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战后清点才知道,原来是一女子斥重金急购了五百牛羊马匹,然后于
尾部点上火,效仿田单的火牛阵,让牲口群从毫无防备的羯奴后方冲过去;
探花郎见疑,细细打听之下才知道,这女子赫然就是那名妓。

  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才子佳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儿孙满堂。

  这故事很烂俗,但却很动人,因为这出戏是真有其事,讲的是前朝一
段奇缘。

  那探花郎姓高名覃,乃江左名门子弟,他少年得志,十六岁就科试簪
花,先后辅佐了三位皇帝,一生大起大落,福泽百姓无数,后被录入正史
《名臣传》。

  而他的妻子更传奇,因为,她的确是秦淮河畔的歌妓出身,后世称之
为‘琉璃夫人’。本来嘛,这样不大好见光的身份,就算瞒不了当时人,
好歹在书面上做些文章,糊弄一下后人也好,偏偏这位高夫人实在太有名
了,而他们的事情闹的也太大了,就算正史上不写,野史上那也是铺天盖
地。

  ——这时,八角亭那边忽响起一阵轻鼓,由缓至急,四个乐工一起十
指疾拨三弦,如泣如诉,若满地泻珠,惊心动魄,明兰抬眼看了看身旁的
朱氏,再看看几位妯娌,只见她们都是一脸激动心醉,明兰知道,最精彩
的一段来了:

  高覃从边城回家苦求高堂,双亲终于同意纳琉璃夫人进门为妾,谁知
琉璃夫人不干,她对着情郎叹了口气,说了一句名言:“吾爱汝甚,然吾
也爱己甚。”

  她说,她受了半辈子的白眼轻视,脱了贱籍后,已决计后半辈子挺起
脊梁做人了,是以开作坊,招学徒,经商行贾,已经替自己挣下尊严的生
活,并且她现在过的很愉快。

  高覃坚决要娶她,江左高家却死活不答应,这件事闹的天下皆知,连
市井街坊都热衷谈论;最后,高覃毅然放弃似锦前程,弃职去衔,还被高
家开除宗祠,赶出家门。

  然后,遭受天下人非议的夫妻俩隐居于雍州山野,清贫度日,相濡以
沫,高覃潜心读书,著书修学,教诲子弟,琉璃夫人则带着贫困的当地百
姓,开山凿矿,蓄水为田。

  整整十年,皇帝都换任了,高覃以扬弃程朱理学的几本鸿篇巨作而再
度名满天下,四海学子莫不仰慕,纷纷前来求教,朝廷三发诏令,让高覃
复职还朝,此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三归乡野,又三次还朝,官位直至
太师,且门下弟子无数,最后入了《名臣传》和忠良祠。

  而高夫人呢,从歌妓到超一品的诰命夫人,琉璃夫人的一生简直比传
奇还传奇。

  当时明兰读了这段书(正史+野史),曾疑问庄先生:“矿山可以私开
的吗?官府不管?”

  “别的矿不可以,然琉璃夫人却可以。”庄先生道,“因这矿非金银,
非铜铁,非煤盐,而是一种奇异的‘石英’,可烧制琉瓦玻璃,官府都不
知道那东西作什么用的。”

  玻璃!是的,玻璃。

  明兰瞳仁微缩,看了眼四周敞开的窗户,上面镶嵌着明净瓦亮的玻璃,
有些是整块整块的透明玻璃,有些是小片小片镶成花鸟图案的彩琉玻璃,
光华绚烂,厅堂敞亮。

  在技术水平低下的古代,琉璃夫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精密实验,先烧
些玻璃小玩意挣些前期资金,十几年后造出凸透镜片,以作千里镜或放大
镜,再十几年后,终于彻底革新了技术,烧制出大面积且平整结实的薄玻
璃。

  这位琉璃夫人应该是穿来的——明兰微微出神的望着玻璃窗——从她
目前残存的实验手稿来看,她还是学理工的。

  这专业可真好呀,明兰低头叹息,十分羡慕。

  厅内响起一阵轻轻的喝彩声,只听那女先儿的唱腔陡然低沉深衍,眼
神中直是天荒地老的信息,就是明兰这样的伪文青也不得不承认,这实在
是出好戏。

  因为这戏是前朝一位大才子所作,而他正是高氏弟子,在他七十古稀
那年,午夜梦回少年求学时代,那时他们常能见到白发苍苍的高覃夫妇,
携手缓行江畔,依旧是恩爱情深。

  老人满脸是泪的醒来,满怀感激和敬慕,挥笔写下这部传世之作,用
以纪念已逝的恩师和师母,大才子出手自然与众不同,《琉云翘传》曲调
婉转动人,唱词清雅隽秀,里面许多词句几乎可以直接入诗,端的是难得
一见的佳作。

  明兰再看周围女眷们的脸上,有艳羡的,有忧思的,都多少带了几分
感慨,一旁的朱氏轻叹道:“唉……一个女子能做到琉璃夫人这份儿上,
算是值了。”

  琉璃夫人的的存在,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告诉女人们原来世
上的确是有这样深情的好男儿的,只是自己没碰上而已。

  而对于明兰,琉璃夫人则是个信号,告诉她,她是有老乡的。

  从祖母那里,明兰曾陆续的听说过一些关于静安皇后的事。

  知道她出身显赫,生就美貌,又自小聪颖,三岁能诗,五岁能画(应
该是魂穿),一手诗词惊采绝艳(唐诗宋词),十五岁选作皇子正妃,二
十岁册封皇后;盛老太太少女时代曾进宫见过她,可不过两年后,三十七
岁的静安皇后就薨逝了。

  “她为何去的这么早?”幼年的明兰曾问道。

  “因为她根本不该进宫为后。”盛老太太满脸怅然的怀念,“她的品
格像山崖上的雪莲一样高洁无暇。她不是轻信,而是待人真诚,她不是不
懂机巧,而是不屑。而宫里那见不得人的地界儿,不是是弄脏了她。哼!
那起子奸人,还真以为自己胜了?还不是各个都不得好死!”

