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揭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变态心理揭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得要领的情况下,布鲁尔准备向他施行催眠术,但后来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在病童母亲聪明而温馨的询问下,病童终于流泪说出如下的遭遇:原来病发当天,他在从学校返家途中,因尿急而到路边的厕所方便,在厕所里,一个陌生男人突然走到他身边,掏出生殖器,要男童将它含在嘴里,他极度恐慌地跑开,回家后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出现了上述的症状。
  
在床上昏迷不醒的新娘(2)
病童的吞咽困难,显然是对将陌生男人的性器含在嘴里的象征性抗拒。但当他说出这个创伤性经历,抒发他的惊恐与愤懑,并得到父母和医师的安慰与保证后,他的症状也就消失了(布鲁尔诊疗这位病人时,因为离那次创伤经历的时间甚近,所以病人还记得它,但如果时间拉长,此项记忆可能就会受到潜抑,而只剩下象征性的症状)。
  从诊疗经验中,弗洛伊德发现多数转化型的歇斯底里病人,在早年多有过“性创伤”的经历,几乎每个病人在童年时代都有被成年人“性诱惑”或“性骚扰”的历史,这使他们在青春期之后对性的讯息极为敏感,当被潜抑下去的记忆及情感再度受到“拨弄”时,即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身体症状,或原本已存在的症状变得更加明显、益形恶化。于是他大胆地提出“性源说”,认为歇斯底里症主要是来自性的潜抑或压抑(suppression,压抑是意识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却不能说、不敢说、隐忍不说;而潜抑则是将它驱赶出意识层面,无法忆起)。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也许失之狭隘(当年,布鲁尔医师就是因为不同意他的性源说而和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来,阿德勒和荣格等和他绝裂,多少也是肇因于此),但就像所有的学派宗师,都是在“一以贯之”的信念下,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理论系统的,这也许是弗洛伊德“宗师的个性”使然。不过他的理论也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因为在弗洛伊德所处的那个维多利亚时代,社会弥漫着保守、伪善、虚矫的性道德,他的理论似乎在告诉世人,因为性本能受到扭曲,而使很多人产生了光怪陆离的心理病痛。
  对于这种病人在早年受到性诱惑或性骚扰的说法,后来发生了一些插曲。随着诊疗经验的累积,弗洛伊德慢慢发现,病人所陈述的性诱惑或性骚扰事件,经常是“虚构”的,换句话说,它们可能只是患者的幻想而非事实,为了解决这个窘境,使他转而认为人类的性欲及性幻想并非在青春期之后才出现,在童年时代,性亦是一种强烈而重要的生物本能,结果这又成为他“性心理发展理论”的源头。弗氏指出,“性创伤事件”也许不是童年“真实的经历”,但却是“真实的幻想”、“真实的记忆”,它们仍然会对当事者的心理造成影响,并转而影响其生理。
  攻击他的人对此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男科学家”认为,病人之所以会“捏造”这些性创伤事件,主要是弗洛伊德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在催眠或自由联想中,一再“暗示”或“诱导”病人说出这类的告白,病人或者怯于他的权威,或者为了迎合他,才言不由衷地说出“性的谎言”。因此,弗洛伊德不仅在愚弄病人,也在愚弄自己,所谓“潜意识”或“精神分析”,根本就是天方夜谭,而非科学。
  “女性主义者”则说,那些病人(以女病人为主)所说的性创伤事件其实都是真的,弗洛伊德后来改口说它们可能是假的,其实是为了“替男人脱罪”。因为诱惑、骚扰这些无辜女孩的都是丑陋的男人,甚至是表面上一本正经的伪君子。为了避免“丑化”男人,所以才说那不是“真”的。
  弗洛伊德的辩解及上述两种攻击论调,都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我们如何“证明”病人主观陈述之真伪?或者,它们根本就是难以“证明”的?除了极少数的例子外,我们确实难以验证病人说法的真伪。在这个档案里,好像有A医师这个“人证”,但我们又如何验证A医师的“回溯性记忆”有无虚假、扭曲的成分?面对一桩变态心理档案,就像面对一个棘手的案件,在证据不足,甚至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只能“自由心证”。但医师不是“法官”,他要做的也不是“法官”该做的事;而对于你我来说,当然更非如此。对于这样的档案,甚至说这样的“故事”,我们要付出的并非“科学的质疑”,而是“同情的了解”。当弗洛伊德将精神医学带离唯物的医学模式时,就已预示了这种后果,但也使我们更接近活生生的人生——“半是真实半是诗”的尘世。
  在芸芸众生中,这“确实”是可能发生的事。天下事无奇不有,还有什么比这更“确凿”的事实?
  
