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4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调笑了两句,在贝叶羞涩的笑容中,大姨就起身告辞了。挽留无果,贝叶母亲把人送下了下去。与此同时,贝叶眨了眨眼,有几分迷惑不解道:“爸,这位大姨以前怎么没有见过?”
    “别说你了,我也没见过。”贝父挠头道:“我都不知道你妈妈还有这个大姐呢。”
    “那就奇怪了。”贝叶多少有些意外。
    不久之后,贝叶母亲返回厅中,发现大家的目光看向自己,顿时左右看了眼身上衣服,有些奇怪道:“怎么了?都盯着我干嘛?”
    “没事。”贝叶笑盈盈道:“就是在奇怪,我怎么突然多了一位大姨。”
    “我们结婚那么多年了,从来没有听你和老丈人提到这事。”贝叶父亲笑眯眯道:“藏得真够深呀。”
    “少胡说八道。”贝叶母亲瞪了一眼,也有几分感叹道:“她是我一位学生的母亲,当年我曾经帮助过他们,没有想到他们依然记得,所以才特意前来邀请我们参加婚礼。”
    贝叶父亲若有所思道:“就是那个逢年过节都送礼物过来的余杰?”
    “嗯,就是他。”贝叶母亲点头道:“不过是当年给他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而已,没有想到他一直感恩到现在。”
    “不仅是勤工俭学,还帮忙垫付了几个学期的学费。”贝叶父亲笑道:“他好像是贵省人,毕业之后一个人在沪城打拼,也挺不容易的。”
    “而且还是单亲家庭,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更加的不容易……”
    贝叶母亲微叹,多少有些酸楚的感觉。毕竟为人父母,自然更加清楚抚儿养女的辛苦。一个母亲供养儿子读书成才,其中的辛酸苦楚,绝对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完的。
    不过,到底是别人的家事,感叹一番之后,就改聊别的事情了。
    听说王观在京城开店很成功,贝叶家人自然为他感到高兴,晚餐也很丰盛,气氛也十分欢畅,起码王观是这样觉得的。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王观就开车载送贝叶和她的母亲,飞快朝沪城方向而去。不要误会,不是去参加苏老爷子的寿辰,而是贝叶母亲善心大发,打算去帮那位大姨分担筹办婚礼的工作。
    当然,贝叶母亲的学生是工薪阶层,肯定没有办法在繁华热闹的市区中心买房的,所以住的地方稍微有些偏僻,一番好找之后,才算是来到了目的地。
    接到电话,知道贝叶母亲过来之后,大姨自然十分高兴,急忙出来迎接。然后带着他们进了小区来到一栋公寓楼,再坐电梯上了十层,最终进入一个套房之中。
    套房应该是刚装修不久,肯定谈不上多么奢华,不过也有几分素雅。
    “快请坐。”
    此时,大姨热情倒水招呼,又解释道:“阿杰上班去了,估计要晚些才能回来……”
    (未完待续)


第562章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在大姨的招待下,大家坐下来喝水,贝叶母亲直接道明了来意。
    “你太客气了。”大姨十分感激,然后连忙摆手道:“阿杰说这事不用我们艹心,好像有个什么婚庆公司,交给他们处理就好。”
    “婚庆公司那是迎宾接送新娘的,但是新房的布置,应该由大姐你来办。”
    贝叶母亲笑着说道:“虽说现在的婚礼多数是西式的,但是一些传统也不能丢下。比如说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什么的,也要撒一些在床上吧。”
    “对对对,这个可不能少。”大姨深以为然,慈祥笑道:“我就盼着明年抱个大孙子呢。”
    “所以说,该布置的还是要布置的,好讨个吉利。”贝叶母亲笑道,然后与大姨热切的商量大红双喜字应该是贴在房门,还是房间墙上。
    关于这方面的话题,王观和贝叶根本没有插嘴的余地,只有乖乖的旁听。之后贝叶母亲和大姨又聊了片刻,就决定去房间实地考察,留下王观和贝叶在客厅闲坐。
    就在这时,王观听见门铃响了,多少有几分意外。由于他就坐在门口旁边的椅子上,也没有太多想法,顺势就站起来开门。
    门开了,只见外面站着两个人。一个身穿蓝色耐赃的衣服,手臂还戴着袖套,一看就知道是做技术活的老工人。另外一人就比较讲究了,一身复古的白绸长衫,手里还执着一把描金骨白纸扇,很有艺术家的风范。
    “咦。”
    此时,看见是王观开门,老工人有些惊疑:“请问余大姐在家么?”
