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秦二世- 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将龙且、英布等人尽皆留在项羽身边同他一起统领一万江东铁骑,已经是张良能为项羽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当项羽领着一万江东铁骑突然出现在冯劫右翼的时候,冯劫就知道这场大战自己已经败了。如今他已经将手中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战场,也才堪堪稳住阵脚。
    就连他一直带在身边的三千亲卫,也已经派出去了两千,如今除了身边的一千亲兵外,冯劫手中已经没有任何的兵力再去阻拦项羽等人。
    陷入绝境的楚军尤其是江东子弟兵在最后的疯狂时爆发出来的战力是让人恐惧的,如果冯劫手下是如玄武军、白虎军那样的精锐倒也不惧,可惜冯劫手下都是没有经过多少训练大多也是第一次穿着铠甲走上战场的新军。而且还是降卒改编而成的。
    作战意志本就不太坚定的这些人,能偶生生挡住项羽九万楚军悍不畏死的疯狂进攻一个多时辰依然没有溃散,这本身就已经大大出乎冯劫的意料之外了。
    当然,韩信大军直到现在还没有出现,同样也出乎冯劫的意料之外。
    这个时候,冯劫已经在想着,自己是不是被韩信坑了。
    一万养精蓄锐的江东铁骑在项羽、英布、龙且三人的带领下,突入冯劫大军的右翼之中,势如破竹。
    原本就已经岌岌可危的秦军阵脚,终于开始松动,很快整个右翼的秦军兵卒开始溃散后退;大军厮杀,牵一发而动全身,右翼的溃散很快影响到中军然后就是左翼。
    就在冯劫准备领着自己身边的千余亲兵亲自上阵的时候。
    “呜呜呜!”
    铺天盖地的号角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随着这号角声,方圆十余里的战场边缘,幢幢黑影从四面八方出现朝着绞杀成一团的战场快速逼近而来。冲天而起的“活捉项羽!”呼喊声,成为这天地间唯一的音符。
    没有人知道周围出现了到底多少秦军,但是放眼望去似乎到处都是秦军。远处卷起的无数尘土在半空之中盘旋,似乎有着更多的秦军正从四面八方奔来。
    一万江东铁骑以及仅存的数万楚军的攻势猛然一顿。
    不是说秦军不可能来这么快吗?怎么四面八方都出现了秦军?张良不是这样说的啊。这是项羽看到那出现在四面八方的秦军时,脑中的第一个想法。
    这是一个陷阱。
    项羽陡然想到了。
    张良这是要将自己送到秦人的重围之中啊。
    原本在收到项梁被生擒生死未卜之际时,项羽万般无奈之下已经做好了退兵回会稽再徐徐图之的打算。毕竟,会稽有着长江天堑在,没有楼船的秦军一时半会是过不来的。
    只要留下一员将领领军挡住那如附骨之蛆跟随的冯劫大军给楚军上船渡江争取到时间就行了。
    但是张良的话,让项羽听的热血沸腾。击败冯劫,进入山东等地。占据粮仓之后再在秦军到来之前转战他地,就这样拖着秦军,让秦军疲于奔命。
    项羽此刻只觉得脑子里面一直在嗡嗡作响,他真的很愤怒。张良就算不云愿意帮自己,也不用就这样让自己陷入死地吧?
    那显然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张良要跑。
    “少将军,我们快找到张良军师,退兵吧。”英布看着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的无数秦军,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在四面八方出现秦军之后,刚刚溃散的冯劫大军,陡然如同打了鸡血般调转武器又杀了回来。而这个时候,已经因为陷入重围而军心大乱的楚军兵卒却显然不在状态了。
    大势已去。
    “走!”项羽没有回答英布的话,只是爆吼一声,调转乌骓马朝着符离方向狂奔而去。如果这个时候张良出现在眼前,项羽绝对会生吃了他。
    已经不足一万人的江东铁骑,纷纷跟随在项羽身后准备夺路而逃。
    一直观察着战场形势的韩信马上就注意到了项羽这支想要逃跑的骑兵。令旗挥舞间,早就等候了多时的王乔领着一万材士营骑兵狂奔而出。
    韩信将自己麾下的十万大军,分成数千人到一万人不等的小股部队,绕过战场拖着树枝搅起无边的尘土,然后依号令同时出现,就是为了给楚军兵卒包括项羽等人造成已经陷入秦军重围的错觉。
    不然,虽然十万大军出现在项羽大军后方,也能搅乱楚军军心,却不能从根本上打击项羽和楚军的军心。陷入绝境的楚军必然会在项羽的带领下拼死反扑。秦军即便能胜,也会是惨胜。这不符合韩信的风格不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项羽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末路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十八。
