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公主之道-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再说,这人要是不得她的喜欢,那就更是堵心。

她觉得自己有得选择,何必要去这般堵心呢。

静安长公主看了看长宁后,便也笑了,说道:“昭儿呀,他都不知道遮掩一下。”又摇了摇头。

虽然她这话并不是替慕昭说话的意思,但其语气里的无奈和宠溺,分明是并不反对他这种在大多数人眼里“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想法和行为的。

这应该是因为慕昭是静安长公主养大的,静安长公主将他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般地喜欢,所以对他的婚事,是非常上心的。

静安长公主在当年便能直接对皇后说想撮合长宁和慕言的婚事的话,现如今又撮合长宁和慕昭,也没什么奇怪的。

静安长公主出生时并不是公主,因为她的父亲当时还没有夺权登上帝位,在战乱之中辗转流离也吃过不少苦,这让她心胸开阔,也不像那些从出生便长在深闺中的女子一般说话过分含蓄和心思百转,此时当然也就直接帮慕昭说话了。

她对长宁说:“宁儿,你觉得你这慕昭表哥如何?”

长宁因她这么直白的话,反而有些惊愕了,被问得有些骑虎难下,她的确是喜欢他的,但是就这样应下婚事,当然不妥当,她斟酌了一番,便说:“表哥很好。”

她说得非常坦然,坦然到倒要让人怀疑她是否听懂了静安长公主的潜台词了,好在静安长公主没有接着说诸如“那你觉得他是否是夫婿的人选”这种话。

幸好姜嬷嬷和元娘都没有来,要过年了,两人都在忙,陪着长宁身边的只有如意和玉娘,而她们两人都是少女,亦是觉得长宁的婚事,由着公主喜欢就好,再说,慕昭长得好看,这两个女孩子也都喜欢他,而且她们还在能接受这种玩笑的年纪,便没有觉得静安长公主的这些话过于唐突。

看时间不早,静安长公主便让大家都散了。

长宁和静安长公主的住处是在同一个方向,便一起离开。

如意拿着披风给长宁穿好,又为她把帽子戴好,然后在静安长公主也收拾好后,大家便离开了。

天趣园因为不是特别大,里面建筑并不多,除了这个专门用来宴饮的莺阁外,还有那个用来处罚人静思的修心阁,再就是还有一个叫裕美居的所在,那裕美居本来该是作为静安长公主的女儿的闺阁的,但奈何孩子早夭了,所以那里就空了下来,之后长宁搬来,本来是要去住那里的,但是后来发现那里地方太小了,长宁住倒是可以,却住不了伺候她的奴婢,且没有库房和专门的厨院,所以之后长宁就住了现在的宁康居,而宁康居之前是穆华夫妇的院落,因长宁要来,慕华夫妇就搬到国公府去了,而慕华正好要继承国公府,搬过去也正好。

此时天趣园里点着不少红灯笼,映得四处红彤彤一片,倒是很喜庆的,甚至有种身在繁华梦中的感觉。

在静安长公主和长宁的前面有几个提着灯笼的仆妇,身后也有好几个照灯笼的仆妇,路上照得十分明亮,这般一路走回居处去,静安长公主将长宁送到了宁康居门口才走,长宁在门口站着见她远去了,才返身回屋。

秋元娘此时已经迎了出来,说:“公主,冻到没有,怎么不是乘轿回来呢。”

长宁笑道:“走走也好,空气很清新。”

长宁交代如意和玉娘不要将有关慕昭的事情说出去,如意和玉娘能够得到长宁的重用,当然不是蠢材,便明白长宁的意思,玉娘还抿嘴笑,大约是以为公主殿下虽然在外表现得老成,心里其实还是很害羞的。

很快就到了春节。

长宁被太子接到了太子东宫去过春节去了。

在长宁的记忆里,从前也有两次,皇帝在外巡游,并不在京中过春节的例子,只是,那时候皇后还在,所以她也没有感觉怎么着,只是此次,皇后不在了,皇帝也不在京中,她就觉得有些冷清了。

因皇帝提倡节俭,太子东宫里伺候的宫人便很少,后宅里人也少,几乎没两个侍妾。

而且只养了几个声伎,这几个声伎,还只在太子招待臣子的时候才叫去助一下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东宫里的春节,还没有人多的英国公府里热闹。

这是长宁第一次长时间住在太子东宫里,她住在东宫昭明宫旁边的院落,距离太子的后宅居处和他的书房院落都不远。

宁宁对太子身边的这些属官,有些比较熟悉,因为曾听皇后和太子说过,大多数是全然不了解的。

在东宫里住这些日子,她便好好探听了解了一番。

因前朝的前车之鉴,皇帝比较忌讳太子有东宫卫兵,所以太子东宫是由皇帝的禁军守卫的,且太子并没有掌任何兵权,也并没有让他和兵将们有业务往来,也就是,皇帝断绝了太子接触军队的可能性。

太子从前曾去西边督军过,和万将军便比较熟,关系想来还不错,但因皇帝不放心一个将军在一地当土皇帝,所以有让将军轮岗,现在万将军已经被撸回老家了,太子和西北军便也没了联系。

