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天方夜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男人的天方夜谭-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外面,空气潮湿闷热;天上,星汉灿烂;看来明天又是一个火辣辣的晴天。
  二
  现在想起来真像一场恶梦。
  事到如今,还说什么呢?我惟一希望的,就是尽可能地为国家挽回损失。你能来采访我,想必资料都看过了。你还想了解什么,我会如实告诉你。请问吧。
  怎么发生的?说来话长。真是一言难尽。好,我尽量具体。
  
男人的天方夜谭(3)
现在说起来,是五年前的事情了。
  那时,我刚刚三十八岁,是我们省最年轻的地专级干部。是,省经贸委副主任。那时,我还不认识成怀仁。当时,省里准备组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对,省国际投资集团总公司,正在物色人。我主动给省里打报告,要求辞掉政府里的职务,去办公司。是的,很轰动。很多新闻单位都报道了。因为人们传说我是省里的“第三梯队”,政治上前途无量;人们无法理解我为什么要下海经商。当时很多人都知道“鲁军下海”这件事。省里主管副省长找我谈的话。最后,任命我做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其实并不是真正下海,我还兼着经贸委副主任的职务。公司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项目,就是引进大型天然饮料生产线。当时,在国内是空白。我们看准了,国内消费市场的档次越来越高。决定要搞就搞最大最好的。用规模效益覆盖住国内市场,压住潜在的竞争对手,并争取打进国外市场。当时,这种东西在美国很成熟而时间也并不太久。设备选型时,确定考察美国与欧洲的。因为日本也是用的美国的设备和技术。考察组一共五个人,我、省厅厅长、公司的总工、项目负责人就是后来的厂长,还有就是中央主管部门的成处长。对,就是成怀仁的堂哥。他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项目资金,除省里自筹一部分外,还要从中央主管部门贷款,他正好是主管处长。你知道的,在中国“县官不如现管”。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都是第一次去美国,两眼一摸黑。那时不像现在,人们一窝蜂似地去美国。美国的中文报纸上形容说,以考察、招商、培训、洽谈业务的名义来美国公费旅游的中国党、政、军、工、商人士,“多如过江之鲫”。

()好看的txt电子书
  国外估计,中国用在这上面的钱至少有几亿美金。很多华人靠接待大陆团发了财。当时去美国还是件了不得的事儿。在北京汇报项目时,成处长知道我们没去过美国,就告诉我,他的堂弟在美国拿了两个博士学位。当时他说得很含糊。他没讲成怀仁在做什么,只是说“他或许能帮助我们”。
  当时我心里一动,干脆请成处长一起去。一来他是贷款的关键人物;二来他去了,他的堂弟应该会尽心尽力帮忙。
  手续办好后,我记得大约是出发前几个星期左右,成处长让我和成怀仁联系一下,以便接待。我就开始和他通电话。电话里,成怀仁的反应很平淡,话很少;中心意思是他很忙,但可以考虑抽时间帮我们联系厂家。他给了我一个号码,让我把此行目的和日程传真给他的私人秘书,以便安排。
  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此人相当傲慢,派头不小。他竟然有秘书,而且是私人秘书。说话的口气仿佛在打发一个很不受欢迎的人。说实在的,以我当时的情况,在国内走到哪儿都被人待为上宾。成怀仁的一通电话,使我下意识里隐隐产生了一股很不舒服的味道,怎么说呢?总之是一种不舒服的感觉。
  不管怎样,一切就这样开始了。从此,我和他都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路。
  三
  当传真机“轧轧”响着吐出那一连串儿文件时,成怀仁激动得手都有点发抖;后来,在一个极偶然的场合极罕见地吐露心里话的时刻,他曾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当时,我的心都在颤抖”。我们应该理解为这是一句实话;因为,这是他第一次使用传真机;而这第一次,整个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此以后,成怀仁对传真机的声音就有了一个虔诚的基督徒聆听福音般的喜悦。有一次,家里有客人,传真机响了,他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克制不住地走到那台宝贵的机器跟前去了。一贯沉静,甚至有些沉默寡言的他,十分喜爱造型艺术;这是恢复高考后,他选择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的重要理由。这样一个颇有艺术修养的人,在谈到传真机时,竟然会有点儿失态般地眉飞色舞地评论说:“传真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往外吐纸的声音,比世界上的一切音乐都美妙:那是在给你吐美元、吐机会呀!”确确实实,当时,正是这传真机吐出来的纸头,给他带来了他生命中的华彩乐章。
  成怀仁的人生阅历不可谓不丰富。他生长在上海闸北区的一个棚户人家,属于被上海人瞧不起的“江北人”。贫寒的家世、繁华的上海滩给了他最初的启蒙。他天资极好、悟性很高,又刻苦用功,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学习尖子。和同时代青年一样,“文革”的巨浪卷走了他的梦——和十万上海知青一道被卷到了北大荒。八年后,又被回城潮卷回了大上海。甫回上海,他就以过人的敏锐意识到:这世界要变了。于是,在伙伴们还在为进一个国营企业别去街道小厂而四处奔走时,他却一头扎进了中学课本,全然不管周遭的一切。大学毕业,当同辈还在津津乐道“攻上海,退北京,拼死也不去边疆”时,他已经悄悄地向美国数十所大学发出了奖学金申请信。站在密西根湖畔,望着气象万千的现代大都市,他油然想起了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个外省青年拉斯蒂涅——埋葬了高老头,望着辉煌的巴黎,在心底里攥紧拳头呼喊着:“巴黎,现在就剩我们俩儿了,让我们来拼一拼!”
  六年美国生活,物欲横流的美国呵!碰到、听到、见到的一切使他大彻大悟。他在心底深处彻底埋葬了以往的一切。他再也不想用自己的学识供任何人驱使了。拿到建筑学博士学位后,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攻读理工特别是计算机学位的浪潮中,他毅然读起了第二学位——工商管理硕士……
  