    严冬已至,淮河北岸的陈郡、砀郡等地却是一番热火朝天之景。
    即便是寒冷的冬夜,通红的炉火依然将整个淮河北岸天空映照的如同白昼一般。升腾而起的浓浓白雾将整个淮河北岸笼罩成一个如梦似幻之地。
    两天前;在胡亥的命令下,寿春的十余万楚军降卒在数万白虎军兵卒的监视中,离开寿春渡过淮河被分批转移至淮河北岸的两处秦军大营中。
    才渡过淮河到达寿春不到三天的白虎军,则是再次回到了淮河北岸,连带之前跟随项梁渡河被俘虏的十余万楚军兵卒,近九万人的白虎军成了看守这差不多三十万楚军降卒的地方部队。
    而这聚集在一起的近三十万楚军降卒,将会被整编成一个巨大的建设兵团,他们将会赶在第一场雪降下之前,在已经成为一片废墟之地的陈郡和砀郡两郡地面上,清理两郡郡治和不多的县城,建造起足够数十万百姓居住的简易房舍,清理两郡地面上随处可见的尸首,让即将回到故乡之地的数十万两郡百姓能够安然渡过这个冬天。
    五大军团,因为采用了大量的新式兵械如铠甲、弩机等等,所以在每个军团中都安排了至少数百人的尚坊工匠随军。毕竟,这些新式的兵械虽然已经定型,但是在结构上要比以前秦军所用的弩机和铠甲要精贵和复杂的多,一旦损毁就必须要有专门的人才能修理。
    白虎军和青龙军两大军团中随军出征的尚坊工匠合计有近八百余人。随着楚地基本平定,他们也有了新的作用。
    无论是建造房舍还是清理两郡城池内的废墟修理城墙,都需要打量的铁质专业工具。不然这三十万楚军降卒只能用手在被冻的僵硬的土地上生生刨挖了。
    随着胡亥的诏令,这近八百余人的尚坊工匠纷纷由军用直接就地转为民用。好在像铁锹、锄头之内的工具都极为简单。又有胡亥空运来的简单图纸,这些尚坊的工匠铸造这些东西没有任何困难。
    所有楚军被收缴的武器和铠甲兵械,尚坊工匠就在淮河北岸搭建了简易的熔炼铁炉,将收缴的楚军兵械投入熔炉之后熔炼然后铸造成一件件铁锹、锄头等各种各样的物事给这些楚军降卒使用。
    除掉这些炼铁炉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千余座砖窑出现在淮河北岸边上。这些砖窑烧制各种各样的砖瓦,用做修筑城墙以及房屋的材料。
    而这些砖瓦窑同时也是胡亥的一次实验。如果烧制出来的砖块耐久和耐磨姓都够的话,那么显然,在胡亥设想中的准备改造整个大秦道路的想法所面临的困难就将大大减少。
    简易水泥显然不可能用于数千乃至数万里的道路使用。先不说出现在大秦的水泥黏度以及是否能够经得起长时间的风吹曰晒,仅仅是运输以及烧制就是个问题。
    而如果在各处修建简易的砖窑,直接用大小适中的砖石修路,不仅工序会简易许多,而且速度也将大大加快。一旦某处路面损坏,就可以直接用新的砖石代替,这样不论维护还是修筑,都会方便许多。
    与此同时,被项梁掳掠回九江的砀郡、陈郡两地数十万百姓,也开始在寿春造册登记,准备回返故土。这其中有十余万青壮,将作为第一批回返淮河北岸的百姓。
    有这十几万百姓,再加上近三十万的楚军降卒,基本上陈郡和砀郡的重建就不会缺少人力了。
    关中各地无数的物资和粮食以及御寒衣物源源不断的顺着魏韩故道南下,一道而行的还有数千遴选出来的各级官吏。在这些官吏离开咸阳不久,治黍内史郑国以及三百余人的水工也离开咸阳开始南下。
    严冬来临,大秦众多的水系都进入了枯水期,淮河也同样如此。
    以治黍内史郑国为首的数百水工以及墨家的数十个建筑大师离开咸阳南下,正是胡亥的诏令。他们这数百水工在接下的数个月的时间,要完成的事情就是探讨在淮河之上选择一处或者两处适于修筑桥梁的地方,在淮河上修筑起一架或者两架跨越淮河链接楚地和中原腹地的桥梁。
    如果真的能够在淮河之上修筑起一架或者两架连接淮河两岸的大桥,这将是华夏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为恢弘和伟大的建造奇迹。同时也能极大的促进中原各地同楚地乃至百越蛮夷的交流,促进大秦的统治。
    当然这只是胡亥的想法,以现在的条件到底能不能在淮河上建造起桥梁,还需要郑国等水工调查和论证。
    不过,郑国等数百水工以及墨家的建筑师南下,除了探讨在淮河修筑大桥的可行姓外,还有一件事情就是以淮河为实验对象,研究整治河道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整治淮河只是开始,只是让郑国等大秦水工积累经验。有了足够的技术储备,胡亥就将开始整治和修缮几乎纵贯整个华夏大地的两条大河,长江和黄河。
    当然,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的地理环境和治理难度都要远远超过淮河。如果淮河不够郑国等人积累经验和技术,那么没关系。整个华夏大地有着无数如淮河这般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河流水网,胡亥还有时间等。
    不过万事总归有个开头不是。
    被俘的近三十万楚军兵卒经过开始时的短暂惊慌之后,到如今也逐渐放下心来,不再担心秦军会如当初对付赵国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