再说太子自己也不敢和掌管军权的大臣过于接近,怕遭到皇帝的忌讳。

所以和他交好的大臣,都是文臣。

宁宁看太子既不骄奢,也不喜好玩乐,甚至不好色,且能兼听明理,只是有些小缺点,例如过分喜欢和文人结交,并且爱辩禅理,这样的太子,要是生在和平年代做守成之君,也许不至于能够开创一代盛世,但不会让百姓吃苦,可以带来繁荣,而且重文,也正是乱世之后休养生息非常需要的。

宁宁也是在这时候明白了太子何以是如今这副模样。

太子出生时,大周基业刚刚奠定,皇帝接受前面的一些政权短短时间就出乱子毁于一旦的教训,所以开始有计划地培养太子。

在大周之前的政权,包括北边西边和南边,共有数个,有儿子杀了老子篡位而造成内乱的,有兄弟互相厮杀而亡国的,有臣子造反而被篡了帝位的,有嗜杀自取灭亡的……

所以启元帝登基之后,一边打仗一边就找文臣们提出意见,要如何才能避免这些问题,这些文臣的确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之后大周境内重视农业,开渠引水,农桑便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减轻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优待文士,让文化得以发展传播;对官员加大考察,政治清明……

诸如此类,这些让大周很快就稳定下来,虽然年年交战,但大周境内并没有出现民不聊生的情况,反而在东边之地,已经有盛世的繁荣景象。

这些都是让皇帝非常满意和有成就感的。

但这里又有了问题,那就是在他的有生之年里,西梁北齐和大周形成了鼎立之势,他一直没能一统天下。

因此,便又出了另外的岔子。

因他当时接受文士的建议,天下平定之后,以文治理天下,便可以避免以后出现之前这近百年的战乱,启元帝顾宗豫仔细斟酌后,觉得这非常有道理。

所以他挑选老师,从小教育太子,把太子教育成了拥有以文治理天下的思想的继承人,不仅如此,太子受文人思想影响过重,还偏于重禅理,之后皇帝发现这样的太子又并不是他所喜欢的,他还是喜欢更像他一些的人。

他希望自己还能够改过太子的那些思想,在他才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锻炼他,让他在大周国内巡查官吏的吏治,又让他去督军,但这些似乎并没有改变太子的性格。

于是皇帝越发对太子不满意了,这时候老七,现在的简王又长大了,他觉得老七和自己很像,就又有意简王。

不过他对太子,应该还是有父子亲情在的,所以并没有废掉他。

比起前朝的皇帝,儿媳妇都不放过,和任何儿子都不特别亲近,甚至听信宦官之言就想杀自己儿子,最后被儿子杀了,要求已经降得很低的宁宁觉得自己的老爹还算不错了。

而且他的政治理念也没什么问题。

让他时运不济的,只是在他优秀的同时,奈何西梁和北齐的君主也不昏庸,让他一直没有办法一统天下。

大约就是周瑜那一句“既生瑜何生亮”吧。

宁宁在东宫,并不敢建议太子在和文臣相交且受文臣们拥戴的同时,去拉拢京中武将,毕竟皇帝在权利上心思特别敏感且多疑,到时候引起皇帝反感得不偿失。

但是,不拉拢武将和他们关系密切,却也不能不对有权势的武将特别了解,这样一旦需要用到他们的时候,知道要怎么办。

宁宁也是此时才彻底明白皇后想把自己嫁给殿前都指挥使刘昶之子的良苦用心了。

不过她现在想,即使她想把自己嫁给刘家,但皇帝说不定还不允许呢。

是否是皇后想和武将之家搭上关系,所以皇帝之后才越发冷落她,宁宁不得而知,不过前朝有皇后闷死生病的皇帝自己跟武将跑掉的前车之鉴在,皇帝说不定真因此生疑也说不定。

第32章

第十章

宁宁是不吝啬对太子说一些自己的见解的;因她知道太子为人忠厚;即使自己说大逆不道之言;他也不会责怪自己。

所以宁宁对太子说了对武将之家要有些了解,以后想要用他们的时候,可以通过什么关系得到他们的效劳;太子听后;便言道:“有属官对本宫提过此等建议,不过父皇在京中耳目不少,杨家又生怕抓不住我的把柄,东宫里的属官乃是父皇所设;不是人人为我所用,贸然让人去打探武将之家之事,走漏风声,反而不妥。”

宁宁不由道:“难道无一人堪用吗?”

太子笑了笑,轻轻摸了摸宁宁的头发,说道:“倒不是没有,本宫心里自有明账,放心吧。”

各衙门是在正月初八就开始解印办事了,太子便也忙碌起来,要掌管一个朝廷政府的运作,可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

不过宁宁并没有因此就搬回静安长公主府去住,她留在太子东宫里,会帮太子看奏折,和提一些自己的问题。

通过这种办法,她对这朝廷的运作和朝中不少大臣,便也有了一些了解。

和太子在一起之后,宁宁发现她哥哥倒没有她之前想的那样没有心眼,在人前,他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