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6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诶,小瞧我了吧。”刑秋自信道:“我可是经常上山下乡的,经验肯定比你丰富。”
    “怎么说?”王观有些奇怪:“不说你富二代的身份了,你不是坐办公室的大经理吗,怎么有空下乡?”
    “进货啊。”刑秋解释道:“现在的鸡鸭鹅鱼大多数是在乡村山里放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巡视一番,顺便和村民谈养殖合同……”
    “行,明天就要看看,你说的是真是假。”王观笑道,又继续查看资料。
    这一天,就是在翻查资料之中度过,然后在第二天早上,准备整齐的两人,立即开着摩托车向城外的乡村奔去。
    也不是租不到汽车,主要是在乡村的道路上,还是使用摩托车比较方便快捷。毕竟在宜兴也有不少地方属于丘陵地带,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山村,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就算可以开进,但是那种颠簸的感觉,足够要人命了。
    所以说,摩托车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比较便宜,哪怕折腾散架了,也不会多心疼。
    不管怎么说,两人磕磕碰碰的上路了,目标直指宜兴比较偏远的乡村。毕竟在距离城市附近的地方,找到漏网之鱼的可能姓不大,还是走远一点看看比较实际。
    开始还好,可以直接走国道,但是正式下乡之后,路途就不怎么平坦了。反正折腾了一两个小时,两人才算是来到几个山村的聚集地。
    当然,所谓偏远,并不代表偏僻。如果真的十分偏僻,王观反而不打算去了。毕竟太偏僻的地方路况更不好,摩托车根本没法开进去,只能靠步行。
    仔细想想,王观感觉自己没有这个毅力。所以才格外的佩服当年的老前辈了,下乡掏宅子的时候,居然连走两天两夜,把东西买到手之后,更是一个人把沉重的物件扛回家,甚至连肩膀都磨出血汗来。这样的经历,也是王观没法想象的。
    当然,有付出才有回报。在收藏的黄金年代,根本没有赝品的说法,只要肯挥洒血汗,总会有丰厚的收获。反正据王观所知,各个大收藏家手里的珍藏,大部分是在那个时期努力搜刮得来的,现在已经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不过,也只能羡慕了。毕竟现在的乡村,或许还有不少好东西,但是也要看运气。运气好的话,才有可能碰上不错的宝贝,如果运气不好,遇上了同行埋的地雷,那就比较悲剧了。
    比如说王观现在就是这样,进村之后找人打听起来,然后在某个好心人的指点下,来到了一户村民家中,查看他家的老物件。
    然而,看了两眼之后,王观心里就有数了,然后就开始皱起眉头,装成不喜欢的模样。挑拣了片刻之后,他最终摇头,带着刑秋离开村民家里。
    与此同时,刑秋好奇问道:“虽然没有天青泥,不过我看那个盘子好像挺老的,难道不是古董吗?”
    “假东西,故意做旧的。”王观叹气道:“看来为了利益,那些人真是无孔不入啊,再偏远的地方也埋有地雷。”
    “埋地雷?”刑秋莫名其妙道:“什么意思?”
    “就是陷阱。”王观随口道:“难道你不觉得村民家里的老物件未免太多了一点吗?”
    “啊……”
    刑秋明白了,顿时皱眉道:“原来下乡掏宅子也会遇到赝品呀。”
    “正常,城市有风险,下乡须谨慎,这是行里的共识了。”
    王观摇头笑道:“外行人不知道这种情况,以为乡村的东西没问题,看中了就买下来,还以为拣漏了,却不知道正中人家下怀。”
    “黑,真黑。”刑秋叹声道:“按照你的说法,那我们不是白来了吗。”
    “未必。”王观笑道:“村里还是有好东西的,不过要看你有没有这个眼力,能不能看得出来而已。””
    “比如说呢?”刑秋好奇道。
    “比如说刚才那户人家里的长板凳应该是百年以上老桃木做成的。”王观随口道:“你去买下来,拿回家请人重新刨光,然后去武当山龙虎山之类的大道观兜售,绝对能够赚上一笔。”
    “咦?”
    刑秋一怔:“那你干嘛不买下来?”
    “那玩意太沉,不好拿。”
    王观坦然自若道:“再说了,我现在不想和宗教人士打交道……”
    说话之间,两人又继续前往下一个村子。那个村子倒是没有埋地雷的情况,不过村里各户人家的老物件,也早被其他同行搜刮得差不多了。剩下一些小玩意儿,王观又不感兴趣,而且更没有天青泥料,所以两人只得继续转移阵地。
    就是这样,东奔西跑了一天,两人却没有什么收获,只得空手而归。
    回到城市旅馆的时候,时间已经很晚了,两人也累得没有说话的兴致,敷衍了事的填饱肚子之后,王观一脸疲惫之色道:“明天还去不去?”
