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代名家之誉,我是从来不敢奢望的。”
    俞守中笑道:“庆国,你就不用再捧我了。我的字是什么水平,我心里清楚。勉强能够拿出去见人,但是与唐宋名家相比,何止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呵呵……”
    齐庆国笑了,没有再多说什么。俞守中的字确实写得好,他心里也是由衷的赞叹。
    但是,他毕竟是文人,也有几分文人的清高自傲,实在是抹不开脸面,违心说这字能够与唐宋飞白名家相提并论。
    “庆国,你觉得怎样?”
    这时,俞守中问道:“如果觉得还行,那我就落款盖印了。”
    齐庆国喜形于色,点头道:“行,有这幅书法,足够我交待过去了。”
    俞守中闻声,立即在笔架上,取了支小一号的毛笔,提笔蘸墨,在纸的左下角,写明了年月曰。然后,旁边的俞飞白,在书桌的抽屉之中,取了一个精致盒子出来。
    打开盒盖,里面装了两枚印章,一方一圆,是玉质的,晶莹雪白,在阳光下映照出温润柔和的光芒,一看就知道是上好的白玉。
    俞守中拿起了一个印章,沾了鲜红的印泥,然后平稳的一按。一方阳文篆字,立即出现在了纸页的空白地方。然后,俞守中又拿起另外的印章,再次落印在旁边。
    王观好奇望去,只见两枚钤印错落有致的分布纸上,鲜红的印迹渗入纸内,显得十分的清晰分明。其中,每方印文有四个字,两方印就是八字。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王观仔细辨认,在心中默读了出来。同时,他也觉得,这八个字,似乎有什么深层含义。后来回去,查了资料才知道,这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意思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那个时候,王观才明白,俞守中为什么刻这两方印。或者,不仅是因为这话包含了他的名字,更是他的一种从政的态度。
    “庆国,过来喝茶。”
    盖好印章之后,俞守中用毛巾擦了擦手,发现水烧开了,就走到几案旁边,沏起茶来。滚烫的开水一冲,蒸气蒙蒙,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守中,实在是不好意思。”
    齐庆国走过去,端起杯子,一口把茶水喝完,就带着几分歉意,叹气道:“俗事缠身,坐一会儿,又该走了。等一下,我还要去任老先生家里拜访,求他赐下墨宝。”
    “这么忙?”
    俞守中眉头一皱道:“你不是受邀的嘉宾吗?怎么反而让你跑起腿来。”
    “这是我自告奋勇,主动接下来的差事。”齐庆国笑道:“毕竟,离开家乡好久了,难得回来一次,自然要为家乡父老做些事情。”
    “嗯。”俞守中点头,有些理解。
    相对眉山书画研究会来说,挂了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头衔的齐庆国,面子更大,由他出面主持展览,邀请客人的话,也更加容易一些。
    “先在这里以茶代酒,说一句对不起。”与此同时,齐庆国又喝了杯茶,起身告辞道:“等到书画展览会结束,我再登门赔罪了。”
    “你有事先忙,我们有空再聚。”俞守中不介意道,站了起来,卷起已经干透的飞白书,礼送齐庆国下楼,出了大门。
    俞飞白与王观,自然也跟着下去相送。
    在门口惜别的时候,齐庆国笑着说道:“书画展览在三天之后举行,守中你才上任不久,肯定是没有时间了。到是飞白世侄,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眉山参观一下。”
    “眉山……”
    俞飞白稍微沉吟,看了眼王观,立即一口答应道:“好,没有问题,到时候我一定去。”
    (未完待续)


第136章 赫连勃勃大王
    本来,在此之前,俞飞白就有去眉山游玩的打算。不然,也不会使劲撺掇王观陪他一起前去了。现在,感觉做错了事,又怕俞守中责斥,更想出门几天,避一避风头。
    所以说,齐庆国的邀请,相当于一场及时雨,俞飞白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拒绝。
    “那就这么说定了。”
    齐庆国微微一怔,他本来是在说场面话,没有想到俞飞白竟然答应下来。而且,看模样似乎不像是在敷衍自己。
    不过,齐庆国也没有想太多。说白了,就是无所谓。反正,不管俞飞白真是要去,还是随口许诺,对于书画展览来说,也没有什么利害关系。
    当然,如果说俞守中要来,那就截然不同了。可惜,俞守中的职务,也有些敏感,让他不可能随意出席一些活动。
    齐庆国有些遗憾,但是能够拿到俞守中的亲笔飞白书,他也十分心满意足。在门口挥别片刻,就坐上车辆而去。
    目送齐庆国离开,三个人返回屋中。
    一进客厅,看到凌散地上的残断草席,俞守中顿时回头,朝俞飞白斥道:“有客人来了,却把厅里弄得乱七八糟,成什么样子。还不快收拾干净!”
    说话之间,俞守中又上了二楼。一会儿,他从新下来,已经把军装换下,穿了一身常服,昂首阔步走到了王观身前。
    这时,俞守中伸手,语气平和道:“东西给我看看。”
    “啊!”
