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害羞心理学-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第4章,我们将详细探讨卡罗尔·伯纳特关于害羞根源有趣而又清晰的分析。在一次电话访谈中,她为我描述了害羞表演者的面具,以及她是如何帮助三个女儿克服害羞感的。

觉察害羞

现在,让我们撇去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仔细观察一下那些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人们,无论是同事、邻居、同学或是相识的普通人。首先,对你的每个家庭成员做一个是否害羞的判断,接着,请他们回答这个问题:“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害羞的人吗?”你也可以让他们猜测一下你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对你很熟悉的人你也可以问同样的问题。将你听到的答案记录下来,这也许对你以后的推测很有帮助。

不同的人群和环境决定了你调查的准确性和评估调查的灵敏性。和家人朋友分享这样的练习也许会让你觉得很有价值。也许这将引起一场生动的讨论,让那些害羞的人开口说出他们的真实感受。

我们调查到的害羞者通常过高估计了害羞在一般人群中的普遍性。也许在他们眼中,这世界上害羞者的比例要比我们这些不害羞者眼中的比例高很多。此外,在那些认为自己现阶段很害羞的人中,有一半认为他们的朋友并不这样认为。

与辨别出一群人中谁害羞的研究相比,观察者们更容易发现谁不害羞。那些私下害羞的人们通常会通过这一关,那些仅在特定场合(如公众演讲)感觉害羞的人在其他场合也许就不会被认为是害羞者。

当居住在同一宿舍的48名同学被问及彼此是不是害羞的人时,对于那些自认为很害羞的人,只有45%的室友认同他们的观点。相反,有1/3的同学认为他们并不害羞。20%的同学表示不了解他们或是不确信。那些自认为不害羞的同学,有近3/4的其他同学也认为他们并不害羞。然而,在另外16%的同学眼中,他们却是害羞的人。一方面,有些同学认为自己是害羞的,但是他们的朋友中有高达85%的人都认为他们并不害羞。另一方面,有几个同学自认为并不害羞,但了解他的超过一半的朋友都认为他害羞。

为什么“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你”有着如此之大的差异?你留下的印象当然不只是你给他人的关于害羞与否的暗示。不管怎么说,我们可以从别人是否认为自己害羞这一判断中吸取到很多经验。

在宿舍学习中,判断他人害羞与否的另外一些原因是:那个人说话轻声细语,从不主动开始或是保持对话,害怕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是拒绝别人,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在,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只和同样安静的一小部分人来往。

那些被认为是不害羞的人通常高谈阔论,充满激情,爱说爱笑,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吸引他人的目光,敢于目光交流,是天生的领导者。

通常,那些并不害羞、但和异性相处时感觉不自然的人会被人们错认为害羞。这种判断掩盖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也许这些人只是和异性中的一些人相处时感觉不自在而已。

那些并不是很有魅力的害羞者通常会很郁闷,因为别人会误认为他们“冷漠、故意谦卑或拒绝”,从而对他们态度不好。若是长得好看,别人会认为你目中无人,自视甚高;若是容貌不好,别人又会说你故意这样做,因为你太自卑。

我们之前讨论过害羞这个概念的模糊性,因为人总是善变的,在对待不同的人时又会有不同的态度。此外,我们还要面对人们对于害羞这个判断的敏感性差异,他们是否愿意自己被界定为害羞的人。一些老师告诉我,他们班里没有害羞的孩子,但同是面对这个班级的学生,其他一些老师认为1/3的同学都很害羞。在宿舍调查中,判断的差异也是巨大的。有人判断65%的学生害羞,而又有人认为80%以上的同学并不害羞。

什么会让我们害羞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害羞对害羞者意味着什么,接下来我们就要探讨什么因素会造成害羞。表2…1总结出让我们感到害羞的各种人及情境。陌生人(尤其是异性)和权威人士居于首位,但是亲属也会使人感到害羞。奇怪的是,不同年龄层的人,老人或是儿童,也都会让人感到害羞。令人惊讶的是,朋友和父母也会让某些人害羞。

表2…1中列出许多让人脸红心跳的情况。最糟糕的要数在大庭广众之下自信地演讲,而且台下坐的都是些大人物,还会为你的表现打分。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害羞的人只是在特定场合和碰到特定的人才会感到害羞。艺术家罗伯特·马瑟威尔(Robert Motherwell)说:“一些商人和小孩子依然会让我感到害羞,而跟研究生和有抱负的艺术家在一起,我就很自在。”

