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道真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悟道真源- 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呵呵!好了,起来吧!我也并没说要收你,你为什么就如此高兴?”周伯阳似笑非笑地看着张小龙。
张小龙听闻,答道:“我知道师傅是慈悲的人,一定是可怜我从小孤零,所以……请师傅收下我!”
周伯阳看着面前的汉子道:“都说人大少根筋,我看也未必,哈哈……”说完哈哈大笑。
其实他早对张小龙青眼有加,先前叫他下水也是一番试探,不过眼下却还不是他收徒的时候,因此又道:“我看你也有一颗虔诚之心,本来是该如你所愿的,但我现在有事在身,这收徒的事看来还要等到以后,如果你愿意,我就先给你个记名吧。”
张小龙听了周伯阳的话显得有些许失落,回答道:“只要能入师傅的门墙,就算是等上一百年我也愿意,只是我这身体怎么经得起时间的消磨,还请师傅成全!”说着一脸祈望。
看着张小龙的表情,周伯阳笑道:“你这痴儿!我刚刚还说你脑子灵,怎么一下又变得糊涂了?既然答应收你,又怎么能让你独望空山呢?我当然会先传你一些养气的法门,只要你勤加修炼,当可固本培源,洗髓伐毛,时间久了也能得些小神通,至于延年益寿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张小龙一听,脸上阴霾顿时一扫而光,欣喜道:“多谢师傅,多谢师傅,弟子给师傅磕头了。”说完,喜极而泣,重重拜下,一双虎目里已闪出几滴泪珠。
周伯阳道:“好了,你我既然有这重名分,就不用如此拘束,我现在还有要事在身,也不能亲自督导你,在传你之前,你还要明白一点,大凡修道之人必先宁神静心,要把一颗道心修得坚如磐石,不然,稍微的心浮气燥也可能给你带来灭顶之灾。这点你要铭记于心,若是心不静千万不能逞强;即使人事有牵缠,稍稍挫折,总都是命宫所遭,切勿灰心短气,自弃前功。要知修道时的磨折,都非真正的苦难,乃是修道人应历的劫数,必有的阶段。横竖经难愈多,将来的成功亦越大。总之都非劳而无功的。谨记我的话,勿忘勿忘!”
“弟子以后一定牢记师傅的教诲,绝不辜负师傅的一番栽培。”
“好好,这样我就放心了!”
要说张小龙,也算是因缘不浅。说起这因缘二字又是玄之又玄,即使是很多得道全真只怕也是讲不清道不明。就以张小龙来说,他从小父母双亡,这对任何人而言似乎都是人生极大的不幸,但若没有从小辛酸的经历,便不会有对美好未来的强烈向往,也不会有众乡亲的恩泽之情,乃至到敢于独自下江除怪报恩的勇气和不计生死地留下来陪同周伯阳的决心。这其中种种那怕只要少了一件,他也不会得到周伯阳的垂青。这人生的因缘定数,不是偶然的,无数因果之间,似乎有一根看不见的绳索牵连着,总是要到事情发展到了那一步,那局中人才能明晓一二。可叹,也可谅,这天道之下,万物莫不似刍狗,不言天心不公,只怪世人太痴,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又怪得谁来?
……
“这十二句丹决你要把它熟记于心,其中深意我也给你讲得很明了,你以后一定要在上面多下功夫。”
“师傅……就这么简单吗?”张小龙把周伯阳所讲记熟后,有点疑惑地问。
“你可不要小看了这十二句丹决,这可是我花了近五年才在丹书上参悟出来的。要是把那些原文说给你听,烦琐不说,只怕也与听天书无异。你也不用多想,以后只要照着丹决修炼,若没有意外,当可百日养气,千日铸基,对你也有极大的好处!”
周伯阳这话说得真切,古往今来,也不知有多少修真口诀流落世间,公之于众,其中亦不乏货真价实之语,甚至在很多对外公开的传媒上也转载,但能解其中真意而实证其境者可谓是少之又少,乃至才有了世人口中的“修道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凤毛麟角”之叹了。
正所谓:道法旁门有万千,不知火候总徒然。先穷妙理将真悟,后拜名师把诀传。这心法上,若没有通理达意的人来指点,即便是得到了真正的口诀也是枉然。
“弟子明白了,请师傅放心吧,弟子以后一定不会辜负师傅的苦心……”说到这里,张小龙有点迟疑,悄悄看了周伯阳一眼,欲言又止。
周伯阳一看他那表情,怎有不明白的道理,笑道:“有什么就说吧!不要吞吞吐吐的。”
张小龙有点不好意思地搔搔头,问道:“师傅,弟子想知道,这百日养气,千日铸基,是个什么境界啊?能不能像你那样有降妖除魔的本领呢?”
周伯阳听了,轻轻给了张小龙一个暴栗,斥道:“我刚才给你说的宁神静心这么快就忘了?”