    王观愣住了,好半响才反应过来,连忙手慌脚乱的把手中的环首刀递了过去。与此同时,他也有点儿脸红。可能是心里太重视这把刀了,以至于从头到尾,手里都拿着刀。
    浑然忘记刀是凶器,拿着它跟在俞守中身后,几个警卫没有把他当成歹徒处理,已经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情了。
    “爸!”
    旁边的俞飞白见状,正想说些什么,为王观挽回一下印象。
    “你别叫嚷,打扰我观赏东西。”
    没想,俞守中拿起环首刀之后,就进入了一种专注的状态之中。
    而且,与王观、俞飞白直接抽刀观看的鉴赏顺序不同,俞守中拿到手之后,却是先从刀鞘上的纹饰,以及刀首的柄环、龙鳞、鸟形,逐一观摩打量。
    良久之后,俞守中才轻轻抽刀,一抹清亮的光芒,立即在空中浮耀起来。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见刀刃锋芒了,但是在这个时刻,王观与俞飞白都感觉刀刃寒气逼人,锋芒毕露,十分锐利,使得心里有几分惊颤。
    “爸,这刀十分犀利!”
    这时,俞飞白带着几分献宝的心理,炫耀道:“刚才我们试过了,完全可以吹毛断发,甚至削铁如泥也不成问题。”
    “是这样没错。”
    在俞飞白的示意下,王观也开口说道:“刃口非常的锋利,切草席的时候,比切豆腐还要容易。所以,连斩了几刀,飞白也没有留意。”
    “还有,刀身上铭刻有篆字。”
    俞飞白继续说道:“我和王观猜测,这把刀的来历,可能不简单。要么是在史籍上有过记载的东西。要么就是后人,特意去仿造的古代名刀。当然,这个后人,不是指现代,而是几百年前的明末时期。”
    “嗯……”俞守中淡然点头,神态自若。
    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已经锻炼出来了。王观总是觉得,那些大人物的言行举止,都是那么高深莫测,含蓄内敛,让人猜测不透他们的心思。
    又观赏片刻,俞守中慢慢把刀归鞘,才问道:“东西是怎么来的?”
    王观闻声,有几分迟疑。不等他开口,就听俞飞白抢先道:“东西是王观上山淘宝,在一户农家收来的。当时,这把刀锁在一个锈迹斑斑的铁匣子中。锁已经坏了,匣子打不开,那些农家,就把铁匣子当成是废铁,卖给了王观。”
    说到这里,俞飞白感叹道:“爸,你现在知道,我什么叫他拣漏高手了吧。他每次出手,几乎都要拣一次漏,快把我羡慕死了。”
    “那是因为你眼力不够,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努力的学习。总是好高骛远的,难成大器。”俞守中趁机训斥起来,也没有怀疑什么。
    王观感激一笑,他知道俞飞白这是在给自己打掩护。毕竟,按照法律规定,类似于这种出土的东西,一般是要上交有关部门的。
    然而,王观想到自己冒了这么大的风险,才把东西挖掘出来。他自然舍不得把两件宝贝,这么轻易的交给别人。
    人姓,总有自私自利的一面。或许,在某一天,他的思想觉悟,已经达到了那样的高度,才会无私的捐赠。不过,绝对不是现在。
    “是是是……”
    与此同时,俞飞白唯唯诺诺,等到俞守中不训斥了,才连忙转移话题道:“爸,你是军人,对于古代冷兵器有所了解吗?知不知道,这把刀是什么来历?”
    俞守中板着脸道:“这刀的来历,铭刻上的篆字,已经标明出来了,你难道看不见呀。”
    “篆字我当然认得。”俞飞白反驳,为自己辩解道:“不过,又是吴楚湛卢,又是大夏龙雀的,让人容易混淆。”
    “狡辩。”
    俞守中哼声道:“湛卢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剑,而大夏龙雀却是赫赫有名的刀,两者泾渭分明,怎么可能混淆。”
    “你的意思是说,这把是大夏龙雀刀。”俞飞白反应极快,马上明白过来。
    古之利器,吴楚湛卢,大夏龙雀,名冠神都。这是刀刃上的前半段铭文。
    在此之前,俞飞白可是把刀身上的铭文,理解成为古代有两件神兵利器,一件是湛卢剑,一件是龙雀刀。而打造这把刀的人,希望自己打造的刀,能够与两件神兵媲美,所以才会在刀身上刻了这样的铭文。
    听了俞飞白的解释,俞守中忍不住皱眉,摇头道:“平时让你多读点书,你就是不听,现在闹出笑话来了吧。”
    “这也不能怪我呀。”俞飞白委屈道:“谁叫古代文言文一词多义。而且,要是断句不同,就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意思。”
    “到现在还嘴硬。”俞守中有点儿怒其不争的意味,斥责道:“难道,你就没有听说过沉水龙雀,或者今刀剑录中的龙雀大环吗?”
    “沉水龙雀,龙雀大环……”俞飞白茫然摇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