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 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恶。

政权初建,华东正面海岸线长达几千公里,从山东到闽粤交界,沿海防务体系又极不完善,国民党海空军,这种抓一把就跑的偷袭方式,屡屡得手。

就在父亲到任的前几天,1952年1月28日,住金门蒋军1000余人,在湄州岛登陆,抓走岛上居民300余人。

这只是在福建沿海。在浙江当面,3月28日,国民党“江浙人民反共救国军”近千人,由头门山出发,对我白沙岛、穿礁岛、达岛守备部队发动攻击。

不久,英国商船被劫,船长罗伯特·亚当斯被打死;后又发生了将波兰商船“布拉卡号”劫持到台湾的事件,以及劫持苏联油轮“图阿普斯号”的事件。周恩来又一次找我父亲,在电话里大为光火。

其实,以民用设施为目标,以老百姓的财产和生命为人质,制造一系列国际事端,这种战术上暂时的得手又有多大的意义呢?军队联合匪恶,政府和帮会勾结,武装教唆一批人渣,其结果只能使自己妖魔化,遭到国人唾弃,致使尚存幻想的人们更加拥戴新政权。联系到北伐、抗日、重庆谈判,蒋介石的短视和功利心态又一次表现出来。

当时到底有多少次形形色色的袭扰和破坏,父亲已经无法记清了。《第三野战军战史》是这样记载的:“1950年至1952年间,福建的平和、南靖、晋江、惠安、莆田、漳州、福鼎;浙江的温岭、黄岩、玉环、洞头、象山、乐清、临海;山东的胶南,都曾有国民党军登陆袭扰,少则近百,多则千余人,近万人。”(注:《第三野战军战史》399页)

仗有时是很激烈的。

1952年6月10日,国民党军1200余人,向我驻守在黄礁岛的21军62师186团9连发动突袭。双方争夺数十次,岛上制高点和海岸炮阵地一度被敌攻克,9连扼守要点,坚持到增援部队上来,这一仗消灭敌300余人。

10月8日,温州以北,公安军的防区。国民党军1200人秘密设伏于鸡冠山岛、洋屿岛,先以一部兵力在玉环寨头地区登陆袭扰,诱使我军出击。公安17师50团的两个连登上鸡冠山岛后,即遭数倍于我之敌围攻。当增援部队赶到时,敌已撤回披山列岛。此战歼敌约100人,我损失192人,仅返回75人。敌尝到甜头后,胡宗南又指挥3个野战大队和军官战斗团共1600余人,在9艘舰艇掩护下,又一次向洋屿岛发起攻击。公安军和20军60师部队顽强抗击,从19日打到21日上午,歼敌736人,击伤敌舰5艘,击沉大小船只12艘。公安军终于雪耻。

这真是一个心腹大患。

自华东海军开始,到浙江军区,直至担任华东战区的参谋长,父亲始终处在东南沿海对敌斗争的第一线。此间发生的作战行动战史上都有记载,但也许是出自军人的职业习惯吧,我有兴趣的是作战意图和计划的形成经过,这是一段思维,是一个过程,看不见,但却是战争中最活跃、最生动、最能体现大智大勇的地方。

父亲回忆说:“就是一句话,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单纯防范不是办法,要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对我海岸线的封锁和沿海地区的袭扰,办法只有一个,登岛作战。坚决夺占沿海敌占岛屿,把他们赶到海峡的另一边去!”

看得出,这个话题对一个退休的老军人来说像一针兴奋剂,把他带回当年的战火和硝烟中,寻找以往的艰辛和荣誉。

他站起身来,解开了上衣的扣子,左手叉在腰间,大有指挥作战的风度。他用拐杖指了指墙壁,说:“把图挂起来!”

“你看!瓯江口外有个洞头岛。”他一下就点到了。这可是个88岁的老人啊!他的一只眼睛因为误诊而失明,另一只又有严重的白内障,他平时看书看报都要拿着放大镜。但对46年前战斗过的地方,他只要凭直觉就够了。

“这里是洞头岛,控制了整个温州地区的出海口。再往上看,喔,就是这里,象山港。在它的外面有一条岛链,是鱼山列岛,控制了宁波的出海口;台州湾当面是大陈列岛。温州、台州、宁波,整个浙江的出海口都被敌人控制着。福建当面情况你就清楚了,你在那里当过兵嘛。”

国民党虽然败退台湾,但它在海峡的部署仍然是攻势防御的架势,即以台湾本土为基地,以贴近浙江和福建的沿海岛链为前沿,以澎湖为中间桥梁,构架起一个直接伸向我的攻防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北边,也就是浙江当面,以大陈列岛为防御核心;南边,也就是福建当面,以金门岛为核心。整个部署像一个牛头,大陈列岛和金门岛是它的两个犄角,直顶华东沿海。防,可以有百余海里的纵深;攻,可以直接在你鼻子底下发起。这是个对我威胁极大的部署,依仗的是海空优势,以弥补远离大本营,战时支援和平时保障的困难。他不就是欺负你没有海空军嘛!

