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7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见些情形,王观完全可以肯定,东西真的是朱大先生的作品。或者之所以这么轻易的被海头堵截查获了,就是朱大先生故意漏下来的。
    其中的目的,就像是王观猜测一样,纯粹是为了较劲。你不是在西北缴了我一个大盘吗,那我就干脆再送一个过来。绝对是送,而不是卖。
    毕竟东西拍卖之后得到的钱,那可是要上交国库的。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王观偶然在冯辉那里听到消息,匆匆忙忙赶过来了,或者东西如期拍卖,不知道坑了谁。然而不管坑了谁,反正东西拍卖之后,肯定会引起业界轰动,那时就算王观等人知道这事也已经太晚了。
    当然,就算知道有人被坑了,只要这人不是自己,王观多半不会很在意,但是钱老他们肯定会闷闷不乐。这是观念的不同,在王观的心里,多少还有几分唯己主义的心理,不像钱老等人那样顾全大局,具有主人公的精神。
    古往今来,总有那么一小撮人,视天下为己任,觉得能力越大,那么不用别人提醒,他就自觉的承担起一些责任。比如说二十多年前针对朱大先生的严打行动,又比如说现在发觉朱大先生死灰复燃,又急忙追查线索……
    或许朱大先生也明白钱老等人的心理,所以才会制定这个损人不利己的圈套。哪怕不能给钱老等人造成任何实际上的伤害,却可以给他们心头添堵。
    不过,那是王观事后分析出来的结果,此时此刻他却是很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揭穿这个永乐青花大盘的底细呢?
    也难怪王观有所顾忌,如果旁边没其他人就算了,可是古先生才说东西是真品,他却开口说是赝品,那岂不是当面打人脸?然而沉默不语,眼睁睁地看着东西被当成真品拍卖,他又有几分不忍心。
    要知道这是赝品,却被当成真品拍卖,那就是几千万的巨款。在中国这个地方,再财大气粗的人,估计也没人能够无视几千万吧?
    或许有这样的人,但是绝对不是王观,而王观又喜欢以己推人,想到要是自己损失了几千万,恐怕连撞豆腐自杀的心思都有了,估计别人也差不多。
    想到这里,王观最终还是开口了,不过却没有直来直去,而是比较委婉问道:“古先生,你听说过朱大先生吗?”
    王观决定了,如果古先生知道朱大先生,那么就解释讲述下去。如果他根本不清楚朱大先生的底细,那就当自己什么也没问过。
    “朱大先生……”
    此时,古先生目光一闪,眉头不自觉微微皱了起来。这样的表情,也让王观摸不清楚,他到底是知道,还是什么也不知道。
    “等等。”
    然而,王观却算漏了一人,就在这时方明升脸色一变,声音也低了几分:“王观,你说这东西是朱大先生的……赝品?”
    “方老板知道朱大先生?”王观有几分意外。
    “我怎么可能不知道……”方明升表情有些阴沉,那是一种悔恨交加的神色。很有可能,他也曾经被坑过。
    当然,毕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方明升肯定不愿意多提,只是慎重问道:“王观,你能够确定吗,这东西真是那人的赝品?”
    “我敢这样说,多少也有几分把握。”王观微笑道:“既然方老板知道朱大先生,那么应该清楚他的独门暗记,你看这里……”
    说话之间,王观摸出一块高倍放大镜示意起来,方明升凑近一看,立即吃了一惊,然后十分激愤道:“没错,真是赝品!”
    “方老板,不要急着下结论,说不定只是巧合罢了。”


第797章 化干戈为玉帛
    “可能只是巧合。”这个时候,古先生忽然说道:“只是几条线,或者是画师无意中勾勒形成,根本不代表什么含意。”
    “嗯?”
    一瞬间,王观愣住了。听这话的意思,古先生应该知道朱大先生,但是他为什么不承认东西是赝品呢?难道是有什么蹊跷?
    事实上王观也猜对了,所谓的蹊跷其实就是面子问题。
    实际上海关查获了许多古董瓷器之后,立即聘请了一帮专家过来鉴定。这些专家之中就有古先生,尤其是这个永乐青花大盘,更是他亲自鉴定,最终肯定是真品的东西。另外也是他告诉方明升,海关要拍卖这样的珍宝。
    可是现在王观却说是赝品,试想在这样的情况下,叫古先生怎么能够淡定得下来,所以不假思索就反驳起来。
    然而,话一出口,古先生也有几分后悔,但是让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落不下这张脸,只得死撑下去,继续说道:“你觉得是赝品,有什么证据吗?”
