出作者对儿童和童年的关注,其中也提到了1976年3月24号的阿根廷政变。'1

献词页

献给路易、乔治以及波琳娜

人若能如弃绝他者一般自我信赖,必将幸福。

                               ——杜芳夫人

1。遇刺

隐藏于人海之中,扮演着这个奇怪的角色,无人知晓,无人注意。

临时找到一套跑步运动装,为的只是不引人注意。早晨7点,沿河滨公园一线,满眼都是跑步的人。在一个分秒必争、神经紧绷的城市里,所有人都奔跑着,为了锻炼身体,也为了消除昨夜放纵的痕迹,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压力。

一张长椅;一边将脚搁在椅子上系鞋带,一边等目标靠近。额前压低的帽檐有些阻挡视线,但也可以将自己的脸隐藏起来。正好趁机平复呼吸,免得手抖。流汗倒是无所谓,没有人会注意,它也不会泄露什么,在这里,所有人都在流汗。

当他出现的时候,先让他跑过去,过一会儿自己再小步重新开始跑。不远不近地跟着,直到时机成熟。

同样的场景已经发生过七次。每个早晨,同样的时间。每次,行动的诱惑都比前一次更加强烈。但是成功只属于精心准备的人。没有发生错误的余地。

他出现了,沿着查尔斯街跑步,这是他的日常路线。然后等红绿灯变红色,穿过高速公路西侧辅路的前四个路口。车辆鱼贯着向城市的西边驶去,人们赶着奔赴工作地点。

他跑到斑马线旁。红绿灯上发光的小人儿已经开始闪烁。翠贝卡和金融街方向,车子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斑马线,他依然我行我素。和往常一样,他举起拳头,中指向上,回应汽车的喇叭声,然后左转,跑上沿哈得逊河的人行道。

他将和其他跑步者一同再跑过二十个街区,愉快地把体能不及自己的人远远抛在身后,同时诅咒超过自己的人。他们没什么厉害的,只是比他年轻十岁或二十岁而已。在他十八岁的时候,城市的这片街区尚没有什么人来,他属于来这里跑步的第一批人。用木桩建成的码头,现在已无迹可寻,过去常散发出铁锈和鱼腥味。血的味道。他所在的城市好像在二十年间改变了许多,它变得更年轻,也更漂亮;而他,岁月已经开始在他的脸上刻下痕迹。

在河的另一岸,霍博肯的霓虹灯随着白天的来临一一熄灭,随后是泽西城。

别让他从眼皮底下溜掉;当他跑到格林尼治街的十字路口时,他会跑离人行道。必须在这之前行动。那个早晨,他没有跑去星巴克,像往常一样点一杯热摩卡。

在4号防波堤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的黑影会在那里和他相遇。

还有一个街区。加速,跑入常在这里会集的人群中,因为道路变窄,跑得慢的人必然会挡住跑得快的。长针在衣袖里悄悄滑下,手掌坚定地握住它。

在腰椎与骶骨之间的位置下手。只要干脆的一下,深深地刺穿肾脏,再向上划破腹部动脉。拔出长针时,它会在人体内留下无法愈合的伤口,等有人注意到发生了什么而前来救助,把他送入医院推进手术室时,一切都已成定局。在这个早高峰的时候去医院并不容易,即使有鸣笛开道,但路况太糟糕,救护车司机也无计可施。

若是两年前,他大概还有机会活命。但自从政府为了拓宽道路关闭了圣万森医院,最近的急救中心就是和河滨公园反向、城市东面的那个。大出血,他将很快因失血过多而死。

他不会感到痛苦,至少不会感到特别痛苦。天气寒冷,而且会越来越冷。他会发抖,四肢逐渐失去知觉,牙关咬紧无法说话,而且他能说些什么呢?说他感到背部被狠狠地刺了一下?好极了!警察们能得出些什么结论?

完美犯罪的确存在,最出色的警察在退休后也会告诉你,没有侦破的案件始终是他们良心上的重负。

他过来了。这个动作已经对着沙袋重复练习了上千次,但把长针刺入人体的感觉该是与之完全不同。关键是不要刺到骨头。如果碰到一块腰椎骨,那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长针应该深深刺入,然后很快收入衣袖中。

之后,继续按照先前的步伐节奏跑开,不要回头看,混入跑步的人群,不留痕迹。

如此久的准备只为了几秒的行动。

彻底死亡需要更多的时间,也许是在一刻钟之后。但是这个早晨,7:30左右,他必死无疑。

2。偶遇

2011年5月

安德鲁·斯迪曼是《纽约时报》的记者。二十三岁以计件稿酬记者的身份入行,随后步步高升。拥有世界知名日报之一的记者证是安德鲁自少年时代起的梦想。每天早晨,在跨进第八大道860号的双重大门前,他都会允许自己愉快地抬头看一眼拱门上装饰的铭文,告诉自己他的办公室就在这里,在这个新闻界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殿内。数以万计的码字人梦想着能够参观这里,哪怕只有一次。

在成为《今日手册》讣告版的助理撰稿人之前,安德鲁做过四年的资料整理工作。他的前任因为下班急着回家签收UPS1快递员送来的床上用品,结果在公共汽车的轮子下去见自己平日服务的客户了。生活就是这样无法预料!

