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3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哈哈,放心,你和他是不同的。”周老笑容满面道,态度果然非常温和。
    “凭什么呀?”俞飞白叫屈起来。
    “就凭他带来的东西。”周老微笑道:“我可是想着借来观赏研究一段时间,可不能得罪了宝物的主人。”
    “周老,您可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呀,怎么能够这样利势……”俞飞白很失望道,脸上充满了一种偶像破灭的表情。不过那生硬的演技,一眼就能看穿,让人发笑。
    适时,钱老笑着说道:“好了,不要搞怪,还不介绍一下你们的朋友。”
    知道是在说自己,萧山连忙走了过来,眼中带着几分激动、兴奋之色。他不认识钱老,却知道周老呀。对于萧山来说,周老是他非常敬重的人,没有想到能够在这里遇见,在意外的同时,自然有种惊喜交集的感觉。
    “钱老,这位是萧先生,是我们在潘家园认识的藏友。”王观介绍起来,又笑着补充道:“萧先生研精字画,很有才华。在这方面,我要多向他学习。”
    “王兄弟谬赞了。”
    这个时候,萧山态度恭谨,诚恳说道:“鄙人萧山,很高兴能够见到几位老前辈,以后有机会的话,还要请几位老前辈多多指教。”
    “萧山……”
    忽然,周老沉吟起来,若有所思道:“我记得有一本学术杂志上,登载了一篇关于历代书画人物衣饰变迁折射当时社会现状的论文,作者的署名就是萧山,不知道是不是你。”
    “周老,您也看过那篇文章。”萧山惊喜交集,受宠若惊。
    “有人向我推荐过,我当时就看了。”周老微笑点头道:“不错,颇有几分见解。”
    “谢谢周老夸赞,我也是受到您的启发,才萌生写了那篇文章的念头。”萧山求教道:“不过,文章成型之后,我感觉有许多不足,但是又不清楚具体的欠缺是什么,希望周老能够予以指点。”
    “问题肯定是有的,你的大方向没错,但是侧重点却有偏差……”
    在学术问题上,周老不会弯弯绕绕,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一针见血挑出了许多毛病。萧山在面红耳赤的同时,也心悦诚服,愈加的谦恭。
    旁边,王观等人却相视苦笑起来,看着非常投入的两人,真的不好过去打扰。
    “算了,不管他们。”钱老摆手笑道:“我们先坐下来喝茶,反正等他们说得口干舌燥,自然会过来的。”
    大家自然没意见,坐下来之后,唐清华招来服务员,更换一壶热茶之后,又点了一些糕点果瓜之类。至于正餐更不用担心,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端上来。
    “钱老,吕奶奶。”
    给两位老人家斟了杯茶之后,俞飞白马上把那个兔形席镇拿了出来,笑嘻嘻道:“你们看看,这是我在潘家园的收获,不错吧。”
    “是圆雕席镇。”
    钱老看了一眼,再把东西拿起来一掂量,就得出结论:“滑石材料,这样的雕工和造型,应该是唐代的东西。”
    “钱老,怎么样。”俞飞白自得道:“是我发现的,几百块就拿下来了。”
    “挺好。”钱老含笑道:“从流畅的线条刀法来看,有九成的可能姓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匠人们从各大书画家的图画上汲取养分,才有了这样阴线浅刻的技法。可见在艺术上,没有什么高雅低俗之分,反而有许多共通的地方。”
    王观等人明白钱老的意思,毕竟在古代的时候,书画那是文人的雅趣,但是玉石雕刻,尤其是雕刻玉石的匠人,那是属于卑贱的事情,让士大夫们所不齿。
    实际上,这两者是互通的,时间有文人在石碑雕刻上领悟书法的真谛,自然也有匠人在书画家的图画上学到了雕刻的技法。大家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交流,才有了各种书画、雕刻技法的诞生。
    “钱老,飞白的席镇虽然不错,但是却比不上我的东西。”
    与此同时,唐清华把他的唐三彩摆了出来,只见摆件的造型栩栩如生,色泽华丽明艳,在阳光下渲染出一抹温润细腻的光泽,显得精致之极。
    “唐三彩!”
