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6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真的?”
    王观一听,饶有兴趣道:“在哪里?有没有名家作品?
    “没细看,不过确实有几幅名人之作。”俞飞白笑道:“不过只是当时的名人,在现在未必让人耳熟能详。”
    “这个我明白。”王观理解点头,毕竟汪直想要附庸风雅,收集的肯定是当时著名文人的诗词字画。但是当时的名人,在现在未必就是名人了。
    毕竟每个时代的环境不同,予以的评价也截然相反。以蔡京为例,在他春风得意的时候,上门求取墨宝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当他倒台了,又被骂成国贼,那么诗词字画之类的东西就全部被人烧了,所以极少有真迹传下来。
    当然,这是政治因素,另外还有大浪淘沙的原因。有些东西在当时很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突然发现这东西没有想象中的好,自然而然淘汰掉了。所以说人是善变的,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观也会发生改变。
    不过也不能否认,汪直主要活跃在嘉靖年间,那么他收集的字画肯定是那个时代,或者那个时代以前的东西。不管怎么说,东西流传到现在,也是板上钉钉的古董。哪怕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文人作品,其中的价值也低不到哪里去。
    在王观的催促下,俞飞白又把一口大箱子撬开。只见箱内宽敞的空间,果然堆满了长短不一的卷轴,而且看起来保存得不错,没有腐烂虫蛀的痕迹。
    适时,王观随手拿起了一个较短的卷轴,轻快解开绳带,然后铺展开来仔细的打量。
    “循天理!”
    众人凑近过来一看,发现卷面上只有这三个大字而已。王观有些意外,目光一定再细看落款,却是德兴郭谌四字。
    想了想之后,王观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啊。”
    “他是谁呀?”唐清华莫名其妙道:“很有名气吗?”
    “飞笔郭盘浒!”王观轻笑道:“正德年间参加书法选拔,应试第一,全国称赞。到了嘉靖年间之时,已经属于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在当时来说,名气确实很大很大……”
    (未完待续)


第759章 真正的宝贝
    “飞笔郭盘浒!”
    这个时候,唐清华还是十分迷惑:“这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绰号。”皮求是在旁边轻笑解释起来:“郭谌号盘浒居士,传说在嘉靖年间,嘉靖皇帝命郭谌将京城廊庙、殿匾重写了一遍。只是在写到太和殿的牌匾时,他却漏写了一笔,写成了大和殿。”
    “就在大家为把捏一把汗之时,郭谌却是不慌不忙拿起一支羊毫大笔,放在墨池中吸饱醮满再信手抛去,笔尖正好落在大字下边,不偏不斜添加一点,让大字变成了太字。看到这个情况,嘉靖皇帝顺口赞许起来,称他为飞笔郭盘浒。”
    说话之间,皮求是笑道:“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不过嘉靖年间,郭谌的书法确实是名扬京野,名门望族的家中没有郭谌的字就觉得不体面,所以登门求书者络绎不绝。在当时来说,他的字画绝对是最富盛名的。”
    “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唐清华一针见血道:“可是现在好像没有什么名气了,估计只有你们这些专门研究书画史的人才知道了吧。”
    “说得没错。”
    此时,王观顺口笑道:“在嘉靖年间,有名的官员很多,比如说严嵩、徐阶、俞大猷、戚继光等等。但是能够让百姓耳熟能详的书画家却极少,不过我列举两个人,清华你肯定听说过。其中一个和你同姓……”
    “唐伯虎。”唐清华脱口而出。
    “对,唐伯虎是在嘉靖二年去世的,勉强算是嘉靖年间的人。”王观微笑道:“另外一个主要活跃在嘉靖年间,也是和唐伯虎一样,属于狂生一流。不过这人更加疯狂,好像有自虐的倾向,曾经几度自杀……”
    “徐渭徐文长!”唐清华微微吐一口气,显然知道王观在说谁。
    “我想说的就是他们,估计有许多人眼中,提到明代的人和事物,或许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人了。”王观笑道:“然而在当时来说,这两人可能有些名气,但是在正统的士大夫眼中,两人的名气根本不能与郭谌相提并论。”
    “其中的原因,就算我不说,你多少也有些明白。”王观有些感叹道:“不提现在的演绎戏说,实际上这两人都属于科举失败的产物。在科考上名落孙山之后,两个心高气傲的人心理变得十分压抑,自然做出了许多不容于世俗的事情来。”
    “也是基于这样的情况,向两人求字画的大多数是商贾之流。至于其他达官贵人,就算再欣赏他们的才华,表面上也会不屑一顾。直到两人去世以后,没有了世俗的偏见,大家才可以光明正大的对两人的作品表达喜爱之情,然后迅速将两人捧上神坛。”
    此时,王观淡笑道:“所以说郭谌的诗书画三绝,那是相对来说的,在体制内比较起来,他肯定是第一。因为高傲的士大夫们,不屑于与体制外的人对比。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这样解释,你应该理解了吧。”
