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拣宝-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完了?”秦老笑道:“和刚才一样,把心得体会写下来吧。”
    随之,两人各拿了一张白纸,继续奋笔疾书起来。
    不久之后,两张答卷就交到了秦老的手中。然而,他根本没看,只是把答卷倒扣案上,随后轻笑示意道:“现在可以说了,谁先来?”
    “我吧。”
    俞飞白抢先走出来,免得王观全部说完了,他在旁边干站着。
    “嗯。”秦老点头道:“那你就说吧,大家听着呢。”
    “首先,我可以确定,这是钧瓷。”众目睽睽之下,俞飞白没有迟疑,肯定道:“绝对不是现代的赝品。”
    “然后呢?”秦老不动声色追问起来,让人摸不准他的心思。一边,其他老人也是笑容可掬的模样,根本没有显露出内心的想法。
    “不过,这不是宋代的钧官窑或民窑的鸡心杯,而是清代的仿品。”
    俞飞白分析道:“宋代钧瓷最大的特征,应该是蚯蚓走泥纹。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如同蚯蚓在泥土中游走。不过,这个鸡心杯上的釉料,却没有这样的表现。所以这个杯子,基本上可以排除是宋代钧瓷的可能姓。”
    “你这只是排除了宋代而已,还有元明两个朝代呢。”秦老轻笑道:“那你是怎么肯定这东西就是清代的仿品?”
    “还是排除法。”俞飞白笑道:“宋代的钧窑,在北宋灭亡之后,就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尽管后来金元时期,钧窑也恢复生产,但是技术和工艺已经无法和宋代相提并论了。”
    “况且,元代的钧瓷一般较为粗糙,胎骨厚重,釉厚欠匀、色暗而多棕眼,釉法堆积如蜡泪,品相称不上多好。至于明代的钧瓷,只是生产一些曰用瓷器,而作为观赏瓷的钧瓷却没有复苏。”俞飞白摇头叹道:“就是这样,钧瓷艺术销声匿迹几百年,直到清代才算是恢复一些生机,能够烧制出比较精美的钧瓷来。”
    秦老又笑了笑,好像不置可否,同时继续问道:“你说是清代的东西,范围有些大了,你能够确定具体是什么时期的吗?”
    “光绪年间的东西!”俞飞白稍微迟疑起来,少了几分底气。
    “怎么说?”秦老饶有兴趣道:“光绪年间,那已经算是清末了。”
    “没错,就是清末。”
    俞飞白点头道:“其实各位前辈应该更加明白,自从宋代钧窑遭受破坏以后,接下来各个朝代的钧瓷,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仿钧。真正恢复钧瓷艺术,那是在光绪年间,禹州的卢氏在仿钧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还原了宋代古法,才成功地烧制出窑变钧瓷。”
    “至此,钧瓷窑变艺术才算是得以重生。只有那个时期的钧瓷,才会这样的形象逼真,釉质莹润,达到乱真的效果。至少在我看来,已经不逊色于宋代钧民窑的东西。”
    这时,俞飞白拿起了鸡心杯,放在灯光的底下,只见一抹青蓝色的乳浊光亮充满了含蓄的光泽和优雅的质感,又由于少许粉红色的窑变,让整个杯子多了几分妖艳浮光。
    “说完了?”
    与此同时,秦老微笑道:“还有补充的吗?”
    “没了。”俞飞白摇头,直接看向王观道:“你呢,有什么看法?”
    “我觉得……”
    王观皱起了眉头,然后迟疑道:“这是赝品。”
    “什么!”
    俞飞白惊叫起来:“怎么可能。”
    “为什么不可能。”王观轻轻摇头道:“你光顾研究钧瓷窑变了,却是忽略了一个最大而且最明显的破绽。”
    “什么破绽?”俞飞白追问道,有些忐忑紧张。
    王观没答,指着鸡心杯问道:“这是什么?”
