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他改变了大宋历史- 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设计已经完成。现在最要紧的就是石头山的石头和分水的地方。

中午,大多数的石匠都打好了一个洞。少数的几个石匠,趁大家休息的时候,也把洞打好了。小赵皇帝问侍卫:“藏身的地方找好没有?”

侍卫说:“找好了。”小赵皇帝知道安全最重要,就亲自去看了。藏身的地方,就是挨着不远的一个石头小洞。可以藏二三个人。藏到里面,是没有问题的。

小赵皇帝又问:“炸药拿来没有?”

一个侍卫说:“我们驮了好几麻袋来。”

小赵皇帝说:“那好,现在去装药。”见没有东西量火药的多少,就把自己喝水的瓷碗拿上。

小赵皇帝见底部已经掏干净。就说还需要很多粘土,到前面去挖来。石匠们就去挖来了。

小赵皇帝就用碗装了一碗火药倒进去,看不够,又装了两碗。石匠们也来看第一个炮怎样装。小赵皇帝:“用手指在炸药里面戳一个洞,把导火索按进去。”侍卫就照着做。又说,把炸药上面压一下。把导火索理到外面。用干泥巴放到上面再逐步筑紧。好好好!”

侍卫们接着把按这样一一把一百多的炮做完。

小赵皇帝吩咐,先不要点多了,现在还是悬崖。每次点二十来炮就行了。

小赵皇帝就通知大家走开,自己也走了。留了三个侍卫点炮。

大家到了安全区,小赵皇帝叫点炮。他们三个,一人点了七个导火索,就赶忙跑到那个岩洞里。

轰轰轰!轰轰轰!石头全部飞到山崖下面去了。

等炮的响声一结束,那三个侍卫又去点其余的炮。点了八次才点完。

等爆炸完,大家都去看,一条悬崖边上的道路出来了。

水利专家说:“仅仅就是现在炸的石头,请石匠打,都不知道要好多石匠,要花多少时间才打得出来。”

石匠们又要去打。小赵皇帝说:“打打打!打得越多越好。”

专家们又到悬崖上去划线,石匠们又往前吊过去。

这一次打洞,比第一次还快。怕天黑,石匠也帮侍卫装炸药按导火索筑粘土。侍卫们也迅速地点炮。在天黑前,把所有的爆炸了。

往回走的时候,有一个水利专家到小赵皇帝面前说:“圣上,原来估计石匠只打一个洞,现在打了两个洞。工资一个给了原来大理的工钱一个半。现在石匠的工资就相当大理三个了。是不是多了?”小赵皇帝说:“既然说了,就不要变。不要影响石匠的积极性。”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见移民

我们前面讲了小赵皇帝叫侍卫去找石匠。大理的石匠其实是很多的,因为大理信佛教。要打石头的菩萨,要建寺庙。只不过,这次大理是强制驱赶老百姓。许多人有石匠手艺,却没有带工具。见别人挣钱,心里十分恼火。来的人里面有铁匠,铁匠也有事做了。就用带来的工具、钢铁做起了自己的铁匠的营生。木匠也拿出自己的家伙,给石匠做錾子的錾把。

小赵皇帝走过移民住的帐篷,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打铁的声音,感到有点奇怪。就骑着马拐了进去。就下马问:“铁匠师傅你在打什么?”

这个铁匠师傅也不知道怎么来称呼,就说:“将军,今天,皇上要修水渠,请石匠。我们这里的石匠还是很多的。我们被原来大理的丞相强迫赶了来。许多石匠没有工具,看到人家挣钱,心里十分不舒服。就叫铁匠我给他们打工具。”

小赵皇帝说:“好啊!有手艺做起来,可以挣钱就好了。”

铁匠说:“将军,我们长途跋涉,仅仅带了少数的铁和钢。存货打完了,就没有钢铁了。”

小赵皇帝说:“我们这里原来的十多万军队的刀枪,有多少铁钢,可不可以用。”

铁匠说:“刀枪的铁钢,都是好东西,怎么不可以用。只是历来,刀枪都很少毁了打用具。一般都保存在哪里备战。”

小赵皇帝听他说的还有道理,说:“还是可以将那些质量差的武器毁了。把质量好的保存在那里。”

回了城堡,吃了夜饭。许翰来报告已经把大理原来的军队,按小赵皇帝的要求按州县分了。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出发了。

小赵皇帝问:“余下各有多少人?”

许翰说:“原来各部落的被大理俘虏的有大约一万五千人。这次有家属迁到这里的有大约一万六千人。有六千人是单身人的要在这里分房子土地。还有一万人家在大理没有多少土地,想回大理把家属带到这里分房子土地。估计还要带几万人来。”

小赵皇帝说:“我现在十分担心没有粮食吃,要走的,我们要尽快让他们走。减少这里的粮食困难。还有,这里的大理的老百姓最好分到各部落去,可以吃那里的存粮。聚集在一起,粮食解决起来难度就大了。”

许翰说:“那我们明天就把这里的大理的军人送回去。”

小赵皇帝说:“那也好,明天派三万我们的军队送他们回去。带上半个月的粮食。再在大理运粮食回来。回去的大理愿意来的军人和家属,就叫他们暂时不要来。等把这里的粮食问题解决了后,明年再来。如果他们不放心,我们可以叫各个县与他们一个手续。”

“等明天解决了送大理回家的军队后,就分老百姓、官员、军队到各县去。”

许翰说:“还有老百姓要求现在种小麦。”

小赵皇帝问:“现在可以种小麦吗?”