    “理解,完全明白了。”唐清华恍然大悟道:“就好像某某大官在位的时候,他的书法价值百万,但是当他退下来了,就不值一文。”
    “差不多这个意思。”王观笑呵呵道:“但是郭谌有些不同,他在当时能够得到大家追捧,也是源于实力,而不是人家刻意拍马屁。所以说他的作品,多少还是比较值钱的。”
    “没错,不敢说三五十万,开价十几二十万,肯定有人买下来。”皮求是附和道。
    “你看看人家的字,正而平坦,银钩铁画,深得欧体精髓。”王观评点起来,赞许道:“这样的书法,那是苦练出来的,可没有什么水分。”
    “嗯,看起来确实挺顺眼的。”唐清华认同道。
    “好了,别理那字卷了。郭谌在当时再有名,现在也没什么名气了,不用管他。”就在这时,俞飞白笑嘻嘻道:“快来看看这幅画,这才是真正的宝贝。”
    “什么画?”王观等人连忙看了过去。
    这个时候,俞飞白把画卷全部展开了,大家也看得十分清楚。
    那是一幅山水长卷,笔墨粗简豪放,充满了大气磅礴的气势。山势连绵起伏,用的是浓墨渲染,而江水滔滔不绝,又是用淡墨微微勾勒留白。一浓一淡相映成趣,韵味悠长。
    “好画。”
    看了一眼,皮求是忍不住赞道:“这一份笔力,不是一般人画得出来的。”
    “那当然,也不看看这是谁的画。”
    说话之间,俞飞白非常歼诈的把落款的地方掩盖起来,然后笑嘻嘻道:“你们不妨猜猜测看,这是谁的图画。”
    “诶,没头没脑的,叫人怎么猜。”王观皱眉道:“好歹给点提示。”
    “要提示是吧,那就给你们。”俞飞白笑道:“这是明代的画……喂,不要急着鄙视,我还没说完呢。这是明画,作者是江南人士,更是著名大画家……”
    皮求是眼睛一亮,连忙问道:“吴门画派的人,明四家之一?”
    “你们猜!”俞飞白觉得提示已经够多了,就不再泄露天机。
    “著名大画家,那肯定是明四家无疑了。”王观沉吟道,然后仔细的打量起来。
    明代字画,最有名气的就是吴门画派了。说起来,吴派的崛起,也有一定的历史根源。毕竟当年北宋被灭,南宋偏安一隅。尽管在军事力量不行,但是一百多年之间,足够把江南彻底开发了。
    就算南宋灭亡之后,又经过了元末战争动乱,但是在明代之初,江南经济就开始复苏,并且飞快发展。到了明代中期,江南济空前繁荣,赏画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有这方面的需求,自然就诞生了一大批职业画家。
    画家虽然不少,但是经过一番对比之后,后人就把当时最厉害的几个代表人物统合起来,称为明四家,以便于与元四家遥相呼应。
    这四个人就是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四个人的画风迥异,不过功力都十分精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作品流传极广,无论古今都很受人重视。
    重视到什么程度呢?古代可能不好说,现在的话,直接翻开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记录就可以知道得十分清楚了。只要是这四个人的字画,而且能够确定是真迹,并且传承有序,估价往往过千万,甚至破亿也不是问题。
    “不知道是谁的画。”
    这个时候,皮求是仔细推敲起来:“明四家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无论对元四家或南宋院体绘画都有新的突破,但是每个人都有侧重。”
    “四人中沈周、文征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宋山水画的传统;唐伯虎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不过他却是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人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
    皮求是慢慢地评点,然后加以印证道:“不过像这幅画一样豪迈奔放,笔法凝重浑厚的,有点儿像是沈周的风格。”
    “我觉得也是。”王观点头赞同道:“沈周有粗沈之称,笔技大成之后,作品多取淋漓多变的墨法,习惯用粗笔来描绘山水画,风格更趋于雄健苍劲,大气磅礴……”
    “有两下子呀。”
    适时,俞飞白轻笑道:“还算是有几分眼力。”
    “这样说,这真是沈周的画?”
    王观和皮求是互相看了眼,脸上情不自禁多了几分惊喜之色。
    如果说这是文徵明、唐伯虎、仇英三人的作品,他们肯定也很高兴,然而确认是沈周的作品,他们却感到惊喜。其中心情的微妙差别,自然也有一番缘由。
    因为吴门画派的形成,一般是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唐伯虎、仇英。也就是说,沈周属于开宗大师一个级别的人物。哪怕四人之中以唐伯虎的名气最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过要论画坛的地位,与沈周相比,他还要逊色几分。
    况且众所周知,唐伯虎还曾经跟沈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