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秦二世- 第3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个个全身覆着重铠、脸上同样带着狰狞面甲的钢铁巨人紧紧跟随三员手持牙旗的骑士身后出现。一列十人,在他们手中拿的那是什么?是盾牌吗?大秦什么时候出现了高达一丈有余的钢铁巨盾!
    随着这些钢铁巨人前行,道路两边的人潮无不情不自禁的后退,那毫不掩饰的肃杀之气让他们感觉不到一点人的气息,这群人仿佛来自地狱的恶魔!
    一列列手持巨盾的钢铁巨人踏着整齐而沉重的步子坚定的前行着。所有人都在想,如此钢铁巨人,如此巨盾,还有何人能破?仅仅数十人,就给人一种千军万马之感。如若过万,这天下还有何人能挡?
    队列前行的说快不快,说慢不慢,片刻功夫就已经行至咸阳宫正殿前的广场之上。
    铠甲锵然声中,所有手持巨盾的玄武军精卒齐齐朝着矗立在咸阳宫正殿高台之上的胡亥行着注目礼。
    “陛下万岁!”
    “忠信勇武,卫国护民!”
    “秦!秦!秦!”
    连续三道仿若来自九天之外的高呼声,瞬间从一列列钢铁巨人阵列中腾空而起,震彻整个咸阳城!最后那连续三个秦字,更仿若来自苍天的怒吼,让所有听到之人眼前瞬间出现大秦兵锋横扫'***'之景。
    轰鸣声,从响起的那一刻似乎就不会再停歇。
    数十列手持巨盾的钢铁巨人从咸阳宫正殿前方行过,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是同样一列列全身覆盖着重铠的玄武军兵卒,不过这一组兵卒手中拿着的却是近乎两丈余长的狰狞狼牙大棒。狼牙棒顶端密密麻麻的寸许长的尖利倒刺在朝阳的光芒下闪烁着刺目的寒芒,让人不寒而栗。
    在这组人身后则是骑兵。五百人的轻骑兵整齐划一的从大道之上行过,然后是五百人的重甲骑兵,再是五百人手持大刀小盾的步卒和五百手持长矛的重甲步卒,然后又是五百手持强弩小盾的步卒和五百手持长矛的轻甲步卒,最后则是五十辆两马大车,前面三十辆车后拉着的尽皆都是大秦最为犀利的大型连射弩机,最后二十辆则是全密闭的箱式大车,没有人知道里面装载的什么东西。
    一列列威武雄壮的兵卒从咸阳宫广场上列阵而过,一声声“杀!杀!杀!”让所有在场的大秦百姓尽皆不由自主的颤栗,而在颤栗之后则是难以抑制的自豪和兴奋。
    有细心的人早就从这一列列行走而过的兵卒身上的铠甲上发现了秘密。那就是每一个兵卒身上的铠甲上,胸前最醒目的地方都有着或龙、或虎、或鸟、或龟的标志。
    皇帝亲军,虎贲、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五大军团呼之欲出。
    没错,一共五千人的兵卒参加这开天辟地第一次的阅兵,所有兵卒尽皆都出自胡亥灞上大营的五大军团。最先两队玄武军,尽皆都是跟随胡亥在成武经历过血战的兵卒。
    十个方阵,并没有一直走远,而是在通过咸阳宫广场后,前行了一段路程之后,自发的停了下来,最后的二十辆大车正好停留在咸阳宫正殿前。
    在所有兵卒驻足的瞬间,整个咸阳宫广场附近,瞬间成为沸腾的海洋。
    无数百姓高呼着“大秦万岁”“陛下万岁”匍匐在地,痛哭不止。
    大秦以武立国,今曰却是第一次让所有人心中生出一种如果不高呼出来整个人都要爆裂开来的感觉。自豪、感慨、兴奋已经不能形容此刻咸阳宫广场前亲眼目睹这一幕的老秦百姓心中的感情。
    他们唯一能做的也仅仅是高呼,一遍又一遍的高呼。
    大秦二世元年九月十五!
    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下诏命尉缭同两位丞相负责处理天下政事之后,亲领五千刚刚参加完阅兵威震天下的五大军团五千精兵,离开咸阳,出函谷关南下,迈出了大秦再次统一天下的步伐!
    (未完待续)


第一章 熊心的无奈
    大秦江南楚国故地,新楚都城,寿春,二世元年九月初十。
    从新楚建国,这座曾经属于楚国国君的老旧宫殿就被收拾一新,虽然相对于大秦咸阳宫,差了不知道多少,但是相对于楚国而言,这已经是最好的一座宫殿了。
    今曰,偌大的楚王宫内座无虚席。
    大殿左侧,大将军、大司马(掌管军队)、上柱国(掌管军队)、武信君(项梁起兵时自封)项梁高居左首第一位,在项梁之下则是左司马(大司马副手)、柱国宋义,然后是右司马、柱国吴芮,柱国范增,柱国张良,次将项羽,裨将军龙且,裨将军英布,以及跟随吴芮归附楚国的十余位被楚王封官授爵的百越族老。
    大殿右侧,令尹(宰相)昭通高居右首第一位,在昭通之下则是左尹(副宰相)景共,右尹景同,莫敖(没有具体的职司,但莫敖可代表楚王)屈平,工尹(掌管工程建设的首席官员)昭和,郎尹(掌管行刑的首席官员)屈步,左徒(可代表楚王处理内外事务,左徒在关键时候可直接升为令尹,与楚王关系极为密切)屈服,三闾大夫(掌管王室宗族)屈见,郎中(楚王的侍卫统领)景从,以及十余位依附在昭屈景三族、在新楚立国后归附的故楚世家贵族之官吏。
    大殿左右,文武百官,泾渭分明!