    “钧瓷……杯子……鸡心杯!”俞飞白一连换了三个答案。
    “既然叫鸡心杯,不仅是指它的造型小巧玲珑,也说明了它的分量不可能很重。”
    王观解释道:“可是刚才拿起杯子的时候,你不觉得压手吗?这是鸡心杯呀,不是压手杯。另外,你要知道古代的钧瓷,无论是哪个朝代,都有胎厚但重量轻的特征。只有现代的仿钧瓷,普遍存在厚重较过的问题。”
    “而且,一开始的时候,秦老的动作就太过夸张了。”
    王观摇头道:“如果这是真正的宋代钧官窑瓷器,那么无论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可是这件东西明显没有达到这个标准,那么就说明他老人家故意在迷惑我们了。之后,又不断的在故意误导你,让你在错误的道路上陷得更深。”
    “说不定,你口头述说的答案与你在纸上写的结论,已经截然不同了。”
    听到这话,俞飞白脸红了,神态有些尴尬,貌似被王观猜中了。
    “飞白啊,叫我怎么说你好……”
    与此同时,张老拿过了俞飞白的答卷,稍微打量几眼就叹气道:“且不说你的答案准不准确,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鉴定师,最忌讳的就是首鼠两端。开始鉴定的时候,就算错了,也要先坚定自己的立场,哪怕最后发现真是自己错了,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就很难再犯下同样的错误。”
    “但是像你这样反复无常,都不敢相信自己判断,就算掌握的知识再多,理论再丰富,也不会有任何进步的。我敢肯定,你以后一定还会在同一个坑里摔跟头。”
    “张老,是我错了。”俞飞白很羞惭,感觉丢脸极了。
    “老张,情况没你说得那么严重。”
    这时,秦老笑着说道:“他不过是把雍正仿品改成光绪年间的东西而已,实际上还是属于清代的范畴。而且,说实在话,这件东西就是按照这两个时期的钧器仿做的,也包含了这两个时期的特征,也难怪他判断错了。”
    “而且这件东西,属于比较成功的高仿品,本来就是打算刻意刁难王观的,没有想到小伙子也撞枪口上了。”旁边,田老也轻笑道:“所以说,小伙子能够罗列许多理由,看出鸡心杯上雍正、光绪年间的时代气息,也算是具备了初级陶瓷鉴定师的水平了。”
    张老轻轻点头,也不打算让俞飞白太尴尬了,随即不留痕迹的转移话题道:“既然王观通过了测试,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和他说那件事情了。”
    “什么事情?”王观愣了一下,敢情这场测试还有其他目的的呀。
    (未完待续)


第301章 改变主意了?
    “嗯,你说吧。”
    这个时候,田老点头道:“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这次考核就是走个过场。现在主要是看王观自己的意思,愿不愿意走这一趟了。”
    “让我去哪?”王观迷惑不解道。
    “事情是这样的。”张老开口道:“你还记得宝山阁的小岳吗?”
    “岳大掌柜,我肯定记得啊。”王观连忙点头起来,毕竟那个雍正时期的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就是他发现是朱大先生的赝品伪作。
    王观觉得,当时岳大掌柜肯定恨死自己了。
    “嗯,那你应该还记得,他曾经说过,那件朱大先生赝品瓷盘是在国外一个古玩店买回来的吧。”张老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所以,我们打算找个人去那个古玩店探下情况,或许有什么线索。”
    “就算希望不大,至少能够求个心安。”秦老在旁边叹道:“不过,我们几个老头子年纪大了,不太适合出远门。而这种事情,又不能随便派个没有眼力的人去。所以想来想去,就想到你了。”
    “王观,怎么样?”田老问道:“愿不愿意帮我们这个忙,出国走这一趟?”
    “当然没有问题。”王观根本没有犹豫,直接答应下来。这种事情,于公于私,他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意料之中的回答,不过也让张老等人欣慰而笑。
    “对了,具体是去哪里呀?”适时,王观也好奇问道:“欧洲、北美?”
    “没那么远,就在东南亚。”张老笑呵呵道:“就在新加坡!”
    与此同时,俞飞白也在摆脱了失落的情绪,闻声非常惊诧道:“这么巧!”
    “咦!”
    王观一怔,有些恍然道:“对了,昨天你也说自己要出国,目的地也是新加坡?”
    “不是新加坡,而是马来西亚的吉隆坡。”俞飞白摇了摇头,立刻喜笑颜开道:“太好了,我们正好顺路可以一起过去。”
    “好呀。”
    其实听说要出国,王观也有几分踌躇。毕竟从小到大,他根本就没有踏出过境外半步,现在突然说要到国外去,多少有些不安稳。如果能够和俞飞白结伴同行,自然安心多了。
    “不过……”
    随即,王观也有些迟疑道:“两个地方好像是不同的航线吧,顺路吗?”
    “都在同一个方向,从地图上看,也是蛮邻近的。”俞飞白摆了摆手,热心道:“不要计较这些细节了,你出境的护照办了没有?要不要我帮忙……”
    “护照的问题不用担心。”
    此时,张老笑着说道:“一切交给我们处理就行。”
    “没错。”
    田老自信笑道:“只要王观愿意,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拿到护照,然后登机起航。”
    这点王观自然不会怀疑,不过也不会走得这样急,而是打算在张老家里住一晚,再打个电话向家里汇报情况,明天再出发。
    对此,大家也没有什么意见。
    “王观,一切按照你的意思来。”张老提点道:“实际上,我们也觉得那家古玩店未必知道珐琅彩盘是赝品,让你去一趟只不过是尽人事而已。”
    “我明白,至少有个追查线索的方向。”王观点头道:“去到那里之后,我会仔细向店主打听情况的,或许会有什么发现。”
    张老等人纷纷点头,也抱有同样的念头,不然也不会让王观走这一趟了。之后,大家又聊了两三个小时,几个老人也相继离开。
    到了晚上,有人把王观的出境护照送了过来。另外,还有他和俞飞白的鉴定师资格证。一人一本,封皮崭新,还散发出油墨的香气。
    俞飞白拿到证书,却没有多少兴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