男人的天方夜谭(4)
正在这时,堂哥打来了电话。
  几个月来,他废寝忘食地研究了鲁军项目的全部资料。所有数字和许多段落已经烂熟于心。堂哥的工作做得没话讲,毕竟是中央机关的处长。几个月下来,他相信,他对这个项目的了解与理解,超过了包括鲁军在内的任何一个人。
  鲁军们报上去的盘子是4000万人民币。按时下的汇率,折合800万美元左右;其中48%强为设备款。而从他在芝加哥所能收集到的美国和世界天然饮料生产设备资料上来看,其实际花费连一半都不到!当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个结论意味着什么时,浑身的血液“轰”地一下涌上了脑袋,一时竟有些晕眩起来。后来多少次,半夜醒来,他都怀疑自己记错了,翻身爬起来,从头再看一遍资料。那一段时间,他常常会无端地想起生产建设兵团时的那些口号:“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不打无准备之仗”,毛主席的战略战术思想真是英明。为此,他一次次操起电话,隔着太平洋向堂哥了解进度,商量细节,了解鲁军其人其事。月底,电话账单令他倒吸一口冷气:乖乖,2800多美元!几乎比他六年电话费的总和还多。但他平静地寄走了支票。是的,我成怀仁永远也不是那种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的人。在心底潜藏了多年的那个声音越来越响亮地在告诉他:你一定能出人头地!
  是的是的是的!上帝远远没有慷慨到那种程度——赐给很多人这种机会,使他通过一次生意、在几个月中便成为百万富翁,而且是美元的百万富翁!
  是的,远远没有。
  这是千载难逢的!
  深夜,万籁俱寂。蓦地,传真机响了,ND521ND522中他吓得浑身一机灵。
  看着那一页页陌生的笔迹,他盘算着银行里的存款——那六年来,靠了劳苦、屈辱、精细和节衣缩食的全部积蓄。心血不会白费。他想,该去找老混蛋维克多了。
  还有朱迪。
  四
  是的,最开始我们的确只是想通过成怀仁介绍一些美国厂家并做我们的翻译;后来,变成了我们从他那儿买设备。事情变得无法收拾,也是这样开始的。大概情节你都知道了。
  细节?我尽量回忆吧。有些,时间上可能会有出入,但事情大致应该不会错。
  到了芝加哥,我们都有些吃惊。成怀仁和一位美国小姐,对,就是我给她发过传真的朱迪小姐——成怀仁的私人秘书——一起来接我们。说起来,我们在国内也都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可是我们谁都没见过那种豪华的加长凯迪拉克,更别说坐了。车里有电视、电脑、电话,还有一台很薄的小冰箱。司机是个高大的黑人,穿一身笔挺的制服,戴着大檐帽,对成怀仁毕恭毕敬,一口一个“YES”,的确给我们心理上的冲击不小;我当然感觉得出来。包括我在内,大家对成的态度一下子客气起来了。后来我们在美国期间,一直都是这个车子和司机。我们没好意思问,但都一直以为这是他的私家车。
  成怀仁白白净净,南方人,显得很年轻。聊起来才知道他和我同岁,都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更巧的是,在北大荒兵团,他所在的连队离我所在的农场不到一百里,我们是一个师的。我们同年生,同年上学,同年去的北大荒,同年回城,同年考上大学,经历几乎一模一样。这使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成怀仁这个人的最大特点是:平淡。不是别的平淡,是他说话做事时的动作、神态、语气总是淡淡的,慢条斯里不慌不忙的样子。他不太爱讲话,说起话来很简洁,很平淡。这些年,我们之间有过极严重的冲突,在这种时候他也不激动,仍然是淡淡的,喜怒不形于色,让人捉摸不透。
  到芝加哥的第二天,成怀仁把我们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