    “去。”刑秋表情依旧坚定:“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好,那就去吧。”王观点了点头。
    第二天,两人转战其它乡村,又是傍晚回来。不过与第一天相比稍微好点,至少王观带回来了一两件东西,但是依然没有找到天青泥。
    吃了晚餐之后,王观再次询问同样的问题。
    “继续!”刑秋给出同样的答案。
    第三天,拖着沉重的躯体返回旅馆,面对同样的问题,刑秋的语气不再坚定,不过他觉得还能够坚持,所以第四天继续外出。
    “怎么样?”
    “……再看看情况!”
    这是第五天的对话,等到第六天晚上回来的时候,两人根本没有说话的兴致了,吃饭之后随便洗了洗,直接倒头就睡。
    第七天早上起来,两人很有默契的不提上山下乡的事情了,而是跑到旅馆旁边的茶楼吃早点,顺便研究一下归程的问题。
    “你说,我就这样放弃了,是不是很不给力。”刑秋有些迟疑道:“算不算是中道崩殂,功亏一篑?”
    “你多想了。”王观懒洋洋道:“功亏一篑这个词不适合来形容你,人家功亏一篑是指快要成功了,却坚持不下去,所以才会失败。然而我们连成功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尽早放弃也是明智之举。”
    “对是对,不过你却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
    (未完待续)


第741章 石黄,狮球王
    “你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个时候,刑秋撇嘴道:“这几天我要找的天青泥没见影子,但是你却买了不少东西,收获不少啊。”
    “运气而已。”
    说到这个,王观脸上也多了几分笑容:“都是一些小玩意,不值得一提。”
    “矫情。”
    刑秋没好气道:“前天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我说什么了?”王观眨眼道,他说的话太多了,怎么可能句句记得。
    “你说自己运气爆棚,就算找不到天青泥料,却发现了一块石黄,也算是不虚此行了。”刑秋哼声道:“我现在感觉这趟行程,不是你陪我,而我我陪你了。”
    “无所谓了。”王观笑逐颜开道:“大不了我回头请人把石黄制作成壶后,送你一把。”
    “不稀罕!”刑秋撇嘴道。
    “这可是你说的,到时候千万别后悔。”王观好心提醒道:“如果天青泥是最顶级品种的紫砂泥,那么石黄也能够称得上是顶级品种之一,十分稀缺少见。”
    王观这话没有夸大其词,要知道紫砂泥陶土属于内陆湖泊及滨海湖沼相沉积矿床,通过外力沉积成矿,深埋于山腹之中。
    之前提过了,紫砂泥是红泥、绿泥、紫泥的统称。虽说同是紫砂泥,但是其中的品质也细分好几类。最常见的是甲泥,储量最多。另外紫泥是甲泥中的一个夹层,绿泥是紫泥夹层中的夹层,所以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
    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至于石黄,又属于嫩泥的品种之一,更是红泥发色的主心骨。在紫砂业界,长期以来通称红泥,在历史文献记述中,也有称为朱泥的。
    反正用这种品质的泥料做成的紫砂壶,壶色光彩艳丽不嫣、沉稳而不娇,被称为大红袍,是世人公认的上好极品红泥。
    不过十分可惜,由于这种泥料太稀少了。除了在民国时期,曾经制作过一批水平小壶,就是用这种泥料做胎以外。一般情况下,这种珍贵的泥料只是作为化妆土装饰在紫砂泥坯上,送窑烧造出朱红色的效果。不过与极品大红袍相比,肯定相差极远。
    要知道真正的大红袍紫砂壶,那是细如滑脂,通体嫩润的成色,不仅是壶体的品质超群,单单是外观就足够让人心神迷醉。找天青泥不成,却得到了一块石黄,肯定算是意外之喜,也难怪王观觉得不虚此行了。
    “这位小友。”
    就在王观得意之时,一个个人突然走了过来,和颜悦色道:“可能有些冒昧了,不过我还是想请教一下,刚才两位好像是提到了石黄?”
    “嗯?”
    王观抬头看去,只见来人说老不老,说中年似乎又不合适,反正就是五十出头的年纪,鬓角稍微有些霜白,但是眼睛十分明亮,仿佛具有年轻人一样的生机活力。
    “这位……”
    王观稍微踌躇了下,在考虑称呼了问题。不过旁边的刑秋反应更快,直接笑道:“大伯,你听到我们说话了?”
    “不好意思,路过的时候听到了几句。”那人歉意一笑,又继续追问道:“你们真的发现石黄了?”
    “这个嘛。”刑秋不说话了,而是看向了王观。毕竟东西是王观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或许王观打算保密,矢口否认也说不定。
    然而,王观不至于保密,但是却随口笑道:“只是发现了一块疑是石黄的东西,未必就是石黄。”
    “能拿来给我看看吗?”
    或许觉得这样说有些冒昧,那人又补充道:“当然,我过去看也行。”
    反正意思一样,都是想看看王观手中的东西是不是石黄。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