  那是明兰唯一一次见到祖母流露出那般深刻的怨毒痛恨。

  官方的说法是,因奸妃小人挑唆,帝后生隙,其后皇后沉迷于制镜奇
技,于宫内另辟一小作坊,终日忙碌,再不问宫闱之事,也不愿再见皇帝。

  “做镜子?”明兰惊道。

  “是呀。”盛老太太笑道,“静安皇后说是从古籍中寻到一个方子,
可以在玻璃上做出镜子来,比铜镜强上百倍,她是极聪明的,不过一两年
就大有眉目,可惜……”盛老太太沉下了脸,明兰不敢再问了,没等静安
皇后制出镜子,她就过逝了。

  “她曾说过,她这辈子最后悔之事,就是少年早慧,才貌闻名天下。”
盛老太太语带哽咽,忧伤道,“真是盛名之累!”

  听孔嬷嬷说,静安皇后临终前,把从小到大所有诗稿图纸全都焚毁,
不肯留下一字一纸。

  接下来的事,是孔嬷嬷的独家透露。

  闻得后逝,武皇帝像是失了魂,坚不肯信静安皇后是病故的,当即把
整个太医院的御医都捉了起来,叫他们验尸,查不出一个杀一个,一直杀
到第十个太医时,终于验出毒素,并推断得出,应是慢性毒药,静安皇后
差不多已中毒三年了。

  凤仪宫里,武皇帝在尸体旁坐了一天一夜,不过短短几日,原本豪迈
英武的武皇帝骤然变的暴怒多疑,至此之后,他心性大变,谁都不信,不
但彻查宫廷,杖毙宫人宫妃近千余人,还掀起几起大案,将无数官吏投入
大狱拷问。

  皇贵妃赐死,族诛;淑妃,丽妃勒令自裁,父兄赐死,族人贬为庶民,
庄妃打入慎刑司,严刑拷打后处死,然后也是族诛……凡是正三品以上的
嫔妃几乎都没逃过一劫,运气不好的还要牵连家人。四妃里只留下一个贤
妃,但几年后也被吓死了;九嫔里面只逃出一个王充仪,不过后来也神志
不清了,一下子,后宫空出一大半。

  凭良心说,害死静安皇后的人里当然少不了她们,但也有不少的确是
冤枉的,不过那个时候的武皇帝,就像一头发了疯的野兽,见谁咬谁,谁
也不敢规劝;还好,静安皇后还有个温敦的小儿子,也就是先帝仁宗,总
算他的规劝武皇帝还能听两句。

  这般腥风血雨,足足闹了三年;武朝末期,皇帝甚至开始迷信术士之
说,彻夜祭坛招魂,不过皇帝不是笨蛋,斩杀了许多江湖骗子后,他几近
绝望。

  某日深夜,他忽梦醒,彻夜纵马去孝陵,跑到静安皇后的棺椁旁痛哭
一场,絮絮叨叨说些胡言乱语,然后清晨再纵马回来上朝;自此之后,就
养成了习惯。

  听到这里,明兰忍不住叹气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太医曾断言,以武皇帝的健康状况,活个七老八十绝没问题;不过再
好的身体也经不住天天COSPLAY黄老邪呀;一次武皇帝偶感风寒,发起些低
烧,内外臣工都规劝不住,他依旧彻夜驰马去孝陵看老婆,次日回来后就
高烧不止,不久就驾崩了。

  这个故事,明兰听来唏嘘不已,盛老太太讲起来却十分解恨!

  因为这个缘故,镜子的出现晚了好几十年,一直到几年前,新帝继位,
被两代皇帝封存的静安皇后的遗物终于解禁,皇帝叫内务府的工匠照着静
安皇后的手稿开工,很快就制出清可见人的镜子。虽然过程很费事,还不
能普及,但作为皇帝左右手的顾廷烨立刻就分到了一面立身大镜和两面珠
翠珐琅镶嵌的小手镜。

  琉璃夫人和静安皇后,天差地别的投胎,明兰相信她们都是十分可爱
的人,可惜,一个成功了,一个却失败了。这就是明兰迄今为止能确定的
两个老乡。

  此外,十几年前曾有一桩奇事,时任户部尚书家有一位千金,一次大
病过后便荒唐起来,镇日吵着要开店做生意;及笄后又纠缠于几位亲王郡
王乃至世家公子间,行止不检,放诞不羁,还常以狂悖之言鼓动年轻世家
子弟。

  名声烂的一塌糊涂,众人避之如污秽,到二十岁还无人问津婚事,连
累父亲仕途断绝,姐妹都嫁不得好人家,后来她被禁闭于宗祠庵堂之内,
谁知却被她逃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