许翰说:“听说这里还可以种小麦。”

小赵皇帝想起四川的三个月种,一个月收小麦的话。就说:“好!他们要种,就把田地尽快分下去,把我们的军马用于耕种。”

小赵皇帝问:“估计我们已经搞好了田坎的田有十万亩没有?”

“恐怕有了吧!”

“一户六十亩水田,十户六百,百户六千,千户六万。三十多万人按四人一户算也有八千户。”

“我们快点把官员军队派下去,把三十多万人也分下去。这里可以多留一点。其他一个县分八千。我们不能光靠我们的军队开荒。分下去,马上分土地,让移民自己开荒。我们原来说的水田六十亩,旱地三十亩。我们现在一户分一百亩,多的十亩作为道路,田坎。要让移民尽快种粮食蔬菜,防止出现灾荒。”

第二天,许翰就把要走的原来大理军队的士兵,护送的大宋的军队,命令各领半个月的粮食出发。直到中午,部队才出发。

许翰到各部队去了解情况。原来部落的士兵来要求,要求把他们与大理战斗死了的兄弟的尸体埋了。

许翰去请示小赵皇帝。小赵皇帝说:“让他们去埋吧!我们也派士兵五千人帮他们一起去掩埋。这也是我们争取民心的事情。”

中午,许翰就安排原来的部落的士兵去掩埋死亡的部落士兵。同时派了五千大宋士兵去帮忙。命令一定要对死者表示尊重。

中午,许翰又派人去分大理来的移民,八千人一坨。

到下午,各处的移民就闹起来。派了代表要见小赵皇帝。许翰连忙问为什么?原来现在大家都不愿意走了。因为他们听说上面已经在修水利工程,这里的土地,已经是旱涝保收的土地了。

许翰马上就去见小赵皇帝。把大理移民派代表来要见皇上报告小赵皇帝。

小赵皇帝听说他们见上面修了水利工程,都不愿意再走。只得苦笑起来。常言说:“有利就有弊。”水利工程对今后的农业生产有利。现在移民都不愿意走,就是弊了。”

小赵皇帝说:“明天我们的军队、官员一定要把派往各地的官员军队定好。等那些埋好部落死亡的人回来,就按部落把他们带回去。”

小赵皇帝说:“许将军,他们不愿意走的我们要少分一些土地,愿意走的,多分一些土地。现在还真麻烦,朕的意见,那些要回大理的人,我们可以同意他们回去。不然,现在还真不好解决粮食问题。”

许翰说:“只有这样了。远距离的运输困难还不少。”

小赵皇帝说:“许将军,你去把他们的代表叫来。”

小赵皇帝在大厅的椅子上坐好。两边各站一个宦官。底下搭了一张桌子,有一个记录人员记录,侍卫在房子的两边各站了十来个。

移民的代表来了几十人。

移民代表一见小赵皇帝,就一齐下跪,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看来,在外面已经有人教过他们叩见皇上的礼节。

小赵皇帝说:“各位乡亲,据说你们有意见要告诉朕。谁先来说。”

在一阵推辞以后,一个老者站出来说:“皇上,我们知道皇上是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上面去修建了水渠。石头用的炸药在炸,水渠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修成。下面的土地,就是旱涝保收的土地了。听说皇上要我们到各个部落去,也就是各个县去。老乡们都不愿意,就推举我们来见皇上,希望我们能留下来。”

小赵皇帝说:“朕知道,谁都愿意种旱涝保收的田地。这是有情可谅的事情。不过,朕要给大家算个账。”

“我们的水渠修成。估计要浇灌一百万亩土地。我们现在有三十多万人。我们许诺每户分六十亩水田,三十亩旱地,加上房屋,就需要一百亩土地。我们现在整出来了十多万亩土地,一万亩只能分一百户人家。现在只能分一千多户人。一百万亩土地,只能分一万户,只有大概四万人。假设水浇的田地达到两百万亩。也只能安排八万人。我们现在有三十多万人。就有二十多万人不能分到水浇地。”

“其实,我们现在的土地宽得很,大家都要挤在这里。我们就没有办法满足原来协议给大家的承诺了。可以水渠灌溉的土地不够。我们即使给每户分五十亩田地。也只能安排十六万人。还有一多半人分不到田地。如果都在这里住,还没有那么多的山林拿出来分。大家都挤在一起。以后还要生儿女,怎么解决多生的儿女需要的土地?”

底下的移民代表闹哄哄起来。小赵皇帝知道他们在议论。就等他们议议也好。

小赵皇帝听到他们议论的声音小了,就说:“现在又这样几种办法:一是,如果愿意留在这里的。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