被爱灌溉的仇恨(1)
  “如果我必须切断喉咙,我就会切断喉咙——现在我就是如此。但我的家人也必须为此而得到某种教训。”
  一位39岁的中年男子,因某次意外事件而使背部受伤,产生严重的下背痛。他虽然强自忍耐,但最后还是不得不住院寻求进一步的治疗,经过详细的检查,医师诊断为第四与第五腰椎间盘突出,于是为他施行了椎间盘手术。
  手术完后一段时间,病人背部仍有中等程度的疼痛,医师再度检查,诊断为“脊髓蜘蛛膜炎”,显然是一种手术的并发症。医师建议他再进行另一次手术,但病人拒绝了,而且毅然出院。这种并发症虽然痛苦,但他仍忍痛而如常地工作和从事各种活动。
  关心他的家人一直认为他的病还没好,而要他再接受治疗。在家人软硬兼施地一再催逼下,他终于又住院,也同意进行另一次手术。

()免费TXT小说下载
  但这次手术后,情况却反而变得更严重,他竟卧床不起,丧失了行动能力,不过不是因为痛,而是因为整个脊柱和颈部肌肉都变得无力,不仅无法走路,甚至连坐都没有办法。
  “越帮越忙”的医师很谨慎地再为他做一次彻底的检查,结果却找不出任何生理病因。医师怀疑他的“丧失行动能力”可能有潜在的心理因素,于是用药物对他进行催眠,结果发现他隐藏了以下的心事:
  原来病人极度反对进行第二次手术,对家人不断地唠叨、催逼,他在内心深处深感愤懑;但他也晓得自己最后终须屈服,只能咽下他的愤懑接受手术。在催眠状态中,他激动地说:“所以我决定,如果我必须切断喉咙,我就会切断喉咙——现在我就是如此。但我的家人也必须为此而得到某种教训。”
  他的家人果然得到了“教训”——他照他们的意思去做,但却已形同废人。
  病人在催眠前及催眠后的意识状态中,完全看不出他对家人有什么不满或愤怒,他的愤懑是深藏在潜意识里的。但这种潜意识里的愤懑却转化为肌肉无力,让他的家人“伤心”,成为他向家人报复的手段。
    解析:
  弗洛伊德的“性源说”显然无法解释所有的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而弗氏后来也不再作这种坚持。与性欲同属生物本能的攻击欲,在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的成因中亦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上一章所述案例里,当那位女歌唱家受到坏姨父的无理责骂时,她喉咙的窄缩感可以说就是强忍攻击欲的结果。本案例中的这位中年男子,也是在潜意识里积压了不少对家人的愤怒(攻击欲),就是这种无处发泄的攻击欲转化成肌肉无力的身体症状。
  从这个案例也可看出,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的症状通常有某种“意义性”(meaning),有时候是在“象征”患者的心理冲突(如前述几个个案),有时候则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个病人在手术后“丧失行动能力”的真正目的是要让他的家人伤心、后悔,可能是一种变相的“消极攻击性”(passive aggression)表现。
  强行咽下攻击欲,固然可能产生身体症状,但如果肆无忌惮地发泄愤怒,而对方却是自己在道德意识上觉得不应该施以攻击的人,结果还是可能产生转化型症状。譬如,有一位女士在盛怒之下对父亲作身体攻击,结果右手及右手臂即突然产生剧烈震颤与局部麻痹的症状,因为在事发当时,她用右手撕破了父亲的衬衫。右手的麻痹显然是一种象征含意的症状,由罪恶感及自我惩罚的愿望转化而来,为的是防止她再度发生被禁止的敌意行为。
  有时候,当事者只有攻击的意图而未真正付诸行动,也可能因此而产生转化型症状。譬如,有一位不幸的男士,妻子红杏出墙,跟姘夫私奔了,而他也屋漏偏逢连夜雨,双腿竟跟着麻痹,寸步难行。在接受治疗后,医师才发现原来当他获知妻子与人私奔时,一时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心里曾兴起强烈的杀机,想要去追杀他们,手刃奸夫淫妇。这个念头后来虽然被“咽”了下去,但却使他产生了双腿麻痹的症状,它似乎是来自想阻止他将复仇愿望付诸行动(血腥报复)的心理自卫结构。
  这几个例子告诉我们,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固然与当事者的道德观念、应对问题的方式,甚至体质有关,但主要还是遭遇了让他陷入不幸的生命困境,在这样的生命困境中,他不管是潜抑或发泄,都会产生后续效应,只是效应的指向不同而已。
  有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说:一个理发匠替长了一对驴耳朵的国王理发,事后虽逃过被国王杀之灭口的劫难,但他实在“憋不住”他所目睹的那个大秘密,后来,他在地上挖一个洞,把“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话“发泄”到洞里,并用土掩埋。虽然他郁积的情绪得到了解消,但问题并未真正消失,只是“转化”成另一个问题而已。因为那堆土里长出了竹子,有人砍下竹子做成笛子,结果笛子吹出来的还是“国王长了一对驴耳朵”的曲子。
  童话故事通常是浅显而含意深远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