一位女记者分享了让她感到害羞的特定场合。

“新闻是我的职业,我在进行采访的时候一点都不会感到别扭,哪怕是采访一群人。但是,我在当地报社工作的10年间,被无数次邀请向专业人士叙述我的职业,我总是借故推辞。每月编辑部开会的时候,我总感觉不自在,希望不要叫到我,让我在小组面前做评论。”

对害羞的关注越密切,对如何克服害羞的建议就越多、越具体,害羞者也就越容易尝试和实践。从另一角度来说,当害羞的念头悄悄萌生时,我们就有更多的方法来审视和面对。

对“是什么让你害羞”这一问题的回答,害羞者和不害羞者实质上都差不多,区别就在于“量的多少”。害羞者有一种明显的倾向,他们喜欢谈一件又一件经历过的事情,而不会把这些事情归类总结。所以有更多的情境和更广泛的人群可能造成他们害羞,也就会有更多自我界定为害羞的人。

知道“什么引起害羞”、“什么时候害羞”、“如何面对害羞”,并不意味着你能回答“为何害羞”。总有人咨询我,“请你告诉我为何害羞?”这个问题促使我进行调查分析,并且开始了从实践到理论的征程。

在下一章里,我们将分析害羞者的心理面貌,也将讨论害羞者的基本动机,并就害羞者将害羞作为谦逊的原因进行探讨。

第3章 为什么人们会害羞

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社会学家以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都尝试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会害羞?”不同的学派有着迥然不同的解释,这也为我们理解害羞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人格特质学派确信:害羞是一种遗传特质,就像人的智力和身高一样。

◎行为主义者认为:害羞的人只是没有学会与其他人交往的社交技巧罢了。

◎精神分析学家认为:害羞是个体潜意识下内心激烈冲突的一种外在表现。

◎社会学家和一些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社交中害羞应该得到大家的理解,因为社会环境使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害羞。

◎社会心理学家则提出:害羞者是在社会生活中被贴上的标签——自认为自己害羞,或是别人认为自己是害羞者。

可以确定的是,这五种观点并不能涵盖所有关于害羞的解释。一位作家就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害羞是因为人们缺乏对财富的渴望。每种解释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害羞。正如对害羞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对“为什么人们会害羞”这个问题,同样也会有不同的答案。

天生害羞

所有病态害羞的人都有神经质的气质。他们通常出生于有精神病、癫痫症、偏头痛症、忧郁症、心绞痛、怪僻症的家族。在没有其他线索可以证实害羞来源的情况下,我们更加确定:害羞源于家族遗传。

伦敦的一位内科医生提出了一种合理却很悲观的观点:害羞的父母通过基因将害羞遗传给了自己的孩子。

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是现代天生害羞理论的提出者和超级支持者。他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不同的基本特质聚合而成,这些特质可以从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数中获得。通过检测,每一项特质都会有一个分数,根据每个特质的分数就能建立个体的特质模型。然后研究者通过比较父母和孩子在某一特质上的得分来判定人格是否遗传。卡特尔划分个体的特质是通过纸笔测试而不是通过观察法。

◎当你到达一个新的地方时,你是否很难交到新朋友?

◎你是一个健谈或喜欢口头表达的人吗?

第一个问题回答“否”和第二个问题回答“是”的人(对于相近的问题有不同的方式呈现)会被评估为H因子偏高。H因子包括两种特质:H+和H…。H+型的人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表现出坚韧、耐受性强和果敢。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总统是H+型的两个典范。

相反的,H…型的人面对挫折时显示出高度的脆弱。H…型被命名为反应敏感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害羞者。H+型的人可以承受的来自内心与社会方面的压力与打击,无形中却可以使H…型的人身心疲惫或倍感压抑。埃米莉·迪金森(Emily Dickinson)和发明家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是这个类型的典范。根据卡特尔的理论:“法官、神父、编辑、农夫、还有那些助人健复的从业人员都是H…型。”

有趣的是,H…型害羞者天生就比无畏的H+型敏感,且易于唤醒其紧张状态。高度的敏感使得害羞的人从冲突和威胁中退出。卡特尔提出,由于H型人格具有遗传性,在人的一生中并不会因生活事件而改变。但是,他也提出:极端敏感的害羞者是天生的自我治愈专家。然而,人格特质理论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何害羞以及如何治愈害羞,即使说教也不能直接解决害羞问题。根据悲观的人格特质理论,不要尝试去治疗害羞,因为它是无法治愈的。

新生儿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他们对于噪音、光亮、疼痛、温度有不同的敏感度;有些很爱哭,而另一些却能安静地睡觉。但是包括卡特尔在内,没有一个人敢预言:这些不同会预示着哪个婴儿以后会害羞,而哪个不会。

人格理论家假设新生儿的害羞可以测验,H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