    “谁呀。”
    这个时候,大姨也听见了门铃声响,在房间走了出来。
    “余大姐,是我啊。”老工人连忙笑道,脸上表情却微微放松下来。显然刚才是在怀疑王观的身份,所以有几分紧张。
    “啊,是张师傅呀,快些请进来。”大姨连忙上前招呼,也有些迷惑的看了眼张师傅旁边的白绸长衫中年人:“这位是……”
    “大姐你好,我是隔壁楼的宋英华。”中年人笑容可掬,彬彬有礼道:“听张师傅说这里搬来了位热心肠的大姐,所以特意过来认识一下。”
    很明显是客套话,不过让人听了也觉得心里舒畅,不会有什么反感。反正大姨挺高兴的,连忙迎请两人进来,奉上茶水。
    “余大姐,你让我帮忙修补的东西已经补好了。”老工人也是个直姓子,一坐下来就把手里的一件用几层黑塑料袋包着的东西搁在茶几上,憨厚笑道:“你看看中不中。”
    “张师傅的手艺肯定没话说……”
    大姨称赞起来,顺手把塑料袋解开,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王观看了过去,只见那个东西是个木制的佛龛,也就是用来供奉佛像、神位的小阁子。佛龛的起源现在很难说得清楚了,不过一开始的时候,佛龛体积比较大,而且是要开凿石窟以供奉大型的佛陀菩萨像。
    直到后来,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有人改用木石材料把佛龛做成小巧玲珑的模样,这样就可以很方便的将佛龛安放在家里供奉佛像神位了。足不出户就能供奉神佛,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小巧玲珑的佛龛自然盛行起来。
    然后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本来很单调作橱子形的佛龛,也逐渐发展出更多的样式。最基本的就是仿宫殿样式制作的佛龛,另外还有亭台楼阁等等款式,相当于古代建筑的微型缩影。
    此时,茶几上的佛龛却是宝塔状的,看起来好像是七层宝塔,而中间位置镂空,应该是用来摆放供奉的佛教神位之类。
    纯木质结构的塔形佛龛,似乎已经有些年头了,底座稍微有些开裂。现在被张师傅用薄铁皮片围箍起来,重新予以加固。大姨也没有谬赞,张师傅的手艺确实有两把刷子,铁皮片箍得很严密,没有任何松动的痕迹。
    对此,大姨十分高兴,感谢连连。
    “一点小事,甭客气了。”张师傅摆手道:“邻里之间,相互帮忙也是应该的……”
    虽说现在的社会风气,邻里关系越来越淡薄了,有的时候甚至不知道对面住了什么人。但是在大姨、张师傅老一辈人的眼中,还是很重视这层关系的。毕竟在某些时候,远亲不如近邻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与此同时,宋英华忽然开口笑道:“大姐,恕我冒昧问一句,这个佛龛您应该供奉好长一段时间了吧。”
    “嗯?”大姨微微一怔,据实点头道:“没错,已经很久了,那是老家的东西,当年由孩子爷爷供着,然后轮到我继续使用到现在,也有二三十年了吧。”
    “大姐你说错了。”宋英华微笑摇头道:“佛龛可不止二三十年,你少说了一百年。在我看来,这东西起码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什么?”
    一瞬间,大姨和张师傅愣住了。
    旁边,贝叶悄悄地扯了扯王观衣角,俏目浮现探问之色。王观凝视佛龛片刻,然后微微的点头,也颇有些明白宋英华的来意。
    另外,王观对宋英华也有几分良好感观,因为他足够诚实,直接点明了佛龛的年代。不像某些黑心古玩商,利用物件主人什么都不懂的心理,哄骗似的把东西以十分低廉的价格买了下来。那不叫拣漏,而是欺诈。
    当然,这只是初步印象而已,也不代表什么。毕竟作为行里人,王观也清楚什么叫做欲擒故纵。暗暗给贝叶使了个眼色,让她放心之后,王观举杯喝茶,冷眼旁观。
    适时,宋英华直言不讳道:“也就是说,这个佛龛也能够称为古董了。”
    “古墓?”
    张师傅惊诧道:“就是电视上常说那种,很值钱的玩意?”
    “呵呵,张师傅看过电视,那么也应该也清楚,古董也有不值钱的。”宋英华笑了笑,指着佛龛说道:“好比这个佛龛,由于是纯木质结构,而且又不是紫檀、花梨、楠木之类的珍贵材料,在价格上肯定不占优势,没有办法与镶嵌金银珠宝的佛龛相提并论。”
    “不过,凡事也应该相对来说,这个佛龛毕竟是一百多年前清末时期的东西,流传至今也挺不容易的,而且做工考研精良,应该是当时的大户人家专门订制的物件。”
    宋英华沉吟道:“综合起来考量,这个佛龛的价格也不会很低,三五万肯定有许多人要。或者遇上真心喜欢的人,价格还可以更高一些。”
    “三五万?”大姨脸上露出几分惊喜之色,虽说她辛劳大半生,银行中的积蓄肯定超过了三五万。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别说好三五万了,就是三五千,都不是什么小数目。
    况且儿子婚礼在即,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大姨自然想把婚宴办得风光一些,好让儿子在同事朋友面前长长脸……想到这里,大姨也有几分迫不及待道:“大兄弟,你说这个小塔子真能卖三五万?”
    “能,绝对没错。”
    宋英华斩钉截铁道:“大姐要是怀疑我在蒙你,你可以到城隍庙附近的古玩店打听一下。就算有黑心店家欺生,只肯给你几千钱,你扭头就走,他们肯定会涨价。或者遇上有良心的掌柜,他们应该会报一两万的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