    王观微微皱眉道:“古先生,暗记本身就是最大的证据……”
    “这话不对。”古先生立即摇头,驳斥起来:“鉴定东西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你可以从造型、胎质、青花料、纹饰描绘等等情况来判断真伪,不能只凭借一个莫名其妙的记号,就觉得东西是赝品。”
    也要承认,明知道古先生在强词夺理,但是这话未尝没有道理。不过他以为排除了暗记。就找不出假的地方来了?那太小看王观了。
    “既然古先生有心指教,那我就说说自己的看法。”
    此时,王观胸有成竹道:“众所周知,永乐朝跨越了二十二年,而且随着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永乐一朝前后期瓷器质量发生很大变化。”
    “永乐早期制品基本接近洪武朝后期,而后期制品则与宣德早期相接,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永乐瓷器的详细断代具有一定的困难姓。毕竟在瓷器底足写款,那是从永乐开始的。但是永乐时期的瓷器底足,未必都写有款。”
    这个时候,王观微笑道:“当然。这个大盘是例外,它是有款识的,底足是永乐年制四个篆书款,就是这个小小的款识,却开启了明清两代官窑器物书写朝代年款的先河。”
    “你是想说。这个年款不对?”古先生皱眉道:“虽说永乐瓷器款识较少,缺少了十分直观的对比,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这不是仿款。
    所谓的仿款,那是指仿古瓷中出现的款。仿制永乐瓷器的事情,在正德年间就开始了。不仅是仿制瓷器,甚至直接书写永乐年款。从正德开始冇,一直到嘉靖、万历、康熙、雍正。甚至清末民初都有这样的仿款出现。
    然而,历代的仿款有青花写款、阴文刻款、阳文刻款三大类,字体和写法也各不相同。但是由于是臆造的仿款,所以与真款比较有显著的差别。
    不过,古先生却是觉得。只要能够确定不是仿款,那就是真款了。
    这样的结论。王观不置可否,只是笑道:“我没说这是仿款,而是伪款。你没有觉得这样大的一个巨盘,款识却只有方寸大小,就显得非常不协调吗?”
    “当然,这只是其一。”
    在古先生反驳之前,王观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谈谈胎质问题了。”
    “永乐年间,属于烧造青花瓷的发展时期。尽管可以烧制永乐甜白这样的精品,但是由于工艺还不成熟,所以精品往往十分稀少。在大部分的情况下,永乐时期的瓷器,胎质很白,却并不是纯白,而是接近象牙白色。”
    王观笑道:“所谓的象牙白,其实也略有几分黄冇色。尤其是这样的大盘,由于施釉技术不完善的原因,当时只能刷釉,所以容易造成釉面厚薄不均匀的情况,并且随着釉厚薄程度而产生一定的呈色变化区间。”
    “这是洪武、永乐、宣德时期瓷器最大特点,一直到成化年间,改用吹釉法施釉以后,才没有了这样的状况。”
    说话之间,王观示意道:“但是你们注意看,这个大盘通体洁白无暇,就算有橘皮釉痕迹的存在,但是却没有任何色区渐变,这也足够说明问题了。”
    常说领先半步是天才,领先一步就是疯子。
    瓷器也是一样,肯定有时代工艺的限制,如果超脱了这个工艺的范畴,直接来了一个大跃进,那绝对有蹊跷。要是小盘子,或者还可以用偶然现象解释,但是直径六十厘米的大盘,对于工艺的要求更高,不可能完全没有丝毫瑕疵。
    “古先生,你怎么看?”王观觉得自己已经讲述得十分清楚了,这也多亏了当曰钱老的指点,他才轻易发现这个明显的问题。
    当然,要是古先生依然嘴硬,那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鉴定东西本来就是要讲理,可是人家都不打算讲理了,直接无视你的论点,你说得再有理也没辄。
    毕竟王观这番话,估计只有内行人才听得懂,外行人绝对是一头雾水。比如说方明升、余科长他们现在就是这样,知道王观在挑毛病,但是这些毛病挑得对不对,他们自然弄不清楚,也有几分将信将疑,不约而同看向了古先生,看他有什么话可说。
    此时,古先生没有说话,也摸出了一块放大镜,然后根据王观的提示,仔细的在釉面上观察起来。好久之后,他的表情不变,心里却开始犹豫起来。
    尽管在这个时候,古先生看起来很沉着的样子。实际上心中也有几分挣扎之意。过了片刻之后,他才轻轻吐了口气,目光透出复杂的神色:“后生可畏……”
    一句话,却是承认了王观的判断,却是推翻了自己之前的鉴定结果。其中的反转,绝对不是那么轻松自如。不过也可以证明古先生的节艹还在,并没有睁着眼睛说瞎话,而是默认了青花大盘是赝品的事实。
    对此,王观还是比较高兴的,同时也理解古先生的心情。
    感觉古先生的人品不错。王观想了想之后,忽然摸出手机打开了相册,再微笑示意道:“古先生误会了。不是我厉害,主要是有前车之鉴啊。”
    “什么意思?”
    古先生一怔,自然而然看向了手机相片,马上就注意到相片中的青花大盘。乍看之下,他肯定有些不理解。毕竟两个大盘一模一样,他当然以为是王观刚才拍摄的相片。
    可是随着王观手指的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