张小龙一看师傅的脸色,吓得赶紧把脑袋一缩,呐呐道:“师傅教训得是,弟子这次真的记住了。”
看着张小龙的样子,周伯阳又好气又好笑,沉吟了一下道:“我如果不回答你,只怕你心中难安,难免孳生心魔……我传你的丹决虽然是我精译而来,但其意却与原文无异,这对你可算不劳而获了,至于能修到什么境界,那就要看你的苦功了,这里我也不多谈,总之你以后自己亲身体验就会明白;你也不用老把心思放在这神通上,功到自然成,至于其中的难易,我到可以告诉你;大凡修道者,顺天逆天,全在一念之间,这其中必有很多意外的磨折,磨折越深,成功越大,也更能见成功的可贵。如果随随便便读得几句道书,炼得几年坐功,就能成仙了道,那么这世上众生,只怕人人都要去学仙人了,人人都能轻易成仙!仙与人,又有什么分别?既不见仙之可贵,而仙与仙之间,也还真没有个你高我明,如此,我辈又何用如此苦修勤炼呢?”
“弟子谨遵师傅教诲,只是弟子以后该到那里去找师傅呢?请师傅指点。”张小龙恭敬地道,这次他到是真的记在了心底,至于能理解多少那就不得而知了。
闻言,周伯阳微微点头道:“两年后,你可择日北上,自然会有一番际遇,等我这边俗事尽了后就会派人来接你……”说到此,周伯阳不由严肃起来,看了看眼前淳朴的汉子又道:“你与我相遇机缘不小,但如果以后你依仗些小神通胡作非为的话,为师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要以飞剑雷火惩你,切记勿忘!”周伯阳说完,抬手在张小龙的眉心打入一道符印,也不等他拜别,转身扬长而去。
……
“师傅,徒弟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你?”看着渐渐走远的身影,张小龙突然感觉到一种久违了的亲情和淡淡的失落,强烈的不舍充斥在心间,不觉流下两行清泪来。
浪淘滚滚,拍打着那已不知多少年代的沧桑岸礁,阵阵凉风中,一个声音远远传来:
名利随身廿许年,是是非非万万千。
一人志满百家怨,半世功名百世厌。
红尘是非今已矣,芒鞋青葫自悠然。
有人问我来去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
江水依旧汹涌,淘声绵绵不绝,但此时的张小龙却一丝也不曾听进,他呆呆地望着师傅离去的方向,两耳回荡着周伯阳临走时的话语。

第二十章:为子请得道士来 邪气未除反被戏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源头在那冰川未端,干流流经青、藏、川、滇、鄂、湘、赣、皖、苏、沪等地区,在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长江水系发达,支流数以千计,周伯阳斩怪的那条江就是其中的一条,名为剑臣江,是这众多支流中比较大的一条,其流经之地多富庶,沿岸城镇星罗棋布,沿江市便是其中之一。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沿江市,顾名思义,就是沿江而建,依江而得名,倘从空中俯瞰,云蒸雾绕间,那不知流淌了多少年的江水如万马奔腾,穿越崇山峻岭,蜿蜒而来,其两岸楼房林立,绵延近三十里,宽敞的街道上人流熙攘,各式车辆来来往往,犹如两条花边彩带点缀在这大江边上。
由于水陆交通带来的便易,使得这座城市在短短二十年间便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渔村变成现在这个繁华的现代城市,当然,经济的发展不光只靠天时地利等硬件,这其中也与国家的政策扶持分不开的。而有了硬件和软件之后,就得由人来造时势了。在那段鼓励发展经济的年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句口号起到了关键性的带动作用,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为之不辞劳苦,汗洒沿江。但是,没有一概而论的历史,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付出就会得到你所期望的回报,这样的回报只属于其中的极少部分,吴建国便是这其中的幸运儿之一——沿江鸿运集团的总裁。
剑臣江南岸,鸿运大厦顶楼,吴建国闭着眼,仰靠在真皮沙发上,轻轻揉捏着太阳穴,从他宽厚的手掌下,可以看到眼角的几丝皱纹和高鼻下那硬朗的唇线,宽阔的额头显示出他的智慧,略微发福的脸颊此时却满布愁云。
吴建国今年四十五岁,正值人生和事业上如日中天的黄金时期。其妻王素芳仪态温柔,姿容美丽,贤良淑惠,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五年前辞掉了机关的工作,回家操持家务。夫妻俩膝下有一子,十四岁,聪明可爱,乖巧懂事。吴建国手下的鸿运集团更是掌握着整个剑臣江流域的半数以上航运资源,可谓这个行当的个中翘楚,其身价何止过亿,在整个沿江市也算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此时,有此贤妻孝儿、事业辉煌的他为何却愁眉不展呢?
长叹一声,吴建国缓缓起身,活动了一下微微发酸的颈骨,走到落地合金玻璃钢窗前,遥望青山绿水,久久不动。
“嘟嘟……——#”电话铃声响起。
“喂,素芳啊,阿晨今天好点了没有?”
……
“昨天我请来的那个道士呢?作法了吗?”吴建国的语气有点焦急,对着电话问道。
……
“怎么搞的?那道士不是自称半仙吗?你先别慌,我这就回来……恩,好的……就这样。”
挂掉电话,吴建国的眉头皱得更深了,走出办公室,对着一名三十多岁的精干男子道:“小陈,你给我把今天所有的应酬延后,再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