父亲继续说:“当时的难题是,朝鲜战场正打得热火朝天,不可能同意我们在这个方向使用过大兵力。但这不等于无所作为。我的决心是:在海空军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立足陆军自己,展开逐岛作战。第一步,在岸炮火力范围内,先行夺占离大陆近的岛屿;然后,依托这些岛屿,构筑火炮阵地,逐步向前延伸火力,夺占外海其他岛屿。在具体实施中,可以视情况,对地势有利的岛,上去了再撤回来,反复几次,彻底消耗掉他的有生力量;同时,也是对部队的锻炼,摸索登陆作战的试验。总之,我想在缺乏海空军掩护的情况下,陆军对群岛、列岛的夺占,就是用这种一个小岛一个小岛的解决办法,最后指向、包围主岛,这就是陆军登陆作战的战法。我有把握,完全可以靠自己战区的力量解决问题。”

一方是要依托岛礁封死你;另一方是要冲破封锁拿下它;华东沿海的岛礁争夺战愈演愈烈。

洞头岛。知道它的人不多,但看过电影《海霞》的人却不在少数,拍的就是“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它位于温州瓯江口外33海里的洋面上,由103个岛屿组成,素有“百岛县”之称。洞头人形容自己的家乡,如百颗明珠播撒于万顷碧波之中。旅游介绍说,洞头有七大景区400多个景点。半屏山岩雕巨屏,被誉为“神州海上第一屏”。多美啊!但唯独没有人再提起50年前发生在这群小岛上的四场血战。

洞头岛1949年10月解放。1950年7月,被国民党军突击2大队夺回,我军牺牲营长以下27人,被俘30人。

1951年6月,我军再次攻占后,因兵力不足撤回。

同年12月,我军第三次攻占后,主动放弃。

1952年初,我军第四次攻占洞头,歼敌900余人。洞头彻底解放。

南日岛。1949年解放;1951年12月国民党军来犯被我击退;1952年10月11日,国民党75师、14师各一部共9000余人,在10艘舰艇8架飞机的掩护下,在福建莆田南日岛上陆。守岛的一个连寡不敌众,大部牺牲。28军85师、83师增援时,由于是逐次增兵,不仅没能解危,反而加大了伤亡。一直到三天后才将敌人击退,共伤亡1300余人。

东山岛。1952年蒋军第一次小股袭扰被我击退。1953年7月,蒋军3个野战师各一部、海军陆战队一个支队、空降兵两个中队,并配有水陆坦克21辆,飞机6架、各类舰艇13艘,共13000余人,由敌19军军长陆静澄指挥,对东山岛发起大规模进攻。当时我守备部队是公安军80团,顽强坚守。那时我军刚经历了解放战争,部队确实能打,仅2连就坚守阵地13个小时,打退敌18次冲锋,为增援部队的反击合围赢得了时间。敌人计划使用空降兵切断渡口,阻我增援,没想到我驻守渡口的水兵大队都是从陆军出身的,陆战是老本行,打起来比他们干海军还得心应手,把个空降兵打得落花流水。后来我援军赶到,除华东的28军82师、31军91师272团外,中南军区的41军122师也参加了战斗。激战三个昼夜,歼灭敌3000余人。本来这次行动是号称“拉开反攻大陆的序幕”,没想到却遭如此惨败,想来老蒋一定特痛苦。

但总会有把握不住的时候。

父亲说:“打头门山,我的指挥所设在黄岩。头门山拿下后,原计划派两艘舰担任海上警戒。半夜,接到气象预报说天气不好,空军不能出动了。那时舰艇的防空能力很弱,我们马上通知海军就不要出航了。天刚刚亮,敌人的飞机果然来了,我听到轰炸声很奇怪,它在炸谁呢?一查才知道,海军没接到通知,那时通信器材赶不上,返航已来不及了。瑞金号被炸沉。聂奎聚(注:后为海军副司令兼东海舰队司令)表现得很英勇,落水后把木板让给了战士。我看出来舰队副司令彭德清和参谋长马冠三很难受。我说,责任不在你们,是我指挥的失误。我向军委发电,请求处分。彭老总和粟裕接到电报后并没说什么。那以后,宁波向北的航道就打通了。”

3 一波三折的作战方案

还是在父亲到任前,前任军区参谋长张震,在调任总参作战部前,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和苏军顾问巴巴钦果、加古里斯基对浙江、福建沿海地区做了调研,就攻打金门和大陈列岛问题向军区提交了一份作战报告。根据这个报告,陈毅主持华东军区常委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正式给军委上报的关于对金门、上下大陈作战方针的建议。其内容实质是:先行攻打上下大陈,一两年内完成对进攻金门的准备。初期作战行动,拟在台风季节过后。

朱德、周恩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建议。

1952年6月11日,中央军委致电陈毅、谭震林、张爱萍、周骏鸣,同意9月或10月攻占上下大陈。6月至9月为作战准备期。(注:《闽浙沿海及上海防区军事斗争部分大事记》4页)

6月15日,华东军区颁发《对解放上下大陈岛登陆作战的指示》(同上)。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但是,彭老总表达了不同看法。

此时的彭德怀,带着满身征尘和赫赫战功,于4月间从朝鲜战场归来,7月19日开始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