对于安德鲁·斯迪曼而言,这意味着他要开始另外五年默默无闻的高强度工作。讣告版的撰稿人没有署名权,逝者对于他而言,区别只是讣告栏里葬礼日期的不同而已。五年来,每天只能为这些已经过世、只活在他人回忆里的人而写,不论这回忆是好是坏。一千一百二十五天,一个夜晚接一个夜晚,在40大街的马里奥特酒吧,晚上19:30—20:15,他大约喝下了六千杯马蒂尼干红。

每杯里放三个橄榄,每个橄榄核都吐入塞满烟蒂的烟灰缸内,安德鲁将当天所写的关于逝者的文字一一从脑海中删除。也许就是这种每日与逝者相伴的生活,使安德鲁在酒精中越陷越深。在他为讣告版工作的第四年,马里奥特酒吧的侍者每晚就得为他们忠实的客人斟满六次,方能令他满意。安德鲁每天早晨回到办公室的时候,时常脸色苍白,眼皮沉重,领子胡乱耷拉着,外套皱得不成样子;幸好衬衣笔挺、西装领带并不是报纸撰稿人工作时的着装要求,尤其是他所服务的部门。

不知是他文笔优美凝练,还是那个夏天出奇炎热的缘故,总之他负责的版面一时间业务量猛然上升,很快就占满了整整两内页。当报社总结第三季度的业绩时,财务部门一位热衷统计的分析师注意到讣告版的收入大大攀升。服丧期间的家庭总愿意讣告写得更长一些以显示他们的伤痛之重。这些数据,尤其是当它们有利的时候,很快便传到了报社高层的耳中。在秋初召开的领导委员会会议上,人们讨论了这些数据,并决定奖励从现在起小有名气的这位撰稿人。安德鲁·斯迪曼被任命为正式撰稿人,还待在同一个版面的办公室,但这次是负责婚庆部分,因为这一部分的业绩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十分糟糕。

安德鲁从来不缺点子,有时他也会选择不去自己常去的酒吧,而是去其他街区的深受同性恋者青睐的小资酒吧转转。在他自己也数不清是第几杯的马蒂尼干红里与陌生人相识,他正好借机群发名片,并向愿意倾听的客人解释他负责的版面很乐意刊登任何一种新婚通告,包括大部分报纸拒绝刊登的那种。同性恋婚姻在纽约州尚未合法化,远远没有,但是报纸有权利刊登所有私人范围内的祝福,总之,只有祝福动机是重要的。

在三个月内,《今日手册》周末版的婚庆版面扩展到了四页,而安德鲁的薪水也明显地再创新高。

于是他决定缩减酒精的消费,倒不是为了他的肝脏考虑,而是为了一辆达特桑240Z,这是他从孩童时代起梦寐以求的款型。最近警察抓酒驾越来越严。所以,饮酒还是开车……身为老式车狂热粉丝的安德鲁做出了选择。如果他再踏足马里奥特酒吧,那么一次也不能超过两杯。只有周四除外。

就是在一个周四,几年后的一个周四,走出马里奥特酒吧时,安德鲁偶然撞上了瓦莱丽·兰塞。她与他一样,都醉了。她撞到一个报箱,一下子向后跌倒在人行道上,然后忍不住大笑起来。

安德鲁很快认出了瓦莱丽,不是因为她的样貌——她与二十年前他所认识的瓦莱丽完全不同——而是通过她的笑声。一种令人无法忘怀的笑声,让她的胸部起伏着。她的胸部一直在少年安德鲁的头脑中萦绕着,挥之不去。

他们是高中时期认识的。那时瓦莱丽刚刚被排挤出啦啦队——一群穿着本地足球队服颜色的性感服装、打扮诡异的小姑娘——因为她在更衣室里与一个捉弄她的姑娘大打出手。结果她只好加入了合唱团。而安德鲁则因为膝关节软骨萎缩,不得不放弃所有的体育活动,他为了一个喜爱跳舞的姑娘将手术推迟了好几年。由于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他也开始为同一个合唱团效力。

他在结束高中学业前一直与瓦莱丽保持着暧昧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身体上的关系。拉拉手,坐在他们最喜欢的学校长凳上说着永远不会腻的情话,充分享受瓦莱丽丰腴的身体,这就足够了。

但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性高潮仍应该归功于瓦莱丽。一个晚上,这对小情侣藏在空无一人的更衣室内,瓦莱丽终于答应把手伸入安德鲁的牛仔裤内。十五秒的晕眩,加上瓦莱丽伴随着胸脯起伏的大笑,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