    在项梁带着数十万从泗水、砀郡、陈郡掳掠回来的百姓回到寿春之后,项氏一族同昭屈景这故楚三大族的蜜月期算是真正的结束了。
    双方在朝堂之上对一系列官职展开了丝毫不亚于战场厮杀的争夺。
    经过一系列的交换,最终,项氏一族掌控了新楚九成以上的兵力控制权,而在昭屈景三族的逼迫下,已经同昭屈景三族穿一条裤子的宋义算是被强行塞入了项梁手下,成为如今楚国名义上仅次于项梁的军方二把手。
    不过,整个楚国文官一系,基本上没有项氏一族一点事了。从上到下,除了江东故地会稽的郡守和县令属于项氏一族外,其余九江、黔中、衡山、闽中、长沙、庐江等数郡之地所有的官吏基本上都是出自昭屈景三族门下。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少数几个选择归附楚国的原大秦郡守和县令。
    如果不是有了子婴和赵佗的支持,昭屈景三族根本没有半分同项梁争夺的底气。在项梁没有回到寿春之前,在子婴的帮助下,昭屈景三族用子婴提供的大秦制式兵械武装起了一只十万人的军队,将寿春以及周边几个相对富庶点的县城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里。
    正是这十万大军,才让项梁最后选择了退一步。
    当然最主要的不是因为这十万大军,而是因为昭屈景三族答应将南越子婴方面送来支援楚国的兵械分出一半给项梁,这才是项梁退一步的根本原因。
    项梁是担心南越方面不再支援兵械给楚国,所以才会如此。但是,他显然小看了赵佗的气魄,在得知项梁回到寿春之后,赵佗又陆陆续续运来了能够装备十余万大军的兵械。
    虽然都是南越军淘汰下来的旧货,不过相对于项梁大军先前所用的那些刀叉木棍要好上不知道多少了。
    于此同时,楚国所有的文官高位都被昭屈景三族瓜分一空,项氏一族连个芝麻绿豆大点的官位都没捞到。双方也算是正式撕破了脸皮。
    今天,已经不知道是这月余来双方第几次在这楚王宫大殿内争吵了。
    双方的争吵从最开始的官职等等利益分配,再到兵力的部署,再到兵械的分配等等,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至少数天时间才能最终达成妥协。
    不过,今天,左右两方争吵的目的却是改变了。
    一切都因为寿春刚刚收到的从咸阳传回到寿春的胡亥将子婴驱逐出嬴氏皇族以及即将讨伐南越的两道诏书。
    按道理咸阳的消息传到寿春,如果不是特别的渠道,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天,之所以楚国能够这么快收到消息,还的归功于稷下学宫的帮忙。
    收到消息的项梁和昭屈景三族,反应却是截然不同。
    项梁一方认为,胡亥妄自尊大,尽然在这个时候自暴家丑,甚至不惜同时对南越和楚国用兵,这是楚国的大好时机,应该联络南越方面同时出兵,趁大秦人心浮动、准备不足之际,楚军渡过淮河灭掉陈兵淮河北岸的两路秦军,然后直接从武关北上;而南越则是直接出兵巴蜀两郡,占领巴蜀之后自大散关北上。
    楚国和南越同时出兵,一起灭,事后平分天下。
    显然,项梁一方的情报工作太落后。
    而昭屈景三族则是认为,这个时候应该严加防守淮河天堑,并传信南越让南越提前防备,顺带请南越派遣楼船进入长江、淮河防止秦军渡河,进入江南腹地。
    只要防住长江和淮河两大天堑,如今已经没有楼船水军的秦军,即便有百万之众,也只能如先前月余时间一般,在河对岸看着楚国都城,望河兴叹。
    如此一来,楚国就根本不用担心秦军会突然过河,杀到自己老巢来。以项梁掳掠到江南楚地的人口,只需要数年时间,楚国必然会实力大增。
    而胡亥在秦军不能渡河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走巴蜀南下,那么首先要碰到的就是南越。
    赵佗不是易于之辈,能够隐忍到今天才突然发动,甚至将子婴从咸阳接到南越,就可见一斑。最为主要的是,赵佗可是当初雄霸天下的始皇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将军,能被始皇帝看重的人,而且还是年轻人,哪一个不是胸有雄才、名动天下之辈?
    当然如今的大秦也不是好惹的。那么秦军同南越军碰撞,必然会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厮杀。等秦军同南越的数十万大军拼的两败俱伤的时候,楚国就可以趁势渡河北上,一举灭掉大秦。
    当然,还有一点昭屈景三人都没有说出来,那就是既然能灭掉关中的大秦,那偏居一隅之地的南越还能活的了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每每思及此处,昭通、景共、屈平三人都忍不住想要笑出声来。
    未来实在是太美好了。
    对于这场争论,范增和张良两人都没有说话。无论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