    这时,周老走了过来,顺手指着唐三彩的人物说道:“萧山,好比这个唐三彩。你看这武士的衣饰,头戴翻檐帽,身穿圆领窄袖衫,在当时来说,这就是所谓的胡服。充分说明了在唐代时期胡风鼎盛,不仅是在上层贵族流行,而且已经遍布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了。”
    “周老您教训的是,我太着重衣饰变迁的过程,却忽略了其中的生活气息。”萧山连忙点头表示受教。
    “易之,不要急着教书育人。过来了正好,顺便看看东西怎么样吧。”钱老笑道,执壶给周老倒了一杯清茶。
    “还能怎么样,就是个仿品而已。”周老一看,再伸手在人物头部一摸,立即摇头道:“真品脸上不施釉,是后开脸的,而这个居然直接在脸上施釉,不用说就知道是仿品了。”
    “仿得还不错,有些年头了。”
    随即,周老翻转打量了下,就点头道:“应该是民国初期唐三彩现世之后,一些高手仿造的东西。不过,由于当时对于唐三彩的研究还不够彻底,那些人不知道唐三彩不施全釉的特征,所以就多此一举也给脸施釉了。”
    “周老,您看得未免太快太准了吧,太打击人了。”
    此时,俞飞白咋舌道:“这东西我们反复研究了好久,才确定了是民国时期的仿品,您一上手就知道了,让我们情何以堪。”
    “哈哈,看得多了,速度自然快。”周老笑道:“也不用羡慕,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肯定也能办到。”
    “唉,那要慢慢熬了。”俞飞白垂头丧气道。
    “飞白,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旁边,唐清华又给他一记狠的:“是你自己需要要研究吧,人家王观也是一上手,就知道是民国时期的仿品了。”
    “你不是也一样。”俞飞白没好气道:“纠结半天没结论,还是要叫我们去救场。”
    “我不一样,我是业余的。”唐清华坦然笑道:“而某人,总是吹嘘自己是专业的,现在露馅了吧。”
    “什么露馅,我不过是反应慢了一拍而已。”俞飞白不以为意,反而笑眯眯道:“再说了,有的时候,运气真的很重要。就算王观眼力再好,不一样是空手而归么。”
    “空手而归?”钱老有些奇怪,指了指王观身前的纸盒道:“那这一大包是什么东西?”
    “大观太清楼帖。”王观微笑道:“民国文人的临本,蛮不错的。”
    “拿来看看。”钱老也有几分兴趣:“我也收藏了一套民国时期的大观帖,后来也收藏了一套大观太清楼帖。不过,那套大观太清楼帖是前些年启功主编的,质量虽然上乖,但是总感觉少了几分韵味。”
    “大观太清楼帖?故宫有明清时期各个版本的善本,尽管有些残缺不全,但是也保留了几分真髓。你想观赏的话,可以找我呀。当然,说好了只能在里边看,不外借的。”周老随口道,顺手接过王观递来的临本翻看起来。
    打量片刻,周老就摇头道:“水平一般,只得其形,没有丝毫的神韵。”
    “易之,是你眼界太高了。”钱老笑道:“你在故宫,不仅经常接触各大名家的书法真迹,还能随意观赏各种珍本、善本,难免变得挑剔起来。”
    “挑剔?”周老沉吟了下,点头道:“可能是吧。不过,这临本真的不怎么样,甚至比不上我的书法水平……”
    如果这话是俞飞白来说,那叫狂妄自大,但是从周老口中说出来,王观等人却十分信服,一点反驳的意思都没有。
    “多少钱收上来的?”
    适时,周老又问了起来,听到价格之后,才笑着说道:“那也不算很亏。”
    俞飞白一听,顿时笑道:“周老,店主可是引用了您老的话,说这笔买卖是王观赚了。”
    “我的话?”周老好奇道:“我的什么话?”
    “没亏就是赚,东西在手里就是财富……”
    “扯淡!”
    (未完待续)


第383章 夹带私货
    “我生平最恨断章取义的人。”
    这个时候,周老摇头道:“那个店老板曲解我的意思了。当时我是在说一些文物,尽管已经不在了,但是却有文史资料流传下来。这些文史资料在我们手里,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我们已经赚到了,没有必要再纠结那些文物是否存在于世。”
    “啊……”
    王观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同时有些啼笑皆非。也蛮佩服那个店老板,竟然把周老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再加以引申出来,变成了符合他职业特点的“哲学”。
    毕竟,当初王观他们听见,也觉得店主说得很有道理。
    “易之,不用生气,其实人家说得也没错嘛。”此时此刻,钱老轻笑道:“东西在手里本来就是财富,不亏确实就是赚了。”
    “我没生气。”周老笑道:“只是有点儿理解先贤的苦恼了。仔细想想,人家先贤的诗书文章,本来不是这样意思的,但是后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硬是改成另外的意思。要是让各位先贤泉下有知,指不定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了。”
    “夹带私货,那是常人通病,很难避免……”
    说到这里,钱老若有所思,抬头看了眼王观,立即指了指他手里剩下的几本书册,然后笑眯眯道:“还有那几本,也拿来给我看看。”
    “钱老,差不多一样的,没必要细看的。”王观笑道,也把剩下的几本书册递了过去。
    “是吗?”
    钱老不置可否,拿起了其中一本书册慢慢的翻看起来。一页,两页,三页……很快就是二三十页,翻开了书册的小半。
    然而,钱老却没发现什么异常,顿时眉头一皱,招手道:“王观,别卖关子,给我老实的交待清楚,这些临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特别的地方?”
    众人愣住了,连忙翻看手里